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建糟粕還是傳統(tǒng)經典?觀網讀者熱議弟子規(guī)
關鍵字: 弟子規(guī)大連弟子規(guī)甘井子區(qū)宇峰小學弟子規(guī)小學全校學生背弟子規(guī)【觀察者網 文/張雅琦】昨天因為全校背誦《弟子規(guī)》,大連市的甘井子區(qū)宇峰小學成功火了一把。就此事件,緊跟熱點的觀網讀者也爆發(fā)了大討論。
評論區(qū)的畫風是這樣的,
戰(zhàn)癲狂解讀封建糟粕再次從歷史垃圾堆里被撿了起來紅黑色的風解讀破落秀才寫的糟粕又被翻出來么有同學堅稱《弟子規(guī)》就是歷史糟粕,但是也有同學不那么看啊。
安安解讀弟子規(guī)里講的如果都能做到就成圣人了,居然有人說是糟粕慧誠解讀我非常遺憾的是小時候沒有學過弟子規(guī)。那個,此時有同學提出了一個關鍵問題,你們看過《弟子規(guī)》嗎?
不如學也解讀講真,微博上很多批評《弟子規(guī)》的,根本都沒有自己先去讀讀看再做評價,人云亦云!打嘴炮,過干癮所以小編在評論區(qū)里逛了一下,發(fā)現(xiàn)觀網的讀者還是有認真地圍繞著《弟子規(guī)》內容展開激烈的辯論。
《弟子規(guī)》最被人詬病的一點是強調“孝順”。
戰(zhàn)癲狂解讀《弟子規(guī)》中對父母之孝,主要體現(xiàn)一個順字,不但“父母教,必須聽”,而且“父母責,須順承”。不但“親愛我,孝何難”,即使“親惡我”,仍然“孝方賢”。父母對自己的好與壞都應聽從。發(fā)現(xiàn)父母有過,對父母諫諍時,強調“怡吾色”、“柔吾聲”;父母不聽,要“嚎泣隨”,父母責打也要“撻無怨”。這正是封建時代后期強調的父為子綱的表現(xiàn)。 對長者,中國古代五倫中長幼有序是應該的,但《弟子規(guī)》中說起幼人與老年人的關系卻是這樣表現(xiàn)的:“長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即已到。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見能……”依照這一方式培養(yǎng)的孩子,從小謹小慎微,不敢越雷池一步,長大以后更是一個順民、良民,正好符合滿清初年統(tǒng)治者對百姓的要求。而這,與當前孩子要有獨立思考,有創(chuàng)見的要求相反。
弟子規(guī)瘋狂地強調忠孝、順從,把愚忠的奴化思想從小灌輸給孩子們。第一句“弟子規(guī),圣人訓”,就有一股高高在上的味道——圣人不是上帝,有何資格用發(fā)號施令的態(tài)度?(孔子回車、孔夫子拜項橐為師、兩小兒辯日的故事說明了圣人的態(tài)度) 全篇弟子規(guī)強調的都是,晚輩跟長輩、學生跟老師是不平等的,晚輩要絕對順從長輩,學生要絕對順從老師?!案改附?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 那如果反過來,孩子跟家長提意見,或者同輩之間呢?為何獨獨是對“父母”必須唯命是從。無形之中,從小給孩子灌輸了一種等級思想、一種不管正確與錯誤,只要是高等級向低等級發(fā)號施令,都必須遵守;有異議如果是等級不夠也不能表示反對的觀點?!爸G不入 悅復諫 號泣隨 撻無怨”,這在我們已經普遍有了一定民主意識的社會中來看是不可思議的——為什么父母有錯誤,孩子向他指出,被父母打了還要“無怨”還要繼續(xù)向父母提出。
這位同學還特地把“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諫不入,悅復諫,號泣隨,撻無怨”這幾句頗具爭議性的語句單拎出來進行解釋。
- 原標題:封建糟粕還是傳統(tǒng)經典?觀網讀者熱議弟子規(guī)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張雅琦
-
“白宮承認‘中方沒打來過電話’,我早就知道…” 評論 108“如果美國不認真對待,會被中國徹底碾壓” 評論 119中國按下“暫停鍵”,“波音重大挫折” 評論 143“長期來看,特朗普關稅或將增強中國國內經濟” 評論 165“眼下是美國痛感更強、壓力更大,想重回談判桌” 評論 172最新聞 Hot
-
“也有想把工廠遷回美國的,但零件還得從中國買”
-
“現(xiàn)在是2025年,不是1939年,誰敢攔我?”
-
起訴!“加州州長向特朗普發(fā)起最直接的法律挑戰(zhàn)”
-
“白宮承認‘中方沒打來過電話’,我早就知道…”
-
歐盟威脅武契奇:去了,入歐就沒戲了
-
又要跟馬斯克杠上了?OpenAI布局社交網絡
-
“如果美國不認真對待,會被中國徹底碾壓”
-
“買到就是賺到”,特朗普家族出“股神”?
-
第一通電話打給中國,“不然我們像傻瓜”
-
想得真美!美國被曝計劃用關稅談判來孤立中國
-
麻省理工“明星科學家”,加盟北大
-
中國按下“暫停鍵”,“波音重大挫折”
-
“中方反制后續(xù)來了,而特朗普幾乎毫無還手之力”
-
“‘川建國’在美國作妖,倒逼中國崛起”
-
“我們花了22年在中國打造這一切,全毀了”
-
特朗普裝可憐:美國農民“偉大”,“挨中國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