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車市:合資品牌汽車“芯片荒”緩解,但春天還很遠
【導讀】 頭部合資車企因零部件短缺及產(chǎn)品周期性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同比下滑,而下滑的幅度則決定了它們在合資市場中的座次。
(文/潘昱辰 編輯/婁兵)今年秋季,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導致芯片等核心零部件的供應短缺,國內市場合資品牌汽車的銷量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下滑。而隨著第三季度的結束,供應鏈的不穩(wěn)定性一定程度上獲得了緩解,但相較去年同期,合資品牌整體的距離“春天”的到來仍很遙遠。
乘聯(lián)會數(shù)據(jù)顯示,今年11月海外各國別汽車品牌總銷量約為97.5萬輛,所占整體市場份額為53.7%,相較10月下滑了0.8個百分點。自今年第三季度以來,自主品牌汽車銷量不斷增長,致使合資品牌份額持續(xù)下降。今年1-11月,海外車企累計銷量約為1069.1萬輛,所占市場份額為59.3%,較去年同期下滑近5個百分點。
具體來看,11月日系銷售40.4萬輛,在海外各國車系中位列第一,德系以34.2萬輛居次席,美系以16.2萬輛排名第三。從今年1-11月累計銷量來看,德系仍以410.5萬輛領跑,但日系與之僅有不到3.2萬輛的差距,在12月仍有反超的可能。
合資品牌中“老三樣”雷打不動,變化的只是座次。與10月相比,一汽-大眾仍維持在合資車企榜首位置,11月共計銷售15.67萬輛,不過較之去年同期下滑了33.8%;上汽通用11月共計銷售13.7萬輛,同比下滑17.5%,但仍力壓同集團的上汽大眾。
上汽大眾11月共計銷售13.6萬輛,同比下滑16.5%。但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只計算單一品牌,那上汽大眾大眾品牌仍以12.72萬輛的成績奪冠,領先第二名東風日產(chǎn)近2萬輛。而一汽-大眾大眾品牌則僅剩8.75萬輛,排名降至第三。
究其原因,則在于在“芯片荒”期間,一汽-大眾內部通過協(xié)調,優(yōu)先保障高利潤的奧迪品牌的供應,致使大眾品牌的熱銷車型受到一定影響。而新車型如全新速騰才剛剛亮相,致使老車型銷量下滑的空缺暫時未能得到填補。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上汽大眾大眾品牌占據(jù)合資公司銷量的94%,并不存在類似一汽-大眾奧迪的又一增長極。僅剩的斯柯達品牌市場表現(xiàn)持續(xù)低迷,即便今年5月明銳PRO的上市也未能緩解。11月僅銷售7800輛,同比下滑近六成,今年累計銷量則不如奧迪品牌一個月的表現(xiàn)。同時,與一汽-大眾的低端品牌捷達相比,斯柯達的銷量也僅僅是這個后輩的一半。
由此可見,奧迪這樣高利潤的豪華品牌對南北大眾都具備重要的意義?,F(xiàn)階段,盡管上汽奧迪項目已經(jīng)落地,首款車型A7L也已于下半年上市,但銷量真正開始增長仍有待時日。而上汽奧迪的市場表現(xiàn),則將直接決定南北大眾整體銷量的高低。
與10月相比,上汽通用11月仍維持在合資車企前三之列。但其中銷量貢獻最大的別克品牌則由第二跌至第四。今年11月,別克品牌銷售汽車8.1萬輛,同比下滑26.4%,降幅相較10月有所擴大。隨著四缸英朗熱度的逐步下降,新車型如威朗Pro等未抵預期,別克品牌面臨的壓力持續(xù)增加。
另一方面,別克占據(jù)上汽通用總銷量的66%以上。盡管同為經(jīng)濟型品牌的雪佛蘭11月銷量突破3.5萬輛,同比增長11.7%,但仍難以成為撐起上汽通用的第二支柱。
與頭部三強的穩(wěn)定近似,日系三大品牌同樣穩(wěn)居第二梯隊。前文提到,如果僅計單一品牌,東風日產(chǎn)11月在合資品牌中僅次上汽大眾,相比10月連續(xù)超過了別克和一汽-大眾。而在合資公司中,東風日產(chǎn)同樣位列前四。不過相較去年同期,東風日產(chǎn)11月銷量已下滑21.8%,跌幅在日系品牌中同樣位居第一。并且,“兩田”在華各有兩家合資公司,如果將銷量合并,則日產(chǎn)在華累計銷量僅能屈居日系第三。
值得一提的是,當前東風日產(chǎn)的產(chǎn)品結構也難稱健康。今年1-11月,僅軒逸一款車型即占據(jù)東風日產(chǎn)接近一半的銷量。而東風日產(chǎn)近期上市的新車型,如三缸奇駿等則因產(chǎn)品原因遭受重創(chuàng),銷量滑坡超過80%,進一步影響了日產(chǎn)在華的競爭力。
此前,“兩田”是中國車市整體下行的最大獲益者。但在疫情出現(xiàn)及“芯片荒”之后,“兩田”在第三季度同樣出現(xiàn)顯著下滑。至11月,豐田率先走出陰影,一汽豐田和廣汽豐田月銷均超過8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7%和9.8%;而本田仍未擺脫泥沼,兩家車企分別同比下滑約10%。盡管本田第四季度有11代思域和型格等參與主流市場競爭的轎車上市,但尚未進入產(chǎn)銷爬坡的它們,對當前的品牌銷量顯然沒有助力。
相較頭部合資品牌,其余二三線品牌的處境則更為艱難。
盡管推出許多新品,但長安福特福特品牌11月銷量僅2萬輛出頭,同比下滑11.5%;長安馬自達銷量相較去年同期增長9.1%,但這是由于“二馬合一”所致,本身單月銷量也不足1.5萬輛;其他諸如廣汽三菱、廣汽菲克等同樣“跌跌不休”,市場存在感極為稀薄。
韓系車三年前一度能夠躋身全國車企前十,如今在頭部市場已了無蹤跡。乘聯(lián)會數(shù)據(jù)顯示,今年前11個月韓系車累計銷量僅49萬輛,同比下滑23.3%。作為主力的北京現(xiàn)代11月僅售出3.3萬輛,同比下滑達32.5%。
相較韓系,銷量更低的法系卻因新車型的市場投放,呈現(xiàn)出明顯的增長態(tài)勢。其中東風雪鐵龍憑借新車凡爾賽的上市,11月銷量較去年同期增長達424.2%,是單月進步最為明顯的品牌。
總得來看,頭部合資車企均因零部件短缺及產(chǎn)品周期性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同比下滑,而下滑的幅度則決定了它們在合資市場中的座次;二三線品牌盡管受影響較小,但本身市場的需求決定了它們難以掀起更多波瀾,即便是個別較之去年進步明顯的品牌;此外,自主品牌對消費市場的逐漸滲透,也是合資品牌整體下滑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而其中第一批受影響遭淘汰的,便是原本即處于低谷的三四線品牌車企。
附:2021年11月合資品牌銷量排行榜
本文系觀察者網(wǎng)獨家稿件,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載。
- 責任編輯: 潘昱辰 
-
奔馳電動S級售價百萬,英菲尼迪時隔6年終于發(fā)新品
2021-12-20 19:53 汽車工業(yè) -
從大眾ID.系列銷量連創(chuàng)新高,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分層
2021-12-17 15:31 汽車工業(yè) -
大搞純電,豐田章男為何立場突變?
2021-12-17 14:31 汽車工業(yè) -
從誕生到再見,背靠眾泰家族的大乘汽車僅用時2年
2021-12-16 13:44 汽車工業(yè) -
從RX5國潮版上市,看榮威演繹“老炮兒”整“新活兒”
2021-12-16 13:44 汽車工業(yè) -
東南汽車再起航,需要決心更需要雙倍努力
2021-12-14 19:00 汽車工業(yè) -
決定造車剛過半年的小米汽車要開“小號”?
2021-12-13 18:39 汽車工業(yè) -
估值超500億美元,英特爾旗下自動駕駛公司迎來又一轉折點
2021-12-09 16:10 汽車工業(yè) -
長城汽車就歐拉好貓芯片問題再發(fā)聲明
2021-12-09 16:10 汽車工業(yè) -
乘聯(lián)會最新報告:11月自主品牌份額超46%,新能源超40萬輛
2021-12-08 19:03 汽車工業(yè) -
標致計劃至2030年在歐洲市場全面轉為純電車型
2021-12-08 18:17 汽車工業(yè) -
觀駕 | 東風雪鐵龍凡爾賽C5 X提供了一個最優(yōu)解
2021-12-08 14:29 汽車工業(yè) -
豪華電動車主應有的尊享體驗,首家凱迪拉克IQ超充站在滬投入試運營
2021-12-08 09:41 -
公布電氣化轉型三階段,群狼環(huán)伺下的寶馬能否轉身?
2021-12-07 19:45 汽車工業(yè) -
自主轎車集體進步,廣汽傳祺單兵突出
2021-12-06 14:30 汽車工業(yè) -
歷史首次,蔚來、小鵬、理想汽車月交付量同時破萬
2021-12-02 18:03 汽車工業(yè) -
10月合資SUV:日德補“芯”,美系回落
2021-12-01 18:43 汽車工業(yè) -
10月MPV市場:五菱宏光再破3萬輛,傳祺M8創(chuàng)新高
2021-12-01 15:42 汽車工業(yè) -
日產(chǎn)汽車計劃5年內投2萬億日元推進電氣化轉型
2021-11-30 17:31 汽車工業(yè) -
增資重組,廣汽埃安混改再進一步
2021-11-30 16:53 汽車工業(yè)
相關推薦 -
解放日?“對于市場而言這是‘屠戮日’” 評論 19“世界變了”,加拿大汽車零部件巨頭瞄準中國市場 評論 26“中國對美反制,巴西看到了機會” 評論 36“眾叛親離!要是再發(fā)生911,誰還同情美國人?” 評論 217她對美放狠話,還提到歐盟的“實力地位” 評論 274最新聞 Hot
-
特朗普竟對中國征收34%“對等關稅”
-
又改了!特朗普對中國小包裹下手
-
解放日?“對于市場而言這是‘屠戮日’”
-
交割日已到,香港各界再批:長和“賣港”不得人心
-
魯比奧警告歐盟:不要將美國排除在外
-
又攤上事了,這回還有華爾茲
-
“世界變了”,加拿大汽車零部件巨頭瞄準中國市場
-
德外長插一腳:美烏能不能簽,先得給歐盟“掌掌眼”
-
候任美軍參聯(lián)會主席炒作:若與中國打持久戰(zhàn),我們還有很多不足
-
知名華裔教授失聯(lián)兩周?“異常而危險的信號”
-
“中國對美反制,巴西看到了機會”
-
共和黨人也不滿關稅,“長期來看,我們都會死”
-
韓網(wǎng)民強扯“中國間諜”喊美軍介入,駐韓美軍急了
-
美國航運巨頭發(fā)話:我們有很多中國船,這錢得美國人掏
-
馬斯克狂撒2500萬,這場“會改變西方文明進程”的選舉還是輸了
-
俄高官有望沖突后首次訪美,“美方暫時解除制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