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看到場上此起彼伏的煙火后,我是真慫了。一下子就開始懷念起國內(nèi)地鐵上的巡邏,球場外的武警,隔離主客場球迷區(qū)的安保,還有各種安檢設備。是慢了些,是麻煩了點,但是既能控制進入場地的人數(shù),又能保證活動的安全進行。這不是人權/隱私權和公共安全間的沖突,核心問題就是政府愿不愿意花預算在人民的公共安全上。
閱讀
-
一旦歐盟沒能留住英國,證明歐盟這種超國家的政治體系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人們可能對于全球治理或者跨區(qū)域的整合過分樂觀。英國退歐可能引發(fā)連鎖反應,特別是給前段時間沸沸揚揚的“波蘭歐盟危機”添一把火。而歐洲政治的不穩(wěn)定給了俄羅斯緩和同歐盟關系的契機。同樣,中國也可以利用歐洲國家“各取所需”的心態(tài),在外交上進一步有所斬獲。
閱讀
-
最近,歐洲下暴雨了。這雨有多大?德國的下水道都不好使了。遙看巴黎塞納河,市區(qū)段淹了沿岸的漫步道,市郊直接潰堤了,淹了國道。法國中部的薩蘭監(jiān)獄,廚房被淹,眼看著這幫人要餓肚子,只能把400多個囚犯疏散到其他地區(qū)。
閱讀
-
我是上次寫歐洲野尿的那位哈,好像那篇很受歡迎,這次我來談談歐洲大保健。說起歐洲大保健,我是見得多了,為什么要談呢,聽說有人在提倡國內(nèi)合法化,主要是想借鑒其他國家的“成功經(jīng)驗”。#友情提示,18歲以下讀者需在家長陪同下觀看本文#
閱讀
-
前幾天,筆者被一個新聞刷了屏:一群中國留學生夜行巴黎,醉意微醺之際發(fā)現(xiàn),從盧浮宮、香榭麗舍大街至凱旋門這一線上,連個公廁都沒有,回到住地才得以解放。我曾為防止國內(nèi)媒體上出現(xiàn)“中國人在歐洲街頭隨地大小便”之類的新聞,憋到生無可戀。然而論當街野尿,法國、德國、荷蘭、比利時都是史詩級別的……
閱讀
-
國際勞動節(jié)之際,法國年輕人本應日日享受“愛的供養(yǎng)”,卻走上了街頭,抗議試圖扭轉勞資關系的新《勞動法》。于是新聞圖片中再現(xiàn)長槍短炮、木棍水槍,法國也有打著愛國的旗號、干著“打砸燒搶”的“民主斗士”。
閱讀
-
由于重大體育賽事會吸引大眾全部的注意力,甚至會左右政治議題。因此有不少政治家們會選擇在此之前拋頭露面,到也不全是為了“面子”,也是為了“里子”。這段時間,默克爾訪土,卡梅倫訪德,奧巴馬訪歐,鬧得歡,可都有自己的小心思。
閱讀
-
巴西的經(jīng)濟危機終于導致了政治危機,有趣的是矛頭恰恰指向努力轉型、試圖將整個國家從泥潭中拉出的總統(tǒng)羅塞夫。一方面,左翼倡導的高福利政策是選民的勝利,卻給整個國家?guī)沓林氐呢摀涣硪环矫?,黨派和利益集團利用民主規(guī)則,不顧債務危機,煽動對立,正是民主最大的傷痛。
閱讀
-
為什么一個來自敘利亞的水管工一小時只有2.5歐元,而一個比利時本土工人忙碌一小時卻要收我60歐元?為什么30歐元剪一次頭發(fā),卻還不如中國隨便一家小店洗剪吹不到3歐元?多少次,我看到布魯塞爾路邊坐滿乞丐的同時,下一個路口就是垃圾桶里過期半天的面包,對面就是世界最頂級的手工巧克力和焦糖餅干。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