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國總理朔爾茨反對與中國脫鉤,我外交部回應
10月12日,外交部發(fā)言人毛寧主持例行記者會。
有記者提問,據報道,德國總理朔爾茨日前明確表示支持全球化。他稱脫鉤是完全錯誤的道路,德國必須和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開展貿易,而歐盟委員會負責經濟事務的執(zhí)行副主席東布羅夫斯基斯也認為和中國脫鉤不是歐盟企業(yè)的選項,歐洲貿易關系需要更多的平衡和互惠,歐盟應該繼續(xù)以務實的態(tài)度和中國接觸。請問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毛寧表示,我們積極評價歐方有關表態(tài),中國也支持全球化,反對脫鉤。在當前世界經濟形勢低迷的背景下,堅持開放合作,增強經貿聯系,不僅有利于中歐雙方,也有利于世界經濟復蘇。中國和歐盟互為重要的經貿合作伙伴,雙方合作互利共贏。去年中歐貿易額首次突破8000億美元,雙向投資規(guī)模累計超過了2700億美元。今年1至8月,中歐貿易總額為5752.2億美元,同比增長8.8%。歐盟對華投資74.5億美元,同比增長了121.5%。中歐之間的經貿投資合作為雙方的發(fā)展提供了積極助力。
毛寧指出,中歐合作植根于堅實的民意基礎、廣泛的共同利益、相似的戰(zhàn)略訴求,有著強大的韌性和潛力。中方愿同歐方共同推動雙方各領域合作取得更大發(fā)展,為雙方人民帶來更多福祉。
- 原標題: 德國總理朔爾茨反對與中國脫鉤,外交部回應
- 責任編輯: 王沫初 
-
牛羊打嗝、撒尿也要繳稅?新西蘭農民不干了…
2022-10-12 15:34 -
俄方:幕后黑手是烏軍事情報局,已拘捕8人
2022-10-12 15:28 俄羅斯之聲 -
印度外長談為何買俄羅斯武器:西方不賣
2022-10-12 15:16 印度驚奇 -
她批美國民主黨是“戰(zhàn)爭販子的精英主義陰謀集團”,宣布退黨
2022-10-12 15:08 美國政治 -
措辭重大改變?拜登稱普京是“理性的人”
2022-10-12 14:22 美國政治 -
俄安全局:烏軍事情報局局長是克里米亞大橋事件主謀
2022-10-12 14:11 俄羅斯之聲 -
朔爾茨批美國:這個法案將引發(fā)關稅戰(zhàn)
2022-10-12 14:11 德意志 -
烏克蘭首都基輔響起防空警報
2022-10-12 13:58 烏克蘭之殤 -
拜登稱美國經濟不會衰退,即便衰退也會“非常輕微”
2022-10-12 13:39 美國經濟 -
又一貪腐罪名成立,昂山素季累計刑期已達26年
2022-10-12 13:27 緬甸局勢 -
因為夸了下羅琳,他被罵慘了
2022-10-12 12:04 -
“拜登很難實現和平,只有特朗普能結束戰(zhàn)爭”
2022-10-12 12:02 -
不顧俄方警告,北約將舉行核演習
2022-10-12 11:43 歐洲亂局 -
印尼財長:沙特和歐佩克決定減產,恰恰是因為…
2022-10-12 10:53 能源戰(zhàn)略 -
日本“埃普西隆”火箭發(fā)射失敗,下達自毀指令
2022-10-12 10:35 日本 -
“對華脫鉤不是歐盟企業(yè)的選項,態(tài)度要務實別天真”
2022-10-12 10:27 觀察者頭條 -
烏能源部長:30%烏能源基礎設施遭俄軍打擊
2022-10-12 10:05 烏克蘭之殤 -
美航天器成功偏轉目標小行星,使其軌道周期縮短32分鐘
2022-10-12 09:42 航空航天 -
外交部:已有1300多名印留學生獲得來華簽證
2022-10-12 09:31 中國外交 -
議員激憤,美媒告誡,白宮:拜登將重新審視與沙特關系
2022-10-12 09:19 美國政治
相關推薦 -
格陵蘭島回懟特朗普:美國不會得到,我們不屬于任何人 評論 109深度揭秘:美國全方位介入俄烏沖突,歐洲人聽了都吃驚 評論 120“中國行動計劃”重啟?FBI突襲知名華裔教授住宅 評論 304“這個禁令,歐洲企業(yè)也得聽” 評論 105萬斯“強登”,丹麥坐不住了 評論 172最新聞 Hot
-
深度揭秘:美國全方位介入俄烏沖突,歐洲人聽了都吃驚
-
“拉群門”后,“萬斯等人建議將他掃地出門”
-
特朗普:普京的話讓我很生氣
-
“中國行動計劃”重啟?FBI突襲知名華裔教授住宅
-
“我不在乎漲價,這樣他們就會買美國車了”
-
“這個禁令,歐洲企業(yè)也得聽”
-
“牢記二戰(zhàn)日軍士兵勇敢精神”?美防長又被噴了
-
上個任期自己簽的協議,特朗普可能也不認了
-
萬斯“強登”,丹麥坐不住了
-
美防長秘密文件曝光,又沖中國來
-
“我們很快會看到中國救援隊,而美國卻不見蹤影”
-
離大譜!美防長“迷惑行為”再+1
-
“搶奪中國主導地位,美國快走火入魔了”
-
丹麥忍無可忍,“怎么說話呢!”
-
尹錫悅“最后一搏”?文在寅遭檢方傳喚
-
《自然》調查:超75%在美科研人員想“ru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