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迪恩?拉赫曼:西方在阿富汗已經失敗
關鍵字: 阿富汗塔利班西方干預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作家吉迪恩•拉赫曼將于4月16日參加由觀察者網和春秋綜合研究院在倫敦書展組織的中國發(fā)展道路研討會
五年前美國拒絕與塔利班(Taliban)對話,現(xiàn)在是塔利班拒絕與美國對話。這就顯示出阿富汗的力量平衡已經出現(xiàn)了怎樣的轉變。西方在阿富汗的干預已經失敗。由于北約(Nato)準備在2014年撤離阿富汗,懸而未決的就只有失敗的規(guī)模而已。
一位巴基斯坦高級官員諷刺地說道:“我還記得美國人過去常說,只有死掉的塔利班才是好的塔利班。后來他們就說要區(qū)別對待愿意和解的,和不愿意和解的。現(xiàn)在他們又說塔利班不是我們的敵人。”實際上,北約和塔利班部隊在戰(zhàn)場上仍然是敵人。然而由于迫切地想留下一個穩(wěn)定的阿富汗,美國及其盟國也在努力爭取將塔利班納入到政治進程中。然而塔利班卻并不急著進行談判,最近還停止了對話。由于西方部隊即將撤出阿富汗,塔利班現(xiàn)在幾乎沒有做出妥協(xié)的壓力。
盡管北約進入阿富汗是因為基地組織(al-Qaeda)的存在,但是塔利班政權可怕的本性賦予了阿富汗戰(zhàn)爭額外的道德意義。來訪的西方政客總是會迫切地拜訪剛剛開張的女子學校,并大力強調女權的進步。
美國堅持認為,塔利班參與政治進程的先決條件,是他們要接受當前的阿富汗憲法。這部憲法里包含各種保障人權、承諾實現(xiàn)男女平等的條款。然而阿富汗的現(xiàn)實從來都和憲法里的文字不同。一位歐盟國家的外長這樣說:“四分之三的人口實際上讀不懂憲法,因為他們不識字。”
即使在現(xiàn)任政府的統(tǒng)治下,阿富汗婦女的處境也相當惡劣。上周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發(fā)布了一份報告,著重指出目前該國有數(shù)百名婦女因為抗拒強迫的婚姻,甚至控訴遭到強奸等“道德罪行”被關在監(jiān)獄。不過婦女的狀況也有所改善,尤其是在學校和城市里,然而隨著塔利班重新擴大勢力,這些改善很容易受到威脅。對于一直將改善婦女權利作為任內的一個主題的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Hillary Clinton),這一點一定尤其難以接受。
然而事實是,去年擊斃奧薩馬•本•拉登(Osama bin Laden)后,美國政府就能夠以“事情結束”作為撤離阿富汗的理由。北約如今在阿富汗只有最低限度的目標,而且完全著眼于安全:阿富汗不能再充當恐怖分子的庇護所,也不能淪為“失敗國家”。
即使是這種最低限度的目標也未必能夠實現(xiàn)。北約的行動重點是培訓阿富汗安全部隊,為他們提供武器裝備,使他們能在西方部隊撤退后接手安全事務。然而為阿富汗軍隊提供資金每年需要80億至90億美元。由于當前有很多方面都在爭奪資金,西方是不是還會愿意把這種錢撒在阿富汗?如果不愿意,就像瑞典外交大臣卡爾•比爾特(Carl Bildt)在上周末舉行的布魯塞爾論壇(Brussels forum)上所說的:“我們就像是給10萬人提供培訓和槍支之后,再讓他們變得無事可干。”
即使阿富汗軍隊團結一致,阿富汗也極有可能陷入內戰(zhàn)。那樣反過來又會進一步促使巴基斯坦塔利班的極端化,因為兩國邊境兩側存在部落、軍事和宗教的聯(lián)系。
美國總統(tǒng)巴拉克•奧巴馬(Barack Obama)上臺時,私底下給巴基斯坦打上了“世界上最可怕的國家”的標簽,而且堅持認為阿富汗問題與面積比其更大的鄰國的命運是分不開的:因此堅持使用“阿富巴”(AfPak)這個丑陋的詞語。然而在西方軍隊匆匆撤離阿富汗之際,巴基斯坦問題卻面臨著被忽略的危險。
那樣也是一個錯誤,因為巴基斯坦的局勢和奧巴馬剛剛掌權時一樣可怕。最近訪問巴基斯坦的比爾特形容,巴基斯坦已經陷入了“歇斯底里的反美情緒”。上周末的新聞稱,不會有美國士兵因為去年11月北約空襲炸死24名巴基斯坦軍人的事件而受到指控。巴基斯坦的反美情緒在這一消息爆出后只會加劇。
在巴基斯坦媒體和一部分統(tǒng)治階層中,美國正在策劃奪取巴基斯坦核武器的想法變得根深蒂固。為此,巴基斯坦加快了制造核武器并分散到全國各地。鑒于巴基斯坦國內輿論的激進化,以及巴基斯坦生產的裂變材料的總量,美國擔憂的“流散的核武器”噩夢顯得真實得令人不安。
因而,美國將繼續(xù)深度參與南亞地區(qū)的反恐事務。然而,使用無人機對巴基斯坦部落地區(qū)的圣戰(zhàn)分子進行空中打擊——美國一些最大的勝利都是以這種手段獲得的——卻是一把雙刃劍。它們摧毀了基地組織的領導層,但是卻也激發(fā)起了普遍的反美情緒,這種情緒可能孕育出下一代恐怖分子。
正如一位巴基斯坦高層所說:“基地組織第三號人物至少已經被殺死了五次,可是每次總會出現(xiàn)一個新的第三號人物。你需要挫敗的是催生基地組織的那種心態(tài)。”不幸的是,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這種心態(tài)再一次升溫。
作者系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作家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大星
-
最新聞 Hot
-
“特朗普認為歐盟在占美國便宜,別指望梅洛尼能談成”
-
“為防止被美國偷窺,連英國也支棱起來了”
-
特朗普:鮑威爾趕緊下臺,總是遲、總是錯
-
“中國有韌性美國則不然,特朗普已經搞砸了”
-
關鍵時刻,外貿大省如何突圍?
-
“中國代表團訪問巴西,探討兩洋鐵路”
-
“世界貿易將圍繞中美運轉,美國如此笨拙…”
-
“中國將缺席,英國遭受打擊”
-
“美國設下陷阱,韓國主動入局,要重現(xiàn)廣場協(xié)議?”
-
美媒感慨:2小時→1分鐘,中國又一壯舉
-
“英偉達對中國客戶隱瞞了…”
-
美國土安全部長放狠話:哈佛如果不從命,就別想再招外國學生
-
武契奇:天塌下來,我也不改主意
-
特朗普突然現(xiàn)身美日關稅談判,“背后是市場壓力”
-
沙利文猛批特朗普:中國可不會像蘇聯(lián)那樣崩潰
-
美國“吃貨”欲哭無淚:特朗普逼著中餐館換料,味兒不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