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爾:西北將成新江南?對這里的文明來說,水多未必是好事
北宋建國之初,王延德出使高昌國,就親身經(jīng)歷了一次大洪水。根據(jù)他的記載,當時降水量達到了五寸之多,折合今日超過150毫米?,F(xiàn)在吐魯番地區(qū)的年平均降水量只有15毫米左右,果真如王延德所記,恐怕有些聳人聽聞。
也有學者認為,其記述的五寸,應該是降水舒潤的土壤厚度,若折合為今日通行的降水量,大約在30-50毫米之間。但即便僅有30毫米的降水,也算得上是罕見的暴雨,并且引發(fā)了迅猛的洪水,損失必然慘重。
高昌是西域大國,一兩次洪水尚不至于傷筋動骨,但對于許多沙漠邊緣的綠洲小國而言,突如其來的洪水很可能會釀成滅頂之災。
在對塔里木盆地的考察中,研究者們就發(fā)現(xiàn)了不少疑似毀于洪水的文明遺址。比如和田地區(qū)的約特干遺址,斯坦因曾經(jīng)在他所謂的“探險”中找到了佛像小人,判斷這是公元三世紀左右的城池。但在后來的考察中,學者發(fā)現(xiàn)各種泥塑小人混雜分布在三米厚的沉積層中,在這厚厚的淤積之下,才是一千多年前的佛寺。據(jù)推測,可能是洪水吞沒了這座城鎮(zhèn),掩埋了城內的建筑。
在臨近高山的盆地邊緣,山洪通常裹挾砂石奔涌而下,對城寨的毀滅性更強。上世紀80年代,學者們就在和田附近的阿克斯比爾遺址發(fā)現(xiàn)了類似的山洪痕跡。這里有一座唐代遺址,故土上覆蓋著大量的鵝卵石和沙土。
研究者推斷,當年這里很可能爆發(fā)了一場大規(guī)模山洪,迅疾的水流沖走了肥沃的表層土壤,只留下了來自山上的石頭和沙土。由于不再具備農(nóng)耕的土壤條件,這座綠洲城池只好被永久廢棄。
一些著名的遺址,也有洪水的痕跡。比如出土了“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的尼雅遺址,雖然沒有因洪水而毀滅,但不止一次遭受過洪水的侵襲。在尼雅遺址的一個斷面,清晰存在著洪水沉積。我們不妨大膽推想,在兩千多年前,駐防西域的漢軍將士就已經(jīng)感受過了塔里木奔騰而急迫的洪水。
尼雅遺跡的“地標”——佛塔。新華網(wǎng) 史依靈攝
翻閱歷史文獻,洪水對西域文明的影響也并非毫無跡象。玄奘的《大唐西域記》中記載了不少西域的傳說故事,其中一些就與洪水有關。比如有個瞿薩旦那國的建國傳說,說在建國之前,兩條河流分別向東北、西北流淌,但建國之后,兩條合并歸為一條,成為這個國家賴以生存的基礎。河流的突然改道,或是因為地震,或是因為大洪水,這個故事很可能反映了古代和田地區(qū)的一場大洪水與當?shù)夭柯湮拿鞯闹亟ā?
近年來,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有研究認為我國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區(qū)正在經(jīng)歷升溫增濕的過程,尤其表現(xiàn)在降水量的增加。雖然學者們談論的濕潤只是幾毫米的降水量增減,而且分布很不平均,也有的地方正在變得更加干冷。但在一些熱心網(wǎng)友看來,降水增加等同于西北濕潤,再放大一些就約等于塞上江南。
其實,增溫增濕是否就意味著“西北濕潤化”?這個問題還值得探討。退一步說,即便真的有增濕的趨向,年均不足50毫米降水的西北距離年均1000毫米以上降水的江南,這差距不是一般的大。更何況,塔里木流域的降水絕非江南煙雨杏花那么溫柔。在歷史上,西北不是沒有過更濕潤的時候,塔里木的洪水也常有發(fā)生,但對這里的文明而言,水多了并非總是好事。
在今天的學術界,水旱問題已經(jīng)是探討綠洲文明不可忽視的視角。回歸現(xiàn)實,我們也應該認識到,塔里木雖然干旱,但洪水卻從不是稀罕之物,沒有必要大驚小怪。在水資源越發(fā)珍貴,洪水氣勢洶洶又來去匆匆的當下,更應該關注和思考的是怎樣建好、用好水利工程,把保護人民財產(chǎn)與促進社會生產(chǎn)、改善自然環(huán)境相協(xié)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理應是永恒的追求。
本文系觀察者網(wǎng)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wǎng)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吳立群 
-
科技部:支持建設自動駕駛等新一代人工智能示范應用場景
2022-08-15 16:06 人工智能 -
45.22萬高斯!中科院穩(wěn)態(tài)強磁場刷新塵封23年的世界紀錄
2022-08-14 11:00 -
神十四航天員將于近期從問天氣閘艙開展出艙活動
2022-08-13 18:20 航空航天 -
英媒:中國古代青銅鑄造配方被破解
2022-08-12 16:31 -
中國空間站艙外機械臂進行在軌測試
2022-08-10 14:22 航空航天 -
一箭十六星!
2022-08-10 13:31 -
天問一號火星能量粒子分析儀首個科學成果發(fā)布
2022-08-08 08:53 航空航天 -
問天實驗艙小機械臂有啥大本領?
2022-08-05 07:09 航空航天 -
我國成功發(fā)射可重復使用試驗航天器
2022-08-05 06:49 航空航天 -
我國成功發(fā)射陸地生態(tài)系統(tǒng)碳監(jiān)測衛(wèi)星
2022-08-04 11:39 航空航天 -
問天實驗艙小機械臂順利完成在軌測試
2022-08-04 09:41 航空航天 -
中國商飛:國產(chǎn)大飛機C919完成取證試飛
2022-08-01 08:46 -
我國首個大型對日定向裝置亮相
2022-07-30 14:45 航空航天 -
一箭三星成功!我國成功發(fā)射遙感三十五號03組衛(wèi)星
2022-07-30 07:06 航空航天 -
巴基斯坦外長:愿積極探討推動中巴經(jīng)濟走廊向阿富汗延伸
2022-07-29 14:05 巴鐵 -
-
一箭6星!力箭一號運載火箭首飛成功
2022-07-27 12:42 航空航天 -
天舟三號貨運飛船受控再入大氣層任務完成
2022-07-27 12:07 -
天舟三號貨運飛船將于7月27日再入大氣層
2022-07-26 17:55 航空航天 -
中國航天員首次在軌進入科學實驗艙
2022-07-25 10:25 航空航天
相關推薦 -
“剛剛,我看到了未來,它不在美國” 評論 93特朗普竟對中國征收34%“對等關稅” 評論 964解放日?“對于市場而言這是‘屠戮日’” 評論 69“世界變了”,加拿大汽車零部件巨頭瞄準中國市場 評論 35“中國對美反制,巴西看到了機會” 評論 43最新聞 Hot
-
“剛剛,我看到了未來,它不在美國”
-
結束全球化?“不是按個開關,美國就能變成工業(yè)國家了”
-
諾獎得主克魯格曼:特朗普在貿(mào)易上已經(jīng)徹底瘋了
-
特朗普“汽車關稅”也落地了,“日本GDP將萎縮0.3%”
-
“白宮已接近批準”,美方想租用算法?
-
提到日本關稅還念念不忘:我說的話,安倍秒懂
-
“沒有美國這么對朋友的!但…”
-
連企鵝都不放過!特朗普向無人島征稅10%
-
美媒感慨:面對特朗普威脅,中國毫不退縮
-
美對等關稅清單竟將臺灣列為“國家”
-
前谷歌學者羅劍嵐加入智元機器人,任首席科學家
-
遼吉蒙2024年常住人口總量繼續(xù)下降,出生人口略回升
-
比歐盟少一半,英國樂了
-
這個時候,澳企緊急喊話:必須對華合作,這是當務之急
-
四川省委原常委崔保華,被逮捕
-
特朗普私下放風?白宮、馬斯克雙雙否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