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元海:日本“集體自衛(wèi)權”(下)——安倍心中的中美日“三國殺”
關鍵字: 日本中美日三國殺安倍美日同盟集體自衛(wèi)權中國威脅論美日安保條約中日關系2013作者在上篇文章中,筆者提到日本政府無疑會在不遠的將來獲得使用“集體自衛(wèi)權”的權力。而美國國內親日勢力,多年以來一直希望放松束縛在日本脖子上的鏈條,讓日本替美國頂在制衡中國的第一線。那么安倍會甘心作美國的馬前卒,甚至炮灰嗎?會不會利用美國的相對虛弱和迫切需求,來實現(xiàn)更多的“理想”呢?
安倍對待美國的“神邏輯”
2007年2月,美國前副國務卿理查德·阿米蒂奇(Richard Lee Armitage)在美國戰(zhàn)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所做“第二次阿米蒂奇報告”(該報告的正式名稱為《美日同盟正確引導亞洲通過2020年》),鼓吹要使美日同盟像美英間那樣緊密。
可是,與今天大相徑庭的是,2007年時的第一屆安倍政府并沒有對阿米蒂奇的喊話報以什么積極的回應。這是因為安倍明白美國想讓日本單槍匹馬地去應付中國,他當然不會心甘情愿地替美國人火中取栗。
此后直到安倍重新執(zhí)政,歷屆日本政府均未主動響應美國的號召去正面挑戰(zhàn)中國。民主黨鳩山由紀夫執(zhí)政時,甚至明確表達了減少對美日同盟的依賴,在中美兩國之間謀求等距離外交的意向。
民主黨政權倒臺后,安倍晉三開始第二次執(zhí)政。盡管不可能找到事實佐證,日本國內有很多人都認同民主黨下臺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得不到美國的信任。所以,安倍晉三在重新上臺之后,必將挽回美國的信任放在與振興經濟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從這個邏輯出發(fā),安倍積極承擔制衡中國的責任便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盡管美國一心要把日本頂在前面制衡中國,但安倍似乎并不在意。他在日本國會就“集體自衛(wèi)權”答辯的時候,一再強調“集體自衛(wèi)權”意義在于讓自衛(wèi)隊能夠承擔起從為美軍艦船護航到協(xié)助美國的“導彈防御”系統(tǒng),提供早期預警和早期攔截支持等戰(zhàn)術性和戰(zhàn)略性任務。安倍看似急于向美方表態(tài)輸誠的態(tài)度,實際上反映了日本從自身利益出發(fā)對美日同盟的依仗。
誠如日銀前任總裁福井正彥所說,日本經濟的再次復興需要鞏固日本的海洋資源基礎,而現(xiàn)在為了確立海洋開發(fā)的基礎,就必須在安全問題上“取得先機”。
如果日本本土沒有受到直接威脅,而是在像釣魚島等遠離本土的海域,與我國這樣的地區(qū)大國發(fā)生沖突,美國將會作何反應,是否會像其一再承諾的那樣履行盟友的協(xié)防義務?這些問題讓安倍政權乃至日本朝野煞費苦心地尋找對策。
安倍的答案是:要讓美軍支持自己就必須首先主動做出貢獻。這也是自民黨多年來在處理對美關系時雷打不動的策略。但安倍的“神邏輯”在于,要做出貢獻,就要創(chuàng)造相應的舞臺,就要渲染中國的威脅。
日本右翼眼里的中美日“三國殺”:兩個版本
另一方面,安倍多次表現(xiàn)出對美日戰(zhàn)略軍事合作的重視。說穿了,“集體自衛(wèi)權”什么的只不過是表面文章,安倍根本的著眼點在于提升日本在美日同盟中的地位。將日本從美國的附庸,提升到“三國殺”的臺面上,才是他的根本野心。
這也不是什么新鮮事物,他外公岸信介在50年代就圍繞“安保條約”的修訂和美國人進行過不懈地公關。但是,今天以安倍為代表的日本政治精英究竟想通過什么方法,來提升日本在美日同盟中的位置呢?他們對未來日本戰(zhàn)略地位的基本訴求又是什么?對此,我們可以參考一下當下最主要的兩種意見。
第一種意見明顯偏離了自民黨保守親美的主流意識,代表了自民黨內部少數偏右政治勢力的立場。拓殖大學教授川上高司近期在日本《外交》雜志上發(fā)表了題為“集體自衛(wèi)權與日美同盟的墻壁”的論文,系統(tǒng)地論述了這一派的基本觀點。
這篇文章大膽建議(或要求)日本政府把與中國在釣魚島海域持續(xù)對峙的“膠著狀態(tài)”,視作把日本變成強國的良機。日本可以名正言順地利用這種緊張狀態(tài)完成行使“集體自衛(wèi)權”所需要的法律和體制上的準備。川上毫不掩飾對美日安保條約的不信任,他指出美國政府雖然不斷地表態(tài)“釣魚島的行政管轄權在日本”,但始終沒有觸及最根本的主權問題。
另一方面,奧巴馬政府因為大幅削減軍費,而積極尋求與中國和睦相處。川上認為,在與中國發(fā)生沖突時,美日同盟機制能否靠得住是值得懷疑的。目前的《美日安保條約》規(guī)定,美日同盟啟動集體自衛(wèi)機制的一個必要條件是受到攻擊的一方向另一方提出請求。鑒于日本在美日同盟中的現(xiàn)實處境,這勢必造成日本單方面向美國提供支持,而美國則在是否保護日本一事上保留了選擇的余地。
川上因此主張,必須參照對《美日安保條約》中有關“集體自衛(wèi)權”適用的條文進行修訂,建議不僅要將原第5條規(guī)定的“集體自衛(wèi)權”的適用范圍從“日本國的行政范圍”擴大到與《美韓相互防衛(wèi)條約》相當的“太平洋區(qū)域”,還應該參照《北大西洋公約》第6條,將這個范圍延伸至所有公海及其上空的日本船舶和航空器。
總之,必須要讓美國承諾在日本受到攻擊的情況下,美日的“集體自衛(wèi)機制”將會自動啟動。這也是對被卷入中日爭端一直態(tài)度游移的美國的考驗。
安倍明白美國想讓日本單槍匹馬地去應付中國,他當然不會心甘情愿地替美國人火中取栗
如果實現(xiàn)此類修訂,就意味著日本升格到了美國的北約歐洲盟國的位置,而且是英國、加拿大這樣的高級盟友。毋庸置疑,這將強烈地改變“美日同盟”和亞太秩序的重新定位,牽涉所極其復雜的利益糾葛。
事實上,川上文章所反映的是自民黨內以石破茂為代表的少數強硬派的觀點。但是,公開表達對美日同盟效力的懷疑,則是以往所罕見的。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派已經在思想層面玩起了“三國殺”,直接對美國提要求,甚至“訛詐”。
另一種更為主流的意見,以原日本駐聯(lián)合國代表佐藤行雄的觀點為代表。佐藤認為,奧巴馬政府在大幅削減軍費的情況下,有意弱化了對中國的核抑制戰(zhàn)略,轉向使用高性能戰(zhàn)略性常規(guī)武器代替核抑制,同時維持與中俄兩個非同盟核大國之間的戰(zhàn)略穩(wěn)定。在這種情況下,日本的最佳選擇是盡力按照美國的期望加強自身的防衛(wèi)能力,以自身的貢獻換取美國降低對日本的核保護門檻。為此,日本政府有責任說服國民恢復對美國軍事保護的信心。
這派雖然還是基于日本的現(xiàn)實地位,但最終目的,仍是盡可能提高日本在美日同盟中的地位,并加強防務。
雖然這兩種意見看上去大異其趣,但實際上都反映了日本政界希望美國對日本迫切的安全保障需求做出承諾。只有站在這個基礎上,日本人才能有足夠的底氣與中國進行軟硬兩手的較量。區(qū)別在于,前者認為日本人應該理直氣壯地向美國提出要求,而后者認為應該以更加“出色”的“合作”來換取美國的支持。
戰(zhàn)后,岸信介借著由美國水兵吉拉德強殺日本農婦的惡性事件激起的民憤,向美國提出了一攬子以平等原則修改《美日安保條約》的要求。他先將美國一軍,然后軟纏硬磨地向美國索取好處。這種手法使得艾森豪威爾政府同意改善日本在美日關系中的地位,將其從仆從國的位置提升為一個相對平等的合作伙伴。而在1980年的鈴木善信政府時代,日本主動響應了美國總統(tǒng)里根提出的增加國防開支的要求,作為交換,美國同意讓日本承擔菲律賓以北1000海里范圍內海域和空域的防衛(wèi)責任。這就是后來有名的“1000海里海上生命線”的由來。
總之,先滿足美國,然后再兼顧自己,這是戰(zhàn)后日本從美方套取利益的不二法門。對于在從屬地位的日本來說,這也是無奈之舉??梢韵胍姡ㄉ细咚灸欠N明目張膽地要訛詐美國的方法,打破規(guī)則,結果只能是得到美國的棒喝。
至于安倍,在國會答辯時,充分迎合了自民黨主流的意見,強調如何為美軍服務。但另一方面,更多“吸收”了強硬派的利用緊張局勢的訛詐策略,結合成了他的“神邏輯”。他通過咄咄逼人的姿態(tài),維持中日間的緊張,以圖增強美國對日本的“需要”。
但對于日本近來的某些“蠢動”,美國日本問題專家詹妮弗·林德(Jennifer Lind)精辟地指出,與冷戰(zhàn)時期不同,目前日本將美國卷入危機的可能性大大增強了。隨著中國的日益強大,加強美日同盟基礎的工作固然重要,但是一個容易引發(fā)問題的盟友是這個同盟龜裂的內在因素。
現(xiàn)在的日本給美國人的感覺,是一個一邊整天叫喊受到威脅,一邊卻不愿意承擔自己應盡義務的伙伴。一旦發(fā)生日本將美國卷入無益的戰(zhàn)爭這種不測事態(tài),這樣的一個伙伴便極其的有害。所以,當安倍等自民黨政客一邊忙不迭地在世界各隊宣揚“來自中國的威脅”,一邊又對中國劍拔弩張的時候,美國也該越來越沉不住氣了吧。
- 原標題:“集體自衛(wèi)權”與安倍的神邏輯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小婷
-
最新聞 Hot
-
美防長揚言:不想與中國開戰(zhàn),但考慮在巴拿馬駐軍
-
又來!“若中國這個方面像美元運作,美國危!”
-
這些硅谷大佬,“撒幣”討好特朗普后虧了1.8萬億美元……
-
“特朗普如意算盤落空:企業(yè)就待在中國,哪也不去”
-
特朗普允許英偉達特供版繼續(xù)賣中國,有個條件…
-
美教育界急了:對華競爭,哪怕一秒都不能停
-
美國前財長:看到美國這樣,真是可悲
-
德國宣布聯(lián)合政府:基民盟管經濟外交,社民黨管財政國防
-
李兆基將安葬于故鄉(xiāng)廣東順德
-
說好的“幫助”,結果卻是沒有一家美國科技公司能幸免
-
“全球超半數船隊對美國卻步,亞洲買家避開美農產品”
-
打痛點,歐盟準備的反擊瞄準美國“紅州”
-
“國際地緣政治秩序正崩潰,美國號令別國的時代終結”
-
“遭反對后,特朗普考慮放寬對中國船只收費”
-
離大譜!特朗普經濟顧問:建議各國直接給美國開支票打錢
-
特朗普吹噓:我一威脅征100%稅,臺積電乖乖就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