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為李小龍回憶Mate系列心酸往事:連續(xù)幾年沒賺一分錢
關鍵字: 華為華為李小龍Mate華為新一代旗艦手機Mate 20系列已經盛大登場了,再次鞏固了自己國產乃至世界旗艦機的地位,各方各面的進步令人贊嘆,堪稱唯一可在高端領域與三星、蘋果一戰(zhàn)的產品,但一切并不是一開始就這么美好。
Mate 20系列國行版在上海正式發(fā)布后,華為特意邀請了一批VIP用戶,參觀華為上海研究所,華為終端產品線副總裁李小龍也與VIP用戶們進行了一場深入交流,談論了多個有趣的話題。
Mate 20系列能有今天的地位,絕非一日之功,事實上Mate系列的起步、發(fā)展也經歷了各種波折,李小龍就講述了Mate系列很多不為人知的心酸往事。
李小龍表示,一開始Mate系列不是華為的主力手機產品線,最初并非智能手機,而是面向美國市場的功能機,后來才從功能機向智能機、從低端向高端轉型。
華為做功能機的時候,高通和聯(lián)發(fā)科提供打包解決方案,很容易就能把產品做出來并上市,比如在美國,200多人研發(fā)就夠,投資只需要幾百萬美元,而現(xiàn)在的Mate 20系列三款產品大概花了3.5億美元,一個型號一億美元。
華為第一次做智能手機的時候幾乎完全不懂,從零開始,只想著要把拍照、續(xù)航都做好,但事實上當時整個業(yè)界都沒有什么經驗。
經過各種坎坷之后,Ascend P1總算上市了,口碑還不錯,交付能力也不錯,雖然算下來虧了幾千萬美元,但至少開張了。
↑↑↑P1
老用戶應該還記得華為曾經有個Ascend D系列。事實上, D1和P1項目是同時開始的,D1規(guī)格更高一些,對當時的團隊能力來說過于激進了,所有主要精力都在P1上,D1投入少,上市和交付都延期了,外觀也不太令人滿意,D1基本血本無歸。
之后的D2也很失敗,銷量還不如D1,而且用了華為自己處理器海思K3V2,性能弱發(fā)熱大,用戶體驗不好,很對不起第一批用戶。
李小龍?zhí)寡?,當時把產品做便宜很容易,走性價比路線最容易,華為曾經也一直這么做,尤其是品牌沒有豎立起來的時候,賣性價比產品太容易了,甚至有人嘲諷銷售團隊,沒有最便宜,只有更便宜。
如何突破呢?當時的市面上還沒有大屏手機,于是華為就想做性價比不錯、性能很好的大屏手機,跟三星、夏普等品牌差異化競爭。
第一代Mate于是應運而生,并在調研用戶能夠接受的極限屏幕尺寸是多大之后,定在了6.1寸,在當時可以說是超級大屏了,電池也直接做到了4000mAh,結果上市之后反響非常好,口碑很好,賣得非常好,在那時是唯一一個解決智能手機不能用一天的問題的產品。
↑↑↑第一代Mate
即便如此,第一代Mate備受的心酸也是不為人知的。李小龍?zhí)寡?,手機行業(yè)其實很悲催,都是快消品,壽命很短,Mate當時口碑很好,但備貨也很謹慎,不敢做很多。
李小龍指出,目前旗艦手機原材料的供貨期是7-8個月,而且物料成本不像研發(fā)成本,是不可控的,四五千元的手機如果敢備貨10萬臺,每天早上起來就得想著物料利息的巨大壓力。
都說手機廠家喜歡玩饑餓營銷,其實并非如此,而是沒有提前7個月預測市場反應的膽量(目前的產品周期則是30個月)。手機行業(yè)是競爭最激進的,所有人都在往前跑,一不留神就會被別人超越,周期又很長。
李小龍承認,第一代Mate就遇到了這個問題,無法確定到底供貨量是飽和的,開始不購買,而等產能追上來之后,已經沒需求了,第二代也出來了,必須把第一代盡快消耗掉。
Mate 7其實是跟Mate 2是同一年上市的,都在2014年。事實上,Mate 2其實是被迫做出來的產品,主要作用是華為首次把處理器和基帶集成在一起,通信和功耗做得還是很好的,但仍然不敢多備貨,第一代消耗一點就再追加一點。
至于Mate 7的產品命名為何如此跨度之大,李小龍終于揭開了這個秘密:自己認為產品競爭力差距確實很大,而且要跟蘋果當時的iPhone 6系列做數(shù)字對標。
李小龍承認,Mate前兩代產品加在一起,不賠不賺,連續(xù)做了幾年都沒賺一分錢,不得不向兄弟產品線借錢發(fā)工資發(fā)獎金。
↑↑↑Mate 2
李小龍還談了華為與保時捷設計、與徠卡合作的一些秘聞。
他表示,華為手機一直想往高端走,就想找一個品牌合作,聯(lián)系過不少合作方。與保時捷談了一兩年時間,最初也是互相不了解,參觀一次之后發(fā)現(xiàn)保時捷也注重研發(fā)和高科技,并認為華為未來潛力很大。
事實上,華為與保時捷合作的第一款產品并不是Mate 9,更早還有一款,但雙方對這款產品都沒有太大信心,發(fā)布前期都不太想合作了,最終分手,產品也胎死腹中。
當時華為手機的品牌影響力還是不大,而保時捷是做奢侈品品牌的,并不太契合,而當時對華為自己的品牌也沒自信,覺得不會有人買單。
但之后雙方都不死心,而且保時捷和黑莓合作之后就沒做過高科技產品,于是又開始接觸,到了Mate 9這一代又一拍即合,對方看了產品之后覺得非常棒,包括第一次在5.5寸和輕薄尺寸上做到4000mAh電池。
Mate 9保時捷設計的備貨不多,原本打算一年時間賣完,結果很快就賣完了。
關于Mate系列的銷量,李小龍笑稱這已經成了商業(yè)機密了,而作為一個奢侈品牌,不太可能做成街機,保時捷設計版還是會限量,不會放開。
至于徠卡,李小龍認為這是一家非常傳統(tǒng)、較真的、典型的德國公司,就像華為與保時捷合作,都認為對方是自己未來一個很好的合作伙伴,但是現(xiàn)狀不行,經過很多年在P9上才終于有了合作。
至于華為為什么重視拍照,李小龍解釋說因為拍照是非常容易傳播的東西,音質做好了不管怎么吹,都無法形成傳播的口碑,用戶不知道,九成用戶感受不到,拍照就不一樣了,發(fā)個朋友圈就行。
- 原標題:華為李小龍回憶Mate系列心酸往事:連續(xù)幾年沒賺一分錢
- 責任編輯:張建鑫
- 最后更新: 2018-11-21 19:10:12
-
高盛:云計算市場2021年將增至1160億美元 形成寡頭格局
2018-11-21 14:08 大公司 -
深度|借晉華DRAM事件解構我國存儲芯片產業(yè)瓶頸
2018-11-21 14:08 科技前沿 -
臺積電3nm工廠遇阻:耗電太驚人
2018-11-21 14:03 大公司 -
日媒:華為三星誰掌握可折疊屏 誰就主導市場
2018-11-21 11:02 手機 -
科技早報|趙薇黃有龍5年內不得當上市公司董監(jiān)高 高盛調低蘋果目標股價
2018-11-21 10:02 -
京東方建三條第6代AMOLED生產線:總投資1395億
2018-11-20 22:33 商業(yè) -
5G設備大規(guī)模出貨:華為已出貨1萬個5G基站
2018-11-20 22:29 華為 -
中國科學家首次揭秘新生造血干細胞在體歸巢全過程
2018-11-20 16:15 科技前沿 -
小米計劃12月初登陸智利市場
2018-11-20 15:09 手機 -
??低暠黄厥芟抻诿绹酒?,股價今日大跌超7%
2018-11-20 14:10 人工智能 -
iPhone XR銷量不佳 蘋果削減兩家中國零件供應商訂單
2018-11-20 12:53 手機 -
韓媒:韓國芯片制造商三季度占據(jù)全球DRAM市場份額75%
2018-11-20 12:53 大公司 -
科技早報|劉強東風波后首發(fā)聲 三星承認手機業(yè)務危機
2018-11-20 09:51 大公司 -
一箭五星!中國成功發(fā)射試驗六號及四顆微納衛(wèi)星
2018-11-20 08:50 航空航天 -
竣工驗收!我國鈾濃縮離心機具備大規(guī)模商用條件
2018-11-20 08:39 核電 -
三星手機CEO承認陷入危機 欲通過Galaxy 10和可折疊手機渡過難關
2018-11-20 07:42 -
華為已展示可折疊手機成品:由京東方提供,屏幕高達8英寸
2018-11-20 07:38 -
麒麟980性能表現(xiàn)大起底:既有情理之中,又有意料之外
2018-11-20 07:33 -
1年10箭18星,北斗的中國速度!
2018-11-19 23:01 北斗照耀 -
財報觀察| 國際市場貢獻超四成背后:小米在歐洲加速擴張
2018-11-19 22:32 大公司
相關推薦 -
圍島集結、多向抵近!現(xiàn)場視頻來了 評論 160美國學者開始“流亡” 評論 126“中國走在這場國際救援最前線,美國呢?” 評論 133“再不打錢,歐洲在這個領域也會輸給中國” 評論 140最新聞 Hot
-
“斯塔默這么努力地討好特朗普,但沒回報”
-
特朗普最新對朝表態(tài)
-
美媒竟來碰瓷:解放軍這次演訓,“是在考驗美國決心”
-
“一些政府打電話來問:中國已深耕十年,我們咋追?”
-
圍島集結、多向抵近!現(xiàn)場視頻來了
-
龍應臺:賴清德錯了,留給臺灣的時間不多了
-
她又來:美歐相爭,中國得利
-
“說好的補貼不作數(shù)了,美商務部長還讓學學臺積電…”
-
美國學者開始“流亡”
-
美媒質疑:這事真怪得著中國么?
-
“中國走在這場國際救援最前線,美國呢?”
-
“‘AI末日論’是美國的誤導,我們的命運要自己把握”
-
特朗普:4月2日將是“解放日”
-
馬斯克5月底離任?特朗普:我會挽留他
-
“馮德萊恩罵我半小時,說我是白癡,就因為…”
-
“再不打錢,歐洲在這個領域也會輸給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