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新偉:關稅大棒下,“新三樣”企業(yè)低調出海,越南、墨西哥還是美國?
最后更新: 2024-05-23 11:05:37"我們坐在這個房間里,中國的工業(yè)政策似乎遙不可及,但如果我們不團結一致做出戰(zhàn)略性回應,我們兩國乃至全世界企業(yè)的生存能力都可能面臨風險。”5月21日,美國財政部部長耶倫在德國法蘭克福金融管理學院的演講上,大談所謂“中國產能過?!?、“中國威脅論”。
根據(jù)《紐約時報》的報道,耶倫此次訪問歐洲的目的之一,就是游說歐洲國家跟隨美國策略,“設置貿易壁壘,阻止中國電動汽車、電池和電池板等產業(yè)在西方市場占據(jù)主導地位。”
此前的5月14日,美國政府宣布對進口自中國的價值180億美元的產品增加關稅,其中包括電動汽車、鋰電池、光伏電池、關鍵礦產、半導體等產品。這是美國對2019年對華301關稅四年期復審的結果,這些產品的關稅高則從25%增加到了100%(電動車),最低的也從7.5%增加到了25%(鋰電池),重災區(qū)正是中國的“新三樣”。
這些年,為規(guī)避美國的關稅制裁,中國制造業(yè)企業(yè)繞道東南亞、或者前往墨西哥,也有的直接赴美投資,將產品直接賣到美國市場,已經不再是新鮮事兒。
林新偉,現(xiàn)任美國翎美投資管理咨詢公司首席合伙人,這些年成了中企“新三樣”制造企業(yè)逆流而上扎堆投資美國的見證人。
林新偉之前曾任美國南卡羅萊納州商務廳駐華首席代表,美國佐治亞州經濟發(fā)展署中國首席投資代表、美國各州駐華協(xié)會會長,從事美國州政府綠地投資招商工作19年。相繼協(xié)助海爾、江南化纖、科爾、運城制版、巨石、佳通輪胎等企業(yè)在美國投資建廠。2017年,他曾對觀察者網(wǎng)講述過中國“三高企業(yè)”如何在美國成為地方政府香餑餑的故事。
2023年9月林新偉陪同一家中企考察位于亞特蘭大郊外的閑置廠房 圖片由作者提供
近日,觀察者網(wǎng)編輯和林新偉聊了聊在地緣政治博弈加劇、中美關系緊張的背景下,中企制造業(yè)出海的新動向,以及此次美國加征關稅,對相關中國制造業(yè)企業(yè)可能造成的影響。
需要提醒的是,我們希望從中國制造業(yè)出海見證人的視角,呈現(xiàn)中國企業(yè),尤其是載滿贊譽的中國“新三樣”制造業(yè)企業(yè),在走向全球開啟國際化征程的道路上,正在面對的地緣政治風險與挑戰(zhàn)。本文無意做出任何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請讀者謹慎甄別。
【文/觀察者網(wǎng) 蘇堤】
加稅暫時對中國企業(yè)影響不大
觀察者網(wǎng):此次美國對價值180億美元進口自中國的商品加征關稅到25%-100%不等,您聽到的美國地方州政府官員和商界人士是怎么看的?
林新偉:以前我只代表美國某一個州,現(xiàn)在我?guī)е椖康讲煌闹荨⒉煌目h郡去考察,所以聽到的聲音會更多一些。這個政策才剛出來,大家也不覺得意外,因為之前媒體有過相關報道,中美兩國官員之前的會面,也就這方面的問題做了溝通。所以我相信對中國來講應該也不完全是個意外。
另外,從涉及的產品金額來講,很有限;而且有一些品類更多的是從所謂防范的角度來加征的,比如說電動汽車。美國市場上實際上就看不到中國的電動汽車在售賣,所以關稅從25%提高到100%,甚至提高了200%,也沒有本質的差別。
美國設廠,韓國新能源企業(yè)搶得先機
觀察者網(wǎng):所以說,升幅盡管非常大,由于原301關稅的存在,從中國進口的本來就少,甚至沒有,所以似乎對中企影響并不大。那么美國下此狠手,大談特談中國的新能源產品對美國構成了什么競爭和威脅,純粹就是胡說了?
林新偉:這么說吧。2018年6月,我曾拜訪過一家中國光伏TOP5企業(yè)的老板。他說,美國的關稅讓他很頭疼,301法案的關稅今年30%,以后每年降低5%,過幾年復查可能又是50%,不如索性一次性漲到100%甚至200%,對我們決策反而更加容易。
對全世界的生意人來講,市場有高潮有低谷,他們不怕最壞的狀況,他們怕的是不確定性。中國的企業(yè)家也是一樣的。這種政策的不確定性讓企業(yè)很難做決策,一旦決策失誤損失會很大。因為清潔能源項目通常投資金額非常大,市場變化和技術更新也很快,企業(yè)建廠的投資決策會非常謹慎。
這家企業(yè)當時有意投資5億多美元到美國設立工廠,但是后來沒有做成。因為當時他們已經在東南亞建廠,通過其東南亞工廠的生產繞道出口美國,既可以規(guī)避中國制造出口美國的高額關稅,各方面成本又比在美國設廠更劃算,于是就放棄了。
幾乎可以肯定地說,如果現(xiàn)在回過頭看,他一定后悔死了。當初要是在美國建成工廠,這幾年他就成了最大的贏家。因為新冠前在美國建廠的基建成本比現(xiàn)在低至少30%,而且當時政治氣候、投資環(huán)境也比現(xiàn)在要開明。
幾乎同一時期,2018年,韓國的韓華Q-Cells在美國佐治亞州宣布了1.5億美元光伏組件建廠計劃,計劃產能只有幾百兆瓦。當時看起來他們肯定要賠錢,因為其規(guī)模和生產能力,與中國本土和東南亞的同行相比,產能都很小。
韓華Q Cells較早布局美國,疫情期間更是繼續(xù)擴張產能,實現(xiàn)在海外市場開拓的后來者居上,圖為其總裁Justin Lee
但是回頭來看,這家公司做了最聰明的決定,這幾年Q-Cells在美國知名度最高,價格賣得也最高。因為美國市場對光伏組件需求很大,可美國的光伏組件公司還沒有培育起來,產能非常小,中國光伏企業(yè)在美工廠也才剛剛起步,所以即使美國光伏組件這一年價格跌得很厲害,Q-Cells都可以賣到很高的價格,客戶有時候還得等,因為他們是美國制造,美國光伏電站開發(fā)項目會愿意為此付出溢價。
中企赴美考察很踴躍
觀察者網(wǎng):美國從特朗普時代開始就在出政策吸引制造業(yè)回流,2022年還搞了《反通脹法案》(IRA法案),斥資3, 700億美元補貼清潔能源、醫(yī)療等領域的發(fā)展。這么說,幾年下來,美國本土的企業(yè)還不是Q-Cells的競爭對手?我看到中國企業(yè)海外投資這些年也在大增,其中也包括美國市場,盡管美國市場面臨大量的審查,中國企業(yè)就沒有搶得先機?
林新偉:美國本土企業(yè)中還沒有Q-cells的強勁對手,主要原因是美國缺乏相關的供應鏈配套,此類項目投資大,投資成本回收期長,市場及相關技術變化很快,投資風險較高,這也就是為什么美國國會通過IRA法案,希望通過財政補貼,鼓勵來自全世界的清潔能源項目投資美國的原因。
中國的企業(yè)在美國投資,這兩年有已經宣布建廠的項目,但都是最近一年或者一年半的,主要原因是2022年美國的《反通脹法案》公布之后,他們才開始在美國做選址。所以這兩年也是我做中企赴美綠地投資工作以來最忙的兩年,來美考察的中國企業(yè)非常踴躍。
做企業(yè)的就是看哪里是最大的市場,哪里的利潤最高。我相信美國公司和中國公司都是一樣的,但問題是在現(xiàn)在這樣一個不正常的政治氣候和市場環(huán)境下,中國的市場幾乎所有的產品都卷得太厲害,利潤在攤??;既然美國要對從中國進口的產品征收高額關稅,那么直接在美國設立工廠以規(guī)避關稅就成了不得不做的一個選擇;再者,企業(yè)做大之后,出海滿足全球客戶需求也是一個必然的選擇。
《反通脹法案》出臺后,不單是中國,韓國、日本、歐洲的清潔能源項目也都一窩蜂地過來了。由于美國的清潔能源市場需求很大,因而就成了各國企業(yè)的“必爭之地”。
這兩年我們服務的的中資項目其中超過一半以上是“新三樣”,包括光伏和動力電池。其他也包括,汽車配件、化工、醫(yī)藥中間體、醫(yī)療器械、機械產品,還有電子類產品、電力設施等。與之前不同的是,不管是中國的項目方還是美國的落地方,現(xiàn)在大家都不喜歡敲鑼打鼓來宣傳,都很低調。但是這兩年落地的項目的確不少,而且我可以肯定的是,今年會比前面兩年還要多。
因為選址本身是需要時間的,需要做很多詳盡的選址調查、優(yōu)惠政策談判等等。我們做的事情就是協(xié)助客戶在美國根據(jù)項目制造要素的要求,做選址方面的工作,同時也會協(xié)助中國項目與美國地方政府、水電氣公司討論優(yōu)惠政策的配置,及提供項目落地前后的專業(yè)建議。
觀察者網(wǎng):中國作為世界制造工廠,很多產業(yè)在國內已經形成了產業(yè)集群,美國市場肯定配套沒那么全。那么據(jù)您觀察,這些中國企業(yè)在美國的綠地投資,是為服務自己的上游客戶來的,還是面向美國市場,自己赴美投資的同時,也說服配套企業(yè)一起?
林新偉:是的,你說的很對,不單是沒有國內這么齊全,甚至有些產業(yè)在美國是沒有的。
所以我剛才說“新三樣”,不僅是主流生產企業(yè)來美國投資,實際上他們也帶動一些配套企業(yè)來了。因此有些項目很大,有十幾億,甚至二三十億美元的,而有些就很小,完整的產業(yè)鏈還是在中國。因為中國制造業(yè)的完整性還是很強的,全世界說實話幾乎沒有第二個國家能夠擁有這么完整的制造業(yè)產業(yè)鏈。
有些項目實際上是因為中企的韓國、歐洲、美國的客戶在美國本土,所以他們來美國投資設廠,比如說也有很多中國的公司給LG、SK、豐田等這些韓國、日本的公司生產配套零部件,為了服務這些客戶,他們就到美國來投資。
觀察者網(wǎng):您前面提到,2022年《反通脹法案》之后才開始赴美投資的一批中企,目前進展到什么程度?
林新偉:有些已經宣布了,有些是在接近宣布的狀態(tài),有些還在考察,另外有一些說實話還在猶豫?!靶肌焙蟮捻椖?,有些產品已經生產出來了,效率還是很快的。
2023年6月7日,遠景動力位于美國南卡羅來納州佛羅倫薩縣的智能電池工廠舉行開工儀式。該工廠規(guī)劃年產能達到30GWh ,將100%由清潔能源驅動,于2026年投產。圖:公司官網(wǎng)
在新冠之前,我已經帶了20多億美元的中國制造業(yè)項目來美國投資,這些項目都是綠地投資,所謂綠地投資就是買地、蓋廠房、安裝設備,最后投產。
而現(xiàn)在的項目以“新三樣”為主,很多是希望找現(xiàn)成的廠房,因為市場的需求太緊迫、太旺盛。另外就是IRA法案或者反通脹法案的優(yōu)惠政策是有年限的,越早投產賺得越多,所以大家現(xiàn)在都有一種緊迫感。
觀察者網(wǎng):IRA反通脹方案的補貼具體到企業(yè)層面能有多大?
林新偉:美國的補貼是兩種,反通脹法案的補貼是從聯(lián)邦政府層面的,這跟州政府、地方政府和廠家都是沒有關系的,它是補貼給客戶端的;就是購買產品的客戶,比如購買新能源產品的消費者享受補貼,光伏電站、風能電站等開發(fā)商可以獲得政府的補貼。我的項目客戶作為生產商是間接受益者。
另外一部分補貼來自地方政府。地方上會根據(jù)投資項目的金額,以及雇傭人數(shù)提供財政補貼。這部分就是我們擅長的。根據(jù)這些數(shù)字,我們協(xié)助中企爭取州政府的優(yōu)惠政策。因為美國的招商力度也還是蠻大的,我參與過的項目,曾經有些特大型項目的優(yōu)惠政策,光現(xiàn)金就有幾千萬美元。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蘇堤 
-
房地產新政本質是救債務端,這關乎中美博弈走勢
2024-05-23 07:59 -
農發(fā)行副行長張寶江出任交行黨委副書記,六大行行長人選全部落定
2024-05-22 22:52 高層人事 -
甘肅省副省長陳得信,轉任中國五礦總經理
2024-05-22 21:09 高層人事 -
出版社跟京東掐了10多年,中國的書太便宜了嗎?
2024-05-22 18:44 消費 -
一度暴漲25%!特別國債上市首日走勢驚人
2024-05-22 18:34 觀網(wǎng)財經-金融 -
經調整凈利潤漲超百倍,過去一年快手贏麻了
2024-05-22 18:34 觀網(wǎng)財經-互聯(lián)網(wǎng) -
他稱“美國一年2萬人饑餓致死,加沙才30人”,美媒主持人表情亮了
2024-05-22 16:38 巴以恩仇錄 -
美國最大優(yōu)勢就是把科技金融化,歐洲和日本都沒做到
2024-05-22 13:19 金融強國之路 -
上交所通報:相關賬戶被暫停交易15日
2024-05-22 08:33 觀網(wǎng)財經-金融 -
中國想建成美國一樣的金融強國遙遙無期?對此我是不同意的
2024-05-22 08:33 金融強國之路 -
南京化纖跌停前被提前“卡點”預測,預測者卻自稱學生
2024-05-21 20:38 觀網(wǎng)財經-金融 -
國際業(yè)務增長80%,攜程新一季財報釋放了什么信號?
2024-05-21 16:31 觀網(wǎng)財經-互聯(lián)網(wǎng) -
落實房地產新政,如何理解“人民性”和“政治性”?
2024-05-21 15:33 -
國家統(tǒng)計局:4月份不含在校生25-29歲勞動力失業(yè)率為7.1%
2024-05-21 15:24 -
比字節(jié)更便宜?阿里跟進大模型價格戰(zhàn)
2024-05-21 11:52 觀網(wǎng)財經-科創(chuàng) -
30年期特別國債限時開售日:有銀行火速售罄
2024-05-20 19:39 觀網(wǎng)財經-金融 -
在華祭出史上最大降價,蘋果真急了
2024-05-20 17:44 觀網(wǎng)財經-科創(chuàng) -
前4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0926億元,同比下降2.7%
2024-05-20 16:44 -
走中國特色金融發(fā)展之路,中國人民大學深圳金融高等研究院成立
2024-05-20 15:35 金融強國之路 -
60%中國企業(yè)想用生成式AI,障礙在哪?
2024-05-20 09:25 觀網(wǎng)財經-互聯(lián)網(wǎng)
相關推薦 -
解放日?“對于市場而言這是‘屠戮日’” 評論 0“世界變了”,加拿大汽車零部件巨頭瞄準中國市場 評論 25“中國對美反制,巴西看到了機會” 評論 36“眾叛親離!要是再發(fā)生911,誰還同情美國人?” 評論 215她對美放狠話,還提到歐盟的“實力地位” 評論 274最新聞 Hot
-
解放日?“對于市場而言這是‘屠戮日’”
-
交割日已到,香港各界再批:長和“賣港”不得人心
-
魯比奧警告歐盟:不要將美國排除在外
-
又攤上事了,這回還有華爾茲
-
“世界變了”,加拿大汽車零部件巨頭瞄準中國市場
-
德外長插一腳:美烏能不能簽,先得給歐盟“掌掌眼”
-
候任美軍參聯(lián)會主席炒作:若與中國打持久戰(zhàn),我們還有很多不足
-
知名華裔教授失聯(lián)兩周?“異常而危險的信號”
-
“中國對美反制,巴西看到了機會”
-
共和黨人也不滿關稅,“長期來看,我們都會死”
-
韓網(wǎng)民強扯“中國間諜”喊美軍介入,駐韓美軍急了
-
美國航運巨頭發(fā)話:我們有很多中國船,這錢得美國人掏
-
馬斯克狂撒2500萬,這場“會改變西方文明進程”的選舉還是輸了
-
俄高官有望沖突后首次訪美,“美方暫時解除制裁”
-
美防長稱日本是“前線”,日媒急了
-
美國兩黨拿出對俄制裁草案:征500%二級關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