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邵善波:用“聯(lián)邦”或“邦聯(lián)”解決臺海問題?癡人說夢
【文/觀察者網(wǎng)專欄作者 邵善波】
臺?,F(xiàn)狀不可維持
最近,新加坡前外長楊榮文在臺北舉行的“亞太千里論壇”上表示,“兩岸分離的現(xiàn)狀不可持續(xù)”。也有親國民黨的名嘴,在回應海峽緊張的局勢時認為,“兩岸已經(jīng)不可能有維持現(xiàn)狀的選項……必須開放式地去討論這件事情?!?
臺灣海峽早已被國際社會列為所謂“最危險的地方”之一,尋求如何處理這個局面,自然成為各方面關注的問題。因為各人的立場不同,無論意見、觀點對與不對,在這過程中,都應該以開放、建設性的態(tài)度面對,盡力爭取達成一些大家能接受的基礎,再在這些基礎上,尋求解決分歧的辦法。盡量避免以武力解決這一問題,應該是各方面目前起碼的共識。
藍營的名嘴在面對不可維持的現(xiàn)狀時,首先提出臺灣要想清楚自己的底線是什么。他提出的“底線”,就是他們喜歡自己的生活,雖然對臺灣的制度充滿了怨言,可是還是喜歡自己的制度多一點。這就是他們的底線。
這看來也沒有問題,不單止與“一國兩制”并沒有什么沖突,維持臺灣原有的生活方式、社會制度基本不變,本來就是“一國兩制”的目的。盡量維持臺灣人民生活方式不變,社會、經(jīng)濟、政治制度基本不變,看來也可以成為各方面在處理這問題時的第二個共識。
這里加了一個規(guī)范詞“盡量”,是明白到如果兩岸現(xiàn)狀出現(xiàn)變化,撇開因為社會發(fā)展而必須做出的調(diào)整外,臺灣的政治制度不可能完全不變,問題只是“為什么要變?”、“如何變?”,這是需要探討的問題。
資料圖來源:新華網(wǎng)
“三不”政策目前是勝利者
離臺灣地區(qū)領導人選舉的投票日不到幾個月,持“臺獨”明確觀點立場的民進黨參選人賴清德,雖然民調(diào)長期只有三成多的支持率,但由于對手的分化,仍然被認為是選舉勝算最高的人。在野的三個山頭能否成功整合,情況看來并不樂觀,民進黨繼續(xù)執(zhí)政的可能性非常高。大陸對賴當選后兩岸局勢會繼續(xù)惡化的提示,對選情并沒有發(fā)生什么作用。
統(tǒng)一還是“獨立”,看來并不是這次選舉的主要議題。維持現(xiàn)狀,不僅僅是大部分臺灣人的意愿,也是四個參選人在明在暗的基本立場。唯一能挑動臺灣人神經(jīng)的,看來只是“會不會打仗”。
但“打不打”與臺灣“獨不獨”,有著明顯的關系?!蔼殹本蜁蜻@道理,臺灣人還是明白的,美國人也不例外。但沒有幾個臺灣人及政客愿意面對、需要面對這問題,因為沒有人認為臺灣會宣布“獨立”,無論它的領導人是姓蔡還是姓賴。簡單地說,就是美國不同意,不準。
維持臺灣現(xiàn)狀不變,看來是個廣泛的共識。這不只是臺島上的藍、綠、白是這樣看,美國也持同樣的態(tài)度?!安唤y(tǒng)、不獨、不武”的“三不”政策,看來是目前唯一的勝利者。大陸一方主打的是“反獨促統(tǒng)”,但看來若臺灣的情況不惡化,維持現(xiàn)狀暫時也可以接受。
如果這有點簡單化的觀察尚屬正確,那為什么海峽兩岸仍被廣泛認為是全球“最危險的地方”之一?為什么不少人也會認為,現(xiàn)狀難以維持呢?
尋求階段性安排
面對這個局面,新加坡前外長楊榮文日前在臺灣的一個論壇上提出的解決辦法,是建議臺灣將“一個中國”詮釋為“一個中國人的邦聯(lián)”,以此作為導向最終兩岸和平統(tǒng)一的進程,避開兩岸開戰(zhàn)的悲劇。
楊的建議似乎是基于新加坡在英聯(lián)邦的經(jīng)驗,建議引起了臺下熱烈的反映,包括馬英九及臺灣的前外交負責人林永樂,雖然大多人都認為建議并不可行。以聯(lián)邦制解決兩岸的問題,在臺灣確實有支持者,如張亞中,其背后的考慮仍是階段性的統(tǒng)一模式,不是最終結局。
仔細看楊榮文的建議,其實他主要是在努力推動兩岸重新啟動對話、交流。這是緩和兩岸目前情況的最起碼條件,而且雙方也有這個意愿。堅定支持“臺獨”的賴清德,也表示希望與大陸對話。但大陸對話的先決條件,是對方要承認“九二共識”,接受海峽兩方同屬一個中國。但將“一個中國”詮釋為“一個中國人的邦聯(lián)”,也解決不了民進黨否定“九二共識”的困局。
在尋求緩和當前海峽的局勢,逐步解決臺灣問題,采取階段性的安排,應該還是一個正面、可行的建議。那邦聯(lián)、聯(lián)邦是個可以考慮的模式嗎?
- 原標題:邵善波:臺灣“一國兩制”又如何?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李泠 
-
國考報名最終數(shù)據(jù)出爐:崗位最大競爭比3572:1
2023-10-24 22:57 -
中國首次以發(fā)布文件形式全面闡述周邊外交政策,全文來了
2023-10-24 21:25 中國外交 -
涉地方債限額,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國務院提前下達
2023-10-24 20:55 地方債 -
四季度將增發(fā)1萬億元國債,新華社解讀背后深意
2023-10-24 20:03 中國經(jīng)濟 -
會議經(jīng)表決,免去李尚福的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職務
2023-10-24 20:00 高層人事 -
李尚福被免去國務委員、國防部部長職務,秦剛被免去國務委員職務
2023-10-24 19:31 高層人事 -
習近平簽署第十二號、第十三號、第十四號主席令
2023-10-24 19:23 -
藍佛安出任財政部部長,劉昆卸任
2023-10-24 19:19 高層人事 -
陰和俊出任科技部部長
2023-10-24 19:19 高層人事 -
韓正會見不丹外交大臣:加快推進中不劃界和建交進程
2023-10-24 19:05 中國外交 -
國家安全部:《反間諜法》修訂以來,中國外商投資環(huán)境未受影響
2023-10-24 18:16 國家安全 -
檢察院:孫卓被拐案一審判決適用法律正確、量刑適當,決定不予抗訴
2023-10-24 17:59 依法治國 -
三次向新加坡公職人員行賄22萬新加坡元,這兩人被判了
2023-10-24 17:32 依法治國 -
《未成年人網(wǎng)絡保護條例》公布,明年起施行
2023-10-24 17:21 依法治國 -
我國首個3.35米直徑單焊縫筒段飛行箭貯箱研制成功
2023-10-24 16:49 航空航天 -
前9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8.9%,證券交易印花稅降30.8%
2023-10-24 16:49 觀網(wǎng)財經(jīng)-宏觀 -
神舟十七號三名航天員已抵達發(fā)射場,做好充分準備
2023-10-24 16:29 航空航天 -
毛寧回應“賴清德批評”:這不是外交問題
2023-10-24 16:20 臺灣 -
加州州長訪問深圳:想買2輛比亞迪
2023-10-24 15:53 中美關系 -
侯友宜松口稱接受“柯侯配”,柯文哲:像逼婚
2023-10-24 15:53 臺灣
相關推薦 -
“眾叛親離!要是再發(fā)生911,誰還同情美國人?” 評論 154她對美放狠話,還提到歐盟的“實力地位” 評論 262美媒竟來碰瓷:解放軍這次演訓,“是在考驗美國決心” 評論 194圍島集結、多向抵近!現(xiàn)場視頻來了 評論 195美國學者開始“流亡” 評論 151最新聞 Hot
-
“眾叛親離!要是再發(fā)生911,誰還同情美國人?”
-
特朗普明天將在白宮開會,討論TikTok命運
-
“白宮正研究:丹麥給格陵蘭6億,我們加價”
-
美國司法部要求判他死刑:讓美國再次安全
-
她對美放狠話,還提到歐盟的“實力地位”
-
“歐美關系搞砸了,歐盟準備以自己的方式應對中國 ”
-
周一鳴接棒港警“一哥”
-
他演講超25小時,狂噴特朗普馬斯克
-
解放軍圍島演習,菲軍方亂插嘴
-
拉夫羅夫:俄美準備舉行新一輪會談
-
魔幻!白宮發(fā)言人居然來了句:美國被剝削的日子一去不復返啦
-
俄烏沖突以來首次,俄總統(tǒng)特別代表或將訪美
-
“斯塔默這么努力地討好特朗普,但沒回報”
-
特朗普最新對朝表態(tài)
-
美媒竟來碰瓷:解放軍這次演訓,“是在考驗美國決心”
-
“一些政府打電話來問:中國已深耕十年,我們咋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