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斯托利亞:西方學者透過三星堆,看到了什么?
葛維漢是美國著名的考古學家和人類學家,他曾獲芝加哥大學文化人類學博士學位。1911年他以美國浸理會牧師的身份來到中國,此后在中國生活了三十多年,直到1948年才返回美國。1932年,鑒于葛維漢此前關于四川南部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文化的研究,他被美國哈佛燕京學社推薦成為華西協(xié)和大學博物館館長,并兼任華西協(xié)和大學文化人類學教授,在該校講授考古學、人類學等課程。也正是由于這個契機,使得葛維漢得以接觸到前一年華西協(xié)和大學在廣漢收集到的文物,并決定親自前往當?shù)卦俅芜M行考察。
這次華西協(xié)和大學的考古隊在燕道成家附近進行了為期10天左右的考古發(fā)掘,共發(fā)現(xiàn)600多件玉器、石器和陶器,這些器物后來都以廣漢縣政府的名義交給華西協(xié)和大學博物館收藏。第二年,葛維漢便在《華西邊疆研究學會雜志》上發(fā)表了《漢州發(fā)掘簡報》(A Preliminary Report of the Hanchow Excavation)一文,在這篇文章中,葛維漢不僅系統(tǒng)分析了三星堆首次科學考古發(fā)掘的文物,而且還認為三星堆文化遺址最晚的年代應為西周早期,即大約在公元前1100年左右。
此后,一同前往發(fā)掘的中國人林名均也在《說文月刊》上發(fā)表了題為《廣漢古代遺物之發(fā)現(xiàn)及其發(fā)掘》一文,他將三星堆遺址稱為“廣漢文化”,并認為該遺址的年代為新石器時代末期,大約在殷商時期以前,而出土的玉石器則應該是西周時期的物品。
葛維漢和林名均的中英文論文在海內(nèi)外學界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有學者甚至據(jù)此提出巴蜀文化并非出自于黃帝一脈,而是獨立發(fā)展的文明。
其中影響最大的當屬著名歷史學家顧頡剛,他在20世紀40年代發(fā)表了重量級論文《古代巴蜀與中原的關系說及其批判》,在文中他認為巴蜀文化應為獨立發(fā)展的一種文化,在戰(zhàn)國后期才融入到中原文化之中。
當然,也有學者不同意“巴蜀文化”的提法,其中較有代表的是后來繼任華西協(xié)和大學博物館館長的鄭德坤先生,他也是華西協(xié)和大學博物館首任非外籍館長。他在全面搜集了當時四川各地的考古材料后,出版了《四川古代文化史》一書,其中也專門涉及到三星堆,他選擇將其稱為“廣漢文化”,并認為其是中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葛維漢和鄭德坤的著作后來都在海外出版,也正是由于三星堆遺址早期發(fā)掘團隊組成人員的“國際化”,才使得西方社會了解到位于中國西部內(nèi)陸小城廣漢的考古發(fā)掘工作,而讓海外學界更感興趣的則是三星堆遺址表現(xiàn)出的與殷墟為代表的中原文化所不同的“非中原性”。這其中還涉及到一段“中華文明西來說”的學術公案。
被認為和三星堆青銅神樹頗為相似的蘇美爾神樹
中華文明的異域想象?
最早提出中華文明西來說的是明末清初的天主教傳教士,南懷仁曾稱伏羲是亞當?shù)摹暗谑訉O”。受到湯若望等傳教士影響的中國天主教徒李祖白在《天學傳概》中也提出“中國之初人實如德亞之苗裔”。
清朝末年,法國學者拉克伯里(Terrien de Lacouperie)在《Western Origin of the Early Chinese Civilization》一文中通過比較古代中國文明和古巴比倫文明的相似之處,再度提出西來假說。拉克伯里研究中的很多新材料源于當時亞述學研究的成果,所以他的“西來說”并沒有被歐洲的主流漢學界所接受。
當拉克伯里的觀點傳入日本后,引起了巨大的反響,白鳥庫吉等人認為傳統(tǒng)的東洋史研究者帶有偏見,他堅信中國上古文明受到了西方的影響,并認為這是文明交流產(chǎn)生的必然結(jié)果,后來章太炎等中國學者也通過對不同語言的勘音釋義附和了拉克伯里的“西來說”。
但這種“西來說”傳入中國在清末民初的政治背景下,也有排滿目的。當章太炎后來發(fā)現(xiàn)“西來說”不符合自己的政治傾向時,又對此加以駁斥。因為如果漢族與滿族同為外來民族,則“驅(qū)除韃虜”的口號就失去了正當性。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吳立群 
-
《覺醒年代》編劇龍平平:彈幕這句話,讓我流淚了
2021-05-13 00:25 建黨百年 -
“一個共產(chǎn)黨員與廣大群眾取得密切聯(lián)系時就具有無比的勇氣和力量”
2021-05-08 08:52 中共100個對外交往故事 -
河南鞏義宋陵上種田,河南考古院:正在進行環(huán)境整治
2021-05-06 23:15 -
百年來,中國共產(chǎn)黨經(jīng)歷過哪些“至暗時刻”?
2021-05-04 08:17 人間正道·中共建黨100周年 -
累計接待國內(nèi)外參觀者逾億人次,毛主席故居修繕開放
2021-05-03 15:16 -
基辛格:毛主席親自指示邀請美國乒乓隊訪華
2021-04-24 15:22 中美關系 -
“中國抗戰(zhàn)的希望在西北”
2021-04-20 08:24 中共100個對外交往故事 -
“他是國家占人口80%的農(nóng)民的化身”
2021-04-19 07:10 中共100個對外交往故事 -
“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的中國將是我度過余生的地方”——“紙老虎女士”的六次訪華
2021-04-15 10:19 中共100個對外交往故事 -
“打仗總要死人的…不要是我兒子,就當成一件大事”
2021-04-04 15:32 -
抗美援朝老兵的遺憾:沒能看到臺灣解放,祖國統(tǒng)一
2021-04-04 08:38 人間正道·中共建黨100周年 -
這件國寶級器物,證明三星堆人是“龍的傳人”!
2021-03-24 08:49 -
僅剩70位!南京大屠殺幸存者蔡麗華逝世
2021-03-01 11:24 -
大明之恥,為何后世史官要抹白?
2021-01-28 08:49 觀學院 -
登上《國家寶藏》的王貞儀,是當時“才女”無奈的縮影
2021-01-07 08:27 -
航天603基地入選國家工業(yè)遺產(chǎn):中國第一個探空火箭發(fā)射場
2020-12-31 08:08 航空航天 -
中組部部長:歷史的苦難不能忘記,前進的腳步永不停息
2020-12-13 11:41 -
南京大屠殺史實展62天,收到20550條留言
2020-12-13 10:24 -
志哀!國家公祭日,南京下半旗
2020-12-13 09:35 觀察者頭條 -
河南發(fā)現(xiàn)2600多年前戎人王級大墓
2020-11-29 22:09 考古
相關推薦 -
最新聞 Hot
-
美國人瘋狂囤貨,“中國電視被買空”
-
美股開盤重挫,特朗普:我的政策永不改變
-
90億美元還想不想要?哈佛被下“整改通牒”
-
“2300美元一臺?特朗普要親手毀掉‘美國象征’?”
-
4月10日起,對原產(chǎn)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加征34%關稅
-
石破茂:這是一場“國家危機”
-
“特朗普白給,中國要贏得全世界了”
-
《經(jīng)濟學人》繃不住了…
-
“和她見了一面后,特朗普炒了近10名國安官員”
-
尹錫悅被罷免
-
尹錫悅發(fā)聲
-
道指狂泄近1700點,美股創(chuàng)5年最大單日跌幅
-
巴西宣布采購2艘英國二手船塢登陸艦
-
王勛、宋思玉,搶救無效壯烈犧牲
-
美太空軍鼓吹“太空軍事化”,又拿中國做文章
-
“入境美國時要慎之又慎,那里已面目全非,充滿敵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