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毓海:中國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
關鍵字: 毛澤東一起來讀毛澤東民族精神意大利【“今天的人們常說,毛澤東時代的人很傻,很愚昧,但我認為:真正的問題并不在今天的人很滑、很自以為聰明。因為真正的問題在于:究竟是把債務和犧牲留給自己,把收益和紅利留給人類和民族的未來,還是把享受留給自己和當下,而把債務和欠賬留給人類和民族的未來?!?,重讀毛澤東,我們應該告訴世界:“中國不僅是‘大熊貓’,也不僅是‘舌尖上的中國’,因為中國人,是有一點精神的?!北疚臑楸本┐髮W中文系教授韓毓海力作《偉大也要有人懂:一起讀毛澤東》意大利版序,授權(quán)觀察者網(wǎng)刊發(fā)。】
一.
毛澤東說過許多名言,其中很著名的一句是:“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這話是在中共八屆二中全會上講的。
在歐洲,“民族精神”這種說法,是由黑格爾發(fā)明的,而黑格爾發(fā)明這個詞,起初似乎就是為了貶低中國。
他在《世界歷史演講錄》里說,在中國,皇帝之下,眾生平等,皇帝的家法就是國法,在這種法律面前,老百姓是完全被動的,所以,中國沒有精神。而印度倒是有一點精神,但印度宗教的實質(zhì)就是自戕、殺我和無我,印度的那點精神萌芽,全都被印度教和佛教扼殺了。
波斯文明中存在著光明與黑暗的對立,在那里,精神與世界是對立沖突的,到了希臘文明時期,精神與世界才走向完全的和諧一致。最終,在普魯士那里,精神充滿了世界,世界上只有精神。
《世界歷史演講錄》與其說是歷史著作,還不如說是宣言書。在這部書中,黑格爾把普魯士的“文化自信”,渲染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什么是“精神”?
黑格爾所說的“精神”,當然不是魯迅筆下的阿Q“精神勝利法”。他所說的精神,既包括理性,也包括意志與熱情,而意志就是反潮流,熱情尤指斗爭精神。
為什么說“人要有一點精神”呢?
所謂精神,在黑格爾那里,說白了就是社會意識。人生活在自然與世界之中,人能夠意識到世界、自身和他人,能夠自我反思,而且,還能夠通過實踐改造自我與世界,而動物就沒有這個能力,所以,動物沒有精神。
黑格爾的另一部著作《精神現(xiàn)象學》,是拿破侖大軍打進普魯士時寫的,完稿于黑格爾逃難的路上,但這部書的主題,卻是謳歌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運動,拿破侖是“騎在馬背上的世界精神”,革命是歷史的火車頭,大革命開啟了世界現(xiàn)代史——這些觀點就是黑格爾提出來的。
列寧說,黑格爾的哲學是“革命的代數(shù)學”。黑格爾開啟的現(xiàn)代性,叫革命現(xiàn)代性,他所謂的“精神”,如果干脆說白了——那無非就是指“革命精神”。
馬克思批判黑格爾,但在《資本論》第一版序言里,卻公開宣告自己是黑格爾的學生。
斯諾二訪延安,問毛澤東是否讀過黑格爾的書,毛回答說當然讀過,不過他又說,我自己的書,是中國革命戰(zhàn)爭經(jīng)驗的總結(jié)。
1939年斯諾二訪延安
這話究竟是什么意思?是在否定黑格爾嗎?
恐怕不是。多年之后,路易·阿爾都塞在《保衛(wèi)馬克思》中指出:毛澤東的《實踐論》、《矛盾論》是對黑格爾思想的發(fā)展,盡管對精神運動的描述,毛的書比黑格爾的著作還要復雜一些。
黑格爾的書難懂,文德爾班去黑格爾、歌德的時代不遠,但他說,能讀懂《精神現(xiàn)象學》的人已經(jīng)都過世了。
毛澤東曾經(jīng)告誡共產(chǎn)黨的高級干部們說:馬克思的書,必須與康德、黑格爾的著作一起讀,否則,你們根本就讀不懂馬克思。
實際上,毛澤東的書也很不好懂。毛曾經(jīng)對自己的女兒李敏說:我的書,你們四十歲之后才能讀得懂。于是,李敏便天真地回答說:好啊,那我干脆四十歲之后再讀吧!
李敏的回答,不知為何讓我想起了錢玄同的名言。錢玄同曾說,人過四十該槍斃。
他的意思是:四十歲之后,意志退化,根本就沒什么“精神”可言,更何況“革命精神”。
魯迅說,章太炎先生是革命家,但他何以把自己的書搞得如此難懂呢?
魯迅還說過,“偉大也要有人懂”。
二.
德國人所說的精神,當然不等于理性,甚至不等于知識。
康德說,純粹理性是經(jīng)驗的總結(jié),它遵循的是數(shù)理邏輯,用今天的話來說,這就是理工科思維。而實踐理性針對的是人類社會,觀察人類社會需要辯證法,由此產(chǎn)生的學問便是社會科學。至于判斷力,則需要主觀的訓練與修養(yǎng),對于非音樂的耳朵,再美的音樂也無濟于事。
康德的“三大批判”,劃分出人文、社會、自然三大不同學科。
康德、黑格爾、馬克思、毛澤東,對于今天的世界有什么意義?
康德當然不知道什么是阿爾法狗,但他的三大批判背后,卻有一個驚天的預言:離開了實踐理性和判斷力,純粹理性片面發(fā)展的結(jié)果,就是那些掌握了機器的人統(tǒng)治世界,而最終便是機器統(tǒng)治人類。
馬克思說:機器排斥人類勞動,人發(fā)明了機器反而被機器所控制,這叫異化。而人要掌握機器生產(chǎn)資料,要不被后者所控制,那就只有通過革命——馬克思的這一思想,其實是對康德問題的破解。
馬克思所說的革命,當然不僅是指階級斗爭,毛澤東說:階級斗爭、生產(chǎn)斗爭、科學實驗,這都是革命,這都需要革命精神。
告別疾風暴雨的階級斗爭,不等于告別革命。中國的知識分子,自上世紀九十年代起就暢言“告別革命”,他們的真實用意是“學術淡入,思想淡出”,他們要告別、排斥的也不是“思想”,而是“精神”——是馬克思和毛澤東所說的“革命首創(chuàng)精神”。
事實證明:那種沒有精神和思想的學術,等于扯淡。今天的某些所謂學者,不過就是打字機和復印機。
黑格爾比較看不起英國的學問,哲學上的經(jīng)驗主義,經(jīng)濟學的功利主義,政治學的自由主義——他統(tǒng)統(tǒng)看不起,甚至,他連牛頓也看不起,他說,蘋果掉下來不是吉兆,上帝的蘋果掉到亞當、夏娃頭上,“阿瑞斯的金蘋果”掉在希臘人頭上,包括蘋果掉到牛頓頭上——凡是蘋果掉下來,那都是禍事。
康德、黑格爾以為,如果只有理性而沒有精神,人類思想就會“偏科”,自然科學就會離開了人文社會科學片面發(fā)展,理工科思維就會統(tǒng)治世界。
而現(xiàn)在的大學,不就是這樣嗎?
如今,文科教授都被理工科的同行管得服服帖帖的,我們的世界,早就被阿爾法狗打敗了。
毛澤東青年時代也偏科,但他偏的是人文社會科學。數(shù)學考零蛋,他干脆曠課,他的親戚王季范說:你這樣下去根本不能畢業(yè),毛依然我行我素,絲毫不為所動,因為楊昌濟先生說,毛澤東這樣的人才不能用學校的規(guī)范去約束,他才順利畢業(yè)。
1917年,楊先生在湖南一師講倫理學,用的教材是蔡元培譯泡爾生著《倫理學原理》,毛澤東在此講義上大做批注,成《讀倫理學原理筆記》一篇,其中講的道理就是:精神由理性、情感和意志構(gòu)成,精神大于理性,沒有意志、沒有熱情、沒有健全之體魄,就不能正確的認識世界、改造世界。
“欲栽大木柱長天”,楊昌濟就是通過這篇批注宏文,看中了時年24歲的毛澤東。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wǎng)站,轉(zhuǎn)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馬密坤
-
“拿出關稅昏招,特朗普今后要負總責” 評論 21“美國救援人員剛到緬甸,就收到了解雇通知” 評論 103受不了特朗普,美財長打算“跳船”了? 評論 120全美數(shù)十萬人涌上街頭,“住手吧!特朗普” 評論 486最新聞 Hot
-
“特朗普這么做就是干涉法國事務”
-
“美國救援人員剛到緬甸,就收到了解雇通知”
-
受不了特朗普,美財長打算“跳船”了?
-
時間定了!“C909將執(zhí)飛越南國內(nèi)航線”
-
澤連斯基準備用測謊儀“抓內(nèi)鬼”
-
石破茂希望跟特朗普通話
-
澤連斯基猛批美國:軟弱!
-
尹錫悅再發(fā)聲
-
英方警告以色列:這不是對待英國議員應有的方式
-
全美數(shù)十萬人涌上街頭,“住手吧!特朗普”
-
歐盟報復美國?西班牙和意大利跳出來反對
-
“中方清單上的每一項,都瞄準要害”
-
罕見!黨內(nèi)盟友與特朗普唱反調(diào):明年我們可能面臨“血洗”
-
“崇拜了美國這么多年,我們還能信什么?”
-
“特朗普不代表所有美國人,請別報復我們州”
-
中柬掛牌,洪瑪奈感謝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