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諾獎獲得者丁肇中:中國科學家有成績就升官 是誤入歧途
關鍵字: 丁肇中暗物質(zhì)暗物質(zhì)來源諾貝爾物理學獎山東大學宇宙線第五個實驗,就是現(xiàn)在正在做的,國際空間站上的阿爾法磁譜儀實驗,做了快20年了,從1994年開始,將到2024以后。國際空間站是晚上除了月亮和金星以外最亮的“星”,長109米,寬80米,重490噸,造價大概是1011美金。這是20世紀、21世紀人類最大的工程。這個實驗(阿爾法磁譜儀實驗)是國際空間站上最大的實驗,也是首次由美國、中國(臺灣)、俄羅斯、芬蘭、法國、德國、意大利、瑞士等16 個國家和地區(qū)在空間中的合作。中國參加的單位有航天部一院、航天部五院、山東大學、中科院電工所、中科院高能所、東南大學、中山大學、臺灣的中山科學院、“中央研究院”、“中央大學”和成功大學。中國最大的貢獻有兩個。第一個是山東大學的熱控制系統(tǒng);還有一個是中國科學院航天部一院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所做的磁鐵。為什么這個磁鐵重要呢?因為大家都知道,指南針一頭向北一頭向南,假使把一個大磁鐵放到天上,一頭向北一頭向南,就沒辦法控制航天飛機了。這也是多少年來沒有人能把磁鐵放在天上的主要原因。后來這個被電工所、高能所、麻省理工學院、航天部一院用很簡單的辦法解決了。這個簡單的辦法花了四十年時間才完成。1998年,刊登在《科技日報》上的世界十大科學新聞中,第五條(就是)阿爾法磁譜儀:“(1998年)6月2日,裝有中國制造的巨大永磁鐵的阿爾法磁譜儀,首次搭乘美國發(fā)現(xiàn)號航天飛機升空”。這是人類第一次把很大很大的磁鐵放到天上。航天飛機沒有一點問題,證明我們的設計是對的。
這個實驗有很多的國家參與,用的經(jīng)費很多。但是,我做實驗只考慮精確度安全度,不考慮錢。所以很多人有不同的意見。2003年2月1號,航天飛機“哥倫比亞”號爆炸,布什總統(tǒng)和美國政府認為航天飛機太過危險,應該取消,也因此把空間站上所有實驗都取消了。所有人都服從美國政府的命令,唯一有不同意見的就是我。我說:你做這個決定是錯誤的,因為做空間站的目的是要做科學實驗。把空間站做好卻沒有科學實驗,就沒有什么意義了。美國的參議院同意我的說法,所以在2008年全體通過了一條法律:HR6063,要求美國政府專門為我們增加一班航天飛機,把我們的儀器送到空間站上。在美國,用國會命令政府做一個科學小實驗,這應該還是第一次。在2008年奧巴馬競選總統(tǒng)的發(fā)言上也說,支持增加一班航天飛機把我們的儀器送到國際空間站。當時美國的媒體大多數(shù)都有些說法,說政府的決定是錯誤的。
這是首次在太空中運行的大型天體物理實驗。所有的探測器都是我們發(fā)展的新技術。AMS(阿爾法磁譜儀)儀器上有穿越輻射探測器、飛行時間計數(shù)器、硅微條探測器和電磁能量探測器,有一層是中國航天部所做的磁鐵。還有環(huán)形切倫科夫計數(shù)器,通常用在加速器上,非常精密,要完好地把它送到天上。送到天上的第一個困難,是起飛的時候震蕩非常非常大;第二,在天上,白天和晚上的溫差非常非常大,所以一定要控制溫度。第三,更重要的事情是,到了天上以后,就不知道有沒有壞,不能停下來派一個學生上去維修。這是不可能的。
這個實驗第一次可以精確測量電荷(量)、能量、動量,或者剛度。剛度等于動量除以電荷(量),電荷就是(元素在)周期表上的位置。國際空間站每93分鐘繞地球一周,地球每年繞太陽一周,所以國際空間站隨時隨地溫度變化是很大的。因而熱控制系統(tǒng)就是保證AMS運行的最重要設計,這個設計由山東大學的程林教授、崔崢教授等所主持,并由美國航天局,歐洲航天局,還有我所在的麻省理工學院協(xié)助。航天器繞地球運轉,信號傳到美國休斯敦,再由休斯敦傳到歐洲核子中心。轉一圈93分鐘,相當于45分鐘左右的白天,45分鐘左右的夜晚。AMS儀器所受到的熱量包括太陽熱量、大氣反射的熱量、地球反射的熱量,白天晚上,即每45分鐘,溫度變化是30度。山東大學熱控制系統(tǒng)是我們這個實驗最重要的儀器,它要長期在外太空工作,現(xiàn)在已經(jīng)7年了,要工作10年以上,保持溫度的穩(wěn)定性在3度。
山東大學在AMS熱控制系統(tǒng)中具體負責:
– 設計主散熱板;
– 熱控制系統(tǒng)、飛行件和驗證件的設計、分析、加工、集成和測試;
– 在歐洲宇航局進行AMS的熱真空測試;
– 負責AMS熱控制系統(tǒng)運行;
– 記錄和監(jiān)控AMS在國際空間站上的運行情況;
– 在山東大學持續(xù)進行AMS的熱學分析;
這些長期的獨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對中國載人航天是很重要的,是唯一的,別人沒有的。
有16位老師做出了主要貢獻。最主要的貢獻者有程林、崔崢和孫鍥,今天大概都到了場。另有33名學生參加了實驗。所有的儀器通常做兩個:一個在地面做測試,另一個是飛行件。
這個技術為什么重要:除了做我們的實驗以外,將來走向太空,第一步在月球上建立基地,第二步是火星探測。在火星上,白天和晚上的溫度差100度,同時來回需要三年。如果不能控制溫度的話,去不成,也不可能回來。100年以前,從山東到美國,坐船的話要兩個月,現(xiàn)在只有十幾天。所以再過一百年,我猜想,到月球或者到星際,可能是件比較容易的事情。人只要有好奇心,是永遠不會停止向前的。但向前所需要的,重要的,制作熱控制系統(tǒng)的經(jīng)驗,只有在山東大學才有。
飛行件,5米×4米×3米,重7.5噸。美國宇航局的人跟我說,上天的重量,是應該按黃金來計算的,那就等于用了7.5噸的黃金。5月16號起飛,之后傳來的照片上有兩個宇航員出艙。宇航員出艙是非常危險的,所以通常一定有兩個人。他們出艙與我們沒有關系,是維修空間站。我非常不希望他們碰我們?nèi)魏蔚臇|西。
熱控制系統(tǒng)的運行:從AMS到空間站起,山東大學負責熱控制系統(tǒng)的運行,并在山東大學進行在軌數(shù)據(jù)分析。根據(jù)現(xiàn)在美國的法令,美國的知識是不能傳給中國的。于是我就說,這個儀器不是美國宇航局的,是我們的儀器。他們說法令就是法令。最后商量的結果是麻省理工學院派3位科學家做翻譯,把山東大學熱控制系統(tǒng)所發(fā)出的指令傳達到宇航局航天中心。
實驗的第一個目標是尋找宇宙中暗物質(zhì)的來源。宇宙中大約有90%的物質(zhì)是看不見的,所以稱作暗物質(zhì)。怎樣尋找暗物質(zhì)?第一個關鍵字:它是看不見的。暗物質(zhì)用χ來表示,碰撞的時候變成能量,能量變成質(zhì)量,變成正電子和反質(zhì)子,可以被AMS探測到。與此同時,普通的宇宙線碰撞以后也可以產(chǎn)生正電子和反質(zhì)子,被AMS接受。所以如果暗物質(zhì)湮滅產(chǎn)生多余的正電子和反質(zhì)子,可以被AMS精確測量。在AMS實驗以前,全球也有很多做電子、正電子精密測量的實驗,但數(shù)據(jù)的誤差非常大,根本分辨不出來是怎么回事。這是因為測量正電子和電子非常困難。AMS測量正電子和電子的最新結果是正電子和電子的流強不同,它們隨能量的變化也不同。這就非常奇怪,可以想一想為什么:因為宇宙是中性的。
數(shù)據(jù)很多,2810萬個電子,190萬個正電子。(正電子)它的特性,不需要任何理論就能看出來。在能量很低的時候,數(shù)據(jù)與宇宙線碰撞模型的計算是符合的;在能量為80億電子伏以上,正電子能譜是平的;300億電子伏特以后,正電子能譜再次上升;到了3000億電子伏特時,達到最高值;之后正電子能譜快速地下降。很難解釋。所有物理現(xiàn)象都應該是一個很均勻的分布,是很自然的,但正電子是不一樣的。但正電子能譜與質(zhì)量為1萬2千億電子伏特的暗物質(zhì)模型是完全符合的。
但這個實驗到現(xiàn)在為止誤差還是很大,大概還要做十年的時間才能把高能部分搞出來,因為高能部分數(shù)據(jù)非常非常少。所以雖然現(xiàn)在的結果與暗物質(zhì)是符合的,但并不能證明暗物質(zhì)存在。
第二個目標:精確測量宇宙線。我們有7個探測器,對宇宙線的各種原子核進行精確的測量。宇宙線有2種:初級宇宙線和次級宇宙線。初級宇宙線就是很原始的宇宙線,比方說質(zhì)子,氦,碳,氧……產(chǎn)生以后,在宇宙中飛行幾百萬年,被AMS探測到。初級宇宙線從他們的起源一直傳播到AMS。所以,初級宇宙線攜帶了關于他們起源和傳播的信息。
在AMS之前,過去一百年來全球測量質(zhì)子流強的實驗最好的結果仍具有很大的誤差,相互之間不一致。這限制了對宇宙線的認識。有很多不一樣的結果,就意味著任何理論都可以符合。AMS采集了3億個結果,(在2000億電子伏錢)符合理論結果,但到2000億電子伏之后就不一樣了,有新的現(xiàn)象存在。實驗的結果和理論預測不一樣,推翻了幾十年來的傳統(tǒng)理論。
- 原標題:諾獎獲得者丁肇中:暗物質(zhì)來源將在2024年有決定性結果
- 責任編輯:王慧
- 最后更新: 2018-07-08 14:16:11
-
美軍投資研制高超聲速試驗火箭
2018-07-05 10:44 航空航天 -
這臺俄羅斯太空望遠鏡將配備中國造接收設備
2018-07-05 10:18 航空航天 -
中國新一代中型固體火箭試車成功
2018-07-05 08:47 航空航天 -
河北將壓減退出鋼鐵產(chǎn)能4000萬噸
2018-07-05 08:20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
中國核工業(yè)潛力驚人,日媒憂日本將“喪失技術”
2018-07-04 15:53 核電 -
中國可燃冰勘采科研基地選址南沙港區(qū),計劃2021年建成
2018-07-04 14:37 能源戰(zhàn)略 -
“每年花超1億美元買掃描電鏡,國產(chǎn)只占10%”
2018-07-03 07:42 科技前沿 -
“銀行電信電力等,不會考慮國產(chǎn)數(shù)據(jù)庫管理系統(tǒng)”
2018-07-02 09:26 科技前沿 -
中企獲全球首張石墨烯產(chǎn)品認證證書
2018-07-01 13:34 -
日15噸推力軍用航發(fā)原型機交付 自產(chǎn)四代機有望?
2018-07-01 08:50 日本 -
法國三代核電技術全球首堆在華并網(wǎng)發(fā)電
2018-06-29 20:37 中國精造 -
投資200億耗時21年,美國造出第一塊核廢料玻璃
2018-06-29 08:26 科技前沿 -
“現(xiàn)在狀況是,設備做再好,似乎也不如發(fā)表論文更實際”
2018-06-29 07:44 科技前沿 -
首個中國自主研發(fā)抗癌藥將上市 可治轉移性腸癌
2018-06-28 19:08 科技前沿 -
視頻:火箭殘骸墜落貴州發(fā)生爆炸
2018-06-28 17:00 航空航天 -
火箭發(fā)動機鋼材:外國的更好,但也一樣生銹
2018-06-28 07:36 科技前沿 -
歐洲宇航員為何學中文?想當神舟副駕駛
2018-06-27 19:39 航空航天 -
我國成功發(fā)射新技術試驗雙星
2018-06-27 12:00 航空航天 -
“1家日企可年產(chǎn)碳纖維4萬噸,我國30多家只有7000噸”
2018-06-27 08:01 科技前沿 -
美媒:中國超算產(chǎn)量更高,還牢記“不能依靠美國”
2018-06-26 18:00 IT新浪潮
相關推薦 -
特朗普威脅俄羅斯有沒有用?“到頭來還要看中印” 評論 12他還沒去倒是想挺美:火星將是美國的一部分 評論 136“半個房本不夠買輛車,特朗普狠傷自己基本盤” 評論 164“和中美搶占份額”,歐洲“光譜”首戰(zhàn)失敗 評論 216格陵蘭島回懟特朗普:美國不會得到,我們不屬于任何人 評論 203最新聞 Hot
-
加拿大人也不買了
-
“DOGE讓我付出了很大的代價,但...”
-
特朗普威脅俄羅斯有沒有用?“到頭來還要看中印”
-
“烏克蘭計劃夏天大選,前提是...”
-
勒龐被定罪,不能競選法國總統(tǒng)了
-
他還沒去倒是想挺美:火星將是美國的一部分
-
日本再發(fā)警告:若發(fā)生,或致近30萬人遇難
-
“半個房本不夠買輛車,特朗普狠傷自己基本盤”
-
美科技巨頭重倉這一領域,“但中國已經(jīng)領先”
-
日本:最后的堡壘,也開始塌了
-
“和中美搶占份額”,歐洲“光譜”首戰(zhàn)失敗
-
格陵蘭島回懟特朗普:美國不會得到,我們不屬于任何人
-
丘成桐:中國已準備好培養(yǎng)自己的頂尖數(shù)學家
-
“俄美已開始討論稀土合作”,但…
-
美部長:還能塞得下特朗普的臉
-
“普京主義在美國獲勝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