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崗:當“中華民族”的概念受到挑戰(zhàn),我們該如何回應?
關鍵字: 中國道路歷史時空維度【本文為羅崗老師于2018年11月在第十六屆開放時代論壇“中國話語”發(fā)言稿《“何以中國”:“中國道路”的時間維度和空間跨度》。原載于《開放時代》雜志2019年第一期“中國話語”專題?!?
羅崗:
在溫老師和潘老師后面發(fā)言壓力很大,要講中國話語,他們兩位可以說是“中國話語“的代表性學者。我想到的是,如果要回答什么是中國話語,可能有一個前提性的問題,那就是“何以中國”?在“中國話語”中,“中國”并不是一個穩(wěn)定固化的、不言自明的概念,而是一種需要不斷重返、反復表述甚至需要常?!稗q護”的“話語”。為什么中國成為一個問題?不能僅僅從學術討論的角度來看,而必須把它看成一個被“現(xiàn)實”倒逼出來的問題。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們可能覺得,作為一個中國人生活在中國,是一種不證自明的狀態(tài),有著穩(wěn)固的基礎,不會構成一個問題,所以這些年很多人講中國話語、中國道路甚至中國崛起和“中國震撼”,都把以中國作為一個不言自明的概念或者無須論證的存在,著重點都放在了“崛起”或“震撼”上。
我這樣講,并不是簡單要求在學術上對“中國”做一個概念史的梳理,也不只是需要從歷史上把“中國”的來龍去脈講清楚,這些工作都很有必要,但顯然還不是問題的關鍵,“何以中國”可以表現(xiàn)為一個學術問題,但僅僅在學術層面是無法說清的,因為這是一個被現(xiàn)實倒逼出來的的問題,是一個需要結合時間的維度和空間的跨度才能加以把握的問題,是一個需要歷史和現(xiàn)實的雙重視野才能看清的問題。
從現(xiàn)實的視野來看, “中國”以及與之相關的“中華民族”正在經(jīng)受嚴峻的挑戰(zhàn),這些年來,無論是西藏的問題還是新疆的問題,都在挑戰(zhàn)中國以及與之相關的“中華民族”的概念,并且將中國逐漸窄化為與“漢民族”/“漢語”密切相關的政治共同體,這使得“中國”是否能容納如新疆、西藏或者邊疆其它各少數(shù)民族,就大成問題了。而且這個問題既表現(xiàn)在現(xiàn)實各種各樣極端主義思潮中,一方面以“一個民族、一種語言、一個國家”的模式強調自身的民族認同和文化認同,進而強化了不同形式“獨”的傾向,另一方面則在學術的層面上不斷地“解構中國”,在時間上質疑“中國”是否具有內在的連續(xù)性,在空間上強化“中國”內部的斷裂性。
近年來圍繞著新清史的討論,可以看作是一個癥狀,“新清史”的核心問題意識,即是將“清朝”與“中國”區(qū)隔開來,凸顯“清朝”的滿洲特性,所謂“反清復明”,恢復的不就是明代中國的十八行省嗎?如此一來,清朝與中國之間是一種怎樣的關系,就變成一個大問題了。新清史意義上的“清朝”問題,一旦提出來并被廣泛接受,意味著“中國”在時間的連續(xù)性和空間的包容性上都遭遇了極大的挑戰(zhàn),我們所熟悉的大一統(tǒng)在某種程度上被極大地松動了,需要回應的是歷明代中國十八行省和滿洲(東北)、回疆(新疆)、蒙古、西藏以及西南邊陲各少數(shù)民族之間是怎樣一種關系?長城內外之間是怎樣一種關系?對這些關系的回應,直接關系到中國在現(xiàn)實層面上如何面對各種分離思潮和獨立思潮,重構中國在學理層面和實際層面上的包容性。
影視劇中論及滿漢風俗對立的片段
與此相關,另一現(xiàn)實問題,也屬于“周邊有事”,那就是臺灣和香港的問題,臺灣統(tǒng)一問題面對的是臺獨的勢力,香港一國兩制需要應對“港獨”的勢力,這兩股勢力對中國概念的挑戰(zhàn),不再是簡單回溯到歷史中去——盡管也存在著這一“去中國化”的面向——但更重要的是,臺灣問題和香港問題的挑戰(zhàn),動用了非常多的左翼話語資源來討論當下中國的社會性質,其核心就是把中國的現(xiàn)實,對內界定為“資本主義”,一個“帝國主義”,被海外輿論熱炒的“中資”和“中帝”即來源于此。
臺灣從國民黨開始,有所謂親美反共的傳統(tǒng),但這一意識形態(tài)現(xiàn)在產(chǎn)生了變形,它被巧妙地置換了,因為中國變成了“中資”和“中帝”,所以“臺獨派”可以站在反資本主義和反帝國主義的立場,動用許多西方左翼也即白左話語來批判中國。如何回應這些批判,同樣涉及到如何理解中國的現(xiàn)實和未來,如何解釋中國的崛起,但這些理解的前提,必須回到什么是中國這個根本性的問題上來,這也就是為什么討論“中國話語”需要回答“何以中國”的原因所在。
- 原標題:羅崗|“中國道路”的時間維度和空間跨度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吳立群
- 最后更新: 2019-01-21 07:53:20
-
在中國,不管官多大學問多好,都不該忘記自己來自人民
2018-12-11 08:05 改開40周年 -
塵封百年,甲午海戰(zhàn)沉船致遠艦設計圖在英國重見天日
2018-12-10 19:59 考古 -
直播:今天我們該如何紀念“三大戰(zhàn)役”
2018-12-09 12:14 觀天下講壇 -
即使在最窮的中國面前,英國人也摔了跤,美國人也碰了壁
2018-11-30 07:10 改開40周年 -
唐代公主誰也沒見過,怎么知道復原得準不準確?
2018-11-22 07:44 -
有些人一講改革開放,就是自由化、私有化、市場化
2018-11-21 08:18 改開40周年 -
當年我們羨慕別人家家有冰箱,今天我們造給全世界
2018-11-19 08:38 改開40周年 -
疑似抗日英烈頭顱現(xiàn)身日軍老照片 日軍曾“屠村”
2018-11-19 07:33 -
愛因斯坦親筆信3.2萬美元成交 信中成功預言德國未來
2018-11-15 17:21 德意志 -
埃及發(fā)現(xiàn)幾十具“木乃貓”,真·喵星人占領評論區(qū)
2018-11-13 20:44 考古 -
“10人里有1人愿回中國,我們就成功了”
2018-11-02 06:58 改開40周年 -
當年中國沒錢,但有膽子“殺出一條血路”
2018-10-30 07:28 改開40周年 -
佟麟閣:誓與盧溝橋共存亡
2018-10-25 10:40 捍衛(wèi)英雄 -
發(fā)現(xiàn)最古老完整沉船:距今2400年、保存完好
2018-10-23 15:23 考古 -
既然要研究民國政治史,又在躲藏什么?
2018-10-13 16:07 -
《國家寶藏》第二季要來了!又有哪些文物亮相?
2018-10-11 07:55 綜藝政治 -
習近平談抗戰(zhàn):牢記歷史是要以史為鑒、面向未來
2018-09-19 10:25 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 -
疑似被盜佛首現(xiàn)身蘇富比 龍門石窟研究院回應
2018-09-18 07:20 考古 -
疑似龍門石窟佛首被拍賣 蘇富比:與物主商討后撤拍
2018-09-14 15:20 考古 -
南非洞穴出土迄今最古老畫作 距今約7.3萬年
2018-09-14 08:10
相關推薦 -
最新聞 Hot
-
美國人瘋狂囤貨,“中國電視被買空”
-
美股開盤重挫,特朗普:我的政策永不改變
-
90億美元還想不想要?哈佛被下“整改通牒”
-
“2300美元一臺?特朗普要親手毀掉‘美國象征’?”
-
4月10日起,對原產(chǎn)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加征34%關稅
-
石破茂:這是一場“國家危機”
-
“特朗普白給,中國要贏得全世界了”
-
《經(jīng)濟學人》繃不住了…
-
“和她見了一面后,特朗普炒了近10名國安官員”
-
尹錫悅被罷免
-
尹錫悅發(fā)聲
-
道指狂泄近1700點,美股創(chuàng)5年最大單日跌幅
-
巴西宣布采購2艘英國二手船塢登陸艦
-
王勛、宋思玉,搶救無效壯烈犧牲
-
美太空軍鼓吹“太空軍事化”,又拿中國做文章
-
“入境美國時要慎之又慎,那里已面目全非,充滿敵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