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邵善波:從拜登的發(fā)言看美國對臺政策的本質
最后更新: 2022-06-03 07:20:34戰(zhàn)略不管模糊與否,其實都已失效
拜登的這次發(fā)言,像是取消了“戰(zhàn)略模糊”中的“模糊”因素,明確了如臺灣受到侵犯,美國會軍事介入。實際上,美國的這個“戰(zhàn)略模糊”政策,在目前的情況下已變得毫無意義。
拜登說的“軍事介入”是什么意思?如是一般的軍事介入,則美國現(xiàn)在對臺的軍事介入已非常之深。舉措包括不停售賣武器且武器質量不斷提升、對臺軍隊提供軍事訓練、分享軍事情報,以及提供各種參謀意見和建議等,這些早已是半公開的慣?;顒?。
至于核心問題,即到時美國是否會出(穿制服的)兵參戰(zhàn),俄烏戰(zhàn)事已給出了答案:不會。美國不會因為這事情而輕易損失一個美國人的生命的原則,不會因為拜登的這次表態(tài)而改變。
此外,以目前在近岸情況下的中美軍事實力對比,在有限的地區(qū)發(fā)生沖突,特別是發(fā)生在中國大陸沿海周邊、離美國數(shù)千公里的軍事沖突,美方完全沒有勝數(shù)。這已不是什么秘密,美國的智庫對這情況進行過十多次的兵棋推演,美方沒有一次成功。
雖然這種說法也可能有借此恐嚇美國國會及美國人以爭取更多資源的動機,但美國國防部及軍方非常明白這現(xiàn)實。正如一個美國將軍的說法,大意是,當他們早上醒來獲知這事時,臺灣的戰(zhàn)事已結束。
臺媒相關報道截圖
因此,鼓吹美國要擺明車馬,如臺海出現(xiàn)戰(zhàn)爭,應直接軍事介入的建議,只是極右派們的一個狂想,美國任何一個政黨當權都不會公開采納這建議,反對的首先會是美國的軍方。美國在“對臺灣關系法”中也無此承諾,這法律只要求美國政府支持臺灣有足夠的自衛(wèi)力量。
美國的一些極端思維
美國以臺灣問題作為遏制、騷擾、阻礙中國發(fā)展的一個手段,因此《經濟學人》雜志將臺灣海峽列為全球最危險的地方,并不為過。
美國確實有意見認為,美國應放棄對臺灣問題的“戰(zhàn)略模糊”政策,明確美國會在臺灣受到攻擊時采取軍事行動介入,以維持臺灣與大陸分離的現(xiàn)狀,無論這介入做法的成效如何。
與此相連的一種思維,是美國確實也有意見認為,引發(fā)中國大陸對臺灣動武,是打亂中國發(fā)展大局的一個有效手段,這同時也是美國走出自身內外困局的一個辦法。
以戰(zhàn)爭解決自己的內部困難,向來是西方國家一個慣用又容易用得上的辦法。但以中國的戰(zhàn)略定力,絕對不會被對方引入這陷阱。如大陸決定以武力統(tǒng)一臺灣,必然會是在自己選定的時間、地點行動,而采取的技術、方法也會是自己選擇的做法。因此美國這些人的這種思維不會得逞。
基辛格博士最近在達沃斯論壇發(fā)言時表示,中美應該避免直接對抗,美國不應將臺灣問題設為中美談判的核心議題。他認為美國不應離開“一個中國”的原則,變相搞出“兩個中國”的方案。中國也應該像以往一樣有耐性,維持爭取和平統(tǒng)一作為主要手段。
作為“三個聯(lián)合公報”的主要推手及地緣政治大師,基辛格明白中美關系的重要性,企圖拖垮對方一定做不到,后果也不一定對美國有利。不過,中美之間的形勢與50年前已不一樣,基辛格的善意建議不會為美國當權者所接受;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或直到問題獲得徹底解決前,臺灣都會是中美關系的一個核心問題。
基辛格秘密訪華時的影視資料
結語
時至今日,得益于技術和地理因素,中國如需以武力統(tǒng)一臺灣,不論美國是否會直接軍事介入,我們都已有足夠的能力達到這目標。因此,美國的軍事阻嚇力,無論是模糊的還是明確的,已不是一個決定性的阻礙因素。
如果我們要以武力統(tǒng)一臺灣,更值得關注的問題是,事后如何面對美國及其盟友的反應。俄烏沖突給我們上的一課是,美國極可能會帶著它的盟友搞聯(lián)合制裁。我方能承受這情況多久?如不能承受,又會怎樣?我們有什么有力、有效的反制措施及手段?這些都需要我們提前做好預判和準備。其次的問題是,在統(tǒng)一后怎樣治理臺灣。對于這問題,其實習主席在三年前就已提出要研究“一國兩制”的臺灣方案。
總而言之,美國對我們各方面的進一步挑釁行動不會停止,臺海局勢也會因此變得更加復雜危險。臺灣問題的解決,無可否認,對中美關系、全球地緣政治,特別是亞洲地區(qū)國與國的關系,都有重大的影響,所以,我方不應放棄在這事情上的主動權,而我們當下也應盡快針對各種可能出現(xiàn)的結果,及早作出具體的切實的應對部署。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李泠 
-
歐佩克+宣布增產:既滿足美國,又獲俄支持
2022-06-02 23:06 -
沉默數(shù)月,默克爾說話了
2022-06-02 22:55 烏克蘭之殤 -
立陶宛眾籌為烏購買無人機,土耳其公司大手一揮免單
2022-06-02 22:53 烏克蘭之殤 -
匈牙利拖延一天后,歐盟正式批準第六輪對俄制裁
2022-06-02 22:48 歐洲亂局 -
“俄羅斯正贏得經濟戰(zhàn)”
2022-06-02 21:57 烏克蘭之殤 -
中方剛走,澳外長后腳就來了
2022-06-02 21:55 -
美國駐北約大使:北約新戰(zhàn)略文件,中國將“首次出現(xiàn)”
2022-06-02 21:02 -
別爾江斯克港再次發(fā)生爆炸,俄方:排雷所致
2022-06-02 20:32 烏克蘭之殤 -
丹麥公投表決加入歐盟共同防務機制
2022-06-02 19:45 歐洲亂局 -
默克爾卸任后首次公開講話,如此評價俄烏沖突
2022-06-02 19:43 烏克蘭之殤 -
離開白宮
2022-06-02 18:48 -
美國家情報總監(jiān):不會特地針對華裔收集情報
2022-06-02 18:43 中美關系 -
會玩
2022-06-02 18:17 -
烏克蘭人在紐約襲擊“俄羅斯人”,但結局...
2022-06-02 17:43 烏克蘭之殤 -
中方將向斯里蘭卡提供緊急人道主義援助
2022-06-02 17:37 中國外交 -
美方稱尋求“不完美但自由的秩序”,趙立堅五連反問
2022-06-02 16:53 中美關系 -
佩斯科夫:目前克宮與白宮間“實際上已經沒有接觸”
2022-06-02 16:13 烏克蘭之殤 -
看到波蘭賣力“抗俄援烏”,歐盟在“司法獨立”問題上做出讓步
2022-06-02 16:04 歐洲亂局 -
巴勒斯坦女子在約旦河西岸被以軍槍殺,當?shù)孛襟w:又是一位記者
2022-06-02 15:51 巴以恩仇錄 -
“俄羅斯正盡力解決糧食問題,西方卻通過制裁加劇危機”
2022-06-02 15:45 烏克蘭之殤
相關推薦 -
“果然,中國說對了” 評論 109“特朗普會讓世界團結起來,減少對美依賴” 評論 205“剛剛,我看到了未來,它不在美國” 評論 160特朗普竟對中國征收34%“對等關稅” 評論 953解放日?“對于市場而言這是‘屠戮日’” 評論 71最新聞 Hot
-
“美國這么做,堵不住我的嘴”
-
“對等關稅”竟是這么算的?經濟學家集體傻眼
-
“果然,中國說對了”
-
加拿大發(fā)愁:躲過子彈,卻撞上坦克
-
內塔尼亞胡來了,匈牙利退了
-
“禁令之前就有,但伯恩斯離任前擴大了范圍”
-
“地球上沒一個地方是安全的”
-
“美國是特朗普關稅政策下的最大輸家”
-
“對臺灣地區(qū)沖擊明顯,非常可怕”
-
“剛剛,我看到了未來,它不在美國”
-
誰被征了50%的最高關稅?
-
四名共和黨議員倒戈阻止對加關稅,特朗普破口大罵
-
“特朗普會讓世界團結起來,減少對美依賴”
-
特朗普發(fā)動全球關稅戰(zhàn),美國VS全世界
-
結束全球化?“不是按個開關,美國就能搖身一變”
-
諾獎得主克魯格曼:特朗普在貿易上已經徹底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