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媒探討中餐館歷史:沒有比圣誕吃中餐更美國的了
關(guān)鍵字:【編譯/觀察者網(wǎng) 何律衡】
在美國,每年的圣誕節(jié)都是中餐館最忙的時候。作為為數(shù)不多的、在圣誕夜仍然開門營業(yè)的餐館,中餐館已經(jīng)成為了美國人吃圣誕大餐的通常選擇之一。
看到美國中餐館如今的熱鬧景象,我們或許很難想象,上個世紀,初來乍到的中餐館在努力融入美國主流文化的過程中,都付出了什么,又遭遇了什么。
在美劇《老友記》中出場率很高的中餐 圖自網(wǎng)絡(luò)
小說《排名第一的中國餐廳》作者、美國華裔作家莉蓮·李12月25日在《紐約時報》發(fā)表文章《沒有比圣誕吃中餐更美國的了》,從自己與母親在中餐館的工作經(jīng)歷出發(fā),講述了在這幾十年中,中餐館與美國社會主流文化激烈碰撞的過程:雖然在美國生活的中國人并未被主流社會完全接納,但至少中餐已經(jīng)成了美國圣誕中必不可少的佳肴。
文章全文:
三十年前,我的母親第一次來到美國,在密歇根州安娜堡一家名叫“紫禁城”的中餐館做了五年的服務(wù)員。懷了我之后,她放棄了這份工作,但從小到大,我總能聽到她跟我講她做服務(wù)員時的趣事,有的故事有關(guān)于她極力避開的吝嗇顧客和廚師,有的故事則有關(guān)于一年中最忙碌的一天——圣誕節(jié)。
“我總是選擇大派對桌,”她告訴我?!鞍ㄗ娓改冈趦?nèi)的整個家族都會來吃晚飯?!?
一家在紐約很受歡迎中餐館 圖自Testing Table
在我的認知里,對于中餐館來說,圣誕節(jié)總是個忙碌的日子。因而我總以為,母親對于這一天的輪班是深惡痛絕的。但后來我發(fā)現(xiàn),我錯了。
“所有的顧客都帶著愉悅的心情來到餐館,”她糾正我,“還給我們帶來了祝福?!?
她還補充說道:“我們還能拿到比平時更多的小費。”
就像大多數(shù)美國人知道的那樣,中國餐館從來不會在圣誕節(jié)關(guān)門。早年的中國移民并不是基督徒,對他們來說,為了一個他們并不理解的節(jié)日而失去一天的賺錢機會是非常不劃算的,尤其是在中餐館已經(jīng)在美國占據(jù)一席之地的情況下。如今,美國有40000多家中餐館(規(guī)模龐大的麥當勞也只開了14000家),現(xiàn)在看來很難想象,在美國人擠進中餐館吃圣誕大餐之前,他們其實更想把中餐館從市場中擠出去。
圣誕夜仍然開業(yè)的中餐館 圖自Baker
安德魯·史密斯(Andrew F. Smith )曾在《飲食書:美國烹飪的30個轉(zhuǎn)折點》中寫道,在橫貫大陸鐵路建設(shè)期間,中餐館的激增迎合了中國礦工和鐵路工人的需求。但因為擔心中國移民搶走白人的工作機會,1882年,美國通過了《排華法案》,美國工會也將中餐館列為了打擊目標。1902年,時任美國勞工聯(lián)合會主席的龔帕斯(Samuel Gompers)出版了一本小冊子,副標題即為“肉和米飯的對決:美國式男子氣概與亞洲式苦力主義的對抗”。
而根據(jù)加布里埃爾·J·奇(Gabriel J. Chin)和約翰·奧蒙德(John Ormonde)的研究報告,美國工會甚至組織抗議中餐館。但這些抗議活動很少能成功讓中國餐館關(guān)門。正如一位工會組織者感嘆的那樣,“我很遺憾地說,工會的很多人似乎都喜歡吃炒雜燴(一種中國菜)?!?
抗議未果后,工會又利用公眾對“中國式‘精神傳染’”的擔憂,試圖通過一條法案來阻止白人女性去中餐館工作。而白人女性之所以會涌向這些所謂的“罪惡窩點”,有部分是因為這是她們逃避嚴苛的種族、性別期望的一種方法。中餐館或許允許白人女性吸食鴉片,卻也在當時只有約15%的女性有工作的情況下,雇用了她們。
猶太人和非洲裔美國人也愛光顧這些早期的中餐館。就像1892年的一份報紙說的那樣,“白人、黑人和蒙古人在中餐館里混坐在一起,沒有任何偏見?!?
“白人、黑人和蒙古人在中餐館里混坐在一起,沒有任何偏見?!?圖自Jewish Exponent
作家陳勇曾在自己所著的《炒雜燴,美國:中國食物在美國的而故事》中表示,在過去,中餐館還是為數(shù)不多的歡迎非洲裔美國食客的公眾場所之一。而拉比·約書亞·普拉特(Rabbi Joshua Plaut)也在“猶太圣誕節(jié)”一書中寫道,中餐館歡迎猶太顧客是因為“中國老板和服務(wù)員沒有歧視猶太人的歷史烙印。”這就解釋了為什么中國餐館成為了猶太家庭過圣誕的最終選擇——中餐館是那一天唯一對他們“開放的”,這既是字面上的“開放”,也是暗含隱喻的“開放”。
在我上研究生前的那個夏天,我在一家繁忙的中餐館找到了一份服務(wù)員的工作。光顧餐館的顧客隊伍有時候會排到門外去,經(jīng)常有10到15個人的聚會擠滿了餐廳。這家餐館以北京烤鴨聞名,上菜時,北京烤鴨被擺放在雕刻精致的餐桌上,再由服務(wù)員將其包裹進特制的面餅里。
那是個悶熱的7月,在我上班的第一周,一個同事看到了我臉上被過分繁忙的景象嚇到的表情,便說:“你覺得現(xiàn)在很糟糕,但等到圣誕節(jié),你就不會這么認為了。”
然而我并沒有堅持到圣誕節(jié),幾乎都沒有堅持到7月底。把工作的名牌拿下來后,我在近一年的時間里都沒再去過中餐館。我在中餐館短暫的“服務(wù)生生涯”說明了一件事:我一直覺得自己是一個華裔美國人,但在我眼里,作為外國移民,我的父母在獲得美國公民身份后的幾十年都在苦苦掙扎。
我接待的那些顧客,他們把我和我的同事,與其說當人,不如說當房間里的家具來看,他們無所顧忌地在我們面前議論我們,好像我們聽不到或是聽不懂他們在說什么似的。
我的服務(wù)員經(jīng)歷深刻地提醒了我,在美國生活的中國人似乎從來沒有真正被美國社會所接納。
但現(xiàn)在,圣誕節(jié)擁擠的人群卻讓我有了別的看法。根據(jù)拉比·普拉特的說法,中國餐館已經(jīng)成為了平時舉行慶?;顒拥囊粋€容易接受的選擇。谷歌趨勢發(fā)現(xiàn),相較于平時,圣誕節(jié)期間有更多的人會搜索“中餐館開放”。
這似乎可以證明,中餐及其文化最終還是融入了美國社會的主流文化,中餐館也終于像圣誕老人的牛奶餅干一樣,成為了美國文化的一部分。
過去,我曾因為避開了噩夢般的圣誕節(jié)輪班而感到慶幸,但現(xiàn)在,我在懷疑自己到底是不是真的喜歡成為每個人慶?;顒拥囊徊糠?。
而關(guān)于圣誕節(jié)的小費,我想,我的母親或許是對的。
本文系觀察者網(wǎng)獨家稿件,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
- 請支持獨立網(wǎng)站,轉(zhuǎn)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何律衡
- 最后更新: 2018-12-26 13:23:39
-
美股都這樣了,特朗普:買入好機會
2018-12-26 13:08 美國一夢 -
“不給建墻費,政府不開門”
2018-12-26 12:12 美國政治 -
美聯(lián)社與新華社合了個作,國會14位“老爺”急了
2018-12-26 11:19 中美關(guān)系 -
幼稚!跨國企業(yè)為避美對華關(guān)稅盯上越南
2018-12-26 10:48 中美關(guān)系 -
日本退群!明年7月重啟商業(yè)捕鯨
2018-12-26 10:42 日本 -
不僅報道造假,還編敘利亞孤兒故事詐捐
2018-12-25 22:54 傳媒帝國 -
印度最長鐵路橋歷時16年建成 距中國僅20公里
2018-12-25 22:20 龍象之間 -
利比亞外交部遇襲 至少3人死亡10人受傷
2018-12-25 22:16 -
“我可以為女王擋子彈,我睡在盒子里”
2018-12-25 20:30 不列顛 -
“難道我們不知道如何與中國相處?”
2018-12-25 19:58 非洲之窗 -
法國關(guān)切加拿大被捕公民 中方回應(yīng)
2018-12-25 19:20 中國外交 -
印尼海嘯已致429人死亡 預(yù)警系統(tǒng)已停用6年
2018-12-25 18:46 薄荷四國 -
俄外長:到時候這人會笑不出來
2018-12-25 17:33 俄羅斯之聲 -
離任前 他錄視頻寄語美軍要“堅守信念”
2018-12-25 17:29 -
日本考慮參加中國海軍成立70周年閱艦式
2018-12-25 17:29 中日關(guān)系 -
巴總理這番話,讓印度炸鍋
2018-12-25 17:18 巴鐵 -
美高官咋呼:CEO們?nèi)ブ袊?,千萬別帶手機!
2018-12-25 17:17 中美關(guān)系 -
伊拉克將圣誕節(jié)列為法定假日
2018-12-25 16:59 節(jié)日談 -
高速公路迫降 飛行員淡定路邊解手
2018-12-25 16:51 觀網(wǎng)看片 -
特朗普問7歲小男孩:你還相信圣誕老人嗎?
2018-12-25 16:23 特朗普
相關(guān)推薦 -
“中國行動計劃”重啟?FBI突襲知名華裔教授住宅 評論 279“這個禁令,歐洲企業(yè)也得聽” 評論 101萬斯“強登”,丹麥坐不住了 評論 165“我們很快會看到中國救援隊,而美國卻不見蹤影” 評論 135最新聞 Hot
-
“我不在乎漲價,這樣他們就會買美國車了”
-
“這個禁令,歐洲企業(yè)也得聽”
-
“牢記二戰(zhàn)日軍士兵勇敢精神”?美防長又被噴了
-
上個任期自己簽的協(xié)議,特朗普可能也不認了
-
萬斯“強登”,丹麥坐不住了
-
美防長秘密文件曝光,又沖中國來
-
“我們很快會看到中國救援隊,而美國卻不見蹤影”
-
離大譜!美防長“迷惑行為”再+1
-
“搶奪中國主導(dǎo)地位,美國快走火入魔了”
-
丹麥忍無可忍,“怎么說話呢!”
-
尹錫悅“最后一搏”?文在寅遭檢方傳喚
-
《自然》調(diào)查:超75%在美科研人員想“run”
-
果然,“歐盟沒硬起來”
-
美國達美航空一客機與軍機差點又撞……
-
美準空軍部長:中國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
-
無語!不讓來硬來,還拿中俄做借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