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力:從武功到文治——憲法大義
關鍵字: 憲法憲制槍桿子軍事與憲法憲法中的軍事問題【古今中外,軍事都構成憲制的重要維度。然而,當前主流憲法話語對于軍事這一關鍵性的憲制維度,卻視而不見甚至長期缺失。作者從以色列和美國的建國實例切入,深度分析了軍事對于歷史中國憲制/構成的影響,并揭示出現(xiàn)如今軍事問題被憲制研究淡化甚至遺忘的根本原因。特此編發(fā),以饗讀者?!?/strong>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左傳》
槍桿子里面出政權?!珴蓶|
▍引論
在當代中國,一個典型事件距今還不到30年。在1980年代中期中英香港回歸的談判中,核心問題之一就是中國是否在港駐軍。中方立場是“北京除了派軍隊以外,不向香港特區(qū)政府派出干部?!痹谕饨徊繄蟾嬷杏嘘P駐軍問題這一條下,鄧小平曾親筆批示:“在港駐軍一條必須堅持,不能讓步”;一次人大會議期間,某不熟悉情況的領導不經(jīng)意間對香港記者說了“也可以不駐軍”,鄧小平震怒,特意對媒體講,駐軍是主權的象征,香港必須要駐軍。
軍事有關立國,有關建國和開國。而且不只是在中國,軍事才是憲制問題。有兩個眾所周知但又很容易無睹的例子。
首先是以色列。以色列之所以1948年建國———想想巴勒斯坦至今沒能建國成功,在周邊敵對險惡環(huán)境中一直存活下來了,最重要的其實既不是其憲法文本,也不是歐美的鼎力相助,而是對周邊所有國家,它一直維系了壓倒性的強大軍力。在其建國后的3/4個世紀中,在與中東各國的所有戰(zhàn)爭和軍事沖突中,以色列國保持了全勝。不僅如此,盡管從未公開宣布,它還是以很特別的方式,讓世界各國確信,以色列擁有核武器;而為確保自己在中東的核壟斷,1981年,以色列空軍還曾先發(fā)制人穿越多國高空,長途奔襲,摧毀了伊拉克的核設施。
另一是美國。有關這個國家的開國和建國,很容易令一些人誤解。例如,有位終身研究美國的學者就宣稱美國是“一個談出來的國家”;她就不想想談的前提。近80年前,美國聯(lián)邦最高法院在一個著名司法判例中就把這一點闡述得再清楚不過:美國之所以成為一個主權國家,擁有主權國家的權力,不是因為1887年的《美國憲法》,而是因為合眾國成功反抗了大不列顛的革命;“美國的誕生先于《美國憲法》?!?
即便1787年《美國憲法》之后,也有一系列塑造美國的戰(zhàn)爭。首先是1812年,美國主動進攻英國在北美加拿大的各殖民地,英軍增援,甚至一度攻占了美國首都華盛頓,但英軍在美國南部受挫,雙方算是打了個平手;盡管如此,這場戰(zhàn)爭還是為美國贏得了國際聲望,增強了美國國內(nèi)的凝聚力,南部則收獲了佛羅里達,因此號稱第二次獨立戰(zhàn)爭。
1812年美英戰(zhàn)爭,圖片來源:wiki
隨后是1846年至1848年與墨西哥的戰(zhàn)爭;規(guī)模不大,但美國奪取了23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從而成為地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大國[11]。但最重要的是1861年至1865年的美國內(nèi)戰(zhàn)。因為林肯(包括他付出的生命),因為北方軍隊戰(zhàn)勝了南方,用槍口指著南方,逼著各州“重建”,制止了聯(lián)邦的分裂。否則,就沒有我們今天看到的這個合眾國!
這兩國的經(jīng)驗都真切表明,“槍桿子里面出政權”;也不僅是對外,而且也對內(nèi)——不僅美國的獨立戰(zhàn)爭在英國人看來就是一場國家分裂的“內(nèi)戰(zhàn)”,而且還有美國建國后的南北戰(zhàn)爭就是一場反對國家分裂的內(nèi)戰(zhàn)!而且這是通例(在結語中我會給出更多例證和分析)。
但不能誤解了這個“出”。它指的不是常規(guī)憲制條件下的政府換屆,權力的程序性交接。因此美國總統(tǒng)大選或日本首相更替之類的,就別往這兒湊了;甚至連一國的軍事政變這類政權更迭,也不夠格。因為無論是否合法,或合法性多大,那都是“換”或更替,都是有了個“國”在那兒了;因此我會在結語中討論,在一定視角下,它們可以合并同類項。甚至全民公投,宣布獨立,獲得國際承認,加入了聯(lián)合國,也不能真算。就因為,凡僅僅以承認為基礎的,都懸,都得以自己先順著對方為前提。承認其實就是一晚近源自歐洲的法律概念。小國才在意,大國就不那么在意。最典型的例子,1972年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訪華,可以說相見甚歡吧,但兩國間的正式承認居然是在近七年之后!
所謂“出”,指的是開國或建國,是一個作為政治實體的共同體的自我創(chuàng)造,是主權的從無到有,無中生有,無需他國的承認,是這個國家的構成(constitution),因此該國憲制(constitution)的發(fā)生。其意味幾乎等于《圣經(jīng)》上的“光!就有了光”,從此,“時間開始了”——這還真不是夸張,在歷史中國,每個朝代的紀年都從創(chuàng)建開始。千萬別以為一個國家,特別是大國或重要國家(如古希臘的雅典或斯巴達)的建立,是因那一紙文件,無論是美國的《獨立宣言》或是新中國的《共同綱領》,或1954年《憲法》文本。不是說這些文件不重要,但其重要說到底是因為那個國家/民族/人民重要,但能指和指涉,不能混淆,更不能買櫝還珠了。
“槍桿子里面出政權”在今天,也沒有,甚至不可能,成為歷史;盡管允許有人堅信其應當成為歷史。1994年,烏克蘭獨立后放棄了核武器,是它的選擇嗎?還是它別無選擇的選擇?2014年,60年前蘇聯(lián)下令劃歸烏克蘭的克里米亞,以公投的形式,又回到了俄羅斯,烏克蘭又能如何?日本無疑是今天世界上有數(shù)的經(jīng)濟大國,卻因二戰(zhàn)后美國為日本制定的和平憲法,沒有交戰(zhàn)權,就一直不算是“正常國家”,主權不完整。
本文追求,根據(jù)中國經(jīng)驗,在中國的歷史社會語境中,討論軍事對于歷史中國的國家構成/憲制(constitution)的具體塑造。從這一維度切入歷史中國的憲制問題已不可避免,也不可或缺。
在歷史中逐漸呈現(xiàn)出來的這個中國,即便真的是某種價值或理念的產(chǎn)物,那也必須了解這些價值或理念曾附著于什么政治制度、經(jīng)濟制度和文化制度,附著于什么樣的政治精英和精英政治(官僚政治),在“文治”或“法治”的背后也必須有些看似野蠻卻足夠明智、強大且壟斷擁有的制度性暴力,包括軍力。盡管并非唯一因素,軍力有時還是可能決定一個族群、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或一個文明能否在某區(qū)域內(nèi)發(fā)生、存活和延續(xù),會在多大區(qū)域內(nèi)傳播并存在多久。因此,從事后諸葛的眼光來看,歷史中國在這塊土地上的一些重大軍事活動,包括將專節(jié)討論的長城這樣的軍事工程建設,都是一些重要的制度構成力量,將各地、各區(qū)域逐漸攏在一起,整合在一起,才有了,才塑造了,今天我們稱之為中國的這個文明/國家。
這里“塑造”其實有兩種意義。其一簡單和強硬,就是槍桿子里面出政權,包括保衛(wèi)這個國家,土地與人民,制度與文化。但還有另一種意義的塑造,即由于軍事對于一國發(fā)生和持續(xù)存在的重要性,要求該國在憲制層面予以考量,需要確定國家的軍事國防國策,需要在政治經(jīng)濟財政上支持和整合軍事事務,必須能有效應對與軍事相關的問題。僅僅因軍事的存在,就要求一國憲制予以調(diào)適和應對。這是軍事對憲制的另一種更精細的塑造。
集中關注中國,追求理解中國,努力提煉中國經(jīng)驗,卻不追求更不想標榜中國的“異端”。不是為中國的經(jīng)驗正名,我只想把一個長期被遺忘的問題,以及初步的探索,擺在學人的面前:為什么當今的主流憲法話語,特別是那些格外強調(diào)普世性的憲法話語中,對于軍事這一普世的憲制維度,視而不見,甚至長期缺失?
- 原標題:蘇力:關心憲制,別忘了“槍杠子”問題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陳軒甫
-
“眾叛親離!要是再發(fā)生911,誰還同情美國人?” 評論 173她對美放狠話,還提到歐盟的“實力地位” 評論 266美媒竟來碰瓷:解放軍這次演訓,“是在考驗美國決心” 評論 192圍島集結、多向抵近!現(xiàn)場視頻來了 評論 177美國學者開始“流亡” 評論 152最新聞 Hot
-
“中國對美反制,巴西看到了機會”
-
共和黨人也不滿關稅,“長期來看,我們都會死”
-
韓網(wǎng)民強扯“中國間諜”喊美軍介入,駐韓美軍急了
-
美國航運巨頭發(fā)話:我們有很多中國船,這錢得美國人掏
-
馬斯克狂撒2500萬,這場“會改變西方文明進程”的選舉還是輸了
-
俄高官有望沖突后首次訪美,“美方暫時解除制裁”
-
美防長稱日本是“前線”,日媒急了
-
美國兩黨拿出對俄制裁草案:征500%二級關稅
-
“眾叛親離!要是再發(fā)生911,誰還同情美國人?”
-
特朗普明天將在白宮開會,討論TikTok命運
-
“白宮正研究:丹麥給格陵蘭6億,我們加價”
-
美國司法部要求判他死刑:讓美國再次安全
-
她對美放狠話,還提到歐盟的“實力地位”
-
“歐美關系搞砸了,歐盟準備以自己的方式應對中國 ”
-
周一鳴接棒港警“一哥”
-
他演講超25小時,狂噴特朗普馬斯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