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毓堃:今年55歲的新加坡是否已到了政局的“分水嶺”?
最后更新: 2020-08-17 10:02:17對于廣大選民來說,參與選舉就是表達對政治、經濟、社會問題的關切和訴求,而今年的新冠疫情無疑放大了這些問題和訴求。本屆大選,新加坡選民用手中的選票體現(xiàn)了自己的話語權:他們委托人民行動黨的第四代精英團隊帶領國家度過難關,但也讓這個常年國會獨大的執(zhí)政黨感受到更多壓力和危機感,清晰地表達了他們對改善醫(yī)療、就業(yè)、社會福利、住房、教育等諸多問題的迫切要求,尤其是對政治多元化和制衡執(zhí)政黨的政治訴求。新加坡選民也是本屆大選名副其實的贏家。
2020年大選在變與不變中落下帷幕。那些被視為塑造一黨優(yōu)勢的制度保障和客觀環(huán)境并未實質改變,但選民心態(tài)的微妙變化,尤其是對反對黨壯大趨勢的心理預期慣性,對政治多元化的訴求高漲,對執(zhí)政黨精英治國理念認同的走低,證明選舉制度下不存在“永遠的執(zhí)政黨”(令人驚訝的是,此次投票結果顯示,40至59歲的中年選民和私宅選民給反對黨的投票率甚至更高);反對黨的日漸成熟和理性,更給予了選民更多另選高明的理由。而新劃分的盛港集選區(qū)落入反對黨之手,媒體對執(zhí)政黨候選人問題的放大,似乎透露出新信號:面對民意,那些看似為一黨優(yōu)勢制服務的制度和條件,如今也可以沖擊和削弱這一格局。
三、未來走向:4G時代,一黨優(yōu)勢制的倒計時?
大選結束兩周后,新一屆內閣于7月27日正式宣誓就職。新內閣既保留了第三代領導團隊的資深高官,也注入了第四代領導團隊的新鮮血液:內閣成員保持37人,平均年齡52歲;16個政府部門中9個保留原部長,6名新當選議員入閣任職;李顯龍續(xù)任總理;而“接班人”王瑞杰除了繼續(xù)擔任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還被任命為經濟政策統(tǒng)籌部長,并將在未來出任經濟理事會主席和國立研究基金會主席,其4G領導人地位更加凸顯。
受疫情影響,新一屆內閣于7月27日分兩批在兩地宣誓就職。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左)在新加坡總統(tǒng)哈莉瑪·雅各布(中)和大法官梅達順的見證下,率領部分閣員在新加坡總統(tǒng)府宣誓就職,來源:《聯(lián)合早報》
7月27日,新加坡副總理兼財政部長王瑞杰(左一)率領部分閣員在國會大廈通過視頻連接,與新加坡總統(tǒng)府的內閣成員同步進行宣誓,來源:《聯(lián)合早報》& The Straits Times
其實,領導團隊接班的布局早在2020年大選之前便已經進行。王瑞杰自早年擔任李光耀秘書期間便得到后者的高度贊譽。2018年11月,時任財政部長的王瑞杰接替時任副總理張志賢擔任人民行動黨第一助理秘書長,已引發(fā)新加坡社會關注,被視為李顯龍的繼任者;2019年4月李顯龍宣布改組內閣并任命其為副總理,釋放出更加強烈的信號:人民行動黨已經開始布局后李顯龍的“4G時代”。今年2月慶祝68歲生日的李顯龍曾多次表示,新加坡不應有70歲的總理,自己會在大選后不久交棒。換言之,兩年之內李顯龍就會讓4G領導團隊正式接班。
由于疫情之下新加坡面臨嚴峻的挑戰(zhàn),新內閣保留了經驗豐富的資深成員,對4G領導團隊“扶上馬、送一程”,以應對并盡快度過當前的公共衛(wèi)生和經濟危機。參照2004年非典結束后吳作棟辭去總理職務、由時任副總理李顯龍接任的先例,隨著疫情得到控制、社會生活回歸常態(tài),王瑞杰及其4G領導團隊自會正式接棒。對于人民行動黨來說,從李光耀到吳作棟,再從李顯龍到4G團隊,領導團隊的過渡和世代交替早已形成了成熟的運作機制,但真正的挑戰(zhàn)已然不在黨內:隨著新加坡社會深刻變化,4G時代是否會見證一黨優(yōu)勢制的正式終結?
自2011年“分水嶺”大選以來,以工人黨為代表的反對派發(fā)展壯大,在更多選區(qū)挑戰(zhàn)甚至戰(zhàn)勝執(zhí)政黨,國會議席逐步增加,體現(xiàn)了新加坡民意的微妙變化。但這種變化不能簡單歸結為反對黨與執(zhí)政黨實力對比的實質性轉變,而更多地反映了新加坡和國際社會大環(huán)境變化及執(zhí)政黨對此應變欠佳。人民行動黨60多年長期執(zhí)政積累的豐富經驗、塑造的專業(yè)經營團隊和設計主導的新加坡模式,的確使這個自然資源匱乏的東南亞小國創(chuàng)造了矚目成就,體現(xiàn)了可持續(xù)性發(fā)展。但在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和全球反權威反建制浪潮的推動下,執(zhí)政黨與民眾溝通的軟實力尤顯欠缺。
不少選民認為,人民行動黨精英化、強勢、家長式的領導風格造成了一種高高在上的形象。但建國后一代的選民接受過良好教育,常年在繁榮穩(wěn)定的社會環(huán)境中成長,能更加成熟地獨立思考國家公共事務。說教式地告知選民“怎么做”已經失靈,即便在2020年的新冠疫情危機之下也無法實現(xiàn)“聚旗效應”,因為更多的人開始思考“為什么”。隨著反對黨陣營出現(xiàn)更多成熟、理性、專業(yè)且親民的候選人,選民有機會通過其它選擇發(fā)出聲音、向政治人物表明態(tài)度,尤其是提醒執(zhí)政黨:人民的授權并非理所當然,執(zhí)政黨應更加謙卑、具有能引起共鳴的共情力量。否則,僅憑傳統(tǒng)專業(yè)精英式的作風和民眾無感的數(shù)據,無法永遠維持一黨優(yōu)勢。
2011年大選前夕,李光耀聲稱“如果阿裕尼(集選區(qū))選民選擇工人黨,未來五年將活在后悔中”,遭到社會輿論激烈反彈,最終導致工人黨首次贏得該集選區(qū)并立足、連續(xù)勝選至今。全民敬仰的建國總理說教失敗,也促使人民行動黨反思并轉變傳統(tǒng)作風,試圖以更加謙卑的態(tài)度與民眾對話、傾聽民眾心聲。
新一屆國會任期開始之際,李顯龍于7月31日給執(zhí)政黨新一屆議員發(fā)出公開信中,表示“我們必須期待國會有更尖銳的提問和辯論”【6】。同時,執(zhí)政黨在堅持精英治國原則的同時,盡力吸納更多年輕力量進入政府,委以重任。
本屆大選人民行動黨提名多名40歲出頭甚至40歲以下的候選人,其中6名勝選議員進入內閣,最年輕(39歲)的閣員、新任貿工部兼文化、社區(qū)及青年部政務部長陳圣輝便是代表:擁有悉尼大學和哈佛大學學位、精通7門語言,曾在高盛集團、臉書(Facebook)、領英(LinkedIn)等大型跨國公司擔任高管;同時扎根社區(qū)做過15年義工,手把手教社區(qū)老年居民使用智能手機社交軟件,既具有精英的專業(yè)知識與素養(yǎng),也親近平和、更接地氣。相比于年齡相仿、同為高管卻遭批“精英主義”的林紹權,陳圣輝們也許才是人民行動黨未來贏回民心的更優(yōu)人選。
2011年大選期間,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的“選民后悔論”引發(fā)爭議,來源:Yahoo
除了誓言解決民生困難、實現(xiàn)經濟復蘇,人民行動黨也坦承民眾對于政治多元化的訴求,主動采取措施變革政治體制,朝當前的一黨優(yōu)勢制“開刀”。本屆大選后新加坡國會出現(xiàn)12位反對黨議員,人數(shù)創(chuàng)下建國55年來之最。隨著國會反對黨更加壯大,人民行動黨政府首次正式承認了國會反對黨領袖的職銜,并效仿英國議會正式列出這一職銜的職責條款和特權,包括在國會享有優(yōu)先回應權,有權聽取政府在國家安全、對外關系、出現(xiàn)全國危機時的機密報告,在國會質詢、辯論和發(fā)言等方面享有與執(zhí)政黨議員和內閣成員相同的權利。
正如李顯龍在7月27日新內閣宣誓就職儀式所說,政府將順應多元化這個不可抵擋的趨勢,讓政治體制發(fā)展和演化,以回應選民訴求。在宣誓就職講話中,李顯龍甚至呼吁反對黨不僅應該對政策提出疑問和批評,更應該能夠提出可行的替代政策,可見執(zhí)政黨如今不只將反對黨定位為制約和監(jiān)督者,更是將其視為共同建設國家的一份子。相比于父親李光耀動輒把“精英治國”掛在嘴邊,李顯龍很少提及這個概念。經歷了分水嶺大選,人民行動黨也逐漸接受新的現(xiàn)實:既然民意逐漸不支持國會一黨獨大,那就順水推舟、主動改變現(xiàn)有的一黨優(yōu)勢制。
就政黨實力對比而言,工人黨等反對黨仍不足以挑戰(zhàn)人民行動黨的執(zhí)政地位,只是起到”副駕駛“的監(jiān)督制衡作用,同時在英國威斯敏斯特式的議會民主制下新加坡國會議事崇尚紳士風度,講究法治和程序規(guī)范,并不存在不少新興民主國家常見的政黨激烈惡斗;人民行動黨對社會資源的實質掌控和“威權式法治”也有效遏制了反對力量發(fā)展壯大的可能性;新加坡選民對執(zhí)政黨不完全滿意,但也無意選擇一個替代政府,而是希望有效敦促執(zhí)政黨改善提高,而長期規(guī)劃、高效執(zhí)行、保持清廉和及時糾錯恰是人民行動黨在李光耀多年領導下塑造的寶貴特質。
然而現(xiàn)階段一黨優(yōu)勢制得以持續(xù),不代表其未來能夠一成不變:反對黨的人才基礎和組織基礎不斷擴大,為替代政府逐漸積累條件;李光耀痕跡的逐漸淡化和新生代選民的比例增長,選民的心理和觀念也可以從量變形成質變,雖然可能需要幾代人的時間;如果人民行動黨的活力和紀律逐漸喪失,調節(jié)社會矛盾的能力不足,國內矛盾積累到一定程度,一黨優(yōu)勢制的難以為繼也不無可能。
隨著李光耀時代正式落幕,以及新加坡社會的發(fā)展進步,當代新加坡政治人物既不享有他的功績,也不具備他的威望和傳奇地位,更不可能像他一樣以“導師”的身份指教民眾選擇何種私人與公共生活方式。即使未來反對黨逆襲上臺執(zhí)政,也不可能重建李光耀時代的一黨優(yōu)勢。畢竟21世紀的新加坡與獨立初期完全不同:1965年的新加坡,富足的家庭生活、劍橋大學法學院等精英教育經歷只屬于李光耀和執(zhí)政團隊的極少數(shù)人;而2020年的新加坡“民智已開”、“國富民強”,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和優(yōu)質教育早已為不少中產家庭共享,大眾身處信息時代,對于公共生活的思考、認知和選擇判斷自然不再是少數(shù)精英政治人物的專利。
基于傳統(tǒng)“精英治國”和“技術官僚主義”的一黨優(yōu)勢制在全球范圍內無不遭受民主化浪潮的沖擊,而新加坡也不例外。本屆大選后李顯龍政府一系列主動求變的行動,已然說明一黨優(yōu)勢制至少要在形式上做出改變、與時俱進,方有延續(xù)的可能性。
而本屆大選傳遞的信號,正如新加坡最大的英文報紙《海峽時報》編輯沃倫·費爾南德斯的評論:“最終,多數(shù)選民似乎想要二者兼得——人民行動黨掌權,但國會仍有一個強大的反對黨予以制衡。”
參考資料:
【1】集選區(qū)(Group Representation Constituency,簡稱GRC)是新加坡特有的選舉制度,也是一種選區(qū),于1988年開始實行。根據這一制度安排,集選區(qū)需要3到6人組成團隊參選國會議員,勝選團隊所有人均當選為國會議員。實施集選區(qū)制度的官方依據是確保國會有少數(shù)種族的代表:角逐集選區(qū)議席的團隊至少其中一人必須是來自新加坡馬來族、印度族或其他少數(shù)族群。批評者則認為這一制度與最初的目的背道而馳,且導致人少勢孤的反對黨處于競爭劣勢。2020年新加坡大選劃分了14個單選區(qū)和17個集選區(qū),每個集選區(qū)設4到5個議席。
【2】Arian, A., & Barnes, S. H. (1974). The Dominant Party System: A Neglected Model of Democratic Stability.The Journal of Politics,Vol. 36, No. 3, 592-614【3】根據根據《新加坡共和國憲法》和《國會選舉法令》,在國會選舉中,如果當選國會議員的反對派候選人少于下限,選舉官就可以按照得票率的高低,邀請若干名得票率超過15%,卻在大選中落敗的反對黨候選人加入國會,即非選區(qū)議員。非選區(qū)議員擁有的權力與民選國會議員相同,不過獲邀出任非選區(qū)議員的大選候選人可以拒絕受委。新一屆國會共104席,包括民選議員93席、非選區(qū)議員2席、官委議員(Nominated Member of Parliament)9席。
【4】“格里蠑螈”是一個來自美國的政治術語,指以不公平的選區(qū)邊界劃分方法操縱選舉,致使投票結果有利于某方。這個政治術語源自1812年美國馬薩諸塞州州長埃爾布里奇·格里(Elbridge Thomas Gerry)將某一選區(qū)劃分成不尋常的蠑螈(salamander)狀,以讓民主共和黨得勝。
【5】“副駕駛”策略是工人黨原秘書長劉程強于2011年大選期間提出的工人黨的“建設性反對黨”定位,即工人黨就像副駕駛的司機一樣,“不是去爭方向盤,而是去支援并時不時提醒司機,確保他夠清醒,能夠完成路程”。
【6】Lee Hsien Loong, Letter from PM Lee Hsien Loong to PAP MPs on Rules of Prudence on 31 Jul 2020, Prime Minister’s Office of Singapore. Retrieved August 1, 2020, from https://www.pmo.gov.sg/Newsroom/Letter-from-PM-Lee-Hsien-Loong-to-PAP-MPs-on-Rules-of-Prudence-on-1-Aug-2020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標簽 新加坡-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徐俊 
-
韓國一教會不顧防疫規(guī)定舉行集會,文在寅:挑戰(zhàn)國家防疫系統(tǒng)
2020-08-17 09:32 三八線之南 -
特朗普要求字節(jié)跳動銷毀所有美國用戶數(shù)據
2020-08-17 09:12 美國一夢 -
剛指責香港推遲選舉破壞民主進程,新西蘭也…
2020-08-17 08:55 觀察者頭條 -
美國新增42138例,累計確診539.6萬例
2020-08-17 06:33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巴西總統(tǒng)幼子確診
2020-08-17 06:09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
普京告訴盧卡申科:必要時將提供軍事幫助
2020-08-16 22:06 俄羅斯之聲 -
越來越多美國人吃不飽飯了
2020-08-16 22:04 美國一夢 -
蓬佩奧訪波蘭抹黑中國,我使館發(fā)聲
2020-08-16 20:48 中美關系 -
俄疫苗大規(guī)模接種,再等一個月
2020-08-16 19:13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特朗普:將考慮是否赦免斯諾登
2020-08-16 16:47 美國一夢 -
特朗普允許五角大樓延后執(zhí)行華為禁令
2020-08-16 16:39 華為 -
林鄭不要這個頭銜,劍橋回應了
2020-08-16 15:53 香港 -
特朗普競選顧問竟和她吵了起來
2020-08-16 15:37 美國大選2020 -
特朗普反對“郵寄選票”后,多地郵箱被拆
2020-08-16 14:51 美國大選2020 -
是美國人假扮的?亂港作家“江松澗”回應了
2020-08-16 14:30 香港 -
克宮公開官員收入,普京年薪人民幣92萬
2020-08-16 14:02 普京 -
英媒:英國暫停為香港警察提供軍事訓練項目
2020-08-16 12:09 香港 -
外交部副部長鄭澤光視頻對話美國會議員:美方應停止負面言行
2020-08-16 12:09 中美關系 -
特朗普入駐TikTok競爭對手平臺,單日播放量超百萬
2020-08-16 10:54 大公司
相關推薦 -
美股蒸發(fā)超5萬億美元,“95年來最大政策失誤” 評論 265美國人瘋狂囤貨,“中國電視被買空” 評論 2094月10日起,對原產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加征34%關稅 評論 910“特朗普白給,中國要贏得全世界了” 評論 173尹錫悅被罷免 評論 353最新聞 Hot
-
美股蒸發(fā)超5萬億美元,“95年來最大政策失誤”
-
萬斯:歐洲最大威脅不是中俄
-
魯比奧辯解:美國需要回到制造業(yè)時代
-
在美烏克蘭人限期7日離境?美官方:發(fā)錯了
-
美股“血流成河”,特朗普選擇…去打高爾夫球
-
魯比奧告訴北約:特朗普快對普京沒耐心了
-
美國人瘋狂囤貨,“中國電視被買空”
-
美股三大股指收盤暴跌,納指進入熊市
-
美股開盤重挫,特朗普:我的政策永不改變
-
90億美元還想不想要?哈佛被下“整改通牒”
-
“2300美元一臺?特朗普要親手毀掉‘美國象征’?”
-
4月10日起,對原產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加征34%關稅
-
中方出手,美指期貨應聲暴跌
-
美媒爆料:美國國安局局長被解職
-
對中國進口產品征收關稅,特朗普政府被起訴
-
石破茂:這是一場“國家危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