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美國媽媽把孩子送進中國公立學校以后
分享到:關鍵字: 美國孩子在中國學校朱賁蘭朱賁蘭還在中國學校里遭遇了許多類似的文化沖突。比如家長們(大都是媽媽)總在微信群里極度熱情。老師在群里問家長是否有“龜兔賽跑”的演出服,立刻就有一群家長“秒回”:“有的!老師,您太辛苦啦!”“我有龜兔賽跑的衣服!”“我馬上就去買!老師,您太贊了!”“我還有青蛙、金魚和蝌蚪的衣服!”
被消息淹沒的朱賁蘭生怕自己表現(xiàn)不夠積極,趕快也跟了一條:“老師,我們馬上做!”
也有一些沖突帶來了倫理困境。盡管有明文規(guī)定禁止老師收禮,但她從其他家長那里得知,幼兒園里有個別老師會從家長那里接受被視為“安全”的禮物,比如進口紅酒、法國護手霜,以及裝有1萬元人民幣的禮品卡。
一名老師單獨向她提出,萊尼注意力不集中,豎笛吹得不好,老師可以在課外陪他練。這是否是暗示家長要額外付錢呢?在另一名家長的指點下,她注意到,這名老師每次讓孩子們排隊演出時,都不像其他老師那樣按身高排序,也沒有把表現(xiàn)最好的孩子排在最前面。這也許意味著,這名老師在按某種說不清的標準給孩子排序。
她和丈夫最終決定拒絕老師的“課外指導”。但她注意到,這名老師開始冷落萊尼,甚至在另一名愛搗蛋的孩子找不到演出鞋的時候,要求萊尼脫下自己的鞋子給那個孩子穿。她憤怒極了,直接去找這名老師對峙,老師這才作罷。
這些沖擊有些來自中美文化的差異,有些則來自少數(shù)人的特定行為。而在進一步調(diào)查中,朱賁蘭發(fā)現(xiàn)了中國教育的復雜多面。
朱賁蘭走訪的一所鄉(xiāng)村學校
在另一所相對更普通的幼兒園里,她觀察到老師是如何要求孩子們保持一致:無論是在椅子上坐好,筆直走路,還是畫出一模一樣的雨滴。有老師向她解釋說,班上孩子太多,不能隨心所欲,必須對他們有所“要求”。即便如此,她還是發(fā)現(xiàn)孩子們在以微小的方式自我表達,比如用手指比劃手槍,或是發(fā)出奇怪的聲響。
她也在兩個上海高中生身上看到了對教育截然不同的兩種態(tài)度:阿曼達一心想考美國大學,難以忍受國內(nèi)學校的壓抑,更愛自己讀尼采之類的西方著作;達西則從小就是優(yōu)秀的少先隊員、共青團員,又早早成為入黨積極分子,順利拿到了國內(nèi)頂尖大學的面試邀請。
她又跟隨在上海認識的按摩師來到安徽,在那里留守的兒子軍軍已經(jīng)放棄了希望,在距離中考還有100天的時候更愿意打手機游戲而不是學習,父母忙于工作、文化程度不高,對管教孩子束手無策。而她在河南認識的兩個中學女生因中考成績相差100多分,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一個進了高中,自信將能考上大學,另一個則在輾轉多份底薪工作后,當了一名按摩師。
以寫作者身份觀察這些現(xiàn)象的朱賁蘭表示,她希望對筆下的內(nèi)容保持公正和平衡,而不是一味偏向某一方或推銷某種特定觀念。這意味著從不同角度提問,試圖理解某個人或某個現(xiàn)象的背景,特別是中西方思維框架的差異。在她為本書采訪的人中,大約只有15%進入了最終的成稿。
美國家長的焦慮
《小戰(zhàn)士》一書去年9月在美國出版引起了大量媒體討論,爭議也隨之而來。
出乎朱賁蘭意料的是,人們對該書的反應各有不同,有時甚至截然相反。有人覺得她太親中國,也有人覺得她把中國寫得太負面,大家似乎都在拿這本書印證自己的觀點。
在她的理解中,這可能是因為人人都對教育有話可說。如果她寫的是中國農(nóng)村移民,那拿起這本書的讀者可能大都沒有過農(nóng)村移民的經(jīng)歷。而本書觸及的兒童教育卻是人人都體驗過,并且相當重視的。同時,中美比較的主題也存在意識形態(tài)因素,往往會激發(fā)讀者的情緒。
其實,在美國也不乏焦慮的家長。據(jù)朱賁蘭所知,美國不少家長(例如在硅谷、紐約、華盛頓的家長)也有自己的煩惱。他們意識到申請大學的競爭正變得越來越激烈,也越來越國際化。近來,又有一種論調(diào)稱,機器人可能在未來20年中搶走所有的工作。
“和以往相比,(美國家長)越來越感覺到他們現(xiàn)在處于一場零和博弈中?!彼f。
在她看來,如果把美國上中產(chǎn)階級家長和上海的同類家長相比,兩者的焦慮仍有所不同,美國家長或許覺得他們的孩子相對有更多選擇,而且生育多個孩子也可能避免家長把期望值全部壓在一個孩子身上。
不過,她觀察稱,中美經(jīng)濟條件不錯的家長在許多方面仍有許多相似之處,比如從孩子5歲起就忙于安排各種課外文體活動,讓孩子全面發(fā)展,找到孩子的某個才能并且盡早開始培養(yǎng)。
近來,由日本引進的“公文數(shù)學”在美國流行起來。她在去美國巡回演講時,就發(fā)現(xiàn)美國各地開起了培訓中心,有些孩子在放學后就去那里學習?!胺艑W了就去補習班,”她說,“所以其實我并沒有看到太多區(qū)別?!?
如何提高基礎教育質(zhì)量也始終是美國政策討論的熱點。美國前總統(tǒng)奧巴馬此前就呼吁將教師工資和學生表現(xiàn)相連,實行績優(yōu)報酬制。一些州也在過去幾十年中嘗試過這一政策,但成效不大,也帶來了諸多操作層面的爭議。而今,特朗普政府教育政策不明,甚至提出將教育部和勞動部合并,更引發(fā)了人們對政府教育投入的擔憂。
朱賁蘭總結說,美國主要有三大方面要向中國學習。首先是需要更尊重教師而不是在每件小事上都對他們吹毛求疵,并且給教師支付更高的薪水——目前美國公立學校教師的收入太低,跟不上通貨膨脹的速度。
其次,美國應該學習中國學校教數(shù)學的方法。中國小學有專職的數(shù)學老師,這意味著這些老師對如何給這一年齡段的孩子上課有著專門經(jīng)驗。而在美國,許多學校并沒有專職數(shù)學老師,同一人可能負責教兩三門學科。她表示,美國不少讀者尤其對書中關于波士頓和上海小學數(shù)學課的比較印象深刻,驚訝于上海小學生要學的數(shù)學知識比波士頓超前得多。
第三,她認為崇尚“快樂學習”的美國人應該吸取中國人的吃苦精神。有研究表明,中國教育告訴孩子學習本來就是一件艱難的事情,這反而讓中國孩子學得更好,因為在經(jīng)過努力后他們會記得更深刻。據(jù)她觀察,中國相對不像美國那樣強調(diào)孩子的智商,往往更愿意嘉獎那些努力學習后取得進步的孩子。
萊尼如今已長成為一個陽光男孩
但擅長教授知識的中國教育也有需要向美國學習的地方。她表示,自己書中的中國孩子們無論大小,如果想在學校做些與眾不同的“冒險舉動”,要么會被羞辱,要么會受懲罰,但原創(chuàng)思考能力卻是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的重要部分。
同時,孩子的好奇心也會有意無意地被扼殺。她在公園里看到,如果有孩子往河邊走,或者想撿起一塊石頭,家長往往會叫著“當心當心”阻止,認為太危險或太臟,但這其實抑制了孩子本能的好奇。而在學校,如果沒有選修課,學生就往往會被教導學一模一樣的東西,這同樣不利于創(chuàng)造力,而美國教育則恰恰格外擅長教孩子自主選擇。
一些中國學校正在嘗試改變。朱賁蘭表示,萊尼現(xiàn)在的小學就始終在思考如何調(diào)整課程安排,結合中西方教育的優(yōu)勢,一方面培養(yǎng)孩子的批判性思維能力、讓他們上選修課,一方面保留嚴格的數(shù)學和語文教育。這些嘗試能達到多少成功還不明確——什么時候需要老師在講臺上教學,什么時候需要孩子們小組討論自學,類似這樣的問題依然有待探索和討論。
萊尼如今還在接受雙語教育,應對“老外”的身份歸屬難題。說起兒子的努力,朱賁蘭在自豪中也有些不舍:“我們對他要求太多了?!?
至于如何讓兒子脫離中國的教育體系,她也想好了計劃:等到他的中文學好了以后,但要趕在他還有余地探索其他學習選擇的時間。
朱賁蘭
- 原標題:一個美國媽媽把孩子送進中國公立學校以后
- 責任編輯:連政
- 最后更新: 2018-10-23 15:21:17
-
從吊燈到馬桶 喬布斯老宅150余件物品或將被拍賣
2018-10-23 11:20 蘋果新“品” -
“江口沉銀”亮相成都 剛開展就限流
2018-10-22 07:30 考古 -
聽!創(chuàng)世神話成了一曲交響樂
2018-10-20 12:00 以藝術之名 -
從童養(yǎng)媳到開國將軍 網(wǎng)友:她的一生才是真“娘道”!
2018-10-18 14:00 當代婦女解放 -
當套路打敗新鮮感 印度電影也抓不住中國觀眾
2018-10-17 14:48 -
侯寶林弟子、臺灣著名相聲藝術家吳兆南去世 享年93歲
2018-10-15 07:34 臺灣 -
中國留學生奪得第45屆“學生奧斯卡獎”金獎
2018-10-13 15:45 中國電影 -
大英博物館自辯:不是每件藏品都是搶來的
2018-10-12 22:29 -
《邪不壓正》、《紅海行動》將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2018-10-09 09:38 中國電影 -
渭南博物館展出民國將領《討陳檄文》竟是網(wǎng)文,稱將盡快更換
2018-10-08 10:03 -
拍賣槌剛落,939萬元名畫自行銷毀
2018-10-07 16:25 以藝術之名 -
“經(jīng)遠艦”水下考古第一階段結束,艦名牌保護處理后進行回填
2018-09-26 08:49 考古 -
廣電總局局長對湖南廣電提要求:堅決防止泛娛樂化等傾向
2018-09-25 13:47 網(wǎng)絡戰(zhàn)線 -
周口店遺址發(fā)現(xiàn)百年 猿人洞重新開放
2018-09-25 09:38 考古 -
中國首位!中科院院士王恩哥當選美國物理學會董事
2018-09-22 09:35 -
“吉祥三寶”父親布仁巴雅爾心梗去世 享年58歲
2018-09-20 10:07 -
還原一審判決全貌,直擊音樂人劉洲的資本“騙”局
2018-09-19 12:24 -
日本政客的漢字,誰寫得好?
2018-09-19 11:50 日本 -
施著工 埃及又喜提一座獅身人面像…
2018-09-19 09:00 -
中國國家話劇院四部優(yōu)作齊聚上海 10月開演
2018-09-18 17:00
相關推薦 -
“美國救援人員剛到緬甸,就收到了解雇通知” 評論 102受不了特朗普,美財長打算“跳船”了? 評論 117全美數(shù)十萬人涌上街頭,“住手吧!特朗普” 評論 484“中方清單上的每一項,都瞄準要害” 評論 204最新聞 Hot
-
“特朗普這么做就是干涉法國事務”
-
“美國救援人員剛到緬甸,就收到了解雇通知”
-
受不了特朗普,美財長打算“跳船”了?
-
時間定了!“C909將執(zhí)飛越南國內(nèi)航線”
-
澤連斯基準備用測謊儀“抓內(nèi)鬼”
-
石破茂希望跟特朗普通話
-
澤連斯基猛批美國:軟弱!
-
尹錫悅再發(fā)聲
-
英方警告以色列:這不是對待英國議員應有的方式
-
全美數(shù)十萬人涌上街頭,“住手吧!特朗普”
-
歐盟報復美國?西班牙和意大利跳出來反對
-
“中方清單上的每一項,都瞄準要害”
-
罕見!黨內(nèi)盟友與特朗普唱反調(diào):明年我們可能面臨“血洗”
-
“崇拜了美國這么多年,我們還能信什么?”
-
“特朗普不代表所有美國人,請別報復我們州”
-
中柬掛牌,洪瑪奈感謝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