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克魯格曼、Felix Salmon:當智庫經(jīng)濟研究被富人主導……
關(guān)鍵字: 經(jīng)濟學智庫貨幣政策財政索羅斯克魯格曼美聯(lián)儲第三條道路金融界達沃斯化2和20幫華爾街觀察者譯文伊麗莎白·沃倫(Elizabeth Warren,馬薩諸塞州民主黨參議員)5號寫了封信給美國各大銀行的CEO,希望他們公開向華盛頓的智庫提供了多少資金。她說,決策者和公眾必須知道,他們是在被大公司—游說集團灌輸思想,還是在從真正的獨立智庫獲取有價值的信息。
《Slate》雜志的財經(jīng)記者Matt Yglesias認為,沃倫的信只是立法者的“推特小報告”(subtweet)而已。但沃倫說的確實有點道理:如果智庫只從某意識形態(tài)出發(fā),并且所有的結(jié)論都與此意識形態(tài)相一致,那它簡直和“愚庫”(derp tank)差不多。另一方面,如果智庫享有“獨立”的名聲,但卻悄悄地被意識形態(tài)狂熱分子操縱著,或被某種議程主導,那么確實有必要引入更多透明度。
然而,如果你擔心財經(jīng)人士控制了華盛頓智庫,銀行家們卻不應是責問的首要目標。相反,所謂“2和20幫”(2-and-20 crowd),也就是私募資本和對沖基金的巨頭,倒是人們應注意的。例如,去年Bill Janeway和喬治·索羅斯(George Soros)分別捐了2500萬美元和5000萬美元,給一家名叫“經(jīng)濟新思想(INET,New Economic Thinking)”的機構(gòu)。這激發(fā)了INET的雄心,他們宣布將嘗試再募集7500萬美元。
“Bill” Janeway,本名William H. Janeway
George Soros
Bill Janeway和喬治·索羅斯看上去特立獨行,其實不過是在步Pete Peterson的后塵。Peterson曾投入10億美元,創(chuàng)建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基金會(觀察者網(wǎng)注:PGPF,Peter G. Peterson Foundation,Peter是他的本名,Pete是昵稱。),并聲稱絕大部分資金將被用于財政和經(jīng)濟問題的研究。而本月4日,Glenn Hutchins宣稱他將斥資1000萬美元,在布魯金斯學會創(chuàng)立“Hutchins財政與貨幣政策中心”(Hutchins Center on Fiscal and Monetary Policy)?!度A爾街日報》還報道說,作為布魯金斯理事會的副主席,他還給自己壓上為此智庫再募集6000萬美元的重擔。這筆錢將付給無數(shù)杰出的經(jīng)濟評論家?!度A爾街日報》的專欄作家David Wessel已經(jīng)決定離職去領(lǐng)導這所新機構(gòu)。
所有這些來自富人的資金將會在決策圈內(nèi)產(chǎn)生真正的變化。Wessel在《華爾街日報》時曾評論說,“除了美聯(lián)儲資助的論壇外,幾乎沒什么地方”能討論那些貨幣政策問題。他希望Hutchins中心能夠成為填補空白的主力。這對Hutchins來說真是太棒了。他一直想在所有研究或?qū)嵺`貨幣政策的機構(gòu)里留下自己的印跡,他好歹已經(jīng)是紐約的聯(lián)儲董事會成員了。
結(jié)果,那些研究貨幣政策的人——學者、技術(shù)官僚和央行的職業(yè)銀行家們——正得到越來越多資助,并不是來自于國家和學術(shù)機構(gòu),而是來自于非常富有的一小撮人。這些富人大部分是在金融市場里發(fā)財?shù)摹?strong>富人們對于經(jīng)濟問題是有共識的,沒必要區(qū)分這一共識是與民主黨還是共和黨更接近。他們首先認為,增稅是不好的;而砍掉為窮人服務的項目則更可以接受。正如Hutchins自己所說:“首都華盛頓滿是政治失敗,以及隨之而來的政府債務危機,這些才是大問題。”
人們?yōu)榱俗约旱乃嚼ㄥX當然不是什么新聞,而富人特別確信自己認識世界的方式是真實、正確的。富人對公眾生活影響巨大,與他們的人數(shù)不成比例,這也不是新聞。“金主”們有著自己的經(jīng)濟愿景,但他們對研究機構(gòu)的忠誠度要求倒是不同的。INET是一個相當另類的機構(gòu):它除了擴大爭論外,沒有什么特別的立場;它不用刻意復制索羅斯本人的觀點,就能表現(xiàn)出和索羅斯一樣的、對經(jīng)濟問題天生的好奇心。我更相信,在索羅斯看來,INET不是宣傳其思想的媒介,而是一種思想來源。Peterson基金會則截然相反:Peterson完全知道自己在想什么,并且希望盡力鼓吹他的思想;而Hutchins可能在兩者之間的什么地方。
在很多方面,我為Hutchins中心的成立感到高興。我們還無法充分理解財政與貨幣政策間的聯(lián)系,而這絕對是理解當今全球經(jīng)濟運行規(guī)律的核心。現(xiàn)在,各國央行行長們需要參考所有明智的分析,如果Wessel和Hutchins中心能提供幫助,這或許是一件好事。(學術(shù)機構(gòu)當然也在研究這些問題,但他們習慣以更慢的節(jié)奏工作,而且相對較少以政策研究為核心。)
然而,這仍只是將這個世界“達沃斯化”(觀察者網(wǎng)注:達沃斯論壇是世界政界、企業(yè)界、社會團體領(lǐng)導人研討世界經(jīng)濟問題的最重要的非官方聚會之一。)的又一步。巨富的金融玩家對央行行長和其他經(jīng)濟核心決策者的影響已達到了令人吃驚的程度,而這些新智庫只是又一種將這些影響制度化的成功模式。Hutchins選擇布魯金斯學會來領(lǐng)取他的巨款,是因為該學會非常善于影響政府,以及引導專業(yè)辯論。影響力的爭奪本質(zhì)上是一場零和游戲:如果金融行業(yè)擁有更多影響力,那就意味著留給我們其他人的少了。看看金融行業(yè)在21世紀頭十年的所作所為,我尤其不相信他們這次能做什么好事。
本文原題When the 2-and-20 crowd drives economic research,2013年12月5號刊載于路透社網(wǎng)站,作者Felix Salmon,岑少宇譯。點擊下一頁,查看保羅·克魯格曼的短評:
私募股本和貨幣研究
最近在智庫“第三條道路”和伊麗莎白·沃倫(馬薩諸塞州民主黨參議員)之間的“交流”頗為有趣。“第三條道路”聲稱自己提供“新鮮思想”,但在我看來,那些東西相當陳腐。該智庫發(fā)表了一篇文章,笨拙地攻擊經(jīng)濟平民主義,特別挑出沃倫參議員和新當選的紐約市長比爾·德布拉西奧發(fā)泄怒火。沃倫隨后提出了一個問題:到底是誰在資助“第三條道路”?答案是……華爾街。大吃一驚嗎?!
“第三條道路”標榜自己提供fresh thinking
但Felix Salmon提出了一個更大的問題:所謂“2和20幫”(2-and-20 crowd),也就是私募資本和對沖基金,正在花大價錢資助經(jīng)濟研究。有些看起來是相當超脫、無關(guān)私利的——索羅斯和Janeway投向“經(jīng)濟新思想”(INET)的錢似乎不是為了讓自己更富有,但事實完全不是這樣。
我不得不說,Salmon指出大量資金涌向貨幣政策研究,讓我不寒而栗。當“2和20幫”加上收受他們厚禮的經(jīng)濟學家插手貨幣政策時,會有什么事發(fā)生呢?你會得到2010年那封大學教授和智庫研究員們給伯南克的信,此信聲名狼藉,將購買資產(chǎn)的“國有化”措施批得一無是處。奇怪的是,那些食利者或為食利者服務的人,或兩者都熱衷于尋找收益率必須上升的理由,甚至在經(jīng)濟疲弱時都必須上升!誰都不敢想象,那些人可能贊助的是怎樣的“研究”。
Pete Peterson
Glenn Hutchins
本文原題Private Equity and Monetary Thinking,12月5號刊載于《紐約時報》網(wǎng)站,作者保羅·克魯格曼,岑少宇譯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wǎng)站,轉(zhuǎn)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陳軒甫
-
“剛剛,我看到了未來,它不在美國” 評論 49特朗普竟對中國征收34%“對等關(guān)稅” 評論 950解放日?“對于市場而言這是‘屠戮日’” 評論 69“世界變了”,加拿大汽車零部件巨頭瞄準中國市場 評論 35“中國對美反制,巴西看到了機會” 評論 40最新聞 Hot
-
“剛剛,我看到了未來,它不在美國”
-
“白宮已接近批準”,美方想租用算法?
-
提到日本關(guān)稅還念念不忘:我說的話,安倍秒懂
-
“沒有美國這么對朋友的!但…”
-
連企鵝都不放過!特朗普向無人島征稅10%
-
美媒感慨:面對特朗普威脅,中國毫不退縮
-
美對等關(guān)稅清單竟將臺灣列為“國家”
-
前谷歌學者羅劍嵐加入智元機器人,任首席科學家
-
遼吉蒙2024年常住人口總量繼續(xù)下降,出生人口略回升
-
比歐盟少一半,英國樂了
-
這個時候,澳企緊急喊話:必須對華合作,這是當務之急
-
四川省委原常委崔保華,被逮捕
-
特朗普私下放風?白宮、馬斯克雙雙否認
-
新疆68歲退休廳官被查,曾是百萬大V
-
“這是印度的一個重大轉(zhuǎn)變”
-
以色列突擊取消所有對美關(guān)稅,仍然領(lǐng)了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