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位中國導彈武器“兩總”首度公開
最后更新: 2022-04-24 21:49:42中國青年報客戶端4月24日消息,今天是第7個中國航天日,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二研究院組織了一場名為“傳承·夢想”的航天日主題活動?,F場發(fā)布了《導彈人生》一書,首次向社會公開12位此前隱姓埋名的我國導彈武器型號總指揮、總設計師。
圖源:中國青年報
在航天工程的研制和實踐中,航天系統探索形成了以總指揮系統和總設計師系統為代表的“兩總”系統,他們不僅是航天成就的主要創(chuàng)造者,也是航天精神的踐行者、弘揚者。當天公布的12位導彈總指揮、總設計師分別是:
我國第一代地空導彈總設計師錢文極(1916.6.10-2006.6.15),1960年5月任“543”總設計師,1962年2月任紅旗一號總設計師,1964年4月任紅旗二號總設計師。他長期從事通信機研制技術領導工作和地空導彈武器系統研制的領導工作 ,對我國通信技術、電子技術、導彈技術、計算機應用事業(yè)的發(fā)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紅旗一號總設計師徐馨伯(1917.7.9-1989.5.3),1960年12月任紅旗一號總設計師。他歷任“543”地空導彈武器系統仿制工作副總設計師、總設計師等職,為我國地空導彈研制作出了重要貢獻。
紅旗二號總設計師陳懷瑾(1929.12.16-2017.8.6),1964年11月任紅旗二號總設計師。他曾參與創(chuàng)建我國第一支雷達部隊,調任國防部五院后長期從事防空導彈的研制工作,是仿真技術的帶頭人,著名的導彈雷達專家。他在飛行器制導、自動控制與仿真領域為我國國防工業(yè)作出了杰出貢獻,在技術上開創(chuàng)了我國第一代防空導彈研制工作,指導第二代防空導彈的研制。
巨浪一號、紅旗七號總指揮柴志(1922.12.17-2003.9.10),1980年2月任巨浪一號總指揮,1982年2月任紅旗七號總指揮。他曾參與領導“1059”控制系統和地面設備仿制工作、東風二號控制系統自行設計工作、“543”仿制工作、紅旗二號研制、巨浪一號、東風二十一號的研制。并任型號總指揮。組織領導紅旗七號的研制,擔任行政總指揮。為我國國防工業(yè)作出突出貢獻。
紅旗七號總指揮耿銳(1920.8.13-1987.12.12),1979年5月任紅旗七號總指揮,為我國研制第二代防空武器作出了積極貢獻。
紅旗七號總指揮談鳳奎(1944.2.6-2008.2.27),1994年1月任紅旗七號總指揮。他負責的《防空導彈關鍵零部件柔性設計制造一體化系統研究》在航天領域首次建立了基于并行工程,支持導彈結構件設計、制造、管理的一體化系統,實現在多個型號上的全面應用,對于防空型號的快速發(fā)展起到了深遠的影響。
海紅旗七號總指揮徐乃明(1929.7.22-2016.9.20),1989年10月任海紅旗七號總指揮。他主持完成新一代地空導彈武器系統、新型地地導彈武器系統等多項航天型號的研制任務,主持建成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北京仿真中心,解決了仿真計算機應用研制中的諸多難題。
海紅旗七號總設計師陳國新(1944.7.30一),1997年1月任海紅旗七號總設計師,2000年10月任新型野戰(zhàn)武器系統總設計師。他開創(chuàng)了我國防空導彈研制史上艦載超低空領域的先河;圓滿完成新型野戰(zhàn)防空導彈研制任務,他運用系統工程的方法解決產品研制中的關鍵技術,樹立了以設計為中心,以試驗、驗證為重點的思想,為型號研制的順利進行作出了重要貢獻。
我國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統總負責人吳北生(1929.8.14一),1988年2月任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統總負責人,1993年1月任B610總設計師1996年10月任B611總設計師。他曾負責我國地空導彈系統研制的技術抓總工作,先后任紅旗三號、紅旗七號副總設計師,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統總技術負責人,B610、B611、B6 系列總設計師,為國防事業(yè)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我國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統總指揮沈忠芳(1934.8.24一),1992年1月任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統總指揮,1993年1月任B610總指揮,1996年10月任B611總指揮。他長期從事飛行器系統設計研究工作,先后完成車載紅纓五號超低空防空武器系統試驗樣車、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統、B6 系列武器系統等研發(fā)、指揮工作,為國防事業(yè)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我國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統總設計師張福安(1939.11.25—),1992年1月任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統總設計師。他在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統設計中,歷經三年攻關突破五大關鍵技術,主持制定武器系統總體方案,帶出了一支技術能力強的科研隊伍,并為型號的系列化發(fā)展奠定了基礎,實現了我國防空導彈武器跨越式發(fā)展,為我國防空導彈的發(fā)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我國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統總指揮王國祥(1940.8.26-2010.5.27),2000年8月任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統總指揮。他長期從事導彈武器裝備研制工作,是導彈系統工程和型號研制管理的杰出專家,參與多個重點型號的研制工作,為我國第三代防空導彈武器系統設計定型作出突出貢獻。
這12位專家,均是航天二院研制的導彈武器型號的基本型中,已退休且過脫密期的型號總指揮、總師正職,他們曾經隱姓埋名,潛心科研。航天二院黨委歷時一年,將他們的故事編著《導彈人生》一書中,詮釋了航天人“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的精神品格。
當天,航天二院團委書記王國龍向該院青年發(fā)出《做“跟黨奮斗、強國有我”的新時代航天青年》的倡議,鼓勵航天青年接好傳承精神的接力棒。
航天二院院長宋曉明表示,當天首次公開的老專家,都是航天精神最生動、最鮮活的代表,在他們身上體現了堅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革命情懷,這份精神財富如今傳遞給了航天年輕一代,航天青年要接好航天精神傳承的接力棒。
(記者 邱晨輝)
- 原標題:致敬隱姓埋名者!12位航天導彈專家事跡首次公開
- 責任編輯: 黃一帆 
-
我國將著手組建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統
2022-04-24 08:35 航空航天 -
李三立院士逝世,其研制的超級計算機曾入選世界500強
2022-04-24 08:05 -
ACE系列“易”主,一加、OPPO融合進行時
2022-04-22 10:38 手機 -
NASA要將太空發(fā)射系統火箭撤離發(fā)射臺,展開維修
2022-04-21 09:53 航空航天 -
華龍一號海外首個工程在巴全面建成投產
2022-04-19 08:38 巴鐵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回應中科院停用知網:呼吁開放科學
2022-04-19 07:30 -
外交部:中國空間站歡迎國外航天員來訪
2022-04-18 15:47 航空航天 -
圓滿成功!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三人組回家
2022-04-16 07:32 航空航天 -
我國成功發(fā)射中星6D衛(wèi)星
2022-04-15 20:38 航空航天 -
神舟十三將采用快速返回方案:之前繞地球11圈,這次5圈
2022-04-15 11:47 航空航天 -
神十三即將撤離空間站核心艙組合體
2022-04-14 23:33 航空航天 -
全球首個非人靈長類動物全細胞圖譜發(fā)布
2022-04-14 13:49 科技前沿 -
100公里!我國科學家創(chuàng)造量子直接通信最遠紀錄
2022-04-13 13:58 科技前沿 -
美媒竟如此敲打印度:想親俄?看看中國華為的下場先
2022-04-12 14:19 -
vivo首款折疊屏手機X Fold發(fā)布,售價8999元起
2022-04-12 12:09 手機 -
韓研究院:在納米技術等8個領域,中國高質量論文數量均超美國
2022-04-06 16:29 -
中青年科學家接連離世,學者呼吁關注科學家“早夭現象”
2022-03-30 15:30 -
臺灣“自造潛艇”6個船段接近完工
2022-03-30 09:34 -
長征六號改運載火箭成功首飛
2022-03-29 18:24 航空航天 -
出征!今年計劃6次發(fā)射完成空間站在軌建設
2022-03-29 15:59 航空航天
相關推薦 -
“中國行動計劃”重啟?FBI突襲知名華裔教授住宅 評論 286“這個禁令,歐洲企業(yè)也得聽” 評論 104萬斯“強登”,丹麥坐不住了 評論 166“我們很快會看到中國救援隊,而美國卻不見蹤影” 評論 144最新聞 Hot
-
“我不在乎漲價,這樣他們就會買美國車了”
-
“這個禁令,歐洲企業(yè)也得聽”
-
“牢記二戰(zhàn)日軍士兵勇敢精神”?美防長又被噴了
-
上個任期自己簽的協議,特朗普可能也不認了
-
萬斯“強登”,丹麥坐不住了
-
美防長秘密文件曝光,又沖中國來
-
“我們很快會看到中國救援隊,而美國卻不見蹤影”
-
離大譜!美防長“迷惑行為”再+1
-
“搶奪中國主導地位,美國快走火入魔了”
-
丹麥忍無可忍,“怎么說話呢!”
-
尹錫悅“最后一搏”?文在寅遭檢方傳喚
-
《自然》調查:超75%在美科研人員想“run”
-
果然,“歐盟沒硬起來”
-
美國達美航空一客機與軍機差點又撞……
-
美準空軍部長:中國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
-
無語!不讓來硬來,還拿中俄做借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