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訪《滿江紅》編劇陳宇:三句不離“故事”
最后更新: 2024-05-08 17:56:30觀察者網:劇組在首映禮上提到了拍攝現(xiàn)場靈感、表演對喜劇創(chuàng)作的重要性。能否給觀眾分享《滿江紅》拍攝中一些具體的例子?您如何評價沈騰、岳云鵬這樣極具喜劇標簽的演員對影片的作用?
陳宇:在這方面,我特別欣賞藝謀導演。他非常期待發(fā)掘演員自身的創(chuàng)造力,特別是這回有一些原來演喜劇非常優(yōu)秀的演員加入,他給予了他們非常大的自由。拍攝前半段我也在現(xiàn)場,會形成一種編劇、演員、導演共同創(chuàng)作的狀態(tài)。
藝謀導演是個特別熟練的大師,所以鏡頭這些電影拍攝技術部分,對他來講已經不用思考了,這份精力就能放在戲本身上,不斷地激發(fā)演員們創(chuàng)作,產生了好多原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觀察者網:沈騰和雷佳音的表現(xiàn)討論度非常高,您能不能評價一下他倆的表演?
陳宇:演員都非常優(yōu)秀,得到了大家的充分贊賞,沈騰,千璽,包括雷佳音等等,他們把角色塑造得又準確又有新意。
關于敬業(yè)程度,我給你舉個例子。像張譯,他不光談一個角色,而是考量整個劇本。有一回導演談劇本,我正好有事去不了。張譯說“晚上9點開始,陳老師你就戴耳機聽著,該干嘛干嘛,能插話的時候你就說”。我說行,一直談到晚上一點半,我睡在床上還在聽。
類似的研究方法,可不是這一次,是數(shù)次。
觀察者網:影片上映之后,有很多觀眾為劇情多次反轉而叫絕,也有網友有不同感受。您對此如何回應?《滿江紅》是如何把握這個“度”,盡量避免“為了反轉而反轉”的呢?
陳宇:對這個問題,我們早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就自我警醒過,不能為了反轉而反轉,這話我們不知道說了多少次。實際上我個人覺得,我們已經在這方面很注意了。
我們創(chuàng)作的土話叫“翻烙餅式反轉”,這種狀況很容易出現(xiàn)。我是資深懸疑小說愛好者,喜歡歷史上的各種中外懸疑小說,一些小說到后期就是“翻烙餅”,比如找到兇手了,一轉眼,哈,其實不是他,是身邊的警探;好,已經結束了吧,警探逮了,不行,還得是另外一個保潔阿姨;是保潔阿姨嗎,最后還不是。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我自己在設置反轉時會有個結構圖,包括一個維度上的反轉不能超過多少次,事態(tài)上、情節(jié)上的大反轉不能超過多少次。
所以像《滿江紅》,它有三個維度。
第一個維度是張大。觀眾都知道影片是懸疑類型,那可能先入為主地覺得這是在講張大作為一個小兵,如何在波瀾起伏的宰相院里面、在各種利益的夾縫中求生?
劇情很快進入第二層維度,原來張大他在搞事情!他在謀劃什么事,他要干什么?
第三層,觀眾自動判斷他們接近秦檜是為了行刺,結果結尾又有反轉,維度也產生了變化。實際上它起碼有這三四個維度上的提升。
觀察者網:近些年來,國產電影電視劇情頻繁受到觀眾詬病,甚至被吐槽“不尊重觀眾的智商”,您認為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陳宇:我覺得有幾方面原因。
第一個是我們現(xiàn)在老把編劇和原創(chuàng)作者歸為一類。但編劇是根據(jù)一個故事框架甚至IP,完善地把故事寫出來,而現(xiàn)在提出故事的原創(chuàng)作者很少,有時候是制片人提出的,有時候是編劇、是導演、甚至是演員提的。
第二個原因,就是在大環(huán)境下,大家好像很長一段時間沒有關注電影的第一屬性,即故事和人物。
第三個就是本身寫作能力的問題,劇本還有上升的空間,總體來說大家還要再努力和提升,包括我自己。
但是好在這個局面正在發(fā)生改變。這兩年,具有中國元素,反映我們中國命題、中國人精神面貌的故事和影片,正獲得越來越多的市場與觀眾信賴。
受訪者供圖
觀察者網:您既是業(yè)界穩(wěn)定產出的編劇,也在高校授課。我們在編劇培養(yǎng)上有何優(yōu)缺點?您有沒有什么建議?
陳宇:我只能說我的事了,很難去評價整個電影教育產業(yè)。我自己期望在做的方式是,高度強調理論和實踐的并行,堅決反對象牙塔式的自說自話。但是很長一段時間,學術界和產業(yè)界之間是比較斷裂的,這種情況不太好。
所以一方面,我會布置作業(yè),比如要求學生做一個電影策劃,寫故事大綱,當作一個思想實驗。
另一方面,產業(yè)本身也需要理論的總結和引領。所以我會不斷地看這種理論性的文章,把我認為有價值的、好的理論反哺到產業(yè)工作和創(chuàng)作內容中去。
觀察者網:這幾年觀眾還有個感受是,影片越來越長了。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變化?有網友開玩笑,電影院飲料都不好賣了。
陳宇:因為觀眾想看故事了,不僅僅是看個明星,看個熱鬧就完了。現(xiàn)在要踏踏實實講故事,想讓觀眾在故事上獲得一個巨大的滿足,這是第一。
第二,電影要有足夠的分量,值得觀眾花時間跑到電影院停車、買票,既能帶來超出短視頻的心理沖擊,又能滿足一定時長的娛樂需求。
電影也好,飲料也罷,它們應該是一個互相促進的關系。觀眾要來看電影,時間待的長了,他也就會有更多的周邊消費。
觀察者網:您會擔心電影太長,讓大家對電影的選擇更加謹慎嗎?
陳宇:讓每部電影都好看,比讓觀眾覺得電影輕飄飄的不值一看要強。只要電影好看,其他顧慮都是甜蜜的煩惱。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童黎 
-
導演陳英雄出任第26屆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金爵獎評委會主席
2024-04-29 15:18 -
網絡短劇,如何才能成為中國文化的“新質生產力”?
2024-04-26 11:58 -
知名女星演唱會全場喊退票?官方回應
2024-04-21 15:31 -
熱搜第一!黃子韜就不當言論道歉
2024-04-21 11:51 -
真相?危害社會的毒瘤——依法取締“法輪功”邪教組織25年特稿之五
2024-04-19 09:06 反邪教 -
清明假期第一天,一組數(shù)據(jù)看出行新特點
2024-04-04 12:13 -
202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xiàn)結果揭曉
2024-03-22 10:45 考古 -
民進中央:建議加大教育捐贈的稅收減免力度
2024-02-28 15:48 -
近3000件文物首次亮相!殷墟博物館新館下周開館
2024-02-19 14:05 考古 -
原來年味在這道文化大餐里……
2024-02-11 22:17 -
“苦惱的不是圖案不夠多樣,而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太過于豐富”
2024-02-11 07:27 春晚 -
“我代表泰國人民,向所有中國游客發(fā)出最誠摯的邀請”
2024-02-01 14:34 -
我“嘉”年貨帶回家,親戚家的小孩都饞哭了
2024-01-30 11:22 愛申活·暖心春 -
何立峰:通過調研認真解決上市公司發(fā)展中面臨的具體困難和問題
2024-01-29 19:00 -
書生在官場的365天,建了座“不網紅”的圖書館
2024-01-27 14:31 觀察者頭條 -
去年國外撤回大量中國學者論文,教育部:開展高校撤稿論文自查
2024-01-04 15:46 -
這次,他們要為“男聲”正名!
2023-12-29 13:03 -
破譯一個字獎10萬元的甲骨文“懸賞令”,公布第二批獲獎名單
2023-12-02 22:52 -
良渚古城及水利系統(tǒng)遺址考古取得新突破
2023-11-29 11:30 考古 -
7名干部集中輪訓期間到私企內部食堂違規(guī)吃喝,官方通報
2023-11-10 11:40 廉政風暴
相關推薦 -
解放日?“對于市場而言這是‘屠戮日’” 評論 0“世界變了”,加拿大汽車零部件巨頭瞄準中國市場 評論 25“中國對美反制,巴西看到了機會” 評論 36“眾叛親離!要是再發(fā)生911,誰還同情美國人?” 評論 215她對美放狠話,還提到歐盟的“實力地位” 評論 274最新聞 Hot
-
解放日?“對于市場而言這是‘屠戮日’”
-
交割日已到,香港各界再批:長和“賣港”不得人心
-
魯比奧警告歐盟:不要將美國排除在外
-
又攤上事了,這回還有華爾茲
-
“世界變了”,加拿大汽車零部件巨頭瞄準中國市場
-
德外長插一腳:美烏能不能簽,先得給歐盟“掌掌眼”
-
候任美軍參聯(lián)會主席炒作:若與中國打持久戰(zhàn),我們還有很多不足
-
知名華裔教授失聯(lián)兩周?“異常而危險的信號”
-
“中國對美反制,巴西看到了機會”
-
共和黨人也不滿關稅,“長期來看,我們都會死”
-
韓網民強扯“中國間諜”喊美軍介入,駐韓美軍急了
-
美國航運巨頭發(fā)話:我們有很多中國船,這錢得美國人掏
-
馬斯克狂撒2500萬,這場“會改變西方文明進程”的選舉還是輸了
-
俄高官有望沖突后首次訪美,“美方暫時解除制裁”
-
美防長稱日本是“前線”,日媒急了
-
美國兩黨拿出對俄制裁草案:征500%二級關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