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人看完《綠皮書》想吃炸雞,這事兒讓外媒直撓頭
關(guān)鍵字: 綠皮書炸雞美國文化看到這個鏡頭,電影院不少觀眾都笑翻了。
石英網(wǎng)記者在中國觀看這部影片時,也發(fā)現(xiàn)了中國觀眾對這一幕的特別喜愛,并且寫下了《為什么中國觀眾會喜歡<綠皮書>》("Why Audiences in China Are Loving Green Book?")一文。
為什么中國觀眾喜歡《綠皮書》?
作者在廣州看這部電影時,演到炸雞這一幕,整個影院爆發(fā)歡笑 (burst into delighted laughter) 。
這一幕在中國社交媒體上也頗有熱度:
In China that moment was widely discussed on the social media platform Weibo as one of the film’s best scenes. A lot of the chatter is just jokes from Chinese users saying they would love to have a KFC Family Bucket.
但在中國,這一幕在微博上卻成為了最具熱度的一幕。很多用戶都開玩笑說,看完《綠皮書》就想吃個肯德基全家桶。
截至3月11日下午,微博上 #看完綠皮書就想吃炸雞# 話題的閱讀已經(jīng)達(dá)到3.7億,討論6.2萬條。
當(dāng)然,如果說這一幕在中國受到歡迎的原因只是因為大家想吃炸雞,那未免也太不公平。
不少中國觀眾喜歡這一幕,是因為這一個細(xì)節(jié)傳遞人物性格,也體現(xiàn)出人與人之間跨越了種族的一種溫情:
But many also felt connected to Shirley’s complex character—"the doctor who uses indifference to cover the inner loneliness," as one Douban reviewer describes him.
但很多人也因這一幕感受到了謝利博士復(fù)雜的人物性格——“這位博士用冷漠來掩蓋了他內(nèi)心的孤獨,”一位豆瓣網(wǎng)友評論說。
從喜劇的角度來講,這一場景里戲劇沖突形成的“反差萌”效果也著實符合中國觀眾的胃口。
石英網(wǎng)援引影評人韓浩月的評論說, 影片的笑點設(shè)定比較符合中國觀眾對喜劇片的認(rèn)知和要求 :
比如片中是白人給黑人當(dāng)司機,就與一般人心目中黑人應(yīng)該為白人服務(wù)的印象調(diào)了個個兒,這種由戲劇沖突造成的喜劇性,讓人想起開心麻花的模式。影片還大量運用反轉(zhuǎn)手法,營造出很多意料之外的笑點,國內(nèi)觀眾也很吃這一套。
不過,這位外媒記者可能不太了解中國“網(wǎng)?!保虼艘埠鲆暳诉@一幕走紅的原因。且看這條高贊豆瓣評論……
對,就是王境澤沒錯了。
但讓作者想不通過的是,在美國,頗受中國觀眾歡迎的炸雞這一幕成為了批評者們攻擊的對象。
在《赫芬頓郵報》中兩個影評人的探討中,有著如下的對話:
Matt Jacobs: The movie that would have felt at home 20 years ago, the ideas it’s proffering, aren’t any more thoughtful or progressive. I mean, in “Green Book,” a white man teaches a black man how to eat fried chicken, for chrissakes. What can we even make of that scene?
馬特·雅各布斯:如果是20年前的話,這部電影可能會比較合時宜。它所傳遞的價值觀并沒有更深刻或者更進(jìn)步了。在《綠皮書》里,一個白人教一個黑人怎么吃炸雞,我的老天鵝,這到底是想表達(dá)什么呢?
Zeba Blay: That scene in particular epitomizes a lot of what’s off about this movie. I didn’t think there was anything inherently offensive about the scene, but, boy, was it self-aware. Like, I see what you’re doing, movie, and you see that I see what you’re doing, and you’re feeling pretty clever and patting yourself on the back when, in actuality, you’re not doing/saying anything that interesting or provocative at all.
澤巴·布萊:這個橋段是這部電影不對勁的典型代表了。其實這個場景本身而言并沒有什么冒犯,但他們太把這一幕當(dāng)回事了。我知道這是電影,這一點你也心知肚明,你對這一幕特別引以為豪,但實際上這并沒有什么有趣的,也很平常。
由于文化差異帶來的審美異同還不止于此。
雖然有著新晉奧斯卡最佳影片的光環(huán),但這部電影在美國仍然受到了一些美國影評人和觀眾的批評。
還有一些評論認(rèn)為,這部電影表面平權(quán),但卻以白人的視角、表現(xiàn)的是白人的自我救贖。這一點也有一些中國網(wǎng)友深以為然:
Some people in China saw the film in much the same way as its critics in the US: “Really quite a white-male perspective,” said one Douban reviewer. “This piece is very traditional—no wonder it won the Oscar.”
一些中國觀眾和美國影評人的觀點一致:“真的是非常白人男性視角,”一位豆瓣網(wǎng)友說?!斑@是在是很經(jīng)典的視角——難怪它能獲奧斯卡獎?!?
還有一些美國人覺得,電影這種輕快的調(diào)調(diào)并不能反應(yīng)這段歷史真實的沉重感 (fails to capture the true intensity of that history) 。
但作者卻覺得,正是因為影片有這種“笑著講故事”的特質(zhì),才使之打破文化壁壘,成功打動地球另一端的觀眾:
I began to wonder if the very qualities that made the film controversial in the US have been key to helping it connect with people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world. As the critics point out, it’s a feel-good movie—well-paced, funny at times, and touching as the characters open their hearts to each other.
我開始覺得,這個在美國備受爭議的特質(zhì),會不會正是電影在世界的另一端獲得成功的原因。就像是影評人指出的,這部電影節(jié)奏適當(dāng)、笑料不斷,當(dāng)主人公對彼此坦誠相待,又戳人淚點。
輕松的敘事詮釋沉重的主題,正是這部影片吸引讀者的原因之一,“不是所有沉重都要用沉重去表現(xiàn)”。
影片中的一些細(xì)節(jié)也頗為容易讓中國觀眾產(chǎn)生共鳴,比如謝利讓弗拉朗格放回偷拿的玉石,后來明明知道他假意放回也為了保住他的顏面沒有揭發(fā)他;謝利幫弗拉朗格寫信給妻子等等:
Shirley helps Vallelonga write letters to his wife, including correcting his spellings and polishing his metaphors, which resonated with the audience, since the effort to delicately express love is valued in Chinese culture too.
謝利幫助弗拉朗格給妻子寫信,幫他遣詞造句、修改拼寫這部分也和觀眾產(chǎn)生了共鳴,因為中國文化也非常注重微妙地表達(dá)愛意。
或許正像是作者所說:
The movie’s approach may have been excessively light for people closer to that history, but for a more distant audience, it seems to have been the right touch.
對于和歷史更近的人群來講,影片的調(diào)調(diào)或許太過輕快了。但是離這段歷史比較遠(yuǎn)的觀眾來說,這樣的表達(dá)不多不少剛剛好。
- 原標(biāo)題:中國人看完《綠皮書》想吃炸雞,這事兒讓外媒直撓頭丨外媒說
- 責(zé)任編輯:連政
- 最后更新: 2019-03-13 17:01:26
-
兒女陪在身邊但蹭吃蹭喝,這種"陪伴式啃老",網(wǎng)友又吵翻
2019-03-13 10:25 中國電視劇 -
柯潔被清華免試錄取,網(wǎng)友:專業(yè)沒選好
2019-03-12 09:23 中西教育 -
現(xiàn)在的電視劇都是怎么抻到七八十集的?
2019-03-11 09:05 中國電視劇 -
委員建議:辦國服評選,推中華正裝
2019-03-10 14:13 2019兩會 -
“臺風(fēng)爺爺,讓我作業(yè)飛走!”這些小學(xué)生的詩火了
2019-03-10 13:46 中西教育 -
百億產(chǎn)值的湖南檳榔業(yè),將全國禁播廣告
2019-03-08 22:40 食品安全 -
D&G創(chuàng)始人跌出福布斯榜,這還不是最“慘”的…
2019-03-08 22:16 時尚 -
我在“流浪地球”里看到的,是人類最根本的政治問題
2019-03-08 19:25 觀學(xué)院 -
潮汕美食饞哭外國人 Netflix熱映陳曉卿最新紀(jì)錄片
2019-03-07 15:44 吃貨俱樂部 -
推廣中國模式是否能更強勢?張維為:不要太天真,要實事求是
2019-03-07 10:52 這就是中國 -
張維為:過去40年要是沒有堅持中國模式,恐怕連國家都解體了
2019-03-06 11:18 這就是中國 -
中國畫家涉嫌抄襲比利時同行30年,高價買畫的人怎么辦?
2019-03-05 16:11 -
評論家為給葉永青寫過序言而道歉:抄襲是道德問題
2019-03-05 08:58 以藝術(shù)之名 -
故宮600歲 這些國寶終于能見著了!
2019-03-04 13:27 -
警察蜀黍深情翻唱“知否知否” 網(wǎng)友聽完忘了原唱…
2019-03-04 08:49 -
故宮獲捐1億 延禧宮“百年爛尾樓”將被修繕
2019-03-03 16:29 -
顏真卿《祭侄文稿》返臺,將休息3年以上
2019-02-28 19:35 -
“新疆問題”怎么答?一句話足夠向外國人說清楚
2019-02-28 14:34 這就是中國 -
鼠生巔峰!肥鼠卡井蓋 驚動8名德國消防員
2019-02-28 09:54 德意志 -
殘疾學(xué)生等8年被取消高考資格?遼寧教育廳回應(yīng)
2019-02-28 08:10 高考
相關(guān)推薦 -
全美數(shù)十萬人涌上街頭,“住手吧!特朗普” 評論 359“中方清單上的每一項,都瞄準(zhǔn)要害” 評論 194“特朗普不代表所有美國人,請別報復(fù)我們州” 評論 312美股蒸發(fā)超5萬億美元,“95年來最大政策失誤” 評論 366最新聞 Hot
-
英方警告以色列:這不是對待英國議員應(yīng)有的方式
-
時間定了!“C909將執(zhí)飛越南國內(nèi)航線”
-
全美數(shù)十萬人涌上街頭,“住手吧!特朗普”
-
澤連斯基準(zhǔn)備用測謊儀“抓內(nèi)鬼”
-
歐盟報復(fù)美國?西班牙和意大利跳出來反對
-
“中方清單上的每一項,都瞄準(zhǔn)要害”
-
罕見!黨內(nèi)盟友與特朗普唱反調(diào):明年我們可能面臨“血洗”
-
“崇拜了美國這么多年,我們還能信什么?”
-
“特朗普不代表所有美國人,請別報復(fù)我們州”
-
中柬掛牌,洪瑪奈感謝中國
-
特朗普轉(zhuǎn)發(fā)“巴菲特支持特朗普經(jīng)濟政策”,巴菲特回應(yīng)了
-
演都不演了,特朗普顧問直說:阿根廷得結(jié)束這份中國協(xié)議,不然…
-
中柬云壤港聯(lián)合保障和訓(xùn)練中心正式掛牌運行
-
這一重大科研裝置,成功部署!
-
美媒關(guān)注:辛辣回?fù)籼乩势贞P(guān)稅,中國媒體用上AI歌曲和短片
-
特朗普再要求降息,鮑威爾:關(guān)稅遠(yuǎn)超預(yù)期,再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