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協(xié)委員馮小剛呼吁恢復部分有文化含義的繁體字
關鍵字: 2015全國兩會政協(xié)委員馮小剛繁體字文化據《法制晚報》昨日(3月4日)報道,在政協(xié)會議分組討論中,著名導演馮小剛呼吁恢復部分有文化含義的繁體字。馮小剛舉例,如“親愛的”這幾個字非常有含義,“親”的繁體是左邊一個“親”,右邊一個“見”,組成了“親”,“愛”是在“愛”中加了一個”心“,這兩字的含義是親要相見,愛要有心。結果簡化以后變成了“親不見、愛無心”。“我和張國立(演員)都認為,能不能選擇50個或更多有含義的繁體字,增加到小學的課本里,讓小學生感受傳統(tǒng)文化?!瘪T小剛說。
簡體字繁體字之爭由來已久,網絡探討的聲音如浪潮一般一波接著一波。類似“親不見、愛無心”這樣批判說法還有“產不生、廠空空”,這種文字游戲有時還會號稱是一個“臺灣朋友”的觀點,偶有更激烈的話語瞄準政府,稱政府對傳統(tǒng)文化保護不力甚至說政府蓄意破壞傳統(tǒng)。不管這些觀點是不是臺灣來的,到底政府有沒有破壞傳統(tǒng)文化,這套簡體字方案是前政府國民政府制定,共和國政府推廣的,國民黨當局逃臺后出于某些考慮,將繁體字稱為“正體字”,將簡體字稱為“殘體字”,大概和臺灣糾結今年是否舉行抗戰(zhàn)閱兵類似,而網友涉獵這方面知識的不多,就跟著把“殘體字”叫起來了。
至于馮小剛所說的“親不見,愛無心”這樣的話,社交網絡上被稱為“辟謠帝”的趙皓陽曾經寫過一段話進行回應,后來有網友將這段話進一步延長:“漢字簡化后,黨內無黑,團中有才,國含寶玉,愛因友存,美還是美,善還是善,雖丑無鬼,窮不躬,權不佳,鞏不革。車不行田,堅不稱臣。無鹿亦能麗,無巫亦能靈,無水亦能滅,無火亦能勞,無曲亦能禮,無手亦能擊。辦事左右不辛苦,墾荒何必靠豺狼。只不過臺無吉,灣無言!”
各媒體有評論支持馮小剛的議案,但都不否認簡體字日常使用方便科學。我國教育系統(tǒng)中也存在著系統(tǒng)的繁體字課本,有網友指出,如果真的有心學習傳統(tǒng)文化,傳承華夏文明,那可以選擇各類漢語專業(yè),這些教科書都是實打實按照古籍,使用著繁體字。
圖為馮小剛在政協(xié)會議分組討論中發(fā)言
此項建議一經提出,立馬就引起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熱議。對于是否恢復部分繁體字,人們的想法莫衷一是。為此,微博上甚至還發(fā)起了一個為期一周的投票活動。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網民朋友們的心聲吧。
網民們踴躍參與微博互動話題
部分網友擔心恢復繁體字會給考試增加難度
支持恢復繁體字的網友如是說
但是也有簡體字愛好者列出以下文字,以顯示簡體字在表達傳統(tǒng)文化方面并不輸給繁體字——“國含寶玉,愛因友存,龜有甲,筆有毛,寶有玉,眾有人?!币灿腥苏J為,此舉雖然可以倡導,但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可能不會經常使用,因為簡體字比較方便。一名小學生則表示,學可以,但是千萬別考。網絡民意顯示,總體來看,大部分人對此建議持贊成態(tài)度。
截至3月5日上午,已有將近5000人參與投票活動
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黃天樹明確表示,如果此建議能夠落實,是件非常好的事。他認為,上個世紀50年代制定簡體字的過程的確是考慮得相對簡單?!胺斌w字多數由聲符和意符組成,更容易認識并且掌握。”黃天樹說,在漢字簡化的過程中,很多字已經打破了聲符和意符的組合方式。比如“鄧”,繁體字 “鄧”中的‘登’是表明發(fā)音?!昂嗴w字表面上簡化了筆畫,但增加了很多傳統(tǒng)漢字中沒有的部分,使得構建漢字的元素近一步增多,掌握也比較困難?!秉S天樹說。
豐子愷所作《文字改革》漫畫
但事實上,“親不見,愛無心”已經是個老段子了,被社交網絡尊為“辟謠帝”的趙皓陽就曾寫過一段文字,對這番言論作出回應。
趙皓陽早在2012年就曾發(fā)表過言論以回應“親不見,愛無心”
漢字簡化是一個長時間的歷史過程,而政府推動的大規(guī)模漢字簡化運動,則可以追溯到民國。
1909年,陸費逵在《教育雜志》創(chuàng)刊號上發(fā)表論文《普通教育應當采用俗體字》,這是歷史上第一次公開提倡使用簡體字。
1922年,陸費逵又發(fā)表論文《整理漢字的意見》,建議采用已在民間流行的簡體字,并把其他筆畫多的字也簡化。
1922 年, 錢玄同在國語統(tǒng)一籌備委員會上提出《減省現(xiàn)行漢字的筆畫案》,得到陸基、黎錦熙、楊樹達的聯(lián)署。這是歷史上有關簡體字的第一個具體方案,主張把過去只在民間流行的簡體字作為正體字應用于一切正規(guī)的書面語。它提出的八種簡化漢字的方法,實際上也就是現(xiàn)行簡體字的產生依據,影響深遠。
1928年,胡懷琛出版《簡易字說》,收簡體字300多個。
1930年,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出版劉復、李家瑞合編的《宋元以來俗字表》,反映了一千年來簡體字的發(fā)展情況。
1932年,國民政府教育部公布出版國語籌備委員會編訂的《國音常用字匯》,收入不少簡體字,并指出:“現(xiàn)在應該把它(簡體字)推行,使書寫處于約易?!?
1934年,中國圖書館服務社出版杜定友的《簡字標準字表》,收簡體字353個。徐則敏在《論語半月刊》發(fā)表《550俗字表》。錢玄同在國語統(tǒng)一籌備委員會提出《搜集固有而較適用的簡體字案》。
1935 年,錢玄同主持編成《簡體字譜》草稿,收簡體字2400多個。同年8月,國民黨政府教育部采用這份草稿的一部分,公布“第一批簡體字表”,收字324個, 雖然在第二年的2月又通令收回,但畢竟是歷史上由政府公布的第一個簡體字表。也就是在這一年,上海文化界組織“手頭字推行會”,發(fā)起推行“手頭字(即簡體字)”運動。
國民政府于1935年頒布《簡體字推行法令案》
1936年10月,容庚的《簡體字典》出版,收字達4445個,基本上本自草書。同年1月,陳光堯出版《常用簡字表》,收字3150個,約一半本自草書,一半來自俗體字。
1937年,北平研究所字體研究會發(fā)表《簡體字表》第一表,收字1700個。
直到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簡體字運動才被迫停頓,而主要在共產黨統(tǒng)治區(qū)繼續(xù)發(fā)展。共產黨奪取政權后,立即著手繼續(xù)推行簡化漢字。
1950年代的“簡化字”運動,在社會上引起了極大反響。而在大陸推行簡化漢字運動的同時,已經敗退臺灣的蔣介石也于1952年的國民黨宣傳匯報會上再次提出簡化漢字,并指示考試院副院長羅家倫先寫些文章制造輿論。同時,臺灣國民黨當局的教育部組織專家學者研究簡化漢字的方案。但其后遭胡秋原強烈反對。
“簡化字”運動開展之時,不論是史學界,還是教育界,都有很多有威望的人反對漢字簡化,如翦伯贊、 陳夢家、陶坤、俞平伯、蕭璋等。這些老一輩的史學家、古文字學家,均公開發(fā)表觀點,反對簡化漢字。他們認為簡化漢字,就等于把用了幾千年的漢字“閹割”了,這與眼下提倡恢復繁體字者的觀點是一個腔調。
那些高呼“親不見,愛無心”,標榜廢除繁體字就是舍棄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人們,不妨來看看以下圖片。
蘇東坡《前赤壁賦》
孫中山先生題字
所謂漢字繁簡之爭到底在爭什么?
漢字是表意性的,不同于其他民族的表音文字,因此,出現(xiàn)了漢字的繁體和簡體。關于漢字的繁簡之爭,其實一直存在,也經常在輿論領域上演、反復。為了保留文字背后的文化傳統(tǒng),有人主張繼續(xù)使用繁體字;而有人認為簡體字更有利于文化的交流、書寫的方便,甚至有人認為,漢字還有繼續(xù)簡化的空間,而且漢字簡化的任務還非常重。
漢字簡繁之爭
有觀點認為,在討論漢字簡化還是繁化時,應該有這樣兩個基本共識:簡化不是目的;繁化無法恢復。簡化漢字的目的不是為了更簡化,如果只是為了簡化,干脆去掉漢字,直接留用拼音更直接。漢字有其特征,簡化有其底線。同樣,繁體漢字盡管有時看上去很美,但是一個時代總有一個時代的文化特點,在簡化字已經成為一種大眾書寫習慣之后,在繁體字已經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斷代”之后,就必須認識到簡化字的文化功能。
有媒體曾評論稱,漢字歸根結底是一種書寫工具。既然是書寫工具,就應該從書寫者需要的角度,去考慮漢字的簡化或者繁化。如果,書寫者覺得不書寫繁體字就無法找到文化歸宿,那么繁體化就必然來臨;如果書寫者覺得不繼續(xù)簡化就無法更便捷地進行交流,那么繼續(xù)簡化就會成為新趨勢。這才是漢字繁簡之爭中,唯一可以確定和相信的規(guī)律。
雖然說繁體字確實有著簡體字所不能取代的重要因素,許多第一手歷史資料都是由繁體字書寫而成,但是簡體字的生成與發(fā)展確實與時代趨勢及社會潮流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面對漢字簡繁之爭,我們應當要順應時代的發(fā)展,以一種更為積極長遠的眼光來對待這一問題,而不是泥古不化,爭論不休。
這么看來,識繁寫簡,全憑自愿,或許是我們對于漢字簡繁之爭所能采取的最好態(tài)度了。
(觀察者網綜合法制晚報、中國文化報、騰訊新聞、微信公眾號“大浪淘沙”整理)
- 責任編輯:王依群
-
解放日?“對于市場而言這是‘屠戮日’” 評論 0“世界變了”,加拿大汽車零部件巨頭瞄準中國市場 評論 25“中國對美反制,巴西看到了機會” 評論 36“眾叛親離!要是再發(fā)生911,誰還同情美國人?” 評論 215她對美放狠話,還提到歐盟的“實力地位” 評論 274最新聞 Hot
-
解放日?“對于市場而言這是‘屠戮日’”
-
交割日已到,香港各界再批:長和“賣港”不得人心
-
魯比奧警告歐盟:不要將美國排除在外
-
又攤上事了,這回還有華爾茲
-
“世界變了”,加拿大汽車零部件巨頭瞄準中國市場
-
德外長插一腳:美烏能不能簽,先得給歐盟“掌掌眼”
-
候任美軍參聯(lián)會主席炒作:若與中國打持久戰(zhàn),我們還有很多不足
-
知名華裔教授失聯(lián)兩周?“異常而危險的信號”
-
“中國對美反制,巴西看到了機會”
-
共和黨人也不滿關稅,“長期來看,我們都會死”
-
韓網民強扯“中國間諜”喊美軍介入,駐韓美軍急了
-
美國航運巨頭發(fā)話:我們有很多中國船,這錢得美國人掏
-
馬斯克狂撒2500萬,這場“會改變西方文明進程”的選舉還是輸了
-
俄高官有望沖突后首次訪美,“美方暫時解除制裁”
-
美防長稱日本是“前線”,日媒急了
-
美國兩黨拿出對俄制裁草案:征500%二級關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