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瑋|上甘嶺老兵:當(dāng)時我孤身一人,沒想到能干掉這么多敵軍
最后更新: 2022-10-15 13:33:08【文/觀察者網(wǎng)專欄作者 左瑋】
“上甘嶺打響的時候,我沒想到能活著回來?!绷直h爺爺對我說,“幾十年間,研究了無數(shù)軍史資料,結(jié)果更想不明白了?!?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嶺戰(zhàn)役打響。我軍于10月30日開始大反擊,開啟了“最漫長的43天”里的第三階段。
這是11月1日至11月5日,發(fā)生在2號陣地和8號陣地的故事:一個名叫林炳遠的小戰(zhàn)士,邊學(xué)邊打,短短幾天,從一個“新兵蛋子”蛻變?yōu)闅灁?40余人的“孤膽英雄”,創(chuàng)造了單兵軍史奇跡。
一
林炳遠,1933年11月生,四川南充人。1950年,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祖國發(fā)出“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的號召,動員青年踴躍參軍。
1951年初,部隊來到了林炳遠老家南部縣度門鄉(xiāng)。有一天,林炳遠的父親急匆匆地返回家中,對兒子們說:“中國解放了,我們要感恩黨和國家??姑涝覀兗依锶艘欢ㄒ??!?
林炳遠和哥哥林高遠立即報了名。在他的回憶中,那天鄉(xiāng)里有70多名年輕人一起報名參軍。林爺爺俏皮地告訴我:“報名的時候,我媽覺得我年齡小,更希望部隊收我二哥。但交表時,不知道怎么那么巧,來陣風(fēng)一吹,把我的那個報名表吹到前面了?!?
因有“東風(fēng)來相助”,1951年4月,林炳遠得償所愿,正式加入中國人民志愿軍。入伍那天,家人和鄉(xiāng)親們一路簇擁,把新兵們送到了村口。
1951年9月,林炳遠赴朝作戰(zhàn)。最初,他被分到炮兵排里當(dāng)通訊員。指導(dǎo)員找到林炳遠,說他個子太小扛不動炮彈,讓他回國?!拔宜阑畈桓?,我是來抗美援朝的。要是回去了,以后在家鄉(xiāng)還怎么抬得起頭?”在林炳遠的軟磨硬泡下,他最終從炮兵轉(zhuǎn)為了步兵,被分配到29師86團3營9連。
成為步兵后,他滿腦子想著“為祖國立功、當(dāng)英雄”,這個強烈的愿望源于一次慶功大會和一封來自家鄉(xiāng)的信。
在戰(zhàn)斗英雄崔建國和劉興文的慶功大會上,備受鼓舞的林炳遠興奮得夜不能寐:“劉興文同志才十幾歲,他能為祖國立功當(dāng)英雄,我也能!”
而家書里哥哥的一段話,更是讓林炳遠“有些受到刺激”。1952年夏天,報名參軍但遺憾落選的二哥來信:“我們四川出了不少英雄,跟你一塊去朝鮮的,也有好幾個人捎了喜報回家了,咱父親和母親都望著你能早點寄個喜報來。”哥哥還問他:“我四月里已經(jīng)加入了新民主主義青年團,不知你入了團沒有?”林炳遠有些得意地想:“你四月入團的,我三月就入團了?!钡氲郊胰藛枴跋矆蟆保钟行┎话?,他暗下決心:“我一定會把喜報寄回家去!”
此時,滿腦子琢磨怎么“當(dāng)英雄”的林炳遠,實際上還是一枚“新兵蛋子”。他打的第一場真正意義上的仗,是上甘嶺597.9高地的大反擊。
二
10月30日,上甘嶺戰(zhàn)役反攻開始了。31日,林炳遠所在的9連接到命令:奪回597.9高地上的2號陣地和8號陣地。
我們先來簡單看看這兩個陣地的分布。
從主峰向東北延伸的一條山梁,依次分布著1號、8號(美方稱耶尼魯賽爾高地)和2號陣地(美方稱羅素峰)。其中8號陣地,距離南韓軍隊前沿陣地僅百米。
林炳遠還記得那一天狂風(fēng)大作,風(fēng)雨交加。“美國兵怕冷,縮著不愿打,那是他們最脆弱的時候?!背恕皨蓺狻?、“精神差”、“怕近戰(zhàn)夜戰(zhàn)”以外,敵軍與志愿軍還有一點不同:敵方步兵每次都在飛機狂轟亂炸、連天炮火攻擊陣地后,認為陣地上已無志愿軍存活才開始進攻,永遠不會“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
休憩的美軍沉浸在占領(lǐng)陣地的喜悅里,十分松懈。9連的奇襲,令8號陣地上的敵人慌成一團。
朝鮮戰(zhàn)場上,志愿軍的奇襲令美軍想不通:明明炮火已將陣地犁了一遍又一遍,為什么還有志愿軍“冒”出來?為什么突襲自己的志愿軍好像沒幾個,卻又好像漫山遍野都是?
9連迅速收復(fù)了8號陣地,剩下的敵人沿著山脊向2號陣地潰逃,戰(zhàn)士們抓住戰(zhàn)機猛打猛追,又一鼓作氣拿下了2號陣地。但很快,后方敵軍向2號陣地發(fā)射了密集的炮火,并組織大批步兵對陣地發(fā)起進攻。
11月1日的激烈戰(zhàn)斗,直到半夜時分才結(jié)束。
指導(dǎo)員數(shù)了數(shù),9連的同志幾乎都犧牲了,加上自己,僅剩9人。天一亮敵人又會進攻,指導(dǎo)員下令分成2組,班長和副班長各帶3名戰(zhàn)士,守衛(wèi)2號陣地和8號陣地。
林炳遠跟隨班長羅起堅守2號陣地,他身上捆上一圈手榴彈,另再備有一箱。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zé)任編輯: 吳立群 
-
為了“去中國化”,日本考古還出過這樣的大烏龍
2022-10-03 08:29 -
清代盛行“厚嫁”,對女性是福是禍?
2022-09-19 08:02 -
日本拍歷史劇,就不用忌諱歷史虛無主義?
2022-08-29 08:14 -
從世官世祿到有爵無官——古代爵位制的演變
2022-08-01 17:38 -
【觀網(wǎng)直播間】科舉時代:從世襲制到科舉制
2022-07-25 19:25 -
一五一十:宋朝為什么弱?
2022-07-18 18:46 -
跨越3000年,三星堆這件青銅文明“巔峰之作”終于合體
2022-06-16 14:42 考古 -
直播:持續(xù)上新!直擊三星堆考古發(fā)掘進程
2022-06-14 13:23 -
98歲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巫吉英去世,在冊在世幸存者僅剩56位
2022-05-25 18:54 -
在烏克蘭,反法西斯女英雄卓婭再一次被“絞殺”
2022-04-24 10:15 烏克蘭之殤 -
“定遠”沉艦殘骸遺址水下考古調(diào)查工作今年將繼續(xù)
2022-02-13 22:33 考古 -
蘇聯(lián)亡于科技?
2022-01-25 08:00 -
“大帥幣”與張作霖:作為旅游資源的歷史名人
2022-01-21 14:34 -
觀網(wǎng)直播間:蘇聯(lián)為什么由盛轉(zhuǎn)衰
2022-01-07 17:57 -
“連無助的老兵都要欺負!?”日本的歷史虛無主義很“優(yōu)雅”
2022-01-04 07:51 -
?;韬钊ナ罆r間首次被揭示:公元前59年九月初八
2021-12-30 15:33 考古 -
考古新發(fā)現(xiàn)!江西樟樹國字山大墓或為越國王室貴族墓
2021-12-25 13:36 考古 -
分久何以必合?中國為何總是走向統(tǒng)一
2021-11-01 07:43 -
《走向共和》不靠譜?為何歷史老師常常推薦?
2021-10-29 08:12 -
相關(guān)推薦 -
他還沒去倒是想挺美:火星將是美國的一部分 評論 61“半個房本不夠買輛車,特朗普狠傷自己基本盤” 評論 157“和中美搶占份額”,歐洲“光譜”首戰(zhàn)失敗 評論 210格陵蘭島回懟特朗普:美國不會得到,我們不屬于任何人 評論 203深度揭秘:美國全方位介入俄烏沖突,歐洲人聽了都吃驚 評論 135最新聞 Hot
-
“DOGE讓我付出了很大的代價,但...”
-
勒龐被定罪,不能競選法國總統(tǒng)了
-
他還沒去倒是想挺美:火星將是美國的一部分
-
日本再發(fā)警告:若發(fā)生,或致近30萬人遇難
-
“半個房本不夠買輛車,特朗普狠傷自己基本盤”
-
美科技巨頭重倉這一領(lǐng)域,“但中國已經(jīng)領(lǐng)先”
-
日本:最后的堡壘,也開始塌了
-
“和中美搶占份額”,歐洲“光譜”首戰(zhàn)失敗
-
格陵蘭島回懟特朗普:美國不會得到,我們不屬于任何人
-
丘成桐:中國已準備好培養(yǎng)自己的頂尖數(shù)學(xué)家
-
“俄美已開始討論稀土合作”,但…
-
美部長:還能塞得下特朗普的臉
-
“普京主義在美國獲勝了”
-
美防長又來:美國需要日本以“遏制”中國
-
出錢換首訪?“特朗普擬5月中旬出訪沙特”
-
深度揭秘:美國全方位介入俄烏沖突,歐洲人聽了都吃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