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戰(zhàn)爭爆發(fā),先進戰(zhàn)機打光了怎么辦
關鍵字: 現代戰(zhàn)機現代軍工業(yè)軍事儲備《解放軍報》6月15日發(fā)表文章,討論了現代戰(zhàn)爭情況下先進戰(zhàn)機儲備與生產的問題,軍報認為,現代戰(zhàn)機生產耗時長,木桶效應明顯,關鍵部位動輒需要半年以上去生產,而現代戰(zhàn)機成本高昂,平時采購周期很長,不可能大量囤積。落后的二代機在現代空戰(zhàn)毫無作戰(zhàn)效能。軍報認為,只有平時留有足夠的常備軍,戰(zhàn)時才能“有備無患”。
解放軍報原文如下:
自古以來,將士之多寡、武器之優(yōu)劣往往是決定戰(zhàn)爭勝負的重要條件。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制空權的爭奪足以證明這點:戰(zhàn)爭雙方都開足馬力竭盡所能生產戰(zhàn)機,誰生產的戰(zhàn)機多,誰就能獲得最后的勝利!各型戰(zhàn)機從流水線上生產出來,迅速填補了前線戰(zhàn)場上的損失。
到了現代,戰(zhàn)爭模式發(fā)生重大變化,節(jié)奏快、耗費大、損失大成為突出特點。放眼戰(zhàn)后幾場局部戰(zhàn)爭,一次作戰(zhàn)行動中投射幾百噸彈藥、幾百發(fā)導彈司空見慣,一天出動幾百架次戰(zhàn)機、花費幾十億美元更是小意思。對于交戰(zhàn)雙方,一次戰(zhàn)斗損失幾十架先進戰(zhàn)機的可能也不能排除。
戰(zhàn)機打光了怎么辦?不少人認為,現代工業(yè)條件下,先進戰(zhàn)機可以像二戰(zhàn)時一樣,得到快速補充。實際情況卻并非如此。今天,我們就圍繞有關戰(zhàn)機快速補充的幾個常見誤區(qū)做一探討。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公布的F-22生產場景。
誤區(qū)一:馬力全開、全員上陣,一個月造幾十架不是事
正解一:戰(zhàn)機關鍵零部件生產耗時長,想大干快上也不行
在人們的印象中,現代工業(yè)能力發(fā)展迅速,不論是人員還是設備都突飛猛進。一旦到了戰(zhàn)時,所有軍工廠動員起來,短時間內造幾十架先進戰(zhàn)機應該問題不大。
實際卻并非如此。工業(yè)能力的發(fā)展確實讓不少軍工產品的產量得到提升,但這也僅限于結構簡單、易于建造的武器裝備。比如,某些戰(zhàn)術導彈設計相對簡單,零部件數量較少,短期突擊加班,或許可以達到大批量生產的目的。但是,這種情況并不適用于先進戰(zhàn)斗機,因為戰(zhàn)機制造環(huán)節(jié)多,測試時間長,對零部件質量的要求極高。特別是飛機最基本的三大件:機身、發(fā)動機、雷達航電,要求更高。
其中制造周期最長、要求最高的便是發(fā)動機。發(fā)動機的特點是葉片多、管路多、雜碎多。制造一個發(fā)動機往往需要數千個零件,這些零件精度超高,達到0.01毫米甚至更高的精度。而且,很多特殊處理設備,就算是美國波音和洛克希德·馬丁這樣的軍工巨頭也才配了一套。這就意味著,不管短期內增加多少人手,生產出多少零件,先進戰(zhàn)機制造最終仍會卡在這些特殊零件上面,想快也快不了。
資料圖:FWS-10航空發(fā)動機
難度僅次于發(fā)動機的飛機機體建造也不容易?,F在先進飛機為了減重,大多采用了鍛造大型機加框的工藝,用一個零件取代過去的二三十個小零件,而且取消了90%以上的緊固件。這些大框給飛機設計帶來了巨大的便利,通常能為機體減重20%左右。俗話說得好,拿到多少好處便要接受多少麻煩?!胺省笔菧p下來了,可機體的大型加強框成了飛機生產效率上不去的“瓶頸”之一。比如,美國F-22“猛禽”戰(zhàn)機的機身大框,就是從毛料制造開始,先用重型水壓機鍛造,再用數控機床一點點“摳”掉95%的材料,剩余一點點“骨架”。這么一個大框造好需要多久呢?答案是半年。戰(zhàn)機的機身可不止一個大框,因此機身的整個生產周期長達半年多。即使人歇機器不歇,也不可能幾天之內就完工!
最后,就是同樣讓人不“省心”的雷達。我們還以美國F-22戰(zhàn)機為例,它采用的是有源相控陣雷達AN/APG-77。這種雷達由2000多個TR發(fā)射接收組件裝配在一起,裝配測試都很費時間。此外,這些組件并不是全自動生產,需要依靠大量人工一點點制造出來。
也許你會問,為啥不能增加人手?答案是,就算增加人手讓工人白加黑輪班倒,也不能無限增加產量。因為忙中出錯,工人加班多了,廢品率也會急劇上升。畢竟戰(zhàn)機相當復雜,生產制造稍有不慎就會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
除了這些宏觀層面的原因,更有決定意義的往往是細節(jié)。不管軍機民機都很討厭“避不開針眼”定律。簡單來說,就是不管多大的動物,假如不能將血管上的漏洞堵住,即使針眼很小,也會很快失血而死。
誤區(qū)二:平時多采購,存起來就可有備無患
正解二:高昂成本承擔不起,訂貨周期長到嚇人
既然戰(zhàn)時搞大生產來不及,那就干脆平時多造一些先進戰(zhàn)機放在那。這種想法看上去很美,但不切實際。為什么?因為先進戰(zhàn)機太貴了。
現代戰(zhàn)機造價動輒上億,在有限的國防預算下,想要多采購幾架都不太容易,況且造好的戰(zhàn)機還必須面臨高額的維護費用。
大象漫步的殲轟七團,即使是有些落伍的殲轟七,其造價也是不菲的
戰(zhàn)機結構復雜,上面有幾百臺設備、幾萬個零件、幾十萬個緊固件。每架戰(zhàn)機往往都會有幾十個讓人很頭疼的小東西:某些特制部件。缺了這些小東西飛機還真的玩不轉。東西雖小,造起來卻并不快。如果提前不做準備的話,生產周期也是以年計算。假如客戶等著打仗,需要緊急訂貨,就算加錢讓工人加班也得等幾個月,不能再快了。
種種因素導致美軍的一些戰(zhàn)機等待零部件的周期長達1年半。美軍相當一部分主力戰(zhàn)機,例如C-17運輸機、C-5運輸機等,它們的生產線早已關閉,政府也不再采購新機。因此這些戰(zhàn)機零部件的生產周期非常長,一些戰(zhàn)機不得不趴窩來等待新零件的到來。
戰(zhàn)機的各個零部件都金貴得很。例如美軍C-17戰(zhàn)略運輸機的廁所馬桶蓋,現在的采購單價高達一萬美元。價格如此之高的原因是,軍用品有特殊規(guī)格,而制造商生產的數量又很少。很多類似的零部件,原有的制造商已經不再生產,而美軍要采購這些部件,制造商就需要重新制作。為了在有限的數量上保證利潤,商家就只能提高價格。
美國人財大氣粗,也無力長期維護生產線
那購買廠家平時的囤貨行不行?平時軍工企業(yè)運行往往是以最低費用為原則。那就意味著,沒有一個商家會奢侈到把所有關鍵設備全部備份幾個。實際情況是,這些零件的生產廠家在沒有接到訂單時,很少擁有庫存,為的就是減少資金浪費、庫房浪費。
只有拿到訂單和定金,工廠才會著手買材料。材料到手,先要檢查質量,質量有問題,還要退貨,重新購買,來回折騰。材料質量過關,才能繼續(xù)開工。從毛料、粗加工半成品到精加工成品,再到檢測、包裝出廠和發(fā)運,一系列流程下來,時間往往長得嚇人。
因此,在經濟實力有限的大背景下,大量儲備先進戰(zhàn)機是不太可能的。
也許又有讀者會問,大規(guī)模應用了新材料和最新的3D打印技術后,這些制約戰(zhàn)機快速生產的問題是不是就能迎刃而解呢?
事實上美軍也很青睞3D打印技術這種靈活、高效、省錢的數字化生產方式。3D打印技術生產速度快,種類多,比傳統(tǒng)生產制造效率高得多,還能節(jié)省資金。像之前那種單價一萬美元的馬桶蓋,使用3D打印技術,總共只需300美元,價格是前者的三十分之一?,F在美軍已經使用3D打印技術來生產一些彈道導彈和B-52、B-1B轟炸機的零部件。
3d打印目前只能解決部分技術部件
然而,3D打印技術并不是萬能的。現在美軍使用3D打印技術生產的零件,都是原始生產商已經不復存在或者專利已經過期的情況。但如果原始制造商依然存在或者專利沒有過期,那么美軍就算掌握了3D打印技術也不能隨便生產,否則會因為“侵權”而被告上法庭,損失會更大。
有愛就有恨。蘭德公司在2018年發(fā)表報告指出,3D打印技術將摧毀美國制造業(yè)500萬個崗位,其中絕大部分在軍工業(yè)。
誤區(qū)三:隔代戰(zhàn)機“老將”出馬,能解燃眉之急
正解三:存在代差需改裝,飛行人員最寶貴
既然戰(zhàn)時提高先進戰(zhàn)機產能很難如意,平時多儲備也不現實,那么一旦大仗開打急用時能不能把“老家伙們”拉出來用用?比如三代機打光了,二代機能不能頂上去?
其實,如果三代機打沒了,剩下的二代機幾乎是派不上什么用場的。不管是飛行效能還是武器效能,存在代差的戰(zhàn)機性能相差甚遠,尤其是至關重要的航電系統(tǒng)差距更是明顯。因此,二代機即使升空參戰(zhàn)也很可能得不償失,白白犧牲寶貴的飛行員。
當然,真的到了最后關頭,老飛機也不是完全沒用。如果將二代機簡單改裝一下,取消高聳的座艙蓋和座艙顯示設備、環(huán)控設備等一系列專供飛行員使用的累贅設備后,輕裝上陣的二代機可以搖身一變,變成無人機或可一戰(zhàn)。
此外,從作戰(zhàn)準備來說,最缺的還是飛行員!實際上,現代戰(zhàn)爭戰(zhàn)機可以提前準備,零件也可以儲存,但是飛行員的培養(yǎng)絕非一朝一夕。
原因很簡單,一個先進戰(zhàn)斗機飛行員的培訓周期最快也要2年,從航校開始算就是3-4年。實際上,飛二代機米格-21或者F-4的飛行員,一天兩天是沒法改裝F-15、蘇-27等三代機的。改裝訓練內容包括:實際起降、機動、空戰(zhàn)、對地攻擊訓練,即使進度再快,也要幾個月時間。
平時缺乏積極準備,依靠戰(zhàn)前短時間突擊根本不現實。只有平時多做計劃,提前將需要的飛機、彈藥和飛行員,足額保量地準備好,方能有備無患。假如平時放松警惕,不做準備,一旦開戰(zhàn),就沒有任何機會挽回。
正如諺語所言:平時舍不得花的國防建設經費,都是為以后戰(zhàn)爭失利準備的賠款。
殲-6 無人機,主要用來“神風”
- 原標題:戰(zhàn)爭爆發(fā),先進戰(zhàn)機打光了怎么辦
- 責任編輯:王世純
- 最后更新: 2018-06-19 09:01:37
-
怕特朗普嘲笑,英國取消請他登航母計劃
2018-06-18 14:33 不列顛 -
美軍投資研制長波導航 可取代GPS
2018-06-16 15:27 -
習近平視察北部戰(zhàn)區(qū)海軍 登上新型潛艇
2018-06-15 18:50 習主席帶領我們強軍 -
英工程師被捕 英媒稱向中國泄露F-35B戰(zhàn)機機密
2018-06-15 16:32 不列顛 -
中國承辦“國際軍事比賽2018”4項賽事
2018-06-15 15:55 -
美國展示新坦克 暗示向臺灣推銷
2018-06-15 09:23 中美關系 -
海軍運輸機緊急飛赴南沙島礁 轉運重病民工
2018-06-15 08:14 中國海軍 -
為中國雷達代言 電科14所重裝亮相
2018-06-14 13:30 -
國內民企造F-16當靶機?來看尖兵之翼吧
2018-06-14 11:10 -
胡賽武裝稱用導彈擊沉阿聯(lián)酋護衛(wèi)艦
2018-06-14 10:49 也門局勢 -
焦裕祿孫女被選調進駐港部隊:環(huán)境越復雜,越要錘煉黨性
2018-06-14 10:21 香港 -
馬爾代夫送走印軍“贈送”的直升機
2018-06-14 09:20 -
漢光演習作秀?臺軍:秀也能阻嚇敵人
2018-06-13 08:45 -
閻良堵路的這架運20,是什么改型?
2018-06-12 20:00 中國大飛機 -
我軍無偵-9隱形長程無人機首度曝光
2018-06-12 13:55 長空鑄劍 -
歐盟防長:想自主?先擺脫對美國武器的依賴
2018-06-12 09:30 涼戰(zhàn) -
日媒:钚保有量夠造6000枚核彈,美國要求日本削減
2018-06-11 20:00 核電 -
中央印發(fā)文件:年底前全面停止軍隊有償服務
2018-06-11 19:09 習主席帶領我們強軍 -
運20首次與空降兵聯(lián)合訓練
2018-06-11 16:10 長空鑄劍 -
臺軍首架自行升級F-16V戰(zhàn)機曝光
2018-06-11 14:55
相關推薦 -
“華爾街聽信特朗普,代價慘痛” 評論 14“看看美國關稅大棒,再看看中國海南…” 評論 48全球股市巨震,特朗普還要一意孤行 評論 736“最好的反擊就是不反擊?中國是個罕見的例外” 評論 315“華爾街不少人想起了2008年金融危機” 評論 177最新聞 Hot
-
“尹錫悅別再扮演總統(tǒng)了,先向人民道歉”
-
“首次準備解除武裝,避免刺激特朗普”
-
全球股市巨震,特朗普還要一意孤行
-
美媒緊盯:中國,60天了…
-
美部長:百萬美國工人將“擰著小螺絲”造iPhone…
-
馬斯克嘲諷“哈佛經濟學博士”,納瓦羅回懟:他就是個賣車的
-
華爾街鐵粉變臉:特朗普,收手吧!
-
馬來西亞總理領頭:東盟要“抱團”
-
美“對等關稅”沒提俄羅斯,白宮回應
-
“歐洲200歐元,非洲才3美元,我們正面臨‘碳掠奪’”
-
美財長試圖安撫:股市短期波動,別慌
-
“最好的反擊就是不反擊?中國是個罕見的例外”
-
一開盤,澳大利亞、新西蘭、韓國、新加坡也都崩了
-
勒龐呼吁支持者:效仿馬丁·路德·金
-
美股暴跌,美財長:怪DeepSeek…
-
“特朗普這么做就是干涉法國事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