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口第一大省,首現(xiàn)負增長
【導讀】 作為經濟第一大省,廣東歷來在集聚人口上具有優(yōu)勢,但相較于自然增長水平,其人口機械增長近兩年明顯“乏力”。有受訪專家提到,在產業(yè)轉移的背景下,“人跟著錢走”,更重要的是,看得見和看不見的“搶人”大戰(zhàn)一直都在。盡管抽樣數(shù)據存在一定誤差,但趨勢仍值得警醒。一個可供對比的情況是,過去三年,沿海4個經濟大省中,浙江、江蘇、山東常住人口機械增長分別達到186.9萬人、69.38萬人、44.49萬人,而廣東為-1.65萬人。
繼2021年被浙江奪走“人口增長第一大省”后,廣東2022年常住人口負增長,這是過去40年來首次。
3月31日,廣東2022年統(tǒng)計公報終于出爐。在已公布的28個省份中(注:吉林、寧夏、西藏暫未公布),廣東以12656.8萬人繼續(xù)坐穩(wěn)“人口第一大省”,但就常住人口變量來看,其一年減少27.2萬人,排名倒數(shù)第三,情況僅好于遼寧(-32.4萬人)和河北(-28萬人)。
進一步拉長時間線可以看到,過去40年間(1982年至2022年),廣東常住人口年增長量僅有7次低于100萬人,而其中前5次均維持在80萬人以上,2021年這一增量大幅減少,降至60萬人,2022年則首次轉入負增長區(qū)間。
作為經濟第一大省,廣東歷來在集聚人口上具有優(yōu)勢,但相較于自然增長水平,其人口機械增長近兩年明顯“乏力”。有受訪專家提到,在產業(yè)轉移的背景下,“人跟著錢走”,更重要的是,看得見和看不見的“搶人”大戰(zhàn)一直都在。
盡管抽樣數(shù)據存在一定誤差,但趨勢仍值得警醒。一個可供對比的情況是,過去三年,沿海4個經濟大省中,浙江、江蘇、山東常住人口機械增長分別達到186.9萬人、69.38萬人、44.49萬人,而廣東為-1.65萬人。
轉負
數(shù)據顯示,2022年全國已有11個省份的常住人口為凈流出狀態(tài),包括新疆、北京、山東、天津、河南、上海、湖南、黑龍江、廣東、河北和遼寧。
這里面,廣東的“加入”多少有些令人意外。
2021年,廣東凈增加60萬人,盡管輸給了浙江(72萬人),首次丟掉“人口增量冠軍”的頭銜,但在全國范圍內,人口增量仍排名第二位;
到了2022年,浙江凈增人口37萬,大概率將二度折桂,廣東卻是“由正轉負”,凈流出27.2萬人,排名暫列倒數(shù)第三。
廣東怎么了?
從人口增量構成可以看到,和大多數(shù)省份人口自然增長乏力有所不同,廣東這兩年面臨的更主要的矛盾,其實在機械增長上——人口遷移。
一方面,放眼全國,廣東一直算比較“能生”的。過去40年間,僅2000年至2006年出現(xiàn)過連續(xù)性的出生人口少于110萬人的情況(最低值為2002年的103.94萬人)。
盡管2022年出生人口較前一年少了13.11萬人,但廣東仍是唯一一個出生人口超過100萬人的省份(105.20萬人)。
與此同時,廣東的自然增長人口達到42.2萬人,排名全國第一,遠高于身后的貴州(14.3萬人)和廣西(7.2萬人)。需要強調的是,已公布數(shù)據的28個省份中,只有9個省份仍保持自然正增長。
另一方面,廣東的機械增長情況卻不容樂觀。繼2021年機械增長人口僅2.81萬人,站到“零增長”門口后,2022年更直接轉負,凈流出69.4萬人——這是改革開放以來的首次。
眾所周知,廣東作為外來人口流入大省,人口增長一直高度依賴外省務工人員的輸入。
數(shù)據上看,廣東常住人口長期高于戶籍人口,到2018年二者差值高達2845.88萬人,此后,盡管在各方面因素推動下收窄,但2021年仍有2737.05萬人為外來人口。
對此,有分析認為,近年廣東人口增速放緩與疫情直接相關。以湖北為例,2021年人口機械增長達到60.1萬,時任湖北統(tǒng)計局副局長葉青分析,由于當?shù)胤揽毓ぷ鞅容^有效,而其他省份有相應的限制措施,由此推動人口回流。
回流
對廣東來說,2022年,外來務工人員向老家回流的局面沒有根本性改變。根據七普數(shù)據,廣東人口來源地前五省份中,湖北、廣西和四川去年常住人口分別增長14萬人、10萬人和2萬人,且機械增長分別達25.7萬人、2.8萬人和24.2萬人。
與之并行的是,全國正拉開新一輪產業(yè)轉移和城市“洗牌”。
據廣東省體制改革研究會執(zhí)行會長彭澎分析,近年來,內陸省份中心城市呈崛起之勢,出現(xiàn)了成都、重慶、武漢、長沙等新興增長極,不斷推動人口由跨省流動轉向省內流動。
而疫情之下,廣東原來吸納大量勞動力人口的傳統(tǒng)制造業(yè)加速走向智能化、推進“機器換人”,服務業(yè)更快觸網、改變原有專業(yè)市場的發(fā)展模式,傳統(tǒng)就業(yè)崗位大量收縮。
如此一來,對數(shù)量眾多的務工人員來說,本就難以負荷城市不斷攀升的生活成本,返鄉(xiāng)既順應了產業(yè)轉移的路徑,又解決了過去外出務工產生的留守老人、兒童等問題。
但這只是一個層面。如果將目光移至其他人口流入大省,不難發(fā)現(xiàn),長三角省份的人口變化趨勢恰與廣東相反。
2022年,浙江、江蘇兩省人口分別增長37萬人、10萬人,且均基于較低的自然增長率——浙江僅0.04‰,江蘇為-1.81‰。換言之,浙江、江蘇的機械人口增長分別達到36.7萬人、25.4萬人,外來人口仍是兩省發(fā)展的重要動力。
一邊在快速下滑,一邊卻是逆勢增長,原因何在?事實上,對于粵浙兩省人口近年來的“反向”發(fā)展軌跡,此前業(yè)內就不乏討論。
比較有代表性的如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發(fā)展部副部長、研究員卓賢分析,廣東主要以廣深為核心的都市圈發(fā)展和吸引人口,但省內城市發(fā)展水平差距較大,特別是粵北落后地區(qū)吸收外來人口空間不大;而浙江則更為均衡,縣域經濟發(fā)達,就業(yè)機會分散在各區(qū)縣,為流動人口提供更多選擇。
產業(yè)“全面開花”也降低了疫情對人口流出的影響。據彭澎分析,浙江一些城市、區(qū)縣產業(yè)受疫情影響較小,可能釋放出更強的人口吸引力。而隨產業(yè)遷移的人口也是先在生活成本較低、又與中心城市緊密配套的省內中小城市落腳,而非直接回流至中西部省份。
“回頭”
總的來說,廣東人口走勢既受短期偶然因素影響,又與長期產業(yè)發(fā)展的趨勢相關。那么,眼下增長“失速”,更偏向哪種原因?
今年以來,廣東多個城市出現(xiàn)明顯的人口流入情況。據當?shù)孛襟w報道,自2月8日開始,一個多月內,廣州蟬聯(lián)全國流入人口第一城,每天遷入人口數(shù)量基本占全國遷入人口總量的8%左右。另據百度實時遷徙地圖數(shù)據顯示,廣州、深圳、佛山、東莞也多日位居全國熱門遷入地前十。
這些人從哪里來?以廣州為例,從省份流動數(shù)據來看,廣西、湖北等躋身其人口來源地前五名。而更多的人則來自于廣東省內,占廣州遷入人口總量近八成。
“我們看到,春節(jié)后廣州人流量上升,但這些人有多少會留下來,疫情結束后人口會不會反彈,還有待觀察。”彭澎如是說道。
對廣東來說,進一步吸引人口是當下發(fā)展的趨勢所在。根據此前發(fā)布的《廣東省公共服務“十四五”規(guī)劃》,廣東預期2025年常住人口增至1.32億,與2022年數(shù)據相比,尚有500萬的增長空間。
而按照受訪專家所說,在總人口負增長的大趨勢下,地區(qū)間“搶人”大戰(zhàn)還將持續(xù)推進,廣東也無法避免參與其中。
彭澎在近期對廣州增城的一項調查中發(fā)現(xiàn),由于限購政策寬松,在增城購房的人中,有1/3來自廣州及其附近城市之外,他們提出的一個共性問題是,由于暫時無法落戶,子女入學受到一定影響。
彭澎提出,能否在廣州實施差異化彈性入戶政策的區(qū)域,進一步放開落戶限制,讓更多人能夠享受無差別的公共服務。
類似的區(qū)域還有最近限購政策或將調整的深汕特別合作區(qū)?!斑@些中心城市的遠郊區(qū)域放開落戶政策,有助于使廣東產業(yè)有更多的回旋余地?!迸砼旆治?,“接下來,廣東還需要進一步從整個大灣區(qū)一體化的角度來考慮產業(yè)和落戶政策?!?
而參照浙江經驗,廣東“搶人”的另一個關鍵在于進一步推動省內均衡發(fā)展,讓外來人口在廣深之外“還有得選”。
彭澎提到,無論是灣區(qū)內的軌道交通成環(huán)成網、還是其與粵東西北地區(qū)的高鐵聯(lián)通,最終都將有望改變產業(yè)轉移和人口流向?!敖窈?,廣東的人口流動不僅要看廣州和深圳,還要看珠三角整體?!彼f。
(每經記者 楊棄非 余蕊均)
- 原標題:人口第一大省,首現(xiàn)負增長
- 責任編輯: 林鈴錦 
-
上海外省市戶籍常住人口逾千萬,安徽人占比連續(xù)五年居首
2023-03-28 07:20 -
上海人均GDP超18萬元,與捷克相當
2023-03-23 11:38 -
上海去年為市場主體減負超3000億,新方案發(fā)布
2023-01-29 10:52 -
上海:2023年開展本市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
2023-01-20 11:05 上海觀察 -
上海已度過本輪疫情感染高峰
2023-01-17 19:29 抗疫進行時 -
上海市長龔正談5.5%增速目標:有足夠支撐和信心
2023-01-15 18:11 上海兩會 -
27個省會城市規(guī)模劃分:2個超大10個特大,杭州超南京
2022-11-25 20:35 -
用體育打造潮流空間,西岸活力谷今日亮相
2022-11-11 16:51 -
上海市委書記陳吉寧瞻仰中共一大會址
2022-10-29 22:51 上海觀察 -
江蘇:擬立法禁止城管執(zhí)法“外包”
2022-09-27 17:45 基層治理 -
火車來了警察跑了,車里嫌疑人被撞重傷
2022-09-24 16:58 美國一夢 -
美社交媒體上流行的這個挑戰(zhàn),蠢到FDA發(fā)警告
2022-09-23 15:51 -
審批收緊,多地“地鐵夢”擱淺
2022-09-21 20:11 -
羅家英道歉:對英國女王的哀悼之詞未加深思熟慮
2022-09-15 12:26 -
美國小伙誤砍蜂巢被殺人蜂蟄2萬次,昏迷5天后蘇醒
2022-09-03 15:54 -
中央財政凈上繳規(guī)模居首的廣東,今年收入如何
2022-08-19 14:18 觀網財經-宏觀 -
西安公交免票政策調整:1名成年人可免票帶兩名兒童乘車
2022-08-19 10:36 -
成都:公共場所標識不得單獨使用外語
2022-08-17 11:31 -
上半年城市GDP排名洗牌,誰是最大黑馬?
2022-08-14 08:25 中國經濟 -
美國高速公路上驚險一幕↓↓
2022-08-12 16:01
相關推薦 -
“特朗普會讓世界團結起來,減少對美依賴” 評論 0“剛剛,我看到了未來,它不在美國” 評論 93特朗普竟對中國征收34%“對等關稅” 評論 959解放日?“對于市場而言這是‘屠戮日’” 評論 69“世界變了”,加拿大汽車零部件巨頭瞄準中國市場 評論 36最新聞 Hot
-
“剛剛,我看到了未來,它不在美國”
-
結束全球化?“不是按個開關,美國就能變成工業(yè)國家了”
-
諾獎得主克魯格曼:特朗普在貿易上已經徹底瘋了
-
特朗普“汽車關稅”也落地了,“日本GDP將萎縮0.3%”
-
“白宮已接近批準”,美方想租用算法?
-
提到日本關稅還念念不忘:我說的話,安倍秒懂
-
“沒有美國這么對朋友的!但…”
-
連企鵝都不放過!特朗普向無人島征稅10%
-
美媒感慨:面對特朗普威脅,中國毫不退縮
-
美對等關稅清單竟將臺灣列為“國家”
-
前谷歌學者羅劍嵐加入智元機器人,任首席科學家
-
遼吉蒙2024年常住人口總量繼續(xù)下降,出生人口略回升
-
比歐盟少一半,英國樂了
-
這個時候,澳企緊急喊話:必須對華合作,這是當務之急
-
四川省委原常委崔保華,被逮捕
-
特朗普私下放風?白宮、馬斯克雙雙否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