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小川:關于中國“債務陷阱”的問題,不可小視
【文/周小川】
2023年是習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十周年,中國近期也成功舉辦了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因此,中金公司提出的“‘一帶一路’新十年”是個很好的題目。中金撰寫的《“一帶一路”新十年》覆蓋面全,包含了宏觀、金融和產業(yè)三個篇章,關注了不少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分析的議題。
我參加過一些關于“一帶一路”以及國際債務問題的討論。2023年6月初,我在復旦大學圍繞“‘一帶一路’若干經濟分析”做了一個講座,與此題目有一定的關聯(lián)性。這里我講其中三個方面的議題,跟大家分享一下。
一、關于“一帶一路”合作中基建比例高的問題
中金的這本書分析了“一帶一路”合作中為什么基建比例高,提出了“比較優(yōu)勢”觀點。我想這個問題還可以進一步展開討論。從概念上看,比較優(yōu)勢有三個關系可以討論:一是自然稟賦與比較優(yōu)勢,二是國際分工與比較優(yōu)勢,三是效率優(yōu)勢與產能過剩。
早期的比較優(yōu)勢理論認為,由于有自然稟賦,才形成了比較優(yōu)勢。后來慢慢發(fā)現(xiàn),不見得必須擁有自然稟賦,由于國際分工需要,也會形成比較優(yōu)勢。從分工的角度看,一個國家會逐漸培養(yǎng)某一方面的特長,進而形成比較優(yōu)勢;而形成比較優(yōu)勢后,也會加速國際分工的發(fā)展。
如果一國希望在國際分工方面有比較多的參與,就必須在效率方面有優(yōu)勢,包括在技術、管理、市場開拓、運輸等方面,特別是在生產和成本方面有效率優(yōu)勢。效率優(yōu)勢會使得一國在相關產能方面超過本土需求,因此它就必須走向國際。如果僅從國內市場需求量來看,就會出現(xiàn)產能過剩的現(xiàn)象。
全球價值鏈分工模式下的國際分工格局變遷(圖源:網絡)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產能過剩并不是壞的詞,實際上它是和比較優(yōu)勢、國際分工密切聯(lián)系的。一國出現(xiàn)產能過剩,其實可以在全球化、在國際分工中進一步發(fā)揮好自身優(yōu)勢?!耙粠б宦贰痹谶@方面有非常明確的特點。
在亞洲金融風暴之前,中國的基礎設施比較薄弱。那時,中國作為一個大國,有大量的基礎設施需求,意味著會迎來基礎設施大發(fā)展階段。特別是為了應對20世紀90年代末期的亞洲金融風暴以及本輪國際金融危機,中國政府以大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和投資項目為切入點,加大了財政支出和總需求管理的力度,這樣也就加速培育了基礎設施建設的產能。
當這個產能增加到一定程度時,國內需求就逐漸略顯飽和,產生了產能輸出的潛力以及壓力。經歷了這兩個危機階段,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城鎮(zhèn)化、制造業(yè)和工業(yè)園區(qū)等若干方面,呈現(xiàn)出非常明顯的能力和比較優(yōu)勢?;A設施建設的優(yōu)勢領域包括公路建設、鐵路建設、機場建設、通信系統(tǒng)(特別是無線通信)、火力發(fā)電、水力發(fā)電等;城鎮(zhèn)化方面既包括城市基礎設施和公用設施建設,也包括商業(yè)地產和住宅地產建設;制造業(yè)的優(yōu)勢既包括工業(yè)園區(qū)建設,也涵蓋廣泛的產品和關鍵設備制造。這些優(yōu)勢領域在超過國內需求以后就會大力尋求海外項目,參與的主體既包括國有企業(yè)、股份制企業(yè),也包括私營企業(yè)。
與這種生產和輸出能力相對應的一個重要議題就是儲蓄率,這也是很值得研究的一個問題。中國的儲蓄率一直保持在高位。初步估算,2022年中國的儲蓄額和GDP之比維持在45%左右,而且短期內這種高儲蓄率現(xiàn)象似乎難以改變。儲蓄率高有利有弊,但從對外投融資的角度來說,它是一種優(yōu)勢,意味著對海外項目有很強的融資能力。這是與工程建筑、設備制造的比較優(yōu)勢相并列的同等重要的優(yōu)勢。
觀察全世界,有的國家產能輸出能力很強,但國內儲蓄率低,在投融資能力方面就有所欠缺;有的國家有投融資能力,但不見得有很強的建設能力。而中國正好這兩個方面的能力都具備。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中,中國的融資比例高,金融上的主力是國家開發(fā)銀行和中國進出口銀行兩大機構,它們主要是通過在國內發(fā)債融資(當然也有其他個別融資方式),來支持“一帶一路”項目。這與國內儲蓄率高是有非常大的關系的。
此外,從“一帶一路”項目的類型分布來看,政府援助性項目占比很小,典型的政府貸款項目占比也不高,絕大多數項目都是市場驅動、公司行為、具有商業(yè)屬性的項目融資,是與前面所說的比較優(yōu)勢、產能過剩以及高儲蓄率相關聯(lián)的,是在此基礎上推動形成的一種主動行為。
這當中包含的政府色彩往往比較少,而公司行為又往往分為公司主動行為和公司被動行為。像國內很多有基建方面特長的公司,大多是主動到海外尋找、開發(fā)項目,并把它們承擔下來的。當然也有少數是甲方公開招標或主動要求的。
中企參與“一帶一路”基建項目的主要角色(2014-2019,項目數量)
由于我們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中主動尋求項目,有很多收入不高的國家隨即就會提出融資需求,為解決這一融資需求,基建公司往往主動在國內尋找金融機構,特別是尋求國家開發(fā)銀行和中國進出口銀行進行融資,當然也有少數去找工農中建或其他金融機構進行融資。這些金融機構可能最開始對于具體項目以及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情況了解得還不太充分,同時一些項目也確實存在風險,因此,金融機構對項目融資給出的風險溢價通常都比較高。
為降低融資成本,出資方金融機構往往提出兩種解決辦法:一種是要求對方進行主權擔?;驕手鳈鄵?,其中也包括用未來資源產出進行償還;另外一條路子就是請中國信保提供保險。整體來看,大多數項目是以“市場驅動-公司行為-商業(yè)屬性”為主的做法。
由于中國和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外交往來也非常多,在高級訪問和其他有關場合下,往往會把“一帶一路”項目、融資協(xié)議及有關合同的簽署匯總搞一個簽字儀式,突出雙方合作的意愿。但要說清楚,在見簽儀式上以公司名義參與簽署的協(xié)議或合同,更多是表示雙方友誼合作、相互支持,并不表明該項目就是政府項目,也不表明是政府決策的。
如果把這些項目再仔細劃分一下,可以看出一些所謂主權融資的項目,其實是債務方進行了主權擔保,并不是債權方的政府行為。項目的分布也并不是非黑即白的二進制關系(要么是商業(yè)性,要么是政府性),而是在0和1之間有一種分布,有的是商業(yè)性質更多一些,有的則具有一定的政府性質。
國際上對此的理解差異很大,誤導性也很大。一些人片面地認為,中國參與的項目,特別是國有金融機構進行融資的項目,都是政府行為。而從我們對具體項目的了解和對分布的度量來看,其實并非如此。我們也一直對外明確說,工農中建都是股份制的商業(yè)銀行,它們的貸款是商業(yè)性貸款;國家開發(fā)銀行是開發(fā)性銀行機構,不是政府信貸機構,不能歸為政府行為,也不是代表政府的主權債權,不應參加雙邊主權債務重組。只有中國進出口銀行是中方定義的政策性銀行,其對外的文字描述上寫的是“政府出口信貸機構”,也就被當作主權貸款機構了。但實際上即使是中國進出口銀行,相當一部分涉及重組問題的債權也是商業(yè)性項目貸款,并非典型的政府出口信貸。
由于國內外理解差異比較大,因此對債務性質認定、債務重組安排等產生了很大的分歧。特別是,如果債務需要重組,就涉及究竟由誰承擔重組成本的問題:是由政府承擔,還是由具體公司和金融機構自身來承擔?國外一些人一看到中國的項目方公司是國有企業(yè),融資機構是國有金融機構,就認為債務應該納入雙邊主權債務進行重組。事實上,債務是否重組、由誰承擔重組成本,不見得取決于項目方公司和金融機構戴的是國有還是民營的“帽子”,而是要看債務實際形成的動機、實質以及資金來源。
總之,從比較優(yōu)勢、基建能力、產能角度來看,“一帶一路”倡議從基建到產業(yè)的大量項目及其融資主要是基于經濟方面的原因,也就是市場驅動、公司行為、商業(yè)化融資。
二、關于中國“債務陷阱”的問題
這本書中也談到了債務問題。國際上關于中國“債務陷阱”的說法傳得沸沸揚揚,對這種說法我們必須正面應對。
對于“債務陷阱”,一種說法是,共建“一帶一路”的發(fā)展中國家在借債發(fā)展過程中出于各種原因出現(xiàn)了債務償付問題,陷入了債務泥潭。另外一種說法則是從更負面的角度進行猜想,認為是中國主動在路上挖了陷阱,讓有些國家掉進去,以便對它們進行控制。
這種說法與陰謀論、地緣政治緊張相聯(lián)系,非常缺乏根據。從自身來講,歷史上很長時間中國都不是對外的主要債權國,缺乏當債權人的經驗,因此對這些言論,我們自己缺乏深入研究和論證,也沒有形成高度共識的對策體系,所以加強這方面的研究非常有必要。
總體而言,此事不可小視,不能想當然地認為這僅是個別西方國家對我們的攻擊,認為廣大共建“一帶一路”的發(fā)展中國家不會聽它們的,也不能止步于僅評判其政治動機,或大力譴責就完事了,還需要具體應對其各項負面影響。
事實上,有不少共建國家受“債務陷阱”說法的影響,在與中國打交道的過程中態(tài)度已變得消極。另外,別有用心人士散布了很多關于“一帶一路”倡議的負面言論,一些國家的民眾受此煽動,對一些具體項目的推進很不利;非洲某些發(fā)展中國家受此影響,開始對中國項目、中國融資產生疑慮。
從中國來看,國家開發(fā)銀行和中國進出口銀行的新項目融資明顯下降,如中國進出口銀行每年新的融資項目數量減少過半,融資數額也有明顯減少。當然新項目數量減少和最近幾年的新冠疫情也有關系,因為疫情使人員往來不便,很多項目沒法當面接觸,現(xiàn)場考察受到拖延。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周子怡 
-
《原神》歸位,《星鐵》跌落,米哈游還沒走出左右互搏?
2023-12-20 16:36 觀網財經-互聯(lián)網 -
延吉—符拉迪沃斯托克航線正式通航
2023-12-20 16:36 觀網財經-消費 -
剛買房3個月就遇開發(fā)商降價20%售房,南京回應
2023-12-20 15:40 觀網財經-房產 -
“中國本土最大硅部件生產商”闖關A股IPO,控股股東為日企
2023-12-20 13:18 觀網財經-金融 -
重磅:阿里集團CEO吳泳銘兼任淘天集團CEO
2023-12-20 10:15 觀網財經-互聯(lián)網 -
連續(xù)4月按兵不動,12月LPR報價出爐
2023-12-20 09:25 觀網財經-宏觀 -
董宇輝風波,將東方甄選打回原形?
2023-12-19 20:38 觀網財經-互聯(lián)網 -
萬達突發(fā)公告!前總裁丁本錫已失聯(lián)3個月
2023-12-19 17:14 -
鈞崴電子闖關IPO:富士康是第一大客戶,多名股東突擊入股
2023-12-19 14:07 觀網財經-金融 -
“?。俊碑斶xB站2023年度彈幕,全年發(fā)送超1320萬次
2023-12-18 18:04 觀網財經-互聯(lián)網 -
中遠海運、東方海外等已通知暫停紅海航線貨物接載
2023-12-18 15:45 -
“明年有利條件強于不利因素”
2023-12-18 08:49 觀網財經-宏觀 -
開發(fā)科技IPO:主營業(yè)務收入近9成來自境外,利潤深受匯率影響
2023-12-16 14:30 觀網財經-金融 -
“中國操作系統(tǒng)的根立住了”
2023-12-16 12:16 觀網財經-科創(chuàng) -
國家發(fā)改委與越南有關部門簽署5份合作文件
2023-12-15 17:12 -
開啟“移山打?!表椖?,盒馬要攻向山姆腹地?
2023-12-15 17:08 觀網財經-互聯(lián)網 -
財政部:1-11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00131億元,同比增長7.9%
2023-12-15 16:21 -
“潛力非常巨大”,米哈游XR產業(yè)布局再加碼
2023-12-15 16:04 觀網財經-科創(chuàng) -
國家統(tǒng)計局:經濟運行總體恢復 不會出現(xiàn)通貨緊縮
2023-12-15 13:57 中國經濟 -
統(tǒng)計局:一線新房環(huán)比再降0.3%,上海漲0.6%
2023-12-15 10:44 觀網財經-房產
相關推薦 -
“剛剛,我看到了未來,它不在美國” 評論 49特朗普竟對中國征收34%“對等關稅” 評論 950解放日?“對于市場而言這是‘屠戮日’” 評論 69“世界變了”,加拿大汽車零部件巨頭瞄準中國市場 評論 35“中國對美反制,巴西看到了機會” 評論 40最新聞 Hot
-
“剛剛,我看到了未來,它不在美國”
-
“白宮已接近批準”,美方想租用算法?
-
提到日本關稅還念念不忘:我說的話,安倍秒懂
-
“沒有美國這么對朋友的!但…”
-
連企鵝都不放過!特朗普向無人島征稅10%
-
美媒感慨:面對特朗普威脅,中國毫不退縮
-
美對等關稅清單竟將臺灣列為“國家”
-
前谷歌學者羅劍嵐加入智元機器人,任首席科學家
-
遼吉蒙2024年常住人口總量繼續(xù)下降,出生人口略回升
-
比歐盟少一半,英國樂了
-
這個時候,澳企緊急喊話:必須對華合作,這是當務之急
-
四川省委原常委崔保華,被逮捕
-
特朗普私下放風?白宮、馬斯克雙雙否認
-
新疆68歲退休廳官被查,曾是百萬大V
-
“這是印度的一個重大轉變”
-
以色列突擊取消所有對美關稅,仍然領了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