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拉馬錢德拉·古哈:這可能是印度和西方之間最大的潛在矛盾……
第二個向莫迪俯首稱臣的機構是聯合內閣。當BJP第一任領導人瓦杰帕伊(Atal Bihari Vajpayee)在1998年至2004年間擔任總理時,他作為“同儕之首”,給予了高層內閣部長以相當大的自主權,這既符合印人黨的政黨精神,也符合印度議會民主的威斯敏斯特模式。然而,莫迪在重要的政府決策上不征求內閣部長的意見,從而確保國家福利計劃的所有功勞都歸他個人所有。政府在很大程度上由總理辦公室管理,總理辦公室的工作人員是未經選舉產生的官員,他們個人效忠于莫迪,其中幾名來自莫迪的家鄉(xiāng)古吉拉特邦。
與前幾任總理不同,今天印度的聯合內閣內部沒有協(xié)商。莫迪說什么就是什么。議會內部也沒有爭論。尼赫魯和瓦杰帕伊等總理在議會花費大量時間,關注反對派議員的意見,但莫迪更多地將議會作為發(fā)表自己意見的平臺。不幸的是,印度沒有首相問答(Prime Minister's Questions,簡稱PMQ)的傳統(tǒng),這是英國憲政傳統(tǒng)之一,而印度沒有進行借鑒。
涉及個人隱私和農業(yè)改革等影響數億印度人生活的關鍵議題的法案,在通過時幾乎沒有經過討論,也沒有按照傳統(tǒng)提交給議會特別委員會進行評估。眾所周知,議會兩院的議長都是堅定的印人黨擁躉,這使得總理辦公室醞釀的想法能夠繞過內閣與議會迅速轉化為法律。例如,在2021年議會“季風會議”期間,法案在下院(Lok Sabha)獲得通過平均需要34分鐘。有些不到10分鐘就通過了。
2022年9月16日,印度總理莫迪(左)和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在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出席上海合作組織峰會期間舉行會談。圖自路透社
第三個自2014年以來迅速衰落的民主機制是新聞界。民主國家的媒體應該是獨立的;但在今天的印度,新聞界更多體現出順從和宣傳工具的性質。擔任總理八年來,莫迪沒有舉行過一次有媒體提問環(huán)節(jié)的新聞發(fā)布會。他每月在國家電臺上的進行“獨角戲”式的政策宣講,偶爾接受一位眾所周知持親政府立場的記者的采訪,來表達自己的觀點,而這些采訪都體現著對莫迪的敬意。
此外,由于該國大多數報紙和電視頻道都是由在其他領域具有商業(yè)利益的企業(yè)家所擁有,這些企業(yè)家很快就吹捧莫迪達成了一致,以此為自己的經濟項目謀求政治便利(印度媒體還嚴重依賴政府廣告,這也是支持執(zhí)政黨的另一個原因)。黃金時段的電視大肆贊揚總理,不加保留地攻擊反對派——以至于有人為其創(chuàng)造了一個術語“Godi媒體”,即“接受莫迪政府指示并順從地鸚鵡學舌的媒體”。許多思想獨立的記者因虛假指控而入獄,而另一些人已經被稅務部分盯上了。
第四個逐漸失去自主性和獨立性的關鍵機構是公務員系統(tǒng)。在印度,公務員應該按照憲法工作,嚴格做到無黨派傾向。但這些年來,公務員系統(tǒng)逐漸政治化,許多官員傾向于站在某個政黨甚至某個政治家一邊。自2014年以來,該系統(tǒng)所剩無幾的獨立和自治也被完全破壞了。在任命官員時,莫迪更強調忠誠,而不是能力。
現在每個部門都有一名“看守者”,通常是國民志愿服務團(RSS)的成員,以確保有高層公務員退休時,其繼任者將持“正確的”意識形態(tài)。此外,政府當局還放任國家機構進行野蠻執(zhí)法,以恐嚇和馴服反對派。根據《印度快報》最近的一份報告,自2014年以來,中央調查局突襲或逮捕的所有政客中,有95%來自反對黨。這些突襲既是一種警告,也是一種誘惑,因為在反對派政客加入了印人黨,針對他們的案件也被撤銷了。
最后,司法機構近年來也沒有履行憲法賦予的職責。地區(qū)和省級法院一直非常積極地為“親”犯公民權利和自由的國家行動背書。也許更令人失望的是最高法院。法律學者阿努杰·布瓦尼亞(Anuj Bhuwania)甚至認為“最高法院完全屈服于總理納倫德拉·莫迪的多數主義統(tǒng)治”,推遲了重要案件的審理進程,更傾向于任意使用國家權力,而非保護個人自由。
正如布瓦尼亞在Scroll.in網站中提到的:“在莫迪執(zhí)政期間,最高法院不僅未能履行憲法賦予的監(jiān)督政府濫權的職責,還鼓勵了莫迪政府的議程推進。最高法院不僅未能作為‘盾牌’保護公民抵御無法無天的政府,反而實際上成為了受命于行政部門的一把有力的‘劍’。”此外他還寫道,最高法院“為追求激進的多數派議程,將其龐大的‘武器庫’轉交給政府使用?!?
正如我在上文提到的,印度是一個50-50民主國家,這些機構在過去都未曾有過完美無缺的表現。它們偶爾(有時甚至更多時候)畏懼且服從執(zhí)政黨。印度民主沒有黃金時代。然而自2014年5月以來,這些機構失去了更多的獨立性和自主權,受制于莫迪政府。
必須指出的是,掌控這五個機構—政黨、立法機構、新聞機構、公務員制度和司法機構--對其他威權領導人鞏固其個人崇拜也至關重要。我對莫迪、對印度民主所做的分析也大致適用于匈牙利的歐爾班、土耳其的埃爾多安、俄羅斯的普京,甚至在某種程度上也適用于美國的特朗普。
這種“不完全民主”的政權中,個人崇拜具有另外兩個特點:首先,傾向于推行裙帶資本主義,少數受青睞的實業(yè)家因對掌權者及其政黨的忠誠而能獲得意外之財;第二,傾向于宣揚宗教或種族多數主義。多數民族或宗教群體被認為代表了國家的真正本質,領袖則因其“卓越”和“高效”,而體現了本國多數群體的精神。
另一方面,宗教少數派或少數族群,如土耳其的庫爾德人、匈牙利的猶太人及印度的穆斯林,被認為是不忠誠或者與國家對立的。社會媒體上充斥著多數派的論調,點名少數群體進行騷擾或污名化,這些論調往往由執(zhí)政黨的議員提出,在這些議員感到政治壓力的情況下,則由領導人本人提出。
- 原標題:重磅 | 注意,這可能是印度和西方之間最大的潛在矛盾…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劉惠 
-
普京視察克里米亞大橋,親自駕車駛過修復路段
2022-12-06 08:01 俄羅斯之聲 -
法國財長:對美國《通脹削減法案》最好的回應是擁有歐洲版本
2022-12-06 07:44 歐洲亂局 -
美國新增感染38172例、死亡158例
2022-12-06 07:03 美國一夢 -
特斯拉回應上海工廠計劃減產傳聞:不實消息
2022-12-06 06:56 大公司 -
俄稱兩軍用機場遭烏克蘭無人機襲擊,兩機受損
2022-12-06 06:54 俄羅斯之聲 -
俄油限價令生效,克宮回應
2022-12-05 23:05 俄羅斯之聲 -
侃爺:馬斯克是有一半中國血統(tǒng)的克隆人,馬斯克:這是贊美
2022-12-05 22:03 -
“反對武裝烏克蘭!”羅馬人又上街了,燒北約旗幟
2022-12-05 21:38 歐洲亂局 -
IMF負責人將來華討論斯里蘭卡債務重組?外交部回應
2022-12-05 21:22 中國外交 -
世衛(wèi)組織稱很高興看到中國正在調整防疫策略,外交部回應
2022-12-05 19:55 抗疫進行時 -
駐日使館:強烈不滿、堅決反對
2022-12-05 19:31 -
俄中部一機場發(fā)生爆炸,已致3死5傷
2022-12-05 18:02 俄羅斯與世界 -
“我從普京眼中看到一種怨恨”
2022-12-05 17:49 歐洲亂局 -
駐韓美軍暴打韓國出租司機,打完就跑
2022-12-05 16:51 -
美副國務卿指責中方“經濟脅迫”,中方駁斥
2022-12-05 16:23 中美關系 -
加外長稱計劃派更多軍艦到臺灣海峽,外交部回應
2022-12-05 16:23 中國外交 -
中方是否考慮加入美歐對俄原油限價?外交部回應
2022-12-05 15:57 中國外交 -
澳總理,陽性
2022-12-05 15:38 -
俄油限價令生效前夕,歐佩克+:維持減產
2022-12-05 14:28 能源戰(zhàn)略 -
俄一瀕危物種大量死亡:里海沿岸發(fā)現2500余頭海豹尸體
2022-12-05 14:23 俄羅斯之聲
相關推薦 -
解放日?“對于市場而言這是‘屠戮日’” 評論 0“世界變了”,加拿大汽車零部件巨頭瞄準中國市場 評論 25“中國對美反制,巴西看到了機會” 評論 36“眾叛親離!要是再發(fā)生911,誰還同情美國人?” 評論 215她對美放狠話,還提到歐盟的“實力地位” 評論 274最新聞 Hot
-
解放日?“對于市場而言這是‘屠戮日’”
-
交割日已到,香港各界再批:長和“賣港”不得人心
-
魯比奧警告歐盟:不要將美國排除在外
-
又攤上事了,這回還有華爾茲
-
“世界變了”,加拿大汽車零部件巨頭瞄準中國市場
-
德外長插一腳:美烏能不能簽,先得給歐盟“掌掌眼”
-
候任美軍參聯會主席炒作:若與中國打持久戰(zhàn),我們還有很多不足
-
知名華裔教授失聯兩周?“異常而危險的信號”
-
“中國對美反制,巴西看到了機會”
-
共和黨人也不滿關稅,“長期來看,我們都會死”
-
韓網民強扯“中國間諜”喊美軍介入,駐韓美軍急了
-
美國航運巨頭發(fā)話:我們有很多中國船,這錢得美國人掏
-
馬斯克狂撒2500萬,這場“會改變西方文明進程”的選舉還是輸了
-
俄高官有望沖突后首次訪美,“美方暫時解除制裁”
-
美防長稱日本是“前線”,日媒急了
-
美國兩黨拿出對俄制裁草案:征500%二級關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