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祺:“去臺灣讀書為哪般”,我也曾不斷問自己這個問題
關鍵字: 臺灣留學臺灣高校臺灣高等教育海外僑生陸生【文/觀察者網(wǎng)專欄作者 姚祺】
近期,在馬來西亞華文學校中流傳的一封公開信,使遠隔重洋的臺灣高校屆有些如坐針氈。這封名為《為我們的孩子著想》細數(shù)了為什么不能送孩子去臺灣念書的7大理由,在馬來西亞華人圈子,特別是有即將念大學的學生及其家長群體中成為熱門話題。
作為在臺留學外籍生第二大來源地的馬來西亞出現(xiàn)這樣的聲音,難怪臺灣高教屆要會緊張。不過事實上,根據(jù)臺灣“統(tǒng)計處”公布的資料顯示,最近10年赴臺灣的外籍生數(shù)量處于穩(wěn)步增長之中。那么,究竟哪些因素成為吸引外籍生的主要動因呢?臺灣高校留學產(chǎn)業(yè)又面臨何種挑戰(zhàn)?作為在臺灣讀博的陸生,又曾在馬來西亞考察,也聽身邊人不斷吐槽臺灣教育,倒是很愿意說一說這事兒。
海外僑生的理想選擇
“僑生”這一概念源自“僑胞”,即早年遠赴海外定居的華僑同胞。眾所周知,孫中山先生等一干革命先輩在發(fā)起推翻滿清統(tǒng)治的多次革命中,海外僑胞扮演重要角色,不僅捐款捐物,更有不少身先士卒加入革命隊伍,其中不乏壯烈犧牲青山埋骨。因此,民國政府早在1926年即設立“僑務委員會”,1921年頒布《僑務委員會組織法》,規(guī)定僑委會下設僑民教育處和教育指導科,分管僑胞歸國教育等事務。“僑生”概念即在此時產(chǎn)生。
1946年,民國政府指定頒布的《中華民國憲法》將僑務列入“基本國策”,其中明確規(guī)定了“獎勵或補助僑民教育事業(yè)”。1949年國民黨當局敗走臺灣后,雖然因所謂“動員戡亂”實施“戒嚴”體制而凍結了“憲法”,但僑務和僑生工作缺因為要與大陸爭奪中國的代表權,非但繼承了在大陸時期的做法,更投入巨大人力物力,擴大臺灣當局在海外華人圈子中的影響力。
1985年,臺灣“僑委會”于美國舊金山建立第一個“華僑文教服務中心”,并很快在加拿大、巴西、菲律賓、澳大利亞等國鋪開,成為向海外華僑宣傳“中華民國”,獲取華僑支持的重要管道。
在吸引僑生方面,臺灣當局自1970年代開始在海外相繼開設“留華(臺)校友會聯(lián)合會”,通過從大陸時期民國留學和在臺留學畢業(yè)回國華僑的力量,推介臺灣留學經(jīng)驗,吸引新一代華僑再到臺灣留學。
以馬來西亞為例,留臺聯(lián)會及其分會就遍布了馬來西亞13州,每年在全國各地舉辦臺灣高等教育展,并且與幾乎所有馬來西亞華文中學(獨立中學)建立聯(lián)系,從而組成了一張綿密的吸引馬來西亞僑生的網(wǎng)絡。留臺聯(lián)會不僅吸引留學生赴臺,更通過“前輩提攜后輩”的方式,幫助畢業(yè)僑生在臺灣或者回國找到工作,解決僑生赴臺留學的“后顧之憂”。
另一方面,華人在海外作為少數(shù)族裔,難免會受到歧視。在馬來西亞,這種歧視甚至落實到了憲法層面。不信奉伊斯蘭教的華人在馬來西亞升學、就業(yè)、儲蓄利息、購房貸款等都會受到歧視性政策約束。
就升學而言,華文學校的文憑不被政府承認,華文學校的畢業(yè)生不僅不能直接參加大學升學考試,必須要先通過STM高中同等學力文憑和馬來語考試,分數(shù)高者得進入大學預科班學習。不能達標者則必須回到高中年STPM“中六班”,是否最終能進大學并不能確定。此外,一些私人大學愿意承認獨中學歷,但這些大學依然需要學生先通過STM考試和馬來語考試,有些對分數(shù)要求很高,另一些則是學費很貴而教育水準偏低。
這一系列政策導致的結果就是大量的華人學生在分數(shù)與馬來學生相同甚至更高的情況下,卻無緣進入本地公立大學就讀。不難理解,很多家長認為與其讓孩子與馬來學生一起不平等競爭,不如直接赴海外留學。而臺灣優(yōu)渥的僑生優(yōu)待政策、留臺聯(lián)會的推介協(xié)助,以及臺灣相較歐美與日韓更低的費用成本,都使其在很長一段時間成為海外僑生,特別是東南亞僑生留學的首選。
2015年之前,馬來西亞一直是在臺外籍留學生最多的來源地,而其中僑生又占了絕大多數(shù)。根據(jù)臺灣“教育部”公布的統(tǒng)計數(shù)字,2016年臺灣在讀海外僑生總計11097人,較2015年增加636人。其中僅馬來西亞一國就有7013人,占全部海外僑生總數(shù)的63.2%。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wǎng)站,轉(zhuǎn)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小婷
-
最新聞 Hot
-
中柬云壤港聯(lián)合保障和訓練中心正式掛牌運行
-
特朗普轉(zhuǎn)發(fā)“巴菲特支持特朗普經(jīng)濟政策”,巴菲特回應了
-
演都不演了,特朗普顧問直說:阿根廷得結束這份中國協(xié)議,不然…
-
這一重大科研裝置,成功部署!
-
美媒關注:辛辣回擊特朗普關稅,中國媒體用上AI歌曲和短片
-
特朗普再要求降息,鮑威爾:關稅遠超預期,再等等
-
美股蒸發(fā)超5萬億美元,“95年來最大政策失誤”
-
萬斯:歐洲最大威脅不是中俄
-
魯比奧辯解:美國需要回到制造業(yè)時代
-
在美烏克蘭人限期7日離境?美官方:發(fā)錯了
-
美股“血流成河”,特朗普選擇…去打高爾夫球
-
魯比奧告訴北約:特朗普快對普京沒耐心了
-
美國人瘋狂囤貨,“中國電視被買空”
-
美股三大股指收盤暴跌,納指進入熊市
-
美股開盤重挫,特朗普:我的政策永不改變
-
90億美元還想不想要?哈佛被下“整改通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