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menaK:香港本土派崛起?只有國家才配得起民心
關鍵字: 香港香港反對派香港本土化愛國主義國家建構身份認同一國兩制筆者憂慮內(nèi)地“強國夢”式宣傳簡單復制,可能導致事倍功半。在內(nèi)地,“強國夢”主題在于“強”,而“國”是存在的前提,在香港卻是缺失的一塊。在內(nèi)地可以說“咱們其實不差”,但香港本土思想并無“咱們”,卻總是有“我們香港,你們中國”。內(nèi)地要解決的問題是“國家未來好不好”;香港問題則是“國家跟我有什么關系”。所謂人心沒有真正回歸,就是香港沒有經(jīng)歷“構建國家”的過程。國家建構的本質,就是構筑命運利益紐帶,對付他者的威脅。本土派勢力日益壯大,一來在于抓緊了社會矛盾,二來利用了最為顯而易見的現(xiàn)象——兩地融合,建立相應的對抗符號。在政治手段而言,他們已經(jīng)在“建國”方面早著先機,而愛國陣營卻反應遲緩。
本土主義的瓦解應當依靠實際的、為香港群眾帶來福祉的措施,使群眾的生活與國家形成利益紐帶,尤其在樓市、就業(yè)方面。
我覺得,想要香港人心真正回歸,建立國家觀念(而不只是“中華民族”觀念),這是繞不過去的一步?,F(xiàn)在不是沒有愛國青年,可是多數(shù)都是富二代,利益不平等嘛。
比如自由行問題。它是帶來旅游業(yè)收入沒錯,但是不要想象成香港鄉(xiāng)村忽然涌進游客,村民個個發(fā)財;事實是,本來好端端的自食其力,忽然要做低聲下氣的工作(雖然港客其實比陸客沒禮貌),而且滿街都是人,樓下麥記變必勝客,超市貴了一半,地產(chǎn)商賺翻了,周生生和莎莎賺個零頭,但是我呢?一毛錢也沒。
這不是內(nèi)地人民的錯,不應成為矛盾,可是畢竟因為兩地交流而起,要是政府不去解決這些社會問題,民眾要怪罪,盡會怪到內(nèi)地頭上,專門針對你小孩吃東西,辱罵你的簡化字。要是政府打擊地產(chǎn),把收入留給零售商,再向零售商征收什么市區(qū)環(huán)境稅和秩序費之類,用來改善社區(qū),或者撥進社福儲備,誰還反對自由行?
愛國面前,要人人平等。
當代社會已經(jīng)不可能不介意民心所歸,畢竟不能把人趕下太平洋,不能施行非人道措施,斷水斷電斷網(wǎng)絡;而他們只要三餐溫飽能上網(wǎng),就能引發(fā)社會不穩(wěn)。
政府帶頭定義本土,會成功嗎?
不過目前建制派的“再定義”只是對本土主義“文化符號”加以肯定,賠笑贊賞,但是沒有觸及他們堅守那些“文化符號”背后的實際理由。那么不就等于呼吁本土派重拾多年以前“民主回歸”的精神,把時鐘撥回1980年代。然而這樣恐怕將流于無功。我寫過:
雖然“傳統(tǒng)泛民”一開始以“民主回歸”作為號召,司徒華等人多次、多個場合體現(xiàn)中國人的愛國情懷,但是筆者認為,這種情懷只存在于他們的個人經(jīng)歷和習慣之中,而不能在他們建立的意識形態(tài)體系之中生存。
因為一個群體的民族身份的維系,端賴記憶、歷史環(huán)境、教育文化。新一代固然沒有記憶,但社區(qū)歷史、教育和傳媒體系,依然擔起民族身份傳承的重責。香港本已缺乏社會歷史,盡是殖民印記,何況“傳統(tǒng)泛民”支配多年的教育和傳媒,基本上全然采取敵視中國內(nèi)地政治和文化的態(tài)度;在老一輩的論述之中,固然可以演繹為“我那時很好,現(xiàn)在不好,以后要改好”,但在新一代心中,“我那時”并不存在,沒有感情,現(xiàn)在則是滿目“淪喪”,民族情感無從建立。是以,一當老一輩相繼退出,那么“傳統(tǒng)泛民”的意識形態(tài)體系自然衍生本土主義,他們覺得沒有義務為了上一輩的“我那時”而去爭取。
建制派推出這個說法,只能爭取“傳統(tǒng)泛民”的倒戈,不過其與本土派此消彼長,建制派應該預期即使成功戰(zhàn)果亦頗有限。
可見,連理論高度也是早晚辯不贏的。何況,本土派難道只是理解錯了《基本法》,誤會了“本土”的涵義?莫非“占中”那時的違憲主張,真是反對派理解錯了中國法律?如果不是,那么本土主義所堅持的,就不是真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問題,他們并非沒有“開往大埔的紅Van”就活不了,也不是真的那么仇視內(nèi)地人和普通話。這種仇視是無理的,只是一個可以隨意放大的投映。
英國人也改變了生活方式,怎不見香港人那時群起反抗?因為再不甘,英國確是帶領香港邁入城市文明的主。
那么,香港本土符號背后的社會原因是什么,話都說煩了,就是產(chǎn)業(yè)和土地,香港基尼系數(shù)0.53哦!這些問題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決的,一時拿不出實績。最大的障礙就是既得利益資本階層,所以若然希望民眾相信政府走在這條路上,最好就拿出抗衡資本的決心;有些政策不會顯著造成勞動生產(chǎn)率下降,比如每年定額法定有薪假期,是可以作為政治旗號的。然而,這次施政報告只字未提。
高鐵香港段800個億,機場填海建條跑道1200億,普通人乍看上去都是資本的利益,但是帶來的社會福利官方還是提得太少。
抨擊報告、表示“要研究”是否支持梁振英連任的郭偉強和鄧家彪,是工聯(lián)會議員。工聯(lián)會的會徽是這樣的:
所以觀察者網(wǎng)網(wǎng)友“明思賀”給我的評論很對:“P姬,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你的建議,只有在‘一國一制’的情況下才能實施。以香港現(xiàn)在的政治、經(jīng)濟體制,指望政府自身能實施這種政策,是不可能的?!?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wǎng)站,轉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小婷
-
“中國正投入萬億美元,我們卻在這胡搞” 評論 41真急了!“白宮擬成立涉華關稅應急工作組” 評論 233特朗普也直說了:不行,就放棄 評論 233特朗普“先眨眼”:很多人催我,期待和中國談成 評論 246最新聞 Hot
-
“中國正投入萬億美元,我們卻在這胡搞”
-
真急了!“白宮擬成立涉華關稅應急工作組”
-
黃仁勛訪華盼繼續(xù)合作,特朗普回應
-
中國男子在TikTok“神評”美國關稅,米爾斯海默秒答:贊同
-
“內(nèi)地電影票房過億那一刻,香港電影就被顛覆了”
-
美國稅局代理局長剛上任三天就被免,“貝森特抱怨他是馬斯克的人”
-
特朗普也直說了:不行,就放棄
-
“中國深知‘廣場協(xié)議’是致命的,特朗普別想了”
-
“中國稀土,關乎美國人生死”
-
美軍高官著急:中國速度太快了,是美國3倍
-
德銀:中國客戶減持美債,轉頭買歐洲資產(chǎn)
-
美國對中國再下黑手,“黃仁勛道出最大擔憂…”
-
跟特朗普談,拿中國當籌碼?英財相:蠢死了
-
加總理揚言:除了中美,還有其他人
-
美方將不再斡旋?梅德韋杰夫喊話歐盟:學著點
-
特朗普“先眨眼”:很多人催我,期待和中國談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