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岑少宇:主流醫(yī)學變風向?中醫(yī)藥等來個大機遇?
最后更新: 2020-10-16 10:01:04屠呦呦整理的《抗瘧單驗方集》,包含640多種草藥,雖然根據藥物出現的頻率,能夠梳理出常山、青蒿等幾種作為備選,但傳統醫(yī)學止步于此,終究還是難有定論。
比如胡椒一度很有希望,但只能抑制瘧原蟲的裂變繁殖,滅殺效果不理想。
多藥材或多組分確實存在效果更好的可能性,傳統醫(yī)學也試圖總結一些“配伍”的經驗,但在具體抗瘧的問題上,各種方子依然五花八門。
反過來看,如果傳統醫(yī)學自己去蕪存菁的能力足夠,也不需要新中國花那么大的力氣搞“中草藥運動”,去民間搜集方子。
事實就是,傳統醫(yī)學不能確保經典著作里收集的都是好方子,也不能確保民間方子里沒有好的。新中國干脆都掃一遍,自己來去蕪存菁。
《肘后方》也不是受到廣泛推崇的經典著作,不然屠呦呦也不必再翻一遍古書,而是很快就能找到線索。
不靠現代醫(yī)學的力量,《肘后方》的青蒿方子并沒有脫穎而出,更不要說青蒿素了。
同樣地,安慰劑效應與自愈現象,單靠傳統醫(yī)學的積累,可以說受到時代的局限,壓根沒有發(fā)現,就更不要說排除了。
從安全性上看,傳統醫(yī)學的隨訪與資料積累也比較薄弱,可以發(fā)現急性的或短期的中毒,但很難真正跟蹤慢性的毒理變化。比如配伍可以降低藥里馬兜鈴酸的含量,避免急性中毒,但致癌的問題還是很難辦。
古代的醫(yī)生通常也不會就一個問題隨訪患者數年,而行醫(yī)范圍以及與同行交流方面,受客觀條件限制,也不可能積累大量病例資料來比對。
總而言之,一個方子縱使流傳至今,依然離RWS相去甚遠。
當然,我們不能唯學術論,要考慮到醫(yī)學實踐的社會屬性,政府也是一貫綜合考慮科學性與社會效益。比如很多藥品,在說明書上有各種不明,依然沿用下來,那會兒都還沒“RWS”什么事兒呢。又比如公布《中藥經典名方復方制劑簡化注冊審批管理規(guī)定》,也是認可占比例極低的“少數經典名方”,而不是認為大部分中藥都經過了RWS的檢驗。
中國的相關管理部門在中醫(yī)藥方面已經做了大量工作,但有著自己的節(jié)奏,即使RWS繼續(xù)發(fā)展,也未必會單單因此而放開,還是會根據自己的認識來。
藥企也要擺正自己的位置。
很多藥企和醫(yī)療器械企業(yè)已經圍繞RWS行動起來,比如2018年2月,羅氏以19億美元收購了美國癌癥數據公司。賽諾菲早早地就建立了RWE項目平臺(RWE&CO)。
而且,像前面提到的英國制藥工業(yè)協會積極主張,真實世界證據與隨機對照試驗的證據是“平級”的,這固然可以視作學術爭論中的一種主張,但考慮到RCT特別是大規(guī)模雙盲RCT的成本問題,這里面是否也有藥企的私心呢?
當然,醫(yī)療是個社會問題,成本是必須考慮的重要因素,就怕藥企們一番操作,成本降了,藥價沒降,治療效果未必提高多少,卻混入些昂貴的“安慰劑”。
對于國內中藥企業(yè),是踏踏實實設計RWS的研究,推動對中醫(yī)藥的認識與改進,造福人民,還是借RWS的風口,鼓吹放松標準,靠低質量RWS研究蒙混過關,反過來成為阻礙中醫(yī)藥發(fā)展的障礙?這是需要深思的問題。
現代醫(yī)藥集團確實是龐大的利益團體,飽受批評,但國內有些人往往忽略了,中醫(yī)藥集團也是巨無霸,從民眾的利益講,同樣需要嚴格的監(jiān)管。
對于研究者,RWS確實也是一個機會,如果RWS受到更多青睞,有助于中醫(yī)藥研究得到更多呼應。但RWS要面對更繁雜的數據,對研究設計與數據處理可以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界是否做好了準備?這又是一個大問題。
RCT目前已成為主流,甚至中醫(yī)藥界也已經擁抱RCT與雙盲,雖然有些研究質量還不高,但高水平的還是在逐漸增加的,趨勢是明顯的。這樣的局面,引發(fā)了一些人的不滿,甚至認為新中國的中醫(yī)藥發(fā)展,就“不是中醫(yī)”了。
在這種背景下,正在崛起的RWS,成為它們攻擊RCT與雙盲的工具,有的人還設想是不是能借助RWS的風口,讓中醫(yī)走上讓他們滿意的“老路”,最好能夸大“歷史積累”的作用,直接冒充RWS,在審批和學術上蒙混過關。
但如前所述,在醫(yī)學界看來,RWS與RCT或盲法不是“對立的”。醫(yī)學的發(fā)展,歸根結底是為了治病救人,不是為了弘揚或貶抑某種傳統、某種文化。就像RCT與雙盲一樣,RWS也只是一種中性的工具,要清醒地認識其優(yōu)缺點,做出高水平的RWS研究,才能讓它幫助中醫(yī)藥發(fā)展。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陳軒甫 
-
一加8T國行版發(fā)布,售價較海外低1300元
2020-10-15 22:11 手機 -
大規(guī)模推進5G帶來能耗翻倍,如何解決?
2020-10-15 09:50 5G -
華為:中國已建規(guī)模最大5G,當前應聚焦網絡體驗
2020-10-15 09:29 5G -
中國計算化學奠基人劉若莊院士逝世
2020-10-09 14:37 -
AMD或收購賽靈思,交易價值超300億美元
2020-10-09 12:59 大公司 -
“天問一號”將脫離地球軌道 向火星軌道靠攏
2020-10-07 19:43 航空航天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英德美三位科學家獲獎
2020-10-06 18:15 諾貝爾獎 -
白宮幕僚長:特朗普可能今天就能返回白宮
2020-10-05 20:53 -
我國三代核電技術“國和一號”研發(fā)完成
2020-09-28 09:16 核電 -
報告:全球可再生能源發(fā)電量首超核電
2020-09-27 16:10 能源戰(zhàn)略 -
一箭雙星!長四乙一周內再起飛
2020-09-27 13:01 航空航天 -
二季度智能手機均價漲10%,中國5G手機出貨量大增
2020-09-27 12:06 手機 -
“基建狂魔”再添利器!國產最大盾構機下線
2020-09-27 10:08 超級工程 -
“中科院解決卡脖子問題”靠不靠譜?
2020-09-26 08:19 -
科技部:我國已有4個新冠疫苗進入三期試驗,進展順利
2020-09-25 16:39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繼華為小米之后,OPPO也要造電視
2020-09-24 18:09 TMT觀察 -
打造行業(yè)智能體,共建全場景智慧
2020-09-24 12:26 華為 -
目前,全球120個國家和地區(qū)使用北斗
2020-09-24 10:47 北斗照耀 -
華為輪值董事長:美國打壓影響仍在評估,求生存是主線
2020-09-23 09:51 華為 -
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fā)射,首次重復使用箭上產品
2020-09-22 19:53 航空航天
相關推薦 -
“華爾街聽信特朗普,代價慘痛” 評論 14“看看美國關稅大棒,再看看中國海南…” 評論 48全球股市巨震,特朗普還要一意孤行 評論 736“最好的反擊就是不反擊?中國是個罕見的例外” 評論 315“華爾街不少人想起了2008年金融危機” 評論 177最新聞 Hot
-
“尹錫悅別再扮演總統了,先向人民道歉”
-
“首次準備解除武裝,避免刺激特朗普”
-
全球股市巨震,特朗普還要一意孤行
-
美媒緊盯:中國,60天了…
-
美部長:百萬美國工人將“擰著小螺絲”造iPhone…
-
馬斯克嘲諷“哈佛經濟學博士”,納瓦羅回懟:他就是個賣車的
-
華爾街鐵粉變臉:特朗普,收手吧!
-
馬來西亞總理領頭:東盟要“抱團”
-
美“對等關稅”沒提俄羅斯,白宮回應
-
“歐洲200歐元,非洲才3美元,我們正面臨‘碳掠奪’”
-
美財長試圖安撫:股市短期波動,別慌
-
“最好的反擊就是不反擊?中國是個罕見的例外”
-
一開盤,澳大利亞、新西蘭、韓國、新加坡也都崩了
-
勒龐呼吁支持者:效仿馬丁·路德·金
-
美股暴跌,美財長:怪DeepSeek…
-
“特朗普這么做就是干涉法國事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