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聞政明:學校勸退帶手機學生,這是“蛋與墻”之爭嗎?
分享到:關鍵字: 河北滄州一中滄州一中滄州一中勸退12名學生學生因在校使用手機被勸退校內使用手機被勸退使用手機被勸退帶手機被勸退滄州一中勸退學生學生帶手機有時候,我們會把很多問題變成“蛋與墻”的問題。
這是日本文學家村上春樹2009年獲得耶路撒冷文學獎后、赴以色列受領獎項時發(fā)表的演講主題。
“假如這里有堅固的高墻和撞墻破碎的雞蛋,我總是站在雞蛋一邊?!?
“是的,無論高墻多么正確、雞蛋多么錯誤,我也還是站在雞蛋一邊。正確不正確是由別人決定的,或是由時間和歷史決定的。假如小說家站在高墻一邊寫作,不管出于何種理由,這個作家又有多大價值呢?”
不知為何,在看到以下新聞、寫下這篇文章時,想到了這句話。
源起這條新聞:“河北滄州一中12名高中生因在校內使用或攜帶手機陸續(xù)被勸退”,事情一經(jīng)報道,沸沸揚揚,引發(fā)熱議。
大家的興趣點顯然是“學生用手機要被勸退嗎?”,支持學生,還是支持學校。
據(jù)@新浪河南發(fā)起的投票顯示,1萬名參加投票的網(wǎng)友中,69.6%選擇“支持學生,應該有自由”;僅9%的網(wǎng)民表示支持學校。這次投票吸引了兩萬人次參與,有超過八成網(wǎng)友表示支持學生。多項網(wǎng)絡調查顯示,輿論對滄州一中的批評聲要大于支持聲。
比如,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員孫云曉認為,勸退的規(guī)定顯然“過頭”了,校規(guī)制定時不能由學校行政部門單方面制定,必須廣泛聽取教師、學生、學生家長的意見,經(jīng)過民主決策程序審議通過,學生是有參與權的。并從未成年人保護法的角度來看,勸退從某種程度侵犯了學生的受教育權。
再比如,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滄州一中的校規(guī)已明顯超出《河北省普通高中學生學籍管理辦法實施細則(試行)》。而且“滄州一中對學生進行勸退處分,沒有組成獨立的調查委員會、舉行聽證會等程序,而是學校單方將學生勸退?!?
該細則第37條規(guī)定,對違反中學生守則和校規(guī)校紀或犯有錯誤的學生,應耐心批評教育,幫助他們改正錯誤,不要輕易處分;不應以停課、勸退等形式剝奪學生學習權利。第38條則規(guī)定,給予勒令退學、開除學籍處分的,除經(jīng)校務會議討論通過、校長批準等程序外,還須報上級教育主管部門批準。
也有律師認為,學校這種行為于法無據(jù),被勸退學生可以向有關部門提出行政訴訟。
滄州一中的勸退是“不教而誅”嗎?
是的,幾乎所有的媒體都在轉發(fā)那只被收繳的過時手機和那份處分通知書,上面寫著自2月29日學校宣布手機違紀處理新規(guī)后,一些學生仍在校內攜帶或使用手機,故予以勸退。當?shù)亟逃忠脖硎颈粍裢藢W生暫未返校,已介入調查。
資料圖
但是,滄州一中在一封致《南方周末》的公開信中聲明,報道所采信的內容有失全面,只是采取了幾位當事學生家長的說法,并對事件做了說明。而且也解釋了所謂的“勸退”是什么意思。
第一,該校經(jīng)過新校址搬遷后,從原來的走讀變?yōu)槿忾]管理,造成了很多學生和家長的不適應。而該校學生人數(shù)達6000多。
第二,禁止攜帶手機進校的規(guī)定早在搬遷之前就已經(jīng)提出,但是走讀制之下很難嚴格管理。
第三,實行寄宿制后,為了保證學生與家里的聯(lián)系,學校既設置了磁卡公用電話,也與聯(lián)通公司合作使用定制手機——限時使用、不能上網(wǎng),學生可自主選擇是否使用,并禁止學生自帶手機進校。但校方發(fā)現(xiàn)聯(lián)通并未按照合約方式執(zhí)行,所以再次禁止學生使用定制手機。校內增設磁卡電話。
第四,此次處理12名學生并非是“不教而誅”的突然之舉,而是在多次告知、教育無效的情況下,為維護大多數(shù)學生利益而做出的無奈之舉。
第五,學校維持對12名違紀學生的處理決定。校方有責任做出符合學校實際的管理規(guī)定,對學生的處理決定符合絕大多數(shù)學生和家長利益訴求;嚴肅執(zhí)行校規(guī),體現(xiàn)了學校為大多數(shù)學生負責的擔當。教育不是萬能的,懲戒本身也是一種教育。而家長的片面之詞誤導了新聞工作者和媒體,以達到助其孩子逃避處分之目的,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恰當,校方會繼續(xù)做好對個別家長的勸解工作。
同時,滄州一中副校長回應,這個勸退是學校內部管理的一些規(guī)定,不同于學籍管理中的處分決定,不取消學生學籍,仍保留學生學籍。實際操作是讓學生轉入另外一個學校,換一個新的學習環(huán)境。
滄州教育局基礎教育科科長表示,確保落實其中八名高三學生的高考相關報名手續(xù)等工作,讓他們在滄州一中順利參加高考。其余四名高一、高二學生,則保證他們轉入一個合適的學校學習,下學期的轉學考試中,他們可以再回來參加考試,合格以后可以回滄州一中上學。
不過,大眾輿論可不會就此“領情”,對學校的批評一波又一波,偶爾有幾位滄州一中畢業(yè)學生為母校的煽情聲明也早就淹沒其中。
批評聲大多憑借曾經(jīng)的、或現(xiàn)有的經(jīng)歷,大呼勸退太“粗暴”、學生自由呢、素質教育呢、學校法理呢、教育是靠疏導不靠堵,這是扼殺花朵、孩子犯錯怎么了、誰沒犯個錯、要允許孩子犯錯,這樣的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只是一部考試機器,諸如此類。
而當“學生”、“學?!?、“自由”、“管制”……這些詞一旦出現(xiàn)的時候,“選邊站”的答案一定是顯而易見的。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wǎng)站,轉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http://m.dosane.com/wenzhengming/2016_04_01_355707.shtml
- 責任編輯:朱敏潔
-
特朗普竟對中國征收34%“對等關稅” 評論 839解放日?“對于市場而言這是‘屠戮日’” 評論 66“世界變了”,加拿大汽車零部件巨頭瞄準中國市場 評論 35“中國對美反制,巴西看到了機會” 評論 40“眾叛親離!要是再發(fā)生911,誰還同情美國人?” 評論 226最新聞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