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謝長廷能否調出兩岸關系香醇的美酒?
關鍵字: 謝長廷兩岸調酒臺灣大陸民進黨共產黨國民黨合作謝長廷在民進黨內作出各種動作,乃至挑戰(zhàn)到了民進黨核心的對“一中兩憲”、“憲法各表”的闡述,這些都與民進黨所面臨的臺灣當下,以及馬政府的種種“保守”與“怯步”不無關聯。
目前,兩岸在經濟、貿易和貨幣的合作及一體化發(fā)展態(tài)勢下,期間經歷了三通開放,兩岸關系的發(fā)展理應從淺水區(qū)漸漸進入到深水區(qū)。然而由于馬政府的“保守”和“怯步”,甘于偏安恐于被中共“同化”,其不僅在保衛(wèi)釣魚島問題上堅決不與大陸聯手,更在最近換下親大陸的官員,換上親美的幕僚。
而正由于馬英九個人“軟弱”的人格特質和國民黨的“中華”觀和法統(tǒng)結構。馬英九過于在乎當所謂的“全民總統(tǒng)”,過于在乎泛綠陣營的報紙和民意是如何評論馬英九的,因此每件事都是“縮手縮尾”,謹慎有余、魄力不足,最后被對方陣營制造的輿論牽制住,近乎動彈不得。
對于臺灣民眾來說,大陸和臺灣雙方在經貿和貨幣等領域合作固然是皆大歡喜,但是一旦雙方關系進入政治深水區(qū),則很有可能被臺灣的藍綠陣營所鼓動,出現民意的反彈和恐懼。在一個選舉占據了政治生活絕大部分的臺灣,執(zhí)政黨不可能不考慮民意。
謝長廷大陸調酒之行
也由此,由于臺灣嚴重的藍綠對決,馬英九任何兩岸合作政策都可能面臨近四成臺灣泛綠民眾的反對。
但只要了解了臺灣社會的特征與民眾心理,我們可知:在臺灣這樣的社會,其實一件事情只要民意支持超過四成或五成就可以干。也就是說,被人民兩次賦予選票的國民黨完全可以順著給予他支持的民意大步往前走。但缺乏大歷史觀和超凡勇氣的馬英九顯然邁不開步子。
盡管國民黨的泛藍陣營堅持“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政策,并反對臺獨,但是國民黨的核心價值觀和法統(tǒng)還是建立在“中華民國”上,國民黨人心儀的“中國”還是那個歷史上存在的“南京中國”,其歷史連接也完全是與民國的歷史聯系在一起的。而隨著國民黨在臺灣執(zhí)政和停留得越久,國民黨的“中國”觀逐漸成為一個心理意義上虛構、在現實空間并不存在的“中華民國”,最多意義上也只是一個文化中國。
面對這樣一個領導人保守怯懦,整體民國情懷的執(zhí)政黨,中國大陸要想融化國民黨“中華民國”的堅冰,其難度不下于打破泛綠陣營“臺獨”這塊堅冰,甚至難度還要更大。
因此國共兩黨固然可以聯手反獨,在經貿上相談甚歡,但是一涉及到實質性的政治和認同問題,國共兩黨依然是相敬如賓,距離遠得難以調和。而現在,民進黨內的謝長廷恰恰是能夠打破堅冰的不二人選。
在今天的臺灣,國共合作固然可以起到“反獨”的作用,但是絕對難以走向“促統(tǒng)”的更深層次的發(fā)展。馬英九念茲在茲的還是那個偏安一隅的“中華民國”小朝廷,關心的還是要保留住微縮版的“中華民國”。而且國共間的任何協(xié)議繞過了民進黨,都會遭到這部分近四成臺灣(泛綠)民眾的天然反對,都會被質疑成為“親共”、“賣臺”、“統(tǒng)戰(zhàn)”等,被扣上一頂頂紅帽子,這讓國民黨行事起來“綁手綁腳”,始終處于被動應戰(zhàn)的不利地位。
而現在民進黨這一新變量加入進來,從國、共的互動轉變成為國、民、共的三邊互動,以前孤立的“國共”、“國民”關系轉變成為交織在一起的“國共”、“民共”和“國民”的關系,由此一來,兩岸關系看似無路,其實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實際上,民進黨自己也知道國民黨執(zhí)政得很糟糕,但如果繼續(xù)容忍唯有國民黨才能獨家處理兩岸關系、民進黨沒有這樣能力的刻板印象,并繼續(xù)加深這種印象,選民恐怕就真的不得不接受這樣的論述邏輯,因此國民黨也就在臺灣取得了獨家處理兩岸的壟斷招牌。所以,一旦民進黨能夠證明自己也能夠和對岸打交道,這將是對國民黨最大的刺激和制約,將迫使國民黨進一步前行能證明國民黨能夠打開兩岸的政治和軍事僵局。兩岸關系由此將進入一個民共、國共競相促進兩岸關系前行的你追我趕的競爭時代。
假以時日這樣的互動模式發(fā)展下去,如果未來臺灣的選舉雖然地理空間上在臺灣進行,但是權力配置空間上卻形成了“臺灣領導人”的產生取決于北京的首肯,這樣的模式帶來的意義將是深遠的。2012年臺灣的選舉就已經初步顯示了,一個不能表明自己能夠處理兩岸關系的政黨,最終敗給了執(zhí)政不佳的國民黨。但下次就沒有那么簡單了。誰贏得選舉將取決于誰能夠進一步改善對大陸的關系,進一步前行。如果民進黨證明了這樣的能力,那么國民黨的長處在哪里?由此北京意志將逐漸深刻進入臺灣大選。
更為重要的是,民進黨作為從臺獨論述中生成的政黨,其整個政治理念由于受到“臺獨”理念的綁架太深,很難面對其動員起來的基層支持者進行轉型論述。而謝長廷在訪陸前的發(fā)言顯示他作好了充分的對“臺獨”理論轉型的準備。謝長廷說過去民進黨“臺獨”訴求不是針對共產黨,而是針對國民黨;民進黨過去在政治和意識形態(tài)光譜上是左派,代表的是關心工農階級利益的政治派別,注重社會福利。
如果沿著謝長廷的思維繼續(xù)下去,這證明了兩點:
一、民共不是天然的冤家和死對頭,民進黨過去搞“臺獨”是反對國民黨的壓迫和不義的統(tǒng)治,由此“臺獨”不必然、也不應該是“脫離”中國,而只是反對國民黨統(tǒng)治的一種方式。注意,這里“臺獨”魔咒開始被解除了,“臺獨”只是歷史上的特殊現象,其應該與“去中國化”的符號脫鉤,其充其量應該說是“去國民黨化”,而且民進黨和共產黨歷史上都反對過國民黨的統(tǒng)治。“臺灣主體”意識不必然是“臺獨”,更應該是中國內部的一種“區(qū)域文化”意識。如果謝長廷的理論功底夠高,將該理論繼續(xù)發(fā)展下去,這將成為未來民進黨轉型與大陸打交道的重要的新理論資源。
二、共產黨和民進黨歷史上都是工農政黨和左派政黨,與國民黨單純的代表共商利益的政黨不同,民進黨初期很多黨員都是工運和社運活動家,對社會主義持同情的觀點和立場,并遭到了國民黨的殘酷鎮(zhèn)壓。這里謝是在很技巧地尋求民進黨和共產黨的相同點,表明民共可以未來成為一家人,雙方的理念其實很接近。
顯然,謝長廷到大陸來參加調酒比賽,調的不僅是比賽賽場上的酒,調的是民進黨與中共之間的某種默契,某種認同,某種共識。同樣,其調的更是兩岸關系這壺酒。
從目前謝長廷陸續(xù)在臺灣言論行動的披露,我們可以看到,謝長廷大陸調酒行的成果正在臺灣持續(xù)發(fā)酵,聯想到歷史上的各種破冰之舉,其調酒行的其意義不亞于中美間的乒乓球賽以小球帶動大球。
歷史的發(fā)展需要新契機,新思維,從長遠的歷史來看,謝長廷的調酒之行必將調出兩岸關系芬香的美酒。
劉濤(點擊進入劉濤專欄),博士,觀察者網專欄作者,德國比勒費爾德大學社會學講師,以歐洲和中國的社會保障,國際戰(zhàn)略,社會學理論為主要研究領域,專注中國崛起與中國模式。
劉濤的Email地址為wdss816@yahoo.cn,歡迎網友發(fā)送郵件來討論相關話題。
標簽 舊文資料-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張新咪
-
美媒焦慮:哪怕只為跟上中國,美政府都不能這么干啊 評論 55“趁納瓦羅不在,他們沖進白宮勸說特朗普暫停關稅” 評論 163“中國正投入萬億美元,我們卻在這胡搞” 評論 140真急了!“白宮擬成立涉華關稅應急工作組” 評論 301最新聞 Hot
-
美媒焦慮:哪怕只為跟上中國,美政府都不能這么干啊
-
特朗普“抱怨”后,日本考慮放寬汽車進口安全標準
-
“五角大樓里完全崩潰了”,3名美國防部高官被解雇
-
“趁納瓦羅不在,他們沖進白宮勸說特朗普暫停關稅”
-
澤連斯基回應:?;?0小時太短,建議30天
-
韓國一戰(zhàn)機飛行訓練中掉落機炮吊艙和空油箱
-
“美國在地球上跟中國爭,卻把太空主導地位拱手讓出”
-
內塔尼亞胡:摧毀哈馬斯前不會結束軍事行動
-
超900人簽署“反關稅宣言”,包括兩位諾貝爾獎獲得者
-
“中國正投入萬億美元,我們卻在這胡搞”
-
真急了!“白宮擬成立涉華關稅應急工作組”
-
黃仁勛訪華盼繼續(xù)合作,特朗普回應
-
中國男子在TikTok“神評”美國關稅,米爾斯海默秒答:贊同
-
“內地電影票房過億那一刻,香港電影就被顛覆了”
-
美國稅局代理局長剛上任三天就被免,“貝森特抱怨他是馬斯克的人”
-
特朗普也直說了:不行,就放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