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wǎng) 王慧、劉騫、張菁娟 編輯/馮雪】中德建交50周年、世紀疫情持續(xù)之際,德國總理朔爾茨帶著“總裁團”于11月4日抵達北京,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
這一趟旅程舉世矚目,朔爾茨創(chuàng)下了三個“第一”:這是他上任后首次對中國的正式訪問;他是二十大后首位訪華的西方國家領導人;也是疫情發(fā)生三年來首位訪問中國的G7國家和歐盟國家領導人。
然而,朔爾茨本人也因此面臨承受了來自德國國內、歐盟內部,甚至美國方面的各種壓力。
在這種非同尋常的氣氛之下,朔爾茨為何堅持訪華,他想通過這次訪華達成什么目的,或釋放什么信號?這次訪問將對德國新對華戰(zhàn)略產生哪些影響?又會如何影響未來的中德關系乃至中歐關系的發(fā)展?
眾所周知,朔爾茨此行帶了一個陣容華麗的商界代表團,大眾、寶馬、西門子、阿迪達斯、巴斯夫等眾多中國民眾熟知的德國品牌高管位列其中。此次隨訪企業(yè)的特點是什么,他們在朔爾茨此次訪華行程中會發(fā)揮什么作用?
觀察者網(wǎng)注意到,上述企業(yè)大多已經在中國有大量投資,并在近期加大了投資。德企對華投資似乎進入了新一輪高潮,這會給中德雙方帶來哪些新的機遇?
針對上述問題,觀察者網(wǎng)特邀上海外國語大學研究員、上海全球治理與區(qū)域國別研究院理事長姜鋒和同濟大學德國研究中心主任鄭春榮進行全面解讀。
對朔爾茨來說,“訪華可能一時不被理解,卻是一種戰(zhàn)略需求”
本屆德國政府是朔爾茨為首的社民黨、綠黨和自民黨組建的聯(lián)合政府。現(xiàn)政府內部在如何與中國打交道問題上一直存在爭議,綠黨和自民黨一直主張對華強硬政策。
德國外交部長貝爾伯克(綠黨)在朔爾茨出訪前還在警告他,訪華時不要忘記原則與表達強硬立場,要記住中國是“系統(tǒng)性的競爭對手”。
不少歐盟國家也批評朔爾茨訪問中國是“單干獨行”,僅僅為了德國的利益,他們希望歐盟以“一個聲音”與中國對話。美國更不用說,自然不想德國與中國關系走近。
因此,可以說朔爾茨這次是在重壓之下,力排眾議,堅持開啟了北京之行。
“正因為有這樣的阻力,更說明了朔爾茨此次訪華的重要性,”鄭春榮說,現(xiàn)在德國國內和歐洲方面,要求減少對華依賴的聲音越來越多,而且這些聲音正逐步地轉變?yōu)橐恍┚唧w的政策措施,主要針對投資、貿易方面的審查或限制。
“朔爾茨也知道如果再這么下去,德國和中國之間的距離會越來越大。后面他再想去做一些動作,可能會更難。他可能認為現(xiàn)在是一個很好的時機,所以哪怕有阻力也得來?!编嵈簶s說。
除了反對聲外,姜鋒強調,還要看到其中強烈的贊同聲音,“特別是來自德國企業(yè)界的呼聲,已經持續(xù)一段時間了。他們認為,德國必須盡早與中國加強信息溝通,增強相互信任,從而開展更具戰(zhàn)略意義的合作。中國在國際政治、經貿等各領域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也是德國重要的經濟貿易伙伴。”
當?shù)貢r間11月2日,朔爾茨在德國《法蘭克福匯報》發(fā)文,闡述了自己對于此次中國行的一些想法。文章一開始就說此時距他的前任訪華已經過去3年了,“現(xiàn)在,直接對話變得更加重要”。
從這篇文章中“能夠看出朔爾茨的迫切”,姜鋒說,他并不是僅僅想要在某個項目上獲得什么好處,或者是做成某一筆生意。這是一種“戰(zhàn)略需求”,反映出朔爾茨作為一個政治家,對符合德國戰(zhàn)略利益事情的判斷。
“這種戰(zhàn)略層面上的考慮具有前瞻性,周圍的人可能一時還不能理解,特別是一些反對者,他們的反對很多是出于黨派利益、某一階層或集團利益考慮,或者有些政客只是為了提高自己的曝光度?!?
11月4日上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來華正式訪問的德國總理朔爾茨 圖源:新華社
為何不帶馬克龍?
觀察者網(wǎng)注意到,朔爾茨在10月21日歐盟峰會結束后就宣布,他將在11月初訪華。而中國外交部在10月28日才正式確認應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邀請,朔爾茨將于11月4日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
雙方正式宣布朔爾茨訪華的時間前后相差了一個星期。
“朔爾茨要來訪華這個事情,雙方一直在磋商,談了很久,可能具體時間一直沒有確定,”鄭春榮說,10月21日歐盟峰會閉門會議結束后,朔爾茨可能認為應該借這個場合表達一下姿態(tài),說明自己訪華的主動性,表明自己支持全球化,不能與中國“脫鉤”。
另外,鄭春榮表示,歐盟峰會的討論可能對朔爾茨有所觸動,讓他覺得現(xiàn)在應該公布這件事,不能再拖下去了。
“朔爾茨給我的感覺是有點慢熱,不是那種馬上就能做一個決定的人。他比較穩(wěn)健,但是真的到了要他做決定的時刻,他會覺得我得行動了,現(xiàn)在得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