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蘋果停止造車半年后,華為、百度、小米怎樣了?
-
張家棟zhangjiadong@guancha.cn
最后更新: 2024-08-23 11:03:22(文/張家棟 編輯/高莘)
在歐美國家持續(xù)對中國電動車揮舞關稅大棒之際,歐美與中國在智能電動車領域的差距卻仍在日益增大。
近日小米SU7上市后首季度財報的發(fā)布,以及在華為車BU加持下的汽車品牌在市場中日創(chuàng)佳績的表現(xiàn),與近年來選擇退出放棄汽車業(yè)務的蘋果、索尼們形成了鮮明對比。
近日,彭博社在報道中提到,盡管面對競爭加劇和歐盟推進關稅措施的影響,但類似小米這樣的中國新興電動車汽車制造商,仍表現(xiàn)出了強勁的增長趨勢。
小米SU7 《經濟學人》
該媒體還通過研究給出了預測數據,彭博行業(yè)研究BI(Bloomberg Intelligence)認為,小米汽車的銷售額預計將在2024年達到270億元人民幣,銷量將達到10萬—12萬輛。該研究稱:“中國蓬勃發(fā)展的電動汽車市場可能成為小米未來幾年的主要增長引擎?!?
無獨有偶,英國《經濟學人》雜志也在近期的一篇文章中指出,百度、華為、小米三家中國科技巨頭,都在汽車業(yè)務上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而造成中外科技企業(yè)在汽車業(yè)務上形成巨大差異的原因,則源于其各自入場后,為汽車賦予的“智能化”技術與路線差異。
入局與迷茫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從計劃造車的節(jié)點來看,中國科技巨頭們或許并不是最早入局汽車領域的先行者。
早在2014年,蘋果“造車”就已經出現(xiàn),彼時引發(fā)關注的“泰坦計劃”來勢洶洶,蘋果重金從谷歌、奔馳、特斯拉等巨頭公司挖來大量人才組建團隊,并傳出可能與寶馬、大眾、現(xiàn)代等車企合作的消息。
不過,盡管多年間因為從特斯拉挖人而關注不斷,蘋果卻始終沒能掏出一款讓公眾信服的量產車產品。
今年年初,仍未推出理想中汽車產品的蘋果,毅然決然地放棄了歷時十年的“泰坦計劃”。
與蘋果相似,在2016年,谷歌母公司Alphabet選擇正式將谷歌無人駕駛項目從這家搜索引擎公司剝離,并成立新公司“Waymo”專程打造無人駕駛車輛。在此之前,谷歌進入自動駕駛領域已經長達8年。
在業(yè)內人士看來,谷歌自動駕駛汽車業(yè)務的剝離,以及蘋果“造車”期間頻繁被傳放棄的背后,是科技公司想要自主造車的困難重重。
蘋果汽車假想圖 INSIDE EVs
有媒體曾指出,科技企業(yè)要投入整車生產并在自動駕駛技術上取得領先地位,“難”和“卷”是兩大“攔路虎”。
事實上,更早的入局,反而成了蘋果、谷歌們的“絆腳石”。從時間節(jié)點來看,蘋果與谷歌開啟造車的時間,恰恰是海外無人駕駛概念最火爆的時代,Uber、百度等企業(yè)的入局,均打亂了海外科技企業(yè)在自動駕駛方向上的步伐。
在立項之初,科技公司的自動駕駛研發(fā)方向常常隨著最終應用領域的改變而發(fā)生變化。諸如一會要直奔L4甚至L5的高階自動駕駛,一會又退而求其次地選擇開發(fā)園區(qū)無人車,再或是僅僅需要滿足L2級自動駕駛的功能搶跑落地。
商業(yè)化,不變的難題
盡管大多數企業(yè)都知道越早進入市場越容易建立壁壘,但選錯方向卻并不少見,蘋果、谷歌們便在量產車的基礎上,選擇了至今都難以實現(xiàn)的高階自動駕駛方向。
而彼時的百度,也曾因為在無人駕駛領域的“死磕”,而備受外界指責其難以“商業(yè)化落地”的問題。
事實上,在高階自動駕駛的布局,目前來看仍是一個無底洞。
2013年入局自動駕駛領域的百度,迄今為止已經深耕十余載。據百度財報顯示,自2015年正式成立L4事業(yè)部以來,百度每年的研發(fā)投入都不低于100億。即使處于虧損的2019年,其研發(fā)投入也同比上升16%,超過了183億元。2021年更是躍升到200億元以上,2022年為223億元左右。近十年,百度在自動駕駛領域的累計研發(fā)投入已經接近1500億元。
然而,巨額的投入,并沒能幫助百度自動駕駛打破自動駕駛商業(yè)化的困局。
蘿卜快跑測試車輛 百度Apollo官網
且不論目前無人駕駛出租車在市場中還面臨通勤效率低,或是某些環(huán)境下需要后臺接管的技術難題;今年大火的“蘿卜快跑”僅在武漢400輛便引起了出行行業(yè)的抵制,以及引發(fā)的一系列社會性話題,都證明著哪怕是智能化接納程度最高的中國市場,高階無人駕駛的商業(yè)化前景也依舊渺茫。
對于蘋果亦是如此,在今年蘋果宣布放棄造車后,電動汽車分析師索耶·梅瑞特表示,“蘋果花了10年時間嘗試制造電動汽車,擁有1620億(約1.1萬億人民幣)美元的現(xiàn)金儲備,但最終得出的結論是,這太難了,而且即使定價10萬美元利潤也太小。最初,蘋果希望它是一輛完全自動駕駛的汽車,但他們沒有車隊,沒有真實世界的數據,也沒有經驗來實現(xiàn)這一目標?!?
華為、小米們的“點金手”
正因為盈利困難,中國科技企業(yè)在汽車領域跨界的成功則顯得更為寶貴。
當然,需要指出的是,蘋果們的前車之鑒,的確為近年來邁入汽車領域的中國科技公司提供了失敗的案例。
得益于對自動駕駛向智能駕駛轉變的探索,中國的造車新勢力們,普遍對于智能化的商業(yè)模式有著更全面的理解。
《經濟學人》指出,中國市場的電動車通常被形容為“智能手機上的輪子”,這使得科技公司更容易進入市場,一些成功的中國電動車品牌便是由科技行業(yè)的前輩們創(chuàng)立,諸如理想、小鵬等企業(yè)均由互聯(lián)網公司創(chuàng)始人打造。
而其他中國科技公司也有著不同的方式來應對智能化的投入風險。
極越汽車官網
比如百度與吉利攜手打造了科技公司集度,并將技術導入到極越品牌中。在極越車型上搭載的純視覺方案,便與百度無人駕駛出租車同源于Apollo的底層智駕邏輯,這也使得百度得以通過高階智駕的技術下放,來在現(xiàn)有法規(guī)環(huán)境下提供滿足消費者需求的最佳智能駕駛體驗。
同樣在智能座艙上,極越也能夠平攤一部分百度在AI語言大模型上的研發(fā)投入。
華為則采取了與車企深度捆綁的“智選車”模式,以及類似傳統(tǒng)Tier 1的“HI”模式。在問界、享界、智界等品牌上,華為協(xié)助汽車制造商如賽力斯、極狐品牌提供軟件、硬件、設計和營銷支持。
今年上半年,華為智選模式已經幫助問界品牌帶來了超過20萬輛的銷售量,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余承東在5月曾表示,華為智選車業(yè)務的成功為公司節(jié)省了大量市場營銷費用,并且已經盈利。問界背后的汽車制造商賽力斯更是在今年一季度實現(xiàn)凈利潤轉正,毛利率上升至21.5%。
阿維塔入股華為“引望”簽約現(xiàn)場 長安汽車官網
除此之外,隨著8月20日長安子品牌阿維塔對于華為子公司“引望”(前身為華為車BU)的注資,華為HI模式也正式迎來全面升級,115億元的注資,將令阿維塔科技對引望持股比例達到10%,同時也代表著華為引望的估值已超千億。
從引望公司的獨立到估值破千億,華為通過多種合作形式在市場打造出的影響力,無疑已經解決了余承東曾多次吐槽“華為智能汽車業(yè)務不賺錢”的難題。越來越多合作伙伴的加入,也將幫助華為解決汽車業(yè)務資金問題,盡早實現(xiàn)扭虧為盈。
作為上述三家中國科技公司中最晚布局汽車業(yè)務的企業(yè),小米則在成為全面汽車制造商的道路上走得最遠。盡管三年前才剛剛開始入局汽車業(yè)務,但在手機業(yè)務上十多年的積累,仍然為小米帶來了其超越傳統(tǒng)汽車企業(yè)的影響力。
同時,小米也將自身的生態(tài)整合理念,以及在智能化層面的思考帶入了汽車產品當中。
小米最新發(fā)布的財報來看,今年第二季度,小米集團總收入為889億元,智能電動汽車業(yè)務及其他創(chuàng)新業(yè)務收入64億元。
小米集團財報
具體數據上,二季度,小米集團智能電動汽車等創(chuàng)新業(yè)務部分經調整后凈虧損為18億元, 結合其單季新車交付27307輛計算,單車虧損超過6萬元。從毛利率來看,二季度小米智能電動汽車等創(chuàng)新業(yè)務分部毛利率為15.4%。
盡管汽車業(yè)務目前僅占集團營收的不到10%,單車虧損也較高,但小米的高管團隊仍對于自家的智能電動汽車有著信心。
小米集團總裁盧偉冰表示,“未來規(guī)模效應形成后,會分攤現(xiàn)有成本,對小米汽車毛利率不斷提升有信心?!?
對比外國科技企業(yè)的碰壁,毫無疑問,中國科技企業(yè)正在將過去蘋果難以完成的造車夢逐步化作現(xiàn)實。
競速遠未結束
當然,從中國整體智能電動車行業(yè)的發(fā)展來看,《經濟學人》在文章最后指出的,“中國的科技公司已經成為汽車行業(yè)的強大競爭者,賺錢卻是另一回事”,仍是客觀現(xiàn)實。
但相比于過去蘋果等外國科技企業(yè)在無人駕駛上毫無回報的投入,中國科技企業(yè)們在當前的智能汽車商業(yè)化探索上,無疑是最接近盈利,也是最能夠將前沿技術照進消費者生活的做法。
而在高度接觸車企的業(yè)務之外,科技企業(yè)們的競爭則顯得更加不計回報。
百度仍在以超過百億元的數字投入在無人駕駛領域的研發(fā)上;Waymo也在近日獲得了母公司Alphabet在幾年內累計投入50億美元(約363.2億元人民幣)的承諾。
Waymo官方網站
根據百度在港交所發(fā)布的公告顯示,2024年第二季度,百度的自動駕駛服務蘿卜快跑供應的自動駕駛訂單約89.9萬單,平均每周約6.9萬單;Waymo則在近日透露其在美每周付費服務已經超過10萬次。
可見在面向更遠未來的無人駕駛領域,中外科技企業(yè)的“技術競速”還遠未結束。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責任編輯: 張家棟 
-
華住財報里的酒店業(yè)風向:本土持續(xù)下沉與海外輕裝上陣
2024-08-22 20:25 觀出行 洞察/視頻 -
斯里蘭卡對35國免簽,中國是目標客源市場
2024-08-22 18:25 觀出行 出行熱點 -
尹同躍:奇瑞只能算“世界500大”,“世界品牌500強”是下一目標
2024-08-22 17:14 觀出行 人物/專題 -
吉利堅持自身轉型路線,“已看到重返輝煌的曙光”
2024-08-22 10:40 觀出行 產業(yè)新聞 -
極氪安聰慧:1年內不再改款,老款車型將持續(xù)更新智駕
2024-08-21 21:15 觀出行 洞察/視頻 -
因高端車需求疲軟,奔馳德國工廠減產S級
2024-08-21 17:46 觀出行 產業(yè)新聞 -
上汽集團回應歐盟反補貼終裁預披露:將采取進一步法律措施
2024-08-21 16:51 觀出行 產業(yè)新聞 -
半年營收破千億,吉利做對了什么?
2024-08-21 15:44 觀出行 產業(yè)新聞 -
去中國旅游!越南游客把旅行團名額搶空了
2024-08-21 15:19 觀出行 出行熱點 -
Cybertruck訂單積壓太多,特斯拉把臟車交付給車主
2024-08-21 08:20 觀出行 洞察/視頻 -
投石“百億”,車企跨界華為仍在“問路”中
2024-08-20 22:04 觀出行 產業(yè)新聞 -
《黑神話:悟空》爆火,網友喊話取景地文旅部門 “蹭熱度”
2024-08-20 20:44 觀出行 洞察/視頻 -
豐田汽車正在做一個更堅決的選擇?
2024-08-20 17:52 觀出行 洞察/視頻 -
“出?!背痹倨穑就辆频昴芊駬茉埔娙??
2024-08-20 14:28 觀出行 洞察/視頻 -
讓世界傾聽!納西族音樂文化成云南游亮點
2024-08-20 14:28 觀出行 出行熱點 -
1725.4萬人次!"過境免簽"讓外國游客說來就來
2024-08-19 19:11 觀出行 洞察/視頻 -
從中國到歐洲,磷酸鐵鋰電池異軍突起
2024-08-19 16:08 觀出行 產業(yè)新聞 -
藻類植物將美國戶外旅游業(yè)“拖”入困境
2024-08-19 12:37 觀出行 出行熱點 -
出資3000萬歐元,保時捷助德國電池商瓦爾塔免于破產
2024-08-19 12:08 觀出行 產業(yè)新聞 -
零跑發(fā)布年中財報:扛住“性價比”戰(zhàn)略,海外市場仍是關鍵
2024-08-19 07:53 觀出行 產業(yè)新聞
相關推薦 -
-
特朗普竟對中國征收34%“對等關稅” 評論 219解放日?“對于市場而言這是‘屠戮日’” 評論 47“世界變了”,加拿大汽車零部件巨頭瞄準中國市場 評論 29“中國對美反制,巴西看到了機會” 評論 36“眾叛親離!要是再發(fā)生911,誰還同情美國人?” 評論 218最新聞 Hot
-
特朗普竟對中國征收34%“對等關稅”
-
又改了!特朗普對中國小包裹下手
-
特朗普官宣,道指期貨重挫超1000點
-
美財長威脅上了:別急著報復
-
解放日?“對于市場而言這是‘屠戮日’”
-
交割日已到,香港各界再批:長和“賣港”不得人心
-
魯比奧警告歐盟:不要將美國排除在外
-
又攤上事了,這回還有華爾茲
-
“世界變了”,加拿大汽車零部件巨頭瞄準中國市場
-
德外長插一腳:美烏能不能簽,先得給歐盟“掌掌眼”
-
候任美軍參聯(lián)會主席炒作:若與中國打持久戰(zhàn),我們還有很多不足
-
知名華裔教授失聯(lián)兩周?“異常而危險的信號”
-
“中國對美反制,巴西看到了機會”
-
共和黨人也不滿關稅,“長期來看,我們都會死”
-
韓網民強扯“中國間諜”喊美軍介入,駐韓美軍急了
-
美國航運巨頭發(fā)話:我們有很多中國船,這錢得美國人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