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揚:既然提起高加索人種,那何不一起談談歐羅巴人種和日耳曼人種?——70年對話5000年(9)
關鍵字: 美國國務院斯金納種族言論中美貿易高加索人種歐洲歷史現(xiàn)代人類在大約5萬年前開始走出非洲,出發(fā)之前是同一個種族,沒有什么差別。離開非洲之后首先進入了中東,在這里就開始發(fā)生基因突變。然后一支穿過歐亞大草原一直往東,另一支穿過高加索往北往西遷徙。往東遷徙的成了現(xiàn)代亞洲人的祖先,往西遷徙的成了現(xiàn)代歐洲人的祖先。東遷大群還有一支更早離開了非洲沿印度洋沿岸來到了印度尼西亞和澳洲等地,成為大洋洲人的祖先。進入亞洲大陸的一支穿過東北亞經白令海峽進入北美洲和南美洲,成為現(xiàn)代美洲人的祖先。
圖2:現(xiàn)代人類遷徙路線諸多假說中的一種
總之,現(xiàn)代人類的遷徙,一路走一路與不同的自然環(huán)境之間發(fā)生適應關系。由于開始時群體數(shù)量很少,據(jù)說走出非洲時也就25萬人左右,所以每一次發(fā)生大群的分裂時,離開的那個小群幾乎立刻就陷入“與世隔絕”狀態(tài),成為單獨面對新的自然環(huán)境的一群人。有時還會遇到更早走出非洲的其他類人科人屬動物,并相互競爭同一部分有限資源。這種情況顯然會刺激基因突變的發(fā)生,使得眾多不同的遺傳基因在各地人群中出現(xiàn)。等到現(xiàn)代人類遍布了除南極洲之外的全球各地之后,原本出于同一個祖先的數(shù)千萬后代們早已變得面目全非,不僅不再是一家人,而且互為“非我族類”的仇敵。這就是種族的產生。
不同種族的“血統(tǒng)特征”或稱遺傳特征雖差別很大,但畢竟同屬現(xiàn)代人類,因此可以相互婚配,繁衍出大量混血的后代,而且混血后代的生育能力還非常強,很短時間內即可形成一個單獨的種族。這又進一步增加了種族變種的數(shù)量。例如在南非,當年的荷蘭殖民者布爾人與當?shù)乜埔量埔蛉嘶榕洚a生出一個有色人族群。還有大洋洲波利尼西亞群島中的皮特凱恩島,當年英國水手與土著塔希提人婚配留下的后裔,也形成了該島占多數(shù)的混血居民族群。
若著眼于大的種族差異,如最為明顯的膚色,也可以把全人類只分為少數(shù)幾個大的人種。早在古埃及時期,就曾用四種不同的顏色表示不同的人種,紅色表示埃及人,黃色表示東方人,北方來的人為白色,埃及以南的非洲人以黑色表示。這是最早的人種分類法。[2]
圖3:塞提一世墓中壁畫,從左至右分別為敘利亞人,努比亞人,利比亞人和埃及人。
人類學是近代科學的一個分支。
1684年,法國內科醫(yī)師伯爾尼埃(Francios Bernier)將全人類分為4個人種,即歐洲人、遠東人、黑人和拉普人。
到了18世紀,1735年,瑞典生物學家林奈(Carl von Linné)出版了《自然系統(tǒng)》一書,依據(jù)膚色和地理分布的不同,將人類劃分為四個亞種(Sub-species),俗稱“四大人種”:亞洲的黃色人種,歐洲的白色人種,非洲的黑色人種,美洲的紅色人種。
1781年德國解剖學家布魯門巴赫(Johann F.Blumenbach)根據(jù)顱骨測量研究結果,作出了更為系統(tǒng)的劃分法,將全人類劃分為五大人種:白種、高加索人種(Caucasian),黃種、蒙古人種(Mongolian),棕種、馬來亞人種(Malayian),黑種、埃塞俄比亞人種(Ethiopian)和紅種、阿美利加人種(American)。
到了19世紀,1870年,英國生物學家赫胥黎提出新的分類法,將人類分為四大人種:尼格羅人種(Negroid)、澳大利亞人種(Austrloid)、蒙古人種(Mongoloid)和高加索人種(Caucasaid或Xan-thochroid)。同一個時期前后,還有法國學者布豐提出的六分法,日本學者橫山又次郎提出的八分法,布羅卡、居維葉和哈頓等人提出的三分法等。
到了20世紀,1946年,美國人類學家胡頓(E.A.Hooton)提出一種系統(tǒng)分類法。他認為全人類可以在第一個層次上分成三大人種,尼格羅人種、蒙古人種和高加索人種,每個大人種下面包括幾個分支,分支下面又包括幾個地區(qū)性的人種類型。[3]
圖4:關于種族分類的歸納
無論怎么分,“高加索人種(Caucasian)”一詞就在這個時期出現(xiàn)了,其實就是代表白種人。
那么為什么要用“高加索”來命名呢?這是因為通過考古追蹤進入歐洲的現(xiàn)代人類遷徙路線發(fā)現(xiàn),從中東地區(qū)北上的現(xiàn)代人類首先進入了高加索地區(qū),然后一支向南進入地中海周圍成為歐羅巴人種的南支,并分為巴爾干—高加索類型和印度—地中海類型,膚色較深,眼睛和頭發(fā)多半為黑色。后來,隨著冰川的后撤,人類逐漸向北推進,同時在北歐光照較弱、氣候寒冷的環(huán)境下,膚色變淺,眼睛變?yōu)榛疑驕\藍色,頭發(fā)變?yōu)榈S色或黃色,分化為歐羅巴人種的北支,并分為大西洋—波羅的海類型和白海—波羅的海類型。[4]
這就是“高加索人種”在人類學上的含義。如果按照三分法,“高加索人種”包括除“蒙古人種”和“尼格羅人種”(或稱埃塞爾比亞人種、赤道人種)之外的所有人類亞種,雖然主要是膚色較淺的“白種人”,但理論上也包括膚色較深的地中海人和印度人。
在“高加索人種”與“蒙古人種”相交的中間地帶,人的膚色、發(fā)色和眼色則介于白種人和黃種人兩者之間,大體上呈褐色,稱作中歐支系,或稱烏拉爾類型和中亞類型。與此類似,在“蒙古人種”和“尼格羅人種”之間形成了阿伊努類型和波利尼西亞類型;在“尼格羅人種”和“高加索人種”之間形成了東北非的埃塞俄比亞類型和南印度的達羅毗荼類型。
至于“蒙古人種”和“尼格羅人種”各自的形成過程和內部的類型劃分,限于篇幅暫不加以論述。在此僅針對“高加索人種”自形成之后的文明演變歷史做一個縱覽。
- 原標題:70年對話5000年(9):既然提起高加索人種,那何不一起談談歐羅巴人種和日耳曼人種?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wǎng)站,轉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李泠
- 最后更新: 2019-05-08 11:36:04
-
青春的顏色,叫奮斗!
2019-05-03 11:54 新時代之聲 -
西藏考古大發(fā)現(xiàn):發(fā)現(xiàn)青藏高原首個史前人類洞穴
2019-04-20 15:04 考古 -
在菲律賓發(fā)現(xiàn)新的古人類物種
2019-04-12 16:42 考古 -
侵華日軍細菌戰(zhàn)又添新罪證!
2019-03-25 19:19 -
選舉產生官員是反民主的,在過去兩千多年里曾是婦孺皆知的常識
2019-03-25 17:38 觀學院 -
“今天,向40年前那場戰(zhàn)爭中的英雄和烈士們敬禮!”
2019-02-17 22:47 -
長城城磚被撬壞60余延長米,誰干的!
2019-02-05 20:23 考古 -
在中國,不管官多大學問多好,都不該忘記自己來自人民
2018-12-11 08:05 新時代之聲 -
塵封百年,甲午海戰(zhàn)沉船致遠艦設計圖在英國重見天日
2018-12-10 19:59 考古 -
直播:今天我們該如何紀念“三大戰(zhàn)役”
2018-12-09 12:14 觀學院 -
即使在最窮的中國面前,英國人也摔了跤,美國人也碰了壁
2018-11-30 07:10 新時代之聲 -
唐代公主誰也沒見過,怎么知道復原得準不準確?
2018-11-22 07:44 -
有些人一講改革開放,就是自由化、私有化、市場化
2018-11-21 08:18 新時代之聲 -
當年我們羨慕別人家家有冰箱,今天我們造給全世界
2018-11-19 08:38 新時代之聲 -
疑似抗日英烈頭顱現(xiàn)身日軍老照片 日軍曾“屠村”
2018-11-19 07:33 -
愛因斯坦親筆信3.2萬美元成交 信中成功預言德國未來
2018-11-15 17:21 德意志 -
埃及發(fā)現(xiàn)幾十具“木乃貓”,真·喵星人占領評論區(qū)
2018-11-13 20:44 考古 -
“10人里有1人愿回中國,我們就成功了”
2018-11-02 06:58 新時代之聲 -
當年中國沒錢,但有膽子“殺出一條血路”
2018-10-30 07:28 新時代之聲 -
佟麟閣:誓與盧溝橋共存亡
2018-10-25 10:40 捍衛(wèi)英雄
相關推薦 -
“果然,中國說對了” 評論 79“特朗普會讓世界團結起來,減少對美依賴” 評論 200“剛剛,我看到了未來,它不在美國” 評論 160特朗普竟對中國征收34%“對等關稅” 評論 953解放日?“對于市場而言這是‘屠戮日’” 評論 71最新聞 Hot
-
“對等關稅”竟是這么算的?經濟學家集體傻眼
-
“果然,中國說對了”
-
加拿大發(fā)愁:躲過子彈,卻撞上坦克
-
內塔尼亞胡來了,匈牙利退了
-
“禁令之前就有,但伯恩斯離任前擴大了范圍”
-
“地球上沒一個地方是安全的”
-
“美國是特朗普關稅政策下的最大輸家”
-
“對臺灣地區(qū)沖擊明顯,非??膳隆?/a>
-
“剛剛,我看到了未來,它不在美國”
-
誰被征了50%的最高關稅?
-
四名共和黨議員倒戈阻止對加關稅,特朗普破口大罵
-
“特朗普會讓世界團結起來,減少對美依賴”
-
特朗普發(fā)動全球關稅戰(zhàn),美國VS全世界
-
結束全球化?“不是按個開關,美國就能搖身一變”
-
諾獎得主克魯格曼:特朗普在貿易上已經徹底瘋了
-
特朗普“汽車關稅”也落地了,“日本GDP將萎縮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