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雷:這群緬甸媒體人,說出的中國會好嗎
關鍵字: 緬甸緬甸媒體昂山素季昂山素季訪華中緬關系【昂山素季近日訪華,很多媒體渲染中緬關系漸入佳境,中緬“胞波”友誼長存。但是,在中緬官方友好會晤往來的背后,中緬媒體之間交流互動存在的一些問題卻很少被提及。緬甸社會中某部分群體對中國存在一些誤讀,甚至夾帶著一些“疑華”、“反華”情緒。緬甸民眾對中國的認識需要一次格式化和升級,中緬友好關系的構建離不開良好的輿論傳播機制?!?
基于2015年4月與2016年8月的兩次調查,筆者就緬甸涉華事務與當?shù)刂R分子和底層民眾通過“現(xiàn)場咨詢對話”方式進行了討論。筆者也采訪了包括媒體人在內的多位緬甸人士,包括仰光使領館區(qū)的“白領”、民盟的環(huán)境立法國會議員、民盟中執(zhí)委秘書長、地方政治精英、民間環(huán)保人士、華人民間團體,同時還前往當?shù)孛耖g宗教聚會場所進行考察,并研究山地社會、礦山和沿海經濟體,因此看到一個正處于變異期的緬甸媒體生態(tài)。
隨著政權“民主轉身”和“百日維新大考”,緬甸在信息傳播方面的局勢變得日益復雜,各種派系勢力爭斗加劇,理解和溝通中緬關系需要借助更綜合、更高效率的跨國傳播模式。
緬甸內部知識界和輿論的“疑華”傾向
緬甸國內一度因為封閉、媒體審查和西方制裁,造成了相對的媒體頹勢,但是由于2010年以來逐漸放松媒體管制,緬甸擁有了相當活躍和發(fā)達的意見表達機制。再加上電子資費的下降和手機運營供應商逐漸多元和低價化,緬甸社會直接從信息1.0跨越到信息2.0,造就了一個表面繁榮的信息傳播市場。
根據筆者2010-2012年對泰國北部邊境緬甸難民的觀察,長期的軍政府報禁時代,造成一種現(xiàn)實的文化擠出效應——將大批活躍、有影響力、有創(chuàng)造力的緬甸人驅除出去,進而造成大批緬甸知識分子通過和西方社會互動,來獲得表達自己觀點的機會,有些甚至直接在泰國、挪威、美國建立自己的傳播基地,現(xiàn)有輿論市場的多個強媒體都是有海外勢力支持,不斷設計緬甸對華議題和各種軍事、發(fā)展、民族和解議題。
隨著緬甸的柔性管理和社會治理策略轉變,這些緬甸流亡人士將加速流動進入緬甸,從而對現(xiàn)實產生強烈的挑戰(zhàn)效果——不僅針對緬甸國內,也將極大影響中國的海外利益。這些活躍的海外緬甸知識分子將進入緬甸的文化、藝術、政治、生態(tài)場域,這些群體通常對中國政府和中國主流知識分子帶有偏見和看法,他們會用長期流亡、革命、造反方式積累的社區(qū)動員經驗和傳播能力來改造緬甸社會。
這些長期受壓制,但現(xiàn)在勢力抬頭的緬甸社會運動主體除了常規(guī)的知識分子、學者、非政府組織,還有緬甸獨特的“橙色僧團”。這些僧侶在媒體界、學術界、政治界、海外傳播等方面擁有獨特的話題屬性和社會動員能力,更為關鍵的是無論在農村還是城市,他們都有強大的“輿論領袖”號召力。在緬語中,“造反”這個詞的意思,其實就是將和尚化緣的缽顛倒翻轉過來。可以想像,對于中國在緬甸的海外傳播事業(yè)來說,這意味著未來工作的嚴峻態(tài)勢——緬甸內部知識界和輿論的“疑華”、緬甸外部的“反華”,中國知識界對此準備不足,對緬甸僧侶知識分子的研究尤顯不足。同時,緬甸和中國對日本侵略亞洲歷史的核心態(tài)度不同,也造成了中緬媒體和民間社交媒體難有共同語言。
緬甸的“橙色僧團”
緬甸媒體人如何看中國?
華人雖然在緬甸分布廣泛,特別是在緬北社會,基本上形成了一個文化氣質上的“下云南”社會(緬甸人稱呼緬北地區(qū)為“上緬甸”)。但是,從現(xiàn)實來講,中國在緬甸基本象征了一種和軍政府類似的文化群體,很多“反華”的舉動和情緒,與其說是就事論事的“反華”,不如說是民眾一遇到軍政府就反感的“恨烏及烏”的效果。
現(xiàn)在,很多中國人開始知道,在緬甸話里,經常用來稱呼“中國”、“中國人”、“中國菜”的詞匯并不是“China”或“Chinese”,而是“德莠”(發(fā)音),這與緬甸詞——奸詐之人發(fā)音極其接近。緬甸公民與中國大陸百姓缺乏大規(guī)模、長時段的民間互動,但他們可以通過中國企業(yè)的項目、中國海外僑民的做派,去“虛構”一個中國。
在訪問仰光媒體集團負責人吳哥哥時,他提到影響緬甸的現(xiàn)實國際媒體場域,仍然以發(fā)達國家英、美、日為主,客觀來說中國的英文報道在緬甸基沒有市場。只要有西方媒體的報道作為選擇,本地媒體一般不會關注中國的英文報道。
吳哥哥還提到,中國媒體因為沒有和政府進行任何有效的(代表公信力)區(qū)分,形成客觀的政府代言人身份,它們在材料選擇、報道口徑、寫作方式、語言特征角度,都有濃厚的宣傳口吻和強勢,因此并不受緬甸媒體人青睞。所以,一旦中國企業(yè)和公民在緬甸有事,中國媒體一旦有話說,都容易當作負面和不客觀的報道數(shù)據。
另外,中國媒體的海外傳播沒有注意到緬甸媒體市場受眾的變化,因為瞬間擁有多種豐富的外界媒體渠道和終端,緬甸受眾可以獲得海量的傳播信息,因此緬甸的受眾在接受國際媒體報道時,基本上是沒有耐心的,很多報道即使寫得很好,大家也只看標題。手機媒體閱讀已經成為緬甸年青人接觸資訊的主要渠道,尤其是通過Facebook。
緬甸街上低頭刷手機的年輕人
這樣一來,對于中國的海外傳播來說,除了注重內容、深度之外,還要強化對形式、媒介形態(tài)、表述方式的研究,同時要利用各種緬甸受眾極為關注的事件和話題人物。
在緬甸調查期間,我每天都會和研究助手、當?shù)氐呐笥巡榭串數(shù)貓髷偤筒璧甑膱蠹垷徜N情況,有哪些報道為當?shù)厝岁P注。一段時間下來,發(fā)現(xiàn)中國的學術界、媒體界對于緬甸社會的標識性人物、事件的陌生和無知程度令人吃驚,同時因為語言的隔膜,中國媒體基本上難以傳達緬甸真實的文化語境和社會輿論情況。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鐘曉雯
-
他還沒去倒是想挺美:火星將是美國的一部分 評論 61“半個房本不夠買輛車,特朗普狠傷自己基本盤” 評論 157“和中美搶占份額”,歐洲“光譜”首戰(zhàn)失敗 評論 210格陵蘭島回懟特朗普:美國不會得到,我們不屬于任何人 評論 203深度揭秘:美國全方位介入俄烏沖突,歐洲人聽了都吃驚 評論 135最新聞 Hot
-
“DOGE讓我付出了很大的代價,但...”
-
勒龐被定罪,不能競選法國總統(tǒng)了
-
他還沒去倒是想挺美:火星將是美國的一部分
-
日本再發(fā)警告:若發(fā)生,或致近30萬人遇難
-
“半個房本不夠買輛車,特朗普狠傷自己基本盤”
-
美科技巨頭重倉這一領域,“但中國已經領先”
-
日本:最后的堡壘,也開始塌了
-
“和中美搶占份額”,歐洲“光譜”首戰(zhàn)失敗
-
格陵蘭島回懟特朗普:美國不會得到,我們不屬于任何人
-
丘成桐:中國已準備好培養(yǎng)自己的頂尖數(shù)學家
-
“俄美已開始討論稀土合作”,但…
-
美部長:還能塞得下特朗普的臉
-
“普京主義在美國獲勝了”
-
美防長又來:美國需要日本以“遏制”中國
-
出錢換首訪?“特朗普擬5月中旬出訪沙特”
-
深度揭秘:美國全方位介入俄烏沖突,歐洲人聽了都吃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