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海林:當好萊塢不再是“燈塔”,中國文藝界的使命是什么?
編者按:經(jīng)過數(shù)十年的發(fā)展,中國電影市場伴隨著文化產(chǎn)業(yè)的崛起而迅速擴張。截止2024年,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一大電影放映市場和第二大電影票房市場。在這樣的背景下,本土國產(chǎn)電影逐漸取代好萊塢電影在中國市場越來越受歡迎,另一方面,中國的影視消費群體對于產(chǎn)品內(nèi)容、明星業(yè)態(tài)也有很多不滿,期待有更大的上升空間。
6月是上海的“影視之月”,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和上海電視節(jié)相繼舉辦。6月30日,觀學院線下專題講座邀請了著名編劇汪海林老師,圍繞當下世界電影市場、中國電影產(chǎn)業(yè)的現(xiàn)狀和變革以及面對這樣的變化,中國的文藝工作者需要做出什么樣的改變。以下為演講視頻和文字整理稿。有部分刪減。
汪海林:大家好,又見面了。年初我在觀察者網(wǎng)《答案》年終秀上演講,說到好萊塢電影在中國不受歡迎了,被好多人罵,然而我說的是客觀事實。
很多人不知道,中國內(nèi)地市場2023年引進片票房占年度總票房的比例是16%,為10年來最低。《紐約時報》說:“曾經(jīng)蜂擁觀看好萊塢電影的中國電影觀眾正在逐漸消失?!蹦霞又荽髮W的教授斯坦利羅森說:“一部好萊塢電影能在中國賺到數(shù)億美元的日子一去不返了”。
《紐約時報》不僅報道了事實,還對好萊塢進行了批評,作出反思。我既沒有批評好萊塢電影的內(nèi)容,也沒有要求好萊塢反思,我沒有談內(nèi)容問題,我說的是市場問題,結果我被很多人攻擊,卻沒有一個人去攻擊《紐約時報》。
過去幾個月那些破防的朋友們可能逐漸適應了好萊塢電影在中國不受歡迎這個事實了。所以最近我們聽到一個論調是:中國如果不能放映更多的外國電影,那么我們的文化影響力會下降,說明我們的多元性不夠。
中國觀眾人在家中坐,“反思”從天上來。事實上,中國加入WTO是有電影市場開放條款的,規(guī)定每年不以版權買斷的形式進口“分賬大片”。一開始是每年10部,后來逐步增加到40部。中美兩國簽署過電影備忘錄,進口的分賬大片數(shù)量是20+17部,其中17部是IMAX和3D的電影。現(xiàn)在情況是美國自己都湊不齊一年17部的IMAX和3D了。
除了分賬大片,中國還開放了批片,如果某部電影即使不在進口分賬大片的配額里,但如果進口片商看好,可以買斷該電影的中國大陸發(fā)行權。比如說泰國電影《天才槍手》、美國電影《敢死隊》、俄羅斯電影《絕殺慕尼黑》、黎巴嫩電影《何以為家》、中國臺灣電影《周處除三害》,這些都是批片。只要進口片商看好,就可以自行引進,一片一批。
臺灣地區(qū)電影《周處除三害》引進大陸,作為低成本電影收獲了很好的口碑和票房成績豆瓣
進口批片的元年是2016年,達到了50部。如果有好的境外電影,而且有商業(yè)價值,肯定不會被埋沒。好的實驗電影和紀錄片,我覺得目前的展映交流可以基本滿足特定觀眾的需求,但你要求一個某省某縣城的文藝青年也能輕而易舉地看到最新的歐洲電影,這可能不現(xiàn)實。
美國這個國家在文化上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其中最優(yōu)秀的地方在于它的反思精神。美國不怕國家出現(xiàn)什么問題——麥卡錫主義、馬丁·路德·金被暗殺、肯尼迪被暗殺、越戰(zhàn)……每一次危機都能引起美國文化界的反思,產(chǎn)生一批優(yōu)秀的作品,形成思潮,進而影響整個社會往前走。
這其中起關鍵作用的是美國的左翼文化力量,它使得美國充滿了自省的能力,能夠清醒地認識自己,認識世界。大家可以去看一部電影,叫《特朗勃》,講的是麥卡錫時期的好萊塢的美國共產(chǎn)黨和左派人士受到迫害,坐牢或者被剝奪了拍電影的權利。出獄以后好萊塢有很多猶太人老板圖便宜,于是請這些左派人士寫稿,但稿費打折,特朗博就答應了。其他美共出獄后聽說勃朗特這有活干,就都來找他,于是一群不能署名的美共寫的劇本被拍成電影,好萊塢的輝煌就到來了。這里邊有《羅馬假日》《斯巴達克斯》《正午》《桂河大橋》等等,這些了不起的作品托起了好萊塢,支撐起了美國文化。
電影《特朗勃》豆瓣
但是進入新世紀以后,美國文化界的左翼力量分化了,其中一部分變成了LGBT的運動的主力,搞身份政治。原本強大的反帝反戰(zhàn)追求進步的力量消退了,在9·11以后,美國在政治上把世界各地不同形態(tài)的反對力量都當作恐怖主義,隨之而來的是文化上原本理性的、進步的、清醒的、具有自我調節(jié)能力的文化力量坍塌了,分解了,甚至消失了。美國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失去它的反思能力。
今天整個西方文明遇到那么多問題和危機,卻沒有警醒,沒有反思,反而進入到一種政治上歇斯底里和文化上自我麻醉的狀態(tài)。
今天的美國在文化上極為虛弱,你會發(fā)現(xiàn)它不再是世界的大眾文化前沿地帶,美國雖然擁有世界上最高市值的流媒體公司和電影制片公司,但美國不再是最先提問,最先思考的那個人,而是渾渾噩噩地排在隊伍的前列,東張西望無所事事的那個人——只顧埋頭數(shù)錢,在文化上毫無進取心。
好萊塢為什么不行?好萊塢在世界上沒有不行,只是在中國不行了,為什么?因為好萊塢不再給我們提供夢想,它不再是燈塔,這一點很重要。
愛和勇氣是好萊塢永遠的主題。但如今好萊塢的愛體現(xiàn)在哪?勇氣體現(xiàn)在哪?因為支持巴勒斯坦,美國大學的抗議示威浪潮不亞于越戰(zhàn)時期,美國文化界卻沒有出現(xiàn)改變社會的強大導向,盡管有凱特·布蘭切特這樣的明星站出來,但是遠遠不夠——好萊塢不再是一個令人生畏的政治力量,所謂的多元化把正義淹沒,學生們基本是孤立無援,猶太資本和媒體控制了好萊塢。
影星凱特·布蘭切特身著黑、白兩色禮服走在紅毯上,撩起下擺露出綠色,和紅毯一起組成了巴勒斯坦國旗的配色
今天的好萊塢聲音微弱,他們可以為同性戀婚姻合法化輕松組織幾十萬人上街,卻無法為加沙的兒童改變?nèi)魏问虑?,對現(xiàn)實無能為力,也缺乏直面的勇氣,這是好萊塢最軟弱的時刻,所以還能指望其宣揚的愛和勇氣嗎?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戴蘇越 
-
美國如何用“伏特臺風”篡改證據(jù)抹黑中國?
2024-07-11 07:53 -
菲律賓是美國放在南海的“陽謀陷阱”,中國怎么破?
2024-06-28 07:51 -
理想L系列,真的是“廉頗老矣”嗎?
2024-02-29 19:32 -
智己城市NOA上海首秀!優(yōu)缺點都有啥?
2024-01-29 17:59 觀方車訊 -
試駕極越01:誰說智能和操控是矛盾體?
2023-12-05 21:24 -
當“汽車”變身“機器人”,算不算擁有了靈魂?
2023-10-25 17:36 觀方車訊 -
鐵西區(qū)帶給我的,是皮糙肉厚
2023-08-13 14:05 -
布林肯來了,“史上最低谷”的中美關系怎樣才能往前走?
2023-06-20 08:05 中美關系 -
陽邏,走訪大藍圖上的一座智慧小城
2023-05-31 14:26 數(shù)字化轉型 -
在上海車展感受車界變化,德國專家怎么說?
2023-05-22 10:23 觀方車訊 -
110萬輛!特斯拉中國近年賣出的車,幾乎全部召回
2023-05-16 18:08 觀方車訊 -
再砸一萬億日元,豐田“死磕”電動車
2023-05-16 18:08 觀方車訊 -
保時捷國產(chǎn)提上日程?最新回應來了
2023-05-10 17:56 觀方車訊 -
國六b即將全面實施,約百萬庫存車受影響
2023-05-10 17:55 觀方車訊 -
廣汽月度產(chǎn)銷快報,三菱不配有姓名了?
2023-05-08 18:43 觀方車訊 -
巴菲特:不太可能投通用和福特這種車企
2023-05-08 18:42 觀方車訊 -
汽車價格戰(zhàn)持續(xù),吉利、上汽“卷起來了”
2023-05-08 18:42 觀方車訊 -
360八年來首虧,哪吒汽車成“元兇”
2023-05-06 18:14 觀方車訊 -
德產(chǎn)特斯拉,用上了比亞迪電池
2023-05-06 18:13 觀方車訊 -
新能源車、海外市場“雙雙”破百萬,這家中國車企創(chuàng)造歷史
2023-04-28 17:50 觀方車訊
相關推薦 -
特朗普威脅俄羅斯有沒有用?“到頭來還要看中印” 評論 41他還沒去倒是想挺美:火星將是美國的一部分 評論 169“半個房本不夠買輛車,特朗普狠傷自己基本盤” 評論 169“和中美搶占份額”,歐洲“光譜”首戰(zhàn)失敗 評論 219最新聞 Hot
-
東部戰(zhàn)區(qū)位臺島周邊開展聯(lián)合演訓
-
加拿大人也不買了
-
“DOGE讓我付出了很大的代價,但...”
-
特朗普威脅俄羅斯有沒有用?“到頭來還要看中印”
-
“烏克蘭計劃夏天大選,前提是...”
-
勒龐被定罪,不能競選法國總統(tǒng)了
-
他還沒去倒是想挺美:火星將是美國的一部分
-
日本再發(fā)警告:若發(fā)生,或致近30萬人遇難
-
“半個房本不夠買輛車,特朗普狠傷自己基本盤”
-
美科技巨頭重倉這一領域,“但中國已經(jīng)領先”
-
日本:最后的堡壘,也開始塌了
-
“和中美搶占份額”,歐洲“光譜”首戰(zhàn)失敗
-
格陵蘭島回懟特朗普:美國不會得到,我們不屬于任何人
-
丘成桐:中國已準備好培養(yǎng)自己的頂尖數(shù)學家
-
“俄美已開始討論稀土合作”,但…
-
美部長:還能塞得下特朗普的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