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一:歐洲三十年戰(zhàn)爭,披著宗教外衣的爭權奪利
因此就像文藝復興初期偉大詩人但丁和文藝復興中期偉大思想家馬基雅維利,在面對意大利的四分五裂和法國的野蠻入侵時一樣,席勒認為凡是有利于德國統(tǒng)一的事情,哪怕加強皇權或者實行絕對君主制度,也會比四分五裂對德國民族的根本利益有利。這其實也是清朝末年和民國時代中國所面臨的狀況——因此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時代背景。
圖為“戰(zhàn)爭大悲劇”組圖的一部分?!稇?zhàn)爭大悲劇》是由法國藝術家雅克·卡洛(Jacques Callot)(1592–1635)制作的一系列18幅蝕刻版畫。該系列出版于1633年,是卡洛特最著名的作品,被稱為歐洲藝術中的第一篇“反戰(zhàn)聲明”。
三十年戰(zhàn)爭使得整個歐洲徹底耗盡了自己的財力與物力,變得精疲力竭之后,歐洲國家才不得不回到談判桌前,簽訂了具有歷史意義的《威斯特伐利亞和約》。
三十年戰(zhàn)爭使得神圣羅馬帝國的人口從1600年的大約二千萬,下降到到1650年的一千萬多一點,降幅達到將近一半,以至于直到戰(zhàn)爭結束一百年之后的1750年才恢復到戰(zhàn)前的人口水平。在德國的許多地區(qū),居民人數(shù)下降高達60%。從1620年到1650年,奧格斯堡的人口從48,000降至21,000,慕尼黑的人口從22,000降至17,000。在德國其它地區(qū),農村人口也銳減40%, 城市人口銳減三分之一。
《威斯特伐利亞和約》是1648年10月在威斯特伐利亞的城市奧斯納布呂克和明斯特簽署的兩項和平條約的總稱。談判過程漫長而復雜,談判在兩個城市舉行,因為戰(zhàn)爭雙方都想在自己控制的領土上舉行會議。共有109個代表團代表交戰(zhàn)國,但并非所有代表團都同時出席。談判會議簽署了兩項條約以結束每一次重疊的戰(zhàn)爭:《明斯特和平條約》和《奧斯納布呂克和平條約》。
這些條約結束了神圣羅馬帝國的三十年戰(zhàn)爭,其中哈布斯堡王朝(奧地利和西班牙的統(tǒng)治者)及其天主教盟友站在一邊,新教強國(瑞典、丹麥和神圣羅馬帝國的一部分)以及天主教法國為另一邊。后來的國際關系學者經(jīng)常將《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確定為對現(xiàn)代國際關系至關重要的原則的起源,包括宗教自由、邊界的不可侵犯性和互不干涉主權國家的內政等。
但是這其實僅僅是后來英美主導的意識形態(tài)歷史觀一個美好的愿望。決定歐洲歷史進程的不是幾個假惺惺的和約,也不是所謂西方的契約精神,而是三十年戰(zhàn)爭以后脫穎而出的新型歐洲大國關系和它們所體現(xiàn)的國家利益和國家意志。
這種新型的民族國家利益關系和國家意志將會在帶有民族主義色彩的啟蒙運動感召下,推動歐洲自地理大發(fā)現(xiàn)以來的新一輪殖民主義運動,和對葡萄牙、西班牙通過上一次殖民主義運動所霸占的全球利益的重新瓜分,并在這場新一輪的利益瓜分運動中,通過緊鑼密鼓的軍備競賽與商業(yè)競爭完成了一場永垂史冊的“科學革命”和“工業(yè)革命”,并利用這兩場革命所積蓄的巨大能量與破壞力,在二十世紀初引爆兩場無論在規(guī)模和烈度上都使“三十年戰(zhàn)爭”相形見絀的世界大戰(zhàn)。在三十年戰(zhàn)爭中飽受煎熬的德意志民族將在這兩次世界大戰(zhàn)中對曾經(jīng)壓迫過他們的所有歐洲人進行報仇雪恨。
因此《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簽訂時和簽訂后的實際情形則與英美歷史學家和國際關系學家的解讀大不相同。這個條約僅僅確認了天主教與新教之間的相互承認,君主們可以自行選擇自己國家的宗教而且不得因宗教理由迫害彼此的信徒。那些所謂國家主權與邊界的相互承認根本沒有寫進條約,完全是后人的解讀,尤其是占統(tǒng)治地位的英美學者們出于維護歐洲大陸均衡體系而給出的解讀。
而且條約并沒有完全結束三十年戰(zhàn)爭引起的沖突。比如法國和西班牙之間的戰(zhàn)爭一直持續(xù)到1659年的《比利牛斯條約》才結束。而西班牙和葡萄牙之間的戰(zhàn)爭也沒有結束,這是一場包含在80年戰(zhàn)爭中的沖突;西-葡戰(zhàn)爭直到1663年才結束。而且緊接著三十年戰(zhàn)爭的還有“太陽王”路易十四的一系列戰(zhàn)爭和同為新教國家的英國與荷蘭之間的“四次英荷”戰(zhàn)爭。這些戰(zhàn)爭都是挑戰(zhàn)歐洲各國國家主權和邊界的戰(zhàn)爭,何來主權與邊界的相互尊重和承認?
不過,三十年戰(zhàn)爭所達到的實際效果,是歐洲國家君主門意識到他們所代表的是整個國家的商業(yè)利益和與之相關的地緣政治利益,而不僅僅是皇室自己的利益。換句話說,三十年戰(zhàn)爭產生的一個新的“國家意識”就是王室應該像管理公司那樣來管理國家,并且為這個“公司”謀求最大的商業(yè)利益。
國家間可以為商業(yè)利益而合作,也可以為商業(yè)利益而開戰(zhàn),但是戰(zhàn)爭的目標不是把自己的宗教信仰強加給對方,而只能是為商業(yè)利益和與此密切相關的地緣政治利益。
而這樣一種商業(yè)化的國家利益,才應該是一國君主應該追求的最高目標。因此,三十年戰(zhàn)爭之后,歐洲國家都接受了“沒有永恒的盟友,只有永恒的利益”這樣的信條和國家相處之道,因為三十年戰(zhàn)爭本身證明了這一真理,再也不要為宗教感情而兩脅插刀了。歐洲唯一需要維護的,不是統(tǒng)一的宗教價值觀,而是實力均衡;只有均衡才有歐洲的和平。
因此,雖然《威斯特伐利亞和約》并沒有黑字白紙地公開承認歐洲的國家關系和國家競爭體系是一個基于“國家主權”、“國家利益”和“國家理由”的體系,但是,它通過宗教和解強化了一種試圖將國家關系建立在一個普遍的達爾文“叢林競爭”規(guī)則基礎之上的潛意識。
這樣一種潛意識是將過去歷史上基于宗教理由的戰(zhàn)爭與征服行動,轉變?yōu)榛凇皣疑虡I(yè)利益”這樣一種“國家理由”的公司行為,或者類似公司間的競爭關系,只不過更加血腥而已。
這樣一來,《威斯特伐利亞和約》就在十字軍東征五百年和文藝復興三百年之后,正式將“國家”實體化和“國家暴力”商業(yè)化了。這也真正體現(xiàn)了文藝復興和馬基雅維利思想的精髓——即國家再也不應該因為宗教信仰或者政治制度的不同而窮兵黷武的理由,以至于為此浪費大量稅收資源,但是卻可以因為商業(yè)利益和地緣政治利益沖突而發(fā)動戰(zhàn)爭,恰如《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簽訂以后接下來的一系列戰(zhàn)爭所證實了的那樣。
事實上,三十年戰(zhàn)爭結束不久,屬于同一宗教(新教)陣營的荷蘭與英國,便開啟了一系列海上戰(zhàn)爭——但戰(zhàn)爭的目標非常明確,就是為了爭奪全球貿易和海外殖民資源的控制權,而戰(zhàn)爭的手段是軍事重商主義的,即通過相互摧毀對方的貿易通道和商業(yè)利益迫使對方就范,而不是以消滅對方人口為目的的大屠殺。
三十年戰(zhàn)爭之后,歐洲各國意識到他們可以共處于一種即相互競爭又相互交流合作的國家競爭體系中,國家間的事務以商業(yè)事務為主,但是軍事實力和戰(zhàn)爭手段才是談判桌上討價還價的籌碼。正如美國海軍助理部長和第26屆總統(tǒng)西奧多?羅斯福所說:“備戰(zhàn)是和平最可靠的保證,??那些希望看到一國與其他國家和平相處的人如果依賴的是一支由一流戰(zhàn)艦組成的一流艦隊,而不是靠聰明人設計出的任何仲裁條約,那才是睿智的?!?
因此,《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的精神體現(xiàn)了法國杰出政治家、路易十三國王的樞機主教與首輔大臣黎塞留的國家觀:國家是一個具有自身存在價值的抽象永恒實體;國家的需求不是由統(tǒng)治者的個人喜好、家族利益或者追求向全世界傳播宗教意識形態(tài)的目標決定的,而是基于商業(yè)原則的國家地緣政治利益決定的,即所謂“國家理由”。
這也解釋了為什么在三十年戰(zhàn)爭中法國沒有站在信奉天主教的西班牙和哈布斯堡王朝一邊,而是毅然決然地站在了信奉新教的北歐國家一邊,因為法國的國家利益,而不是路易十三國王的宗教偏好,決定了法國的敵人和它的戰(zhàn)爭立場。
黎塞留把哈布斯堡王朝(中歐)的分裂看作法國國家利益的需要,一個強大統(tǒng)一的天主教中歐地區(qū)(即哈布斯堡王朝)會壟斷歐洲大陸的資源,因此阻止中歐(包括西班牙、波西米亞、奧地利、普魯士、西屬荷蘭)的統(tǒng)一符合法國的國家利益。
在1632年的備忘錄中,黎塞留(Richelieu)闡明了他所看到的法國直接參戰(zhàn)對戰(zhàn)爭的意義:使其能夠“完全摧毀奧地利王朝,……從殘局中獲利,并使法國國王成為基督教世界所有天主教王子的首領,成為歐洲最有權勢的人物。這個目標將與瑞典一起共同實現(xiàn),但此后瑞典國王將無法與法國國王匹敵,尤其是因為他“沒有法國那樣多的資源”。
經(jīng)過十字軍東征、文藝復興和地理大發(fā)現(xiàn)帶來的商業(yè)繁榮以后,法國長期以來認為自己兩面受敵,南邊是西班牙的哈布斯堡王朝,東邊是以哈布斯堡王朝為首的神圣羅馬帝國。
因此,信奉天主教的法國在三十年戰(zhàn)爭中毅然決然地站到了北歐新教國家集團一邊,正是出于它的國家利益。正如基辛格所說,“倘若新教徒一方被徹底打垮,奧地利王室的劍鋒就會直指法國?!?
本文系觀察者網(wǎng)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wǎng)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劉惠 
-
從世官世祿到有爵無官——古代爵位制的演變
2022-08-01 17:38 -
【觀網(wǎng)直播間】科舉時代:從世襲制到科舉制
2022-07-25 19:25 -
一五一十:宋朝為什么弱?
2022-07-18 18:46 -
跨越3000年,三星堆這件青銅文明“巔峰之作”終于合體
2022-06-16 14:42 考古 -
直播:持續(xù)上新!直擊三星堆考古發(fā)掘進程
2022-06-14 13:23 -
98歲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巫吉英去世,在冊在世幸存者僅剩56位
2022-05-25 18:54 -
在烏克蘭,反法西斯女英雄卓婭再一次被“絞殺”
2022-04-24 10:15 烏克蘭之殤 -
“定遠”沉艦殘骸遺址水下考古調查工作今年將繼續(xù)
2022-02-13 22:33 考古 -
蘇聯(lián)亡于科技?
2022-01-25 08:00 -
“大帥幣”與張作霖:作為旅游資源的歷史名人
2022-01-21 14:34 -
觀網(wǎng)直播間:蘇聯(lián)為什么由盛轉衰
2022-01-07 17:57 -
“連無助的老兵都要欺負???”日本的歷史虛無主義很“優(yōu)雅”
2022-01-04 07:51 -
海昏侯去世時間首次被揭示:公元前59年九月初八
2021-12-30 15:33 考古 -
考古新發(fā)現(xiàn)!江西樟樹國字山大墓或為越國王室貴族墓
2021-12-25 13:36 考古 -
分久何以必合?中國為何總是走向統(tǒng)一
2021-11-01 07:43 -
《走向共和》不靠譜?為何歷史老師常常推薦?
2021-10-29 08:12 -
-
“美國應學學印度,因為印度支配了中國兩千年”?!
2021-10-05 08:54 -
水墨動畫《奇跡有密碼》之“不平凡的扁擔”
2021-09-28 16:31 -
做學問?抱大腿?胡適為何能成一代名流?
2021-09-13 07:38
相關推薦 -
“中國正投入萬億美元,我們卻在這胡搞” 評論 41真急了!“白宮擬成立涉華關稅應急工作組” 評論 233這場貿易戰(zhàn),美國就是個“紙老虎” 評論 91特朗普也直說了:不行,就放棄 評論 233特朗普“先眨眼”:很多人催我,期待和中國談成 評論 246最新聞 Hot
-
“中國正投入萬億美元,我們卻在這胡搞”
-
真急了!“白宮擬成立涉華關稅應急工作組”
-
黃仁勛訪華盼繼續(xù)合作,特朗普回應
-
中國男子在TikTok“神評”美國關稅,米爾斯海默秒答:贊同
-
“內地電影票房過億那一刻,香港電影就被顛覆了”
-
美國稅局代理局長剛上任三天就被免,“貝森特抱怨他是馬斯克的人”
-
特朗普也直說了:不行,就放棄
-
“中國深知‘廣場協(xié)議’是致命的,特朗普別想了”
-
“中國稀土,關乎美國人生死”
-
美軍高官著急:中國速度太快了,是美國3倍
-
德銀:中國客戶減持美債,轉頭買歐洲資產
-
美國對中國再下黑手,“黃仁勛道出最大擔憂…”
-
跟特朗普談,拿中國當籌碼?英財相:蠢死了
-
加總理揚言:除了中美,還有其他人
-
美方將不再斡旋?梅德韋杰夫喊話歐盟:學著點
-
特朗普“先眨眼”:很多人催我,期待和中國談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