-
密集調控為樓市降溫,見招拆招“打補丁”成主要方式
最后更新: 2021-04-25 20:13:02導讀“目前樓市調控政策最大的特征是‘過程控制’,設置門檻或準入標準,導致有購房需求的人會想盡各類辦法規(guī)避政策,一旦成功,事后基本不會追責,因此催生了投炒作樓市的機會。而所有的創(chuàng)新都是超前于政策的,包裝的手段可以有千萬種,如果調控還是這種‘堵漏洞’式的過程控制,炒房是控制不住的,并且調控的行政成本和時間成本會越來越高?!?/p>
(文/張志峰 編輯/馬媛媛)2021年開始,全國熱點城市樓市似乎陷入了越控越漲的怪圈。
一方面,熱點城市房價漲幅依舊,萬人搖號、眾籌打新等現象再多地頻發(fā),購房者紛紛抱怨“一房難求”;另一方面,調控密度空前,各地新政不斷,一房難求,圍繞經營貸、搖號作弊、假房源、黑中介等亂象頻頻“打補丁”,幾乎做到一日一策。
4月25日,就在上海第二批新房集中上市即將來臨之際,有媒體報道稱,上海房地產行業(yè)主管部門進一步加強了商品房銷售秩序監(jiān)管,將認購時間由原來的5天延長至7天,并要求所有上市銷售項目至少在認購前3天,通過“網上房地產”公示認購地點、時間等信息。
此外,凡發(fā)現開發(fā)企業(yè)設置障礙“篩選”客戶等違規(guī)行為,加大整治力度。
觀察者網獲悉,上海此次集中入市的新房共47個項目近1.4萬套房源,目前已有完成價格備案的待售項目收到通知,但具體政策執(zhí)行仍要依據官方通告。
業(yè)內人士認為,新規(guī)定主要針對上海首批集中入市的33個項目認購時暴露出的“認籌信息不透明”,“認購期找不到銷售甚至找不到售樓處”,以及認購期過短,認購資料來不及準備等情況,后續(xù)樓盤都會被打上“補丁”。
經營貸是本輪樓市上漲主因
值得注意的是,在業(yè)內看來,這并不是上海市今年第一次為樓市“打補丁”,只是“見招拆招”思路下的一次“常規(guī)”操作。而這一情況也不止發(fā)生在上海,北京、深圳、廣州、杭州等各個熱點城市都是如此。
日前,國家統(tǒng)計局發(fā)布數據顯示,一季度房地產開發(fā)投資同比增長25.6%,這是2011年以來最高增速。考慮疫情沖擊,與2019年一季度比較,同比增速也高達15.9%,年均復合增長率為7.7%,遠高于同期固定資產投資3.0%的復合增長率。開發(fā)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高達28.7%,也是有統(tǒng)計數據以來的最高值。
3月份,70個城市中新房價格環(huán)比上漲城市數65個,只有5個城市下跌,同比漲幅也有所擴大。
而中央對于樓市“房住不炒”的調控邏輯始終未變,這就造成了今年自上而下的調控政策密集發(fā)布,各地針對樓市亂象容忍度明顯下降。
有機構不完全統(tǒng)計,截至目前2021年房地產調控政策次數已經超過160次。其中,3月份調控次數最高,達到48次;2月份和1月份也分別達到45次和42次,密度空間。
按照政策類型劃分,住建部約談、整頓中介、經營貸、土地供應成為調控主角。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認為,經營貸是這一輪樓市明顯上漲的主要原因,本輪調控也由此展開。
張大偉告訴觀察者網,經營貸流入樓市的核心原因是和按揭貸款的利差,同時與銀行在放貸過程中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有很大的關系。2020年開始,因為特殊政策,經營貸周期越來越長,利率遠遠低于按揭貸款,所以不論是購房者還是銀行,都有了動經營貸入樓的心思。
從銀行角度來說,經營貸的風險相對而言是高于按揭貸款的,但是經營貸的利率在政策要求下又低于按揭貸款,所以在銀行的執(zhí)行層面就出現了動作走形,變相鼓勵了經營貸進入樓市。
因此,全國范圍內都展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嚴查違規(guī)使用經營貸”行動。其中影響范圍最廣的當屬“深房理”事件,作為涉事典型機構被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公安局等七部門聯合調查。
而深圳銀保監(jiān)局此前的數據顯示,去年共部署深圳轄內中資銀行對15.4萬筆、1771.73億元經營貸業(yè)務進行全面排查,選取6家銀行集中開展現場檢查,檢查覆蓋率近50%。針對發(fā)現的問題,責令銀行立查立改,提前收回21筆、5180萬元涉嫌違規(guī)貸款,叫停風險隱患較大的業(yè)務,處罰違規(guī)機構4家,處罰問責違規(guī)責任人14人次,處罰金額合計575萬元。
隨后,“炒房大V”深房理事件在網上爆發(fā),涉及利用經營貸炒房人數數千。從深房理被調查之后,其微博評論中清一色的“支持”可見該團體的“強大”。
在九部門聯合發(fā)布的《關于對涉及“深房理”的舉報事項進行調查處理的通告》中指出,關于舉報反映的“深房理”以合資入股、眾籌等名義,向不特定對象募集資金用于購房并承諾返還收益,涉嫌非法集資的行為,處置非法集資牽頭部門會同行業(yè)主管部門、監(jiān)管部門將依法進行調查處置。
“深房理”事件調查結果尚未可知,但可以想見的是,深圳乃至全國范圍內,與“深房理”類似的團體不在少數。
張大偉表示,本輪政策力度能夠抑制市場過熱,讓經營貸回歸到它的本質,有助于企業(yè)經營,能夠一定程度上抑制整個樓市非理性、不健康的發(fā)展。
整頓樓市亂象需重拳出擊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本輪調控除了為樓市降溫之外,針對近年來樓市普遍存在的違規(guī)銷售、虛假宣傳等亂象的排查和懲處力度也是空前的。
日前,作為中國樓市調控風向標的北京針對學區(qū)房、群租房等問題下發(fā)新政。
北京住建委下發(fā)最新樓市整治工作通知顯示,重點從嚴懲處近期市場熱議的學區(qū)房炒作、群租房治理、經營貸違規(guī)流入樓市等問題。依法嚴打新房和二手房銷售、租賃市場違法違規(guī)行為和虛假、違規(guī)房源信息發(fā)布亂象。整治工作從即日起執(zhí)行,至年底結束,持續(xù)時間超8個月。
在具體整治安排方面,北京住建委明確,綜合采取集中約談、巡檢暗訪、“雙隨機”抽查、專項檢查、聯合執(zhí)法、重點復查等方式,堅決打擊、從嚴懲處、公示曝光房地產市場違法違規(guī)行為,覆蓋房地產開發(fā)企業(yè)、房地產經紀機構、住房租賃企業(yè)及從業(yè)人員。
對違法違規(guī)中介機構,從嚴懲處直至“停店、停網、停業(yè)”(門店停業(yè)整改、暫停房源信息發(fā)布和網簽,取消從業(yè)資格納入黑名單)。
與以往不同的是,此次整治通知還對每項嚴查內容進行細致規(guī)定。
以打擊違法群租房、短租房為例,通知明確要重點圍繞醫(yī)院學校、市場商圈、產業(yè)園區(qū)、交通樞紐周邊等違法群租集中區(qū)域以及投訴集中小區(qū)開展整治工作。此外,將會同相關部門,線上抽查各平臺短租住房信息發(fā)布情況,線下到企業(yè)辦公場所現場檢查,雙線并舉,持續(xù)加大違法群租房執(zhí)法檢查力度。
合碩地產機構首席分析師郭毅指出,與以往相比,本次樓市整治工作的檢查手段更為多元,從線下往線上延伸的力度加大;管理維度更細致,覆蓋網站、公眾號、朋友圈。
此外,2021年以來各地開發(fā)商因各類事由被相關部門懲處的也不在少數,其中不乏萬科、首開、綠地、中鐵、中交、金隅等品牌房企。
如1月份,北京市住建委官微“安居北京”披露,一次性對40家房地產商開出罰單,其中,萬科、首開涉嫌無證售房,中交等企業(yè)的20個項目公司涉嫌銷售公示信息不全,中鐵、富力等房企的11個項目公司涉嫌銷控表與實際不符,另有合同附加不平等條款、拒絕使用公積金貸款、違反預售資金監(jiān)管規(guī)定等情況均在處罰之列,最高罰金達1286萬元。
再如??谑小盀I海新天地”項目開發(fā)單位海南鑫海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馬鞍山市“玖著里”項目開發(fā)單位偉星地產公司等多個項目近期集中爆發(fā)虛假宣傳、不按規(guī)定明碼標價、未公示在售房源的層高、套內建筑面積等內容,被依法予以處罰數萬元至數百萬元不等。
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長張波告訴觀察者網,違規(guī)銷售、虛假宣傳等樓市亂象一直存在,只是以往不同城市查處的力度有差異,所以屢禁不止。而今年以來各地房地產調控都有收緊,重拳出擊下各地查處力度都在增強,因此被開罰單和曝光的事件相對集中。
一名上市房企高管向觀察者網表示,罰金對于房企來說并不多,但例如停業(yè)整頓等連帶處罰不可謂不重,因此對各大開發(fā)商影響很大,對于樓市規(guī)范和開發(fā)商謹慎拿地都有不小的警示作用。反過來看,房地產市場規(guī)范化,也是品牌房企樂于見到的,長遠來看有利于樓市健康發(fā)展,因此被視作本輪調控的重要一環(huán)。
不過,同策研究院資深分析師宋紅衛(wèi)指出,2021年房地產業(yè)的產業(yè)地位被重新調整,意味著房地產業(yè)在未來經濟發(fā)展中的復雜性和重要性都將進一步提高。為了給房地產業(yè)保駕護航,2021年注定是政策頻出的一年,“鐵腕治樓”政策不可謂不嚴厲,但效果并不理想,根本的原因在于存量時代仍慣用增量調控的思路。
他向觀察者網指出,目前樓市調控政策最大的特征是“過程控制”,設置門檻或準入標準,導致有購房需求的人會想盡各類辦法規(guī)避政策,一旦成功,事后基本不會追責,因此催生了投炒作樓市的機會。而所有的創(chuàng)新都是超前于政策的,包裝的手段可以有千萬種,如果調控還是這種“堵漏洞”式的過程控制,炒房是控制不住的,并且調控的行政成本和時間成本會越來越高。
因此,宋紅衛(wèi)認為,要想控制房價就要將調控過程轉為調控結果,比如征收房地產稅。同時,共有產權、租賃住房必須盡快完善起來,共同構筑我國未來房地產住房藍圖,屆時房地產市場才會健康。
圖片來源:同策研究院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標簽 樓市調控- 責任編輯: 張志峰 
-
阿里副總裁張闊:海外刺激消費,對外貿是好消息
2021-04-25 18:25 大公司 -
余承東:企業(yè)上云不可阻擋,華為云要做智能世界黑土地
2021-04-25 16:04 大公司 -
華為云躋身全球五朵云,高管首度回應云業(yè)務是否獨立運作
2021-04-25 15:37 華為 -
大公司早報|華為賣車兩日訂單破3000 愛優(yōu)騰倡議抵制影視剪輯
2021-04-25 11:11 大公司 -
水滴公司靠慈善賺錢?你低估它了
2021-04-24 22:27 上市公司 -
訊飛反思:缺乏華為的“狼性”
2021-04-23 23:11 上市公司 -
宣布退出房地產行業(yè)后,廈門國貿缺錢難題仍未解
2021-04-23 19:41 中國房市 -
一季度毛利率降至16.1%,萬科市值蒸發(fā)千億
2021-04-23 18:52 中國房市 -
物流行業(yè)天花板順豐,下沉市場水土不服
2021-04-23 14:53 大公司 -
美團與沙縣達成合作,“國民小吃”啟動數字化升級
2021-04-23 14:27 商業(yè) -
大公司早報 | 美團餓了么被約談 順豐Q1虧損9.89億
2021-04-23 09:39 大公司 -
保護母親河:全國網友“手機種樹”6萬余棵落地延安
2021-04-23 01:10 -
跟誰學更名“高途”:名字易改,業(yè)績難漲
2021-04-22 19:38 大公司 -
房貸收緊潮來襲:新房審核時間延長,二手房或“無款可貸”
2021-04-22 16:50 中國房市 -
“地王收割機”招商蛇口再度開啟高溢價掃貨
2021-04-22 13:10 中國房市 -
互聯網廣告收入下滑,360去年凈利驟減超50%
2021-04-22 12:40 大公司 -
大公司早報 | 可口可樂寶潔集體漲價 中國平安否認拒保特斯拉
2021-04-22 09:27 大公司 -
我國可再生能源制氫,有望在2030年實現平價
2021-04-22 08:49 科技前沿 -
經營性現金流驟減61.6%,保利地產2020年賺的錢去哪了?
2021-04-21 12:06 中國房市 -
凈虧損大幅減少超90%,阿里影業(yè)港股大漲
2021-04-21 11:10 大公司
相關推薦 -
解放日?“對于市場而言這是‘屠戮日’” 評論 0“世界變了”,加拿大汽車零部件巨頭瞄準中國市場 評論 25“中國對美反制,巴西看到了機會” 評論 36“眾叛親離!要是再發(fā)生911,誰還同情美國人?” 評論 215她對美放狠話,還提到歐盟的“實力地位” 評論 274最新聞 Hot
-
解放日?“對于市場而言這是‘屠戮日’”
-
交割日已到,香港各界再批:長和“賣港”不得人心
-
魯比奧警告歐盟:不要將美國排除在外
-
又攤上事了,這回還有華爾茲
-
“世界變了”,加拿大汽車零部件巨頭瞄準中國市場
-
德外長插一腳:美烏能不能簽,先得給歐盟“掌掌眼”
-
候任美軍參聯會主席炒作:若與中國打持久戰(zhàn),我們還有很多不足
-
知名華裔教授失聯兩周?“異常而危險的信號”
-
“中國對美反制,巴西看到了機會”
-
共和黨人也不滿關稅,“長期來看,我們都會死”
-
韓網民強扯“中國間諜”喊美軍介入,駐韓美軍急了
-
美國航運巨頭發(fā)話:我們有很多中國船,這錢得美國人掏
-
馬斯克狂撒2500萬,這場“會改變西方文明進程”的選舉還是輸了
-
俄高官有望沖突后首次訪美,“美方暫時解除制裁”
-
美防長稱日本是“前線”,日媒急了
-
美國兩黨拿出對俄制裁草案:征500%二級關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