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錢乘旦:后工業(yè)化理論有問題,盡管很符合全球化理想狀態(tài)
最后更新: 2020-12-09 09:04:20導讀2020年11月27日,著名歷史學家、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區(qū)域與國別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世界史研究院院長錢乘旦教授應北大國發(fā)院黨委之邀做“漫談全球化、后工業(yè)社會與其他”主題報告。報告會由北大國發(fā)院黨委書記余淼杰教授主持。本文根據演講速記整理。
錢乘旦教授
【文/錢乘旦】
一戰(zhàn)和二戰(zhàn)對全球化的影響
人們一般認為全球化出現于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我認為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地理大發(fā)現時代。在地理大發(fā)現之前,世界上各地區(qū)、各國家、各民族之間彼此很少有聯系,或者不聯系。
十五十六世紀交接時期,葡萄牙、西班牙開啟大航海之后形成了世界貿易。用馬克思的話講,“歷史成為世界史”。我們有段時間只關注馬克思關于社會形態(tài)由低級向高級的縱向變化,但沒有重視馬克思對于歷史橫向轉變的看法。
隨著英國、法國、西歐、北歐等國家進入地理大發(fā)現的歷史性運動,海上擴張殖民活動最終形成各個世界性大帝國。
帝國的出現將整個地球劃分成若干個勢力范圍,比如英帝國和法帝國。這個階段是走向全球一體化的非常重要的過渡時期。帝國自身是封閉體系,在宗主權的思想和指導原則之下,宗主國和殖民地形成經濟和貿易圈。在這樣的封閉體系中,宗主國是中心,殖民地處于邊緣。邊緣向中心提供原料、市場、勞動力,中心是技術中心、資本中心,也是帝國范圍內的經濟中心。
這樣的態(tài)勢從十五十六世紀開始,一直發(fā)展到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整個世界格局已經在向全球一體化方向發(fā)展,但存在障礙。障礙在于,資金、資本、人員、技術在帝國內部自由流動,但帝國之間存在“圍墻”,彼此防范,甚至對立、對抗。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就是六個帝國之間的戰(zhàn)爭,協(xié)約國是英帝國、法帝國和俄羅斯帝國,同盟國為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和土耳其帝國。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世界被帝國瓜分。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后,這六大帝國中的俄羅斯帝國于1917年被革命黨推翻,形成蘇維埃國家。奧斯曼帝國完全碎片化,留下破碎的中東。奧匈帝國解體出現東歐一批國家。德意志第二帝國消失了,填補其空位的是魏瑪共和國。一戰(zhàn)整體上改變了從大航海以來所形成的西方列強瓜分世界的帝國式的全球分割,全球一體化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一戰(zhàn)使帝國地位嚴重動搖,二戰(zhàn)則給殖民體系更沉重的打擊,再過二十年,整個帝國體系全部瓦解。
在大英帝國瓦解的過程中,英國人仍試圖維護蘇伊士運河以西的帝國范圍,曾經想以非洲為中心建立第三英帝國,但沒能成功,被美國、蘇聯聯手破壞。蘇伊士運河事件對英國打擊非常嚴重,對英帝國幾乎是毀滅性破壞。丘吉爾當時設想的英國以帝國為基礎形成世界三級格局的幻想也隨之破滅。
法帝國在上世紀60年代徹底解體,標志是越南戰(zhàn)爭、阿爾及利亞戰(zhàn)爭,法帝國轟然崩塌。跟英帝國解體后形成英聯邦不同,戴高樂政府幾乎在一夜間放棄殖民地。
二戰(zhàn)后盡管帝國體系完全瓦解,但全球一體化仍然不可行,因為二戰(zhàn)結束后形成了美蘇兩大陣營對峙的格局,兩個陣營相互對立,彼此隔絕,進入冷戰(zhàn)時代。這樣的局面因蘇聯解體而發(fā)生改變。以美蘇兩大陣營的冷戰(zhàn)為中心的雅爾塔體系宣告終結,為世界真正的一體化創(chuàng)造了條件。
二戰(zhàn)后美國領導全球化進程
從理論上討論全球化,指資本、人員、科學技術不受阻礙地在全球流動。我主要講的是經濟全球化,沒有涉及到文化和政治方面的問題。蘇聯解體以后,再加上一些國家的改革開放,出現了全球化趨勢,互聯網的出現對信息的全球流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全球化的態(tài)勢以及相關的概念、理論闡釋風靡于世。但不可否認的是,這是美國主導的全球化??梢宰匪莸揭粦?zhàn)結束,當時的美國總統(tǒng)威爾遜在巴黎和會上提出一整套方案。作為當時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美國的物質實力無可置疑,威爾遜想要建立由美國領導的國際聯盟。但他的夢想并未實現,威爾遜沒有在美國國內得到足夠的支持,當時美國人沒做好思想準備。
到了二戰(zhàn)時,美國人做好了充分的思想準備,準備好要領導世界。而且二戰(zhàn)后,全球一體化的客觀條件也已經具備,這時美國開始領導全球化的進程。
從經濟角度來講,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這是美國掌控全世界的基本秘訣。美國之所以能夠在半個多世紀的時期內獨霸世界成為強大的帝國力量,我認為是由于三大霸權——美元霸權、美軍霸權、意識形態(tài)霸權。意識形態(tài)霸權在二戰(zhàn)后形成世界話語權,美國的各種理論讓人們以為是絕對真理。比如,弗朗西斯·福山提出的歷史終結論。
建立美元霸權所使用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了以美元和黃金固定比價為基礎的金本位制。美國通過美元霸權掌控世界金融,并建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等機構。美國在這樣一種全球化的過程中得到最大利益,因此美國非常樂意推動全球化,并從中占據最大份額。
后工業(yè)化理論存在現實悖論
與全球化現象緊密相關的是后工業(yè)化理論。后工業(yè)化指服務業(yè)的產值和就業(yè)超過工業(yè)和農業(yè)的一種發(fā)展趨勢。按照這種理論,人類近代生產方式發(fā)生過兩次根本性革命。第一次從農業(yè)經濟轉變?yōu)楣I(yè)經濟,農業(yè)生產形態(tài)轉變?yōu)楣I(yè)生產形態(tài)。從英國工業(yè)革命開始,整個世界都走向這種轉變。
第二次轉變發(fā)生在二戰(zhàn)以后,工業(yè)的生產形態(tài)、生產方式向后工業(yè)生產方式、生產形態(tài)、階級形態(tài)轉變。標志是第三產業(yè)取代第二產業(yè),成為國家主導的經濟形態(tài)生產方式。
按照人類不斷進步的說法,第一次轉變,工業(yè)取代農業(yè),第二產業(yè)取代第一產業(yè),是人類進步,第二次轉變也是進步。但我不這樣認為。
從現實角度看,美國、英國、北歐等發(fā)達國家,分析其經濟結構的數據,后工業(yè)化理論是成立的,但問題出在第三產業(yè)上。第三產業(yè)即各類服務或商品。和普通老百姓理解的餐飲、家政不同,第三產業(yè)還包括金融業(yè)、商務服務、公共管理、咨詢等部門。最重要的是,服務本身并不生產,而是服務于實體經濟。
如果一個國家以第三產業(yè)為主,是高生活水平的體現。但事實上,類似吃用穿等日常生活品的生產都被發(fā)達國家轉移到了發(fā)展中國家。發(fā)達國家的第三產業(yè)成為主導,并以此控制了世界一體化的經濟活動的源頭。華爾街控制整個世界資金的流動;大量中國造的產品,其高端技術的源頭不在中國,全球生產也被發(fā)達國家控制。
因此,如果以第三產業(yè)為主的國民經濟結構是一種進步,那么實體經濟該如何存在?少數發(fā)達國家以第三產業(yè)為主是可行的,但全世界不可能以第三產業(yè)為主,不能放棄實體經濟,并且要加強實體經濟。美國也意識到這一點了,從奧巴馬時代開始提出制造業(yè)回歸美國,“美國再次偉大”的重要內容即制造業(yè)回歸。
因此,我認為后工業(yè)化理論有問題,盡管后工業(yè)化理論符合全球化理想狀態(tài)。從全球化理論來看,每個國家利用自己的資源優(yōu)勢組合并設計經濟,發(fā)達國家掌握資本和高端技術,不發(fā)達國家提供人力和資源,全球化和后工業(yè)社會的理論是配套的。但這種狀況造成了相當嚴重的問題。
- 原標題:錢乘旦:全球化的歷史演變與新走向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白紫文 
-
中新啟動雙邊自貿協(xié)定升級版后續(xù)談判
2020-12-09 08:59 新加坡 -
墨西哥總統(tǒng)提議限制美國特工在墨活動,取消其外交豁免權
2020-12-09 07:38 -
英國“脫歐”一大難題解決了
2020-12-09 07:01 不列顛 -
美國新增超20萬,累計超1500萬例
2020-12-09 06:56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蘇聯最后一任國防部長感染新冠去世
2020-12-09 06:47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侮辱中國沒意義,中美可以合作”
2020-12-08 23:36 中美關系 -
“機制有了,但沒人提議制裁中國”
2020-12-08 22:14 -
英航母又漏了:“擱淺”半年,赴美演習推遲
2020-12-08 21:55 不列顛 -
澳政客又開腦洞:我們可以“以華制華”
2020-12-08 20:27 海外華人 -
孟晚舟案重要證人加拿大警長承認:應美要求沒收手機
2020-12-08 20:01 華為 -
“澳漁民沒事干,盼著中國來信兒”
2020-12-08 19:32 -
澳議員警告:澳與中國經濟脫鉤,無異于自毀
2020-12-08 19:30 -
“他們也派兵阿富汗,是一根繩上的螞蚱”
2020-12-08 18:29 -
美政府曾拒絕加購疫苗,后悔也晚了
2020-12-08 17:37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美前衛(wèi)生人員遭警察持槍“抄家”,曾拒絕隱瞞疫情數據
2020-12-08 17:12 美國一夢 -
華春瑩點名美國:你配得上民主自由人權嗎?
2020-12-08 16:50 中美關系 -
納瓦羅競選期間攻擊拜登,被認定違法
2020-12-08 16:35 美國大選2020 -
“我們不打算對中國加征新關稅了”
2020-12-08 16:25 中美關系 -
外交部回應美“制裁”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2020-12-08 16:01 中美關系 -
港媒:這位“中國通” 有望任拜登的亞洲事務主管
2020-12-08 15:44
相關推薦 -
美國人瘋狂囤貨,“中國電視被買空” 評論 434月10日起,對原產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加征34%關稅 評論 816“特朗普白給,中國要贏得全世界了” 評論 156尹錫悅被罷免 評論 346馬克龍:別天真了!歐盟要暫停對美投資 評論 93最新聞 Hot
-
美國人瘋狂囤貨,“中國電視被買空”
-
美股開盤重挫,特朗普:我的政策永不改變
-
90億美元還想不想要?哈佛被下“整改通牒”
-
“2300美元一臺?特朗普要親手毀掉‘美國象征’?”
-
4月10日起,對原產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加征34%關稅
-
石破茂:這是一場“國家危機”
-
“特朗普白給,中國要贏得全世界了”
-
《經濟學人》繃不住了…
-
“和她見了一面后,特朗普炒了近10名國安官員”
-
尹錫悅被罷免
-
尹錫悅發(fā)聲
-
道指狂泄近1700點,美股創(chuàng)5年最大單日跌幅
-
巴西宣布采購2艘英國二手船塢登陸艦
-
王勛、宋思玉,搶救無效壯烈犧牲
-
美太空軍鼓吹“太空軍事化”,又拿中國做文章
-
“入境美國時要慎之又慎,那里已面目全非,充滿敵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