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冷兵器研究所:陳寅恪說李世民是鮮卑人后裔?DNA技術揭開唐史書背后的歷史真相
關鍵字: 陳寅恪李唐胡人論李世民鮮卑血統(tǒng)李世民胡人血統(tǒng)鮮卑血統(tǒng)唐代歷史那么李家呢?按李淵自己的說法是西涼武昭王李暠的后裔。李暠生十子,次子李歆即西涼后主。李歆生八子,其第三子李重耳在亡國后投奔南朝劉宋,任汝南太守。北魏進攻劉宋,李重耳以城歸降,遂又在北魏做官。李重耳生子李熙,任金門鎮(zhèn)將,后改鎮(zhèn)武川(今內蒙古武川西南),其家也隨著遷居于此。李熙生李天賜,李天賜生三子,即李起頭、李虎、李乞豆。李虎生李昞,李昞生李淵。這就是李唐王室的世系。這樣看起來似乎很清晰,但是有一點中間有缺環(huán)。
李淵
按《新唐書》的記載:重耳字景順,以國亡奔宋,為汝南太守。后魏克豫州,以地歸之,拜恒農太守,復為宋將薛安都所陷。
但是,當時的史料卻沒有李重耳的記載?!埃ㄔ危┒吣甓滦了龋魈斂苋昴现T郡,陳、南頓二郡太守鄭琨,汝陽、潁川二郡太守郭道隱委守走(《宋書·文帝紀》)”、“索虜大帥拓拔燾南侵陳潁,遂圍懸瓠城,太守陳憲保城自固(《宋書·南平穆王鑠傳》)”、“偽弘農太守李初古拔嬰城自固,法起、安都、方平諸軍鼓噪以陵城(《宋書·柳元景傳》)”、“后自盧氏入寇弘農,執(zhí)太守李拔等,遂逼陜城。時秦州刺史杜道生討安都,仍執(zhí)拔等南遁。及世祖(拓拔燾)臨江,拔乃得還(《魏書·徐安都傳》)”
陳寅恪
結果僅僅沒有這個李重耳紀錄,所以許多人就推斷李唐皇室是鮮卑人。先不說這個推斷的邏輯關系有多么跳躍。其實仔細看的話,李初古拔的身份還有經歷,是不是和李重耳很重合?
對于這個人,南朝紀錄的姓名很有鮮卑色彩的是李初古拔,但魏書紀錄則是李拔。考慮到在北魏孝文帝時期鮮卑人改漢姓,所以李拔更象是鮮卑化的漢人,而不是鮮卑人。對此,陳寅恪先生根據《魏書·薛辯傳附長子初古拔傳》(《北史·薛辯傅》同)“長子初古拔,一曰車輅拔(《北史》輅作轂),本名洪祚,世祖賜名”,認為“李重耳父子事實皆與李初古拔父子事實適合”,認可李家是被賜鮮卑名的漢人之后,但沒有咬死。
北魏孝文帝
因為陳寅恪先生認為李唐皇室很可能是趙郡李氏徙居柏仁(今河北隆堯西南堯山鎮(zhèn))的“破落戶”之后裔。而且根據《唐會要》記載:獻祖宣皇帝諱熙葬建初陵(在趙州昭慶縣界),儀鳳二年五月一日追封為建昌陵,開元二十八年七月十八日詔改為建初陵。懿祖光皇帝諱天賜(宣皇帝長子)廟號懿祖,葬啟運陵(在趙州昭慶縣界)。大家看到這也就能看出來唐朝皇帝可考的祖陵在河北一帶。
所以說到這,基本上可以排除李家是鮮卑人的結論了。雖然涼武昭王的后代可能性打了折扣,但是按陳老的說法,好歹也是趙郡李氏的旁支。
隆堯縣趙郡李氏會館
- 原標題:陳寅恪竟說李世民是鮮卑人后裔?DNA技術揭開唐史書背后的歷史真相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李泠
- 最后更新: 2018-05-05 08:52:03
-
中國歷史,至少有三千年與運河有關
2018-05-05 08:39 -
情侶裝最早起源于宋代?為啥古代穿衣講究多?
2018-05-04 07:26 趣讀 -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句話到今天很多國家都不懂
2018-05-02 07:39 -
中國將用法律告慰2000萬英烈在天之靈
2018-04-27 15:23 捍衛(wèi)英雄 -
奠基:共和國前30年與改革開放40年
2018-04-26 08:52 改開40周年 -
元代就有水力紡紗機,卻曇花一現(xiàn)
2018-04-25 10:00 大國工匠 -
一分鐘帶你回顧改革開放前的故事
2018-04-24 10:00 觀天下講壇 -
張獻忠寶藏考古發(fā)掘結束:蜀王金寶國內首次現(xiàn)身
2018-04-20 16:48 考古 -
英國攝影師拍的清朝美女!150年來首次公布
2018-04-18 15:54 趣圖集錦 -
誰說書生百無一用?人家還會跳墻呢
2018-04-17 09:10 趣讀 -
這檔節(jié)目怕是失了智,竟說“侵華日軍對故宮秋毫無犯”
2018-04-16 15:23 -
在明朝,麒麟不止是祥瑞,還是外交媒介
2018-04-12 15:30 趣讀 -
英拍賣行拒撤拍疑似圓明園流失文物 文物局強烈譴責
2018-04-10 13:20 考古 -
《新聞聯(lián)播》用了6分多鐘來緬懷他
2018-04-06 09:44 -
為什么中國會成為這樣的中國?
2018-04-03 10:00 憲法與政治 -
在古代,好酒的江南人這樣玩轉四季時令
2018-03-31 08:25 趣讀 -
專家:虎鎣未必是圓明園流失文物,或炒作吸引“愛國情懷”
2018-03-29 10:03 考古 -
圓明園被搶西周青銅器將在英拍賣 文物局:正在核實
2018-03-28 18:59 -
曹操墓有新進展:曹操遺骸基本確認
2018-03-25 15:00 考古 -
朝鮮擁核,誰應當負歷史責任(三)
2018-03-24 09:07 朝核危機
相關推薦 -
幾經波折,美烏要簽了? 評論 62“不吃夠自己種的苦果,某國就不會放下身段老實談判” 評論 171關鍵時刻,外貿大省如何突圍? 評論 50“特朗普會輸,‘用談判孤立中國’行不通” 評論 95“中國代表團訪問巴西,探討兩洋鐵路” 評論 197最新聞 Hot
-
幾經波折,美烏要簽了?
-
怕談崩了,歐盟準備“留后手”
-
“特朗普收手吧!中國又要領先了”
-
靠中國,加拿大發(fā)上“美國財”
-
美股再跌,特朗普:鮑威爾越早走人越好
-
農文旅項目投資1700萬后被告知是禁養(yǎng)區(qū)?南京浦口通報
-
“中國學生對赴美留學遲疑,英國成了熱門地”
-
為獲提拔,他送給中管干部張福生25萬
-
7天內連發(fā)3起事故,主力機隊飛行訓練暫停?臺軍方回應
-
廣西吃了自然保護地劃得過多的虧?自治區(qū)黨委書記要求廓清模糊認識
-
“美國GDP的水分在不斷增加,他們慌了”
-
“對于歐洲,中國要做兩手準備”
-
IMF:美主導的全球貿易體系“重啟”將拖累增長
-
煤礦疑污水滲漏致數(shù)十畝耕地被淹,陜西榆陽區(qū):成立調查組調查
-
“特朗普認為歐盟在占美國便宜,別指望梅洛尼能談成”
-
“為防止被美國偷窺,連英國也支棱起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