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晉:俄羅斯外交官在土耳其被殺,這不是第一次
關鍵字: 土耳其俄羅斯駐土耳其大使大使遇刺俄土關系伊斯蘭國恐怖襲擊土耳其國內將要進行“修憲”的前夕,19日,俄羅斯駐土耳其大使卡爾洛夫卻遇襲身亡,加之同日發(fā)生在德國柏林圣誕市場的恐怖襲擊、瑞士蘇黎世一處穆斯林聚會點附近的槍擊事件,讓本來就備受恐怖主義侵擾的全球再次籠罩在不安中。
誰是幕后襲擊者?
卡爾洛夫大使當時參加的,是土耳其組織的以“土耳其眼中的俄羅斯”為主題的畫展,當大使正在發(fā)表講話之時,一名身著西裝的土耳其年輕人突然拔槍將大使擊倒,隨后高呼口號,表明自己是為了“替阿勒頗報仇”,在“真主至大”的呼聲中,表明自己的“精神支柱”。
這位土耳其年輕人,名叫梅夫盧特·梅爾特·阿爾丁塔斯,是一名90后的土耳其“前警官”。阿爾丁塔斯從警察學校畢業(yè)之后,一直在土耳其南部的迪亞巴克爾擔任警察職務(有土耳其媒體報道是“防暴警察”)。而在今年7月份的土耳其政變之后,由于土耳其國內加大對于司法系統(tǒng)和軍隊中“葛蘭運動分子”的清查力度,阿爾丁塔斯也被“停職調查”。
俄羅斯駐土耳其大使遇刺現場
土耳其官方人士在此次襲擊事件后不久,就將襲擊的幕后黑手圈定為“葛蘭運動”。這不能說完全是肅清“葛蘭運動”的慣性使然。
阿爾丁塔斯本人確實在平時的表現中,與“葛蘭運動”存在一些瓜葛,比如在今年7月份土耳其國內政變的前兩天,阿爾丁塔斯突然離開了自己的工作崗位,潛回到了安卡拉,如此不正常的“不辭而別”,也使得阿爾丁塔斯在政變之后成為了埃爾多安政府和情報調查機構重點懷疑的對象。因此當阿爾丁塔斯成為此次襲擊的實施者,其與“葛蘭運動”之間的某些可能存在的瓜葛,也成為了埃爾多安政府將其定位為“葛蘭分子”的重要證據。
但是很快,有媒體就報道,“伊斯蘭國”宣布認領了此次襲擊事件。而由于阿爾丁塔斯已經在襲擊中被在場的安保人員擊斃,因此憑借單純的幾句報復性口號,難以斷定到底阿爾丁塔斯發(fā)動的襲擊事件,是屬于“伊斯蘭國”所策劃和協(xié)助,還是受到了“葛蘭運動”的指使與幫助。而這一切的謎團,還要等待土耳其安全機構以及俄羅斯安全機構的合作調查,才能最終解開。
襲擊難變俄土關系
上次土耳其-俄羅斯之間由于外交人員遇刺而爆發(fā)爭端,還要追溯到一個多世紀之前。20世紀初葉的1903年,當時沙皇俄國駐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巴爾干地區(qū)的兩名領事官先后被暗殺。其中第二起暗殺事件中,沙俄的總領事由于言行不當,激怒了一名身邊擔任警衛(wèi)的阿爾巴尼亞族奧斯曼士兵,最終釀成血案。
連續(xù)的暗殺事件也讓當時的沙俄帝國大為光火,在1903年8月決定派遣艦隊向奧斯曼帝國示威。盡管最終在當時的奧斯曼蘇丹阿卜杜哈米德二世的努力下,兩國沒有釀成大戰(zhàn),但是隨后奧斯曼帝國也不得不在奧斯曼巴爾干地區(qū)強化軍事管理,而此舉刺激了巴爾干地區(qū)的民族主義情緒,最終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奧斯曼帝國在巴爾干的解體,而這也對隨后現代土耳其國家民族主義建構形成了深遠影響。
而此次俄羅斯駐土耳其大使遇襲事件,是1923年現代土耳其建立以來,發(fā)生的第一起俄羅斯駐土耳其外交人員遇刺事件,更是第一起外國駐土耳其外交人員遇刺事件。對于此次襲擊事件,土耳其十分重視。從外交角度講,外交人員遇襲,往往會給事件雙方當事國關系帶來巨大的影響。
襲擊者的最終目的,很難說是為了惡化俄羅斯-土耳其雙邊關系。俄羅斯和土耳其雙邊關系,經歷了2015年11月土耳其擊落俄羅斯戰(zhàn)機事件的“低谷”之后,在今年上半年土耳其領導人埃爾多安主動向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致“道歉信”,并到訪俄羅斯親自“登門致歉”之后,已經隨著2016年7月土耳其未遂軍事政變,以及土耳其-歐盟和土耳其-美國關系僵化的影響,逐漸趨近。
因此,當埃爾多安多次提出“加入上海合作組織”,“遠離歐盟”之后,如今的土耳其-俄羅斯關系,已經不是20世紀初時那種因為巴爾干地區(qū)錯綜復雜民族-宗教危機而一觸即發(fā)的緊張狀態(tài)。無論是土耳其口中的襲擊幕后者“葛蘭運動”,或者是“伊斯蘭國”,都應該很清楚,刺殺俄羅斯駐土耳其大使,很難割裂在當前地緣政治環(huán)境下不斷趨近的土俄雙邊關系。
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稱這起事件是“挑釁”行為,目的不僅是破壞俄土關系正常化,也是破壞由俄羅斯、土耳其、伊朗及其他國家推動的敘利亞和平進程,顯示出俄羅斯對于維護與土耳其關系的信心和期待。
這次襲擊事件恐怕難以撼動逐漸趨近的俄土關系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小婷
-
最新聞 Hot
-
“斯塔默這么努力地討好特朗普,但沒回報”
-
特朗普最新對朝表態(tài)
-
美媒竟來碰瓷:解放軍這次演訓,“是在考驗美國決心”
-
“一些政府打電話來問:中國已深耕十年,我們咋追?”
-
圍島集結、多向抵近!現場視頻來了
-
龍應臺:賴清德錯了,留給臺灣的時間不多了
-
她又來:美歐相爭,中國得利
-
“說好的補貼不作數了,美商務部長還讓學學臺積電…”
-
美國學者開始“流亡”
-
美媒質疑:這事真怪得著中國么?
-
“中國走在這場國際救援最前線,美國呢?”
-
“‘AI末日論’是美國的誤導,我們的命運要自己把握”
-
特朗普:4月2日將是“解放日”
-
馬斯克5月底離任?特朗普:我會挽留他
-
“馮德萊恩罵我半小時,說我是白癡,就因為…”
-
“再不打錢,歐洲在這個領域也會輸給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