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揚:中國歷史研究院成立的重大現(xiàn)實意義
關(guān)鍵字: 歷史中國歷史中國歷史研究【文/觀察者網(wǎng)專欄作者:文揚】
1月3日,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歷史研究院掛牌成立,下設(shè)考古研究所、古代史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所、世界歷史研究所、中國邊疆研究所、歷史理論研究所,職責是統(tǒng)籌指導全國歷史研究工作,制定研究規(guī)劃,講好中國歷史,傳播中國文化。
這是中國社會科學領(lǐng)域的一個重大舉措。習近平主席在寫給研究院的賀信中說,歷史研究是一切社會科學的基礎(chǔ)。他再次強調(diào),“當代中國是歷史中國的延續(xù)和發(fā)展?!?
當代中國70年,歷史中國5000年,但前者并不是憑空出世,而是后者的延續(xù)和發(fā)展。所以,要讓當代中國行穩(wěn)致遠,發(fā)展得更好,就“更加需要系統(tǒng)研究中國歷史和文化,更加需要深刻把握人類發(fā)展歷史規(guī)律,在對歷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來。”
中國歷史研究院作為國家頂級研究機構(gòu)得以成立的現(xiàn)實意義,正在于此。
但頂級機構(gòu)的成立,還只是形式上的東西,最多是研究資源的一個整合,并非是研究成果的一種保障。頂級機構(gòu)能在多大程度上、多大效率上助力頂級成果的生產(chǎn),歷史上并無定律。
今天的中國,在科技和工程方面的發(fā)展勢頭迅猛,已走到了世界前列。就說很高端的航天工程,只要目標確定、規(guī)劃得當,通過舉國體制,必定取得巨大成就。人們對此已經(jīng)習以為常。嫦娥四號登陸月球背面,人類首次,如此驚世的成功,國人也沒覺得怎樣。想辦到就一定能辦到,想成功就一定能成功,竟逐漸成了一種想當然。
但在社會科學領(lǐng)域,情況卻很不同。雖然說,研究中國歷史還是中國本土的研究機構(gòu)有資源上的優(yōu)勢,但一流的優(yōu)勢能不能轉(zhuǎn)化成一流的成果,能不能涌現(xiàn)一大批世界級的史學大師,生產(chǎn)出一大批超越時代的史學著作,卻大有疑問。
大師不是自封的,天下苦無大師久矣早是事實。中國歷史研究院算是舉國體制的一個最新高峰。但內(nèi)容如何產(chǎn)生的問題,仍懸而未決。
畢竟,歷史研究屬于一種獨特的思想探索活動,有別于所有其他的研究。
歷史研究的本質(zhì)是什么?
從問題的根源上說起。人腦有記憶和學習兩種功能,這是歷史研究的腦科學基礎(chǔ)。任何一個時代,在世者憑直接記憶功能所能認知的事情,最大的時間范圍不超過最早記憶得以保存的那個時刻到當下時刻。所有超出了這一時間范圍的時代里發(fā)生的事情,都叫做“過去的事情”,無法通過直接記憶來把握,只能通過學習這個功能來認知。
結(jié)合記憶和學習這兩種功能,認知并理解所有超出了直接記憶范圍之外的事情,這就是人類的歷史學習。
但記憶難免有偏差,學習常常有誤解,所以,針對一個社會的全部“過去的事情”,需要社會中經(jīng)過專門訓練的人來研究,這就是歷史學家們的工作。英國當代著名歷史學家霍布斯鮑姆在《論歷史》一書中給出的定義是:“分析社會中‘過去感’的本質(zhì),并追溯其變遷與轉(zhuǎn)型”。
過去,并不是“過去態(tài)”或“過去型”,而是“過去感”sense of the past,這是個大麻煩。由于“過去的事情”誰也沒親眼見過,無論多么天翻地覆翻江倒海,都沒有直接證人給予證實,只能憑當下社會在世者對于自身“過去”的主觀感覺。
而當下社會和社會中人卻又都是變動的事物,當下社會是何種社會(繁榮社會、分裂社會、太平社會、孤立社會、主流社會、邊緣社會、單一社會、混合社會…),當下之人又普遍是何種心態(tài)(豪情滿懷、消沉萎靡、客觀公正、憤世嫉俗、寬容大度、偏激狹隘、樂觀向上、悲憤難平…),何種知識水平和文化修養(yǎng)(高、中、低…),何種意識形態(tài)(激進主義、保守主義…),種種之不同又都直接左右著該社會“過去感”的形成。
研究“過去”,卻被“當下”影響,以為“過去”是客觀,其實卻是主觀。若用個公式來表示歷史學家們這一“過去感”困境,差不多應該是:
S(past)=F(p1,p2,p3,p4,…)
即:一個社會的“過去感”S(past)的形成,不僅僅與對“過去”past的客觀分析有關(guān),同時也是該社會當下present的“社會類型”p1、“社會心態(tài)”p2、“平均知識水平和文化修養(yǎng)”p3、“主流意識形態(tài)”p4等等復雜因素綜合作用的一個結(jié)果。
人類的先哲們很早便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孔子說,“述而不作,信而好古”,這恐怕是史上第一次在歷史研究中區(qū)分了“述”和“作”兩種建立“過去感”方式。朱熹集注:“述,傳舊而已,作,則創(chuàng)始也?!睋Q成上述公式的語言,述,就是盡最大努力讓S(past)=F(0,0,0,0,…),不受當下的影響,而作,則是S(past)=F(p1,p2,p3,p4, …),pi>0,把古人當今人,將古史做當下。
今人隨社會發(fā)展而變化,新知識、新思想不斷增加,“作”的沖動遠遠超過了“述”的可能,于是到了孔子之后四百年的司馬遷,一種“夾述夾作”的“過去感”建構(gòu)形式就大行其道了。太史公雖然也說過“余所謂述故事,整齊其世傳,非所謂作也?!钡珔s更熱衷于“考之行事,稽其成敗興壞之理,…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自《史記》之后,中國兩千年來所謂正史,莫出這一“夾述夾作”的風格和范圍。
- 原標題:強化中國歷史研究的重大現(xiàn)實意義是什么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wǎng)站,轉(zhuǎn)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周雪瑩
- 最后更新: 2019-01-08 10:19:29
-
在中國,不管官多大學問多好,都不該忘記自己來自人民
2018-12-11 08:05 改開40周年 -
塵封百年,甲午海戰(zhàn)沉船致遠艦設(shè)計圖在英國重見天日
2018-12-10 19:59 考古 -
直播:今天我們該如何紀念“三大戰(zhàn)役”
2018-12-09 12:14 觀天下講壇 -
即使在最窮的中國面前,英國人也摔了跤,美國人也碰了壁
2018-11-30 07:10 改開40周年 -
唐代公主誰也沒見過,怎么知道復原得準不準確?
2018-11-22 07:44 -
有些人一講改革開放,就是自由化、私有化、市場化
2018-11-21 08:18 改開40周年 -
當年我們羨慕別人家家有冰箱,今天我們造給全世界
2018-11-19 08:38 改開40周年 -
疑似抗日英烈頭顱現(xiàn)身日軍老照片 日軍曾“屠村”
2018-11-19 07:33 -
愛因斯坦親筆信3.2萬美元成交 信中成功預言德國未來
2018-11-15 17:21 德意志 -
埃及發(fā)現(xiàn)幾十具“木乃貓”,真·喵星人占領(lǐng)評論區(qū)
2018-11-13 20:44 考古 -
“10人里有1人愿回中國,我們就成功了”
2018-11-02 06:58 改開40周年 -
當年中國沒錢,但有膽子“殺出一條血路”
2018-10-30 07:28 改開40周年 -
佟麟閣:誓與盧溝橋共存亡
2018-10-25 10:40 捍衛(wèi)英雄 -
發(fā)現(xiàn)最古老完整沉船:距今2400年、保存完好
2018-10-23 15:23 考古 -
既然要研究民國政治史,又在躲藏什么?
2018-10-13 16:07 -
《國家寶藏》第二季要來了!又有哪些文物亮相?
2018-10-11 07:55 綜藝政治 -
習近平談抗戰(zhàn):牢記歷史是要以史為鑒、面向未來
2018-09-19 10:25 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 -
疑似被盜佛首現(xiàn)身蘇富比 龍門石窟研究院回應
2018-09-18 07:20 考古 -
疑似龍門石窟佛首被拍賣 蘇富比:與物主商討后撤拍
2018-09-14 15:20 考古 -
南非洞穴出土迄今最古老畫作 距今約7.3萬年
2018-09-14 08:10
相關(guān)推薦 -
“中國對美反制,巴西看到了機會” 評論 31“眾叛親離!要是再發(fā)生911,誰還同情美國人?” 評論 208她對美放狠話,還提到歐盟的“實力地位” 評論 270美媒竟來碰瓷:解放軍這次演訓,“是在考驗美國決心” 評論 195最新聞 Hot
-
“中國對美反制,巴西看到了機會”
-
共和黨人也不滿關(guān)稅,“長期來看,我們都會死”
-
韓網(wǎng)民強扯“中國間諜”喊美軍介入,駐韓美軍急了
-
美國航運巨頭發(fā)話:我們有很多中國船,這錢得美國人掏
-
馬斯克狂撒2500萬,這場“會改變西方文明進程”的選舉還是輸了
-
俄高官有望沖突后首次訪美,“美方暫時解除制裁”
-
美防長稱日本是“前線”,日媒急了
-
美國兩黨拿出對俄制裁草案:征500%二級關(guān)稅
-
“眾叛親離!要是再發(fā)生911,誰還同情美國人?”
-
特朗普明天將在白宮開會,討論TikTok命運
-
“白宮正研究:丹麥給格陵蘭6億,我們加價”
-
美國司法部要求判他死刑:讓美國再次安全
-
她對美放狠話,還提到歐盟的“實力地位”
-
“歐美關(guān)系搞砸了,歐盟準備以自己的方式應對中國 ”
-
周一鳴接棒港警“一哥”
-
他演講超25小時,狂噴特朗普馬斯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