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維賈伊:為什么很難用“文明型國家”理解印度?
最后更新: 2024-05-08 16:57:54在今天的印度,思考“文明型國家”的概念是非常復(fù)雜的。正如我前面所說,中國的社會實驗有其獨特性,我不想過度夸張。我不認為中國取得的所有成就都源自其文化傳承,而是將漫長歷史與社會主義道路結(jié)合。但其他國家的文化從一開始就被破壞,必須要首先重建,有時候重建的結(jié)果更糟。
印度種姓制度的嚴苛性遠遠超過其必要性,這嚴重影響了科學(xué)技術(shù)的發(fā)展。如果你去一個印度中產(chǎn)階級之家,房間里的燈泡壞了,這對夫婦是絕對不會自己動手修好的,這就是種姓制度對印度的影響。在印度,應(yīng)用科學(xué)沒有辦法很好地普及,但印度在理論科學(xué)研究方面有非常大的貢獻。這都是根植于種姓制度,當中對體力勞動與智力勞動的嚴格區(qū)別。
在中國,中產(chǎn)家庭自己動手修個電燈泡,挖不起眼不是問題。也許在舊社會可能有問題,士大夫們不會跳上椅子修燈泡,他們會找下人收拾。但中國過去70年來走的社會主義道路,改變了智力與體力勞動之間的關(guān)系,意味著中華文明重獲生命力,而不是一個僵死的文明。
我想說的就是,殖民主義殺死了許多人類文明,中國卻有一個優(yōu)勢。盡管殖民主義嚴重傷害了中國,但卻沒有消滅你們的文化歷史。中國人民理應(yīng)認識到這一點,而且在我看來,理應(yīng)保持一點謙卑。
觀察者網(wǎng):您能否展開談一談,印度作為文明型國家的獨特性?從民族與宗教的層面,印度是如何看待自己的身份?
維賈伊:印度就像一塊大陸,與中國人口接近,我們同為亞洲國家。但印度內(nèi)部的狀況更為多元,比如說,我們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國語”,而是上百種,如果不是上千種語言,其中27種是最重要的。印度本地的宗教其實也不僅是印度教和伊斯蘭教。
人們有所不知,基督教是先傳到印度,然后才去歐洲。基督的使徒之一,多馬,先來到印度,然后其他使徒才去了歐洲?;浇淘谟《鹊臍v史比在歐洲更悠久,我們有非常古老的基督教社群,猶太人社群,包括佛教等等。
至于民族多樣性,我都不知道從哪里說起。我成長的地方,是在巴基斯坦與阿富汗的交界處。那里曾經(jīng)迎來亞歷山大大帝,他們創(chuàng)建了巴克特里亞王國。然后是中亞過來的許多民族,蒙古人、成吉思汗的后裔帖木兒、廓爾的穆罕默德。上百個民族、部落曾來到印度,葡萄牙人、非洲人、阿拉伯人,包括偉大的鄭和船隊,還有海上絲綢之路經(jīng)過。
印度的文化世界令人難以置信的豐富。斯瓦西里語,就是商人的語言,糅合了阿拉伯、南亞、非洲當?shù)氐恼Z言,是一種混成語。印度的文化非常多樣,沒法上溯到一個共同起源。這很重要。拿中國來說,我們可以認為其文化起源于秦朝大一統(tǒng),“中國”并不是一個所謂“種族”上的概念,你必須有科舉制,修習孔孟之道,更多是一種哲學(xué)上的文化傳統(tǒng)將中國人聯(lián)結(jié)起來。
而印度則完全不同。有的人信奉遠古時期的哲學(xué),有的相信實體化的神,有的則是無神論者,比如佛教,他們相信的不是神,而是人性。所以印度要給自己構(gòu)建文明的概念,處境與中國非常不同。
尼赫魯在成為印度第一任總理前,曾寫過一本書叫《印度的發(fā)現(xiàn)》。當中他認為,印度本質(zhì)上是多元的。如果把印度視作一個文明整體,其核心價值就是多元。所以尼赫魯為印度留下一句格言,“多元中的統(tǒng)一”。你可以基于此打造一個政治實體,然而,如果從文化和民族的角度,很難用文明型國家的概念解讀印度。
尼赫魯1946年出版的《印度的發(fā)現(xiàn)》,并批判了英國推行的土邦制度遏制了印度工業(yè)發(fā)展
在我看來,構(gòu)成印度歷史、文明最核心統(tǒng)一的一面,就是反殖民主義斗爭,它重塑了印度。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可以當作一種智識層面的修煉。作為文明型國家的印度,是團結(jié)在一個反殖民主義的文明下,而非關(guān)于印度本身。要知道,“印度”這個詞本身就是一個地理概念,意思是“印度河的彼岸”。
觀察者網(wǎng):你如何評價“圣雄”甘地在印度反殖民斗爭,以及塑造印度國家認同上起的作用?
維賈伊:這非常重要,因為甘地正是印度反殖民運動中一個起到團結(jié)作用的人物。實際上,他從浩瀚的印度歷史中摘取了一個狹義的解讀:“非暴力”(Ahimsa),這個佛教與耆那教中的傳統(tǒng)。但其局限性在于,即便如甘地這樣的偉人,只談到了非暴力,沒有探討社會公平問題。他依然認同種姓制度,對待工人運動的態(tài)度也模棱兩可。
所以我反復(fù)強調(diào),文明型國家這個詞不應(yīng)該輕易地使用,我們不能理所當然地接受“文明”,它不應(yīng)該是民族國家的同義詞,而一定要有社會主義的元素。所以我認為張維為教授主要討論的是中國經(jīng)驗,我尚未見過對中國以外情況的理論歸納。如果“文明型國家”意味著將各族文化歷史中最精華的部分與社會主義結(jié)合,那你可能很難在世界上其他地方找到類似的例子。
很多人似乎認為,中國今天取得的成就與社會主義無關(guān)。事實上,18世紀,中國占全球產(chǎn)值的比重非常高,可到1949年時,已經(jīng)跌落到難以置信的程度。許多人認為,如今中國回歸到歷史上應(yīng)有的地位,仿佛是理所當然的,不需要任何干預(yù)。
我認為,以1949年為標志的中國革命,真正對中國的文化和歷史進行了干預(yù)。你不可能斷言,歷史注定走到今天這一步。萬一當初是國民黨獲勝呢?恐怕地主階級會主導(dǎo)國家,農(nóng)村的人民還要卑躬屈膝,不敢挺直腰桿看人。民眾不會對國家產(chǎn)生自豪感,他們將屈服于統(tǒng)治階級。中國恐怕會跟絕大多數(shù)全球南方國家沒什么兩樣,新冠疫情會在國內(nèi)肆虐,導(dǎo)致上百萬人死亡,等等。
所以,在一個貧困落后的國家,如何讓一個民族重拾自豪與自信?我老實說吧,不可能單靠傳統(tǒng)文化。只有靠國家維護主權(quán)完整,才能讓民族重獲尊嚴。這些不是上天能賜予你的。印度有偉大的過去,與中國同樣悠久的歷史,甚至可能更有意思一些。但陶醉于過去是不夠的,過去能給今天的印度帶來什么?
在我看來,中國今天取得的成就,必然與其社會主義背景的關(guān)系更大,同時保持了中國歷史的延續(xù)性。所以張教授才有空間來解釋中國的崛起。我在這一點上的觀點可能很激進,希望你能理解。
觀察者網(wǎng):除了“文明型國家”以外,現(xiàn)在出現(xiàn)了越來越多反擊西方普世價值的話語,包括馬凱碩博士提出的“亞洲價值”主張。您對此如何評價?
維賈伊:馬凱碩是新加坡一位非常聰明的學(xué)者,他的家族從印度移民過去。馬凱碩提出了一些“亞洲價值”,重視家庭,勤勞工作,強調(diào)工作和學(xué)習的紀律等等。他認為正是這些亞洲獨具的價值與文化,導(dǎo)致許多亞洲國家的成功。但有一個實證性問題,仍有許多亞洲國家沒有成功。在印度的許多地方,上億人生活在極度貧困中。斯里蘭卡,很難說是一個成功國家。南亞的不少國家,孟加拉國不也陷入困頓?
如果有一個所謂的亞洲價值,為什么這些國家還在掙扎?如果“亞洲”是決定性的因素,如何能解釋中國的崛起與孟加拉國的失敗?這是個很簡單的回應(yīng)。
其次,亞洲價值的概念,無法幫助我們理解中國的崛起。如果你對我說,中國有如此之高的GDP,且很快將成為第一大經(jīng)濟體,要歸功于亞洲共同價值觀,這是讓人無法理解的。為什么面對制裁,外國公司沒有離開深圳,轉(zhuǎn)移到印尼?因為這些公司明白,印尼的工人不如中國的工人強壯、健康,且受教育水平更低。在全新且現(xiàn)代化的工廠中,他們更容易生病、缺勤等等。
總結(jié)一下,馬凱碩并沒有談及社會主義。今天中國工人相比印尼工人的優(yōu)勢,就反映了社會主義道路取得的成就。為什么中國工人的營養(yǎng)水平比印度工人高?同為亞洲國家,為什么印度的產(chǎn)業(yè)勞工被貧血困擾,而中國人沒有這個問題,所以他們工作更有效,產(chǎn)能更高?社會主義才是答案。
復(fù)旦大學(xué)中國研究院春秋高級研究員、新加坡外交官和學(xué)者馬凱碩
馬凱碩泛泛地將其總結(jié)為亞洲有偉大的傳統(tǒng)。這話沒錯,確實有一些強大的文化聯(lián)結(jié),比如重視家庭。但要如何解釋,同為亞洲國家,印度還有6億貧困人口,而中國幾乎沒有了。所以我認為那個研究框架的價值不大,除非亞洲就是文化、中國的代名詞。這是沒有道理的。單憑文化這一條,完全不能解釋中國如何從百年恥辱到實現(xiàn)今天的崛起。
我雖然不是一個“亞洲主義者”,但我認同馬凱碩的一個觀點,亞洲國家的社會歷史悠久。如果你來印度,你會看到路邊的普通房子,就有上千年歷史。他們不是歷史遺跡,而就是那么古老。為什么說這很重要?在世界上的許多地方,保存著漫長歷史的遺產(chǎn)。漫長歷史帶給一個民族特有的謙卑,你明白凡事不可心急,需要讓時間證明一切。
社會主義并不是全新的東西。當它傳到印尼的陳馬六甲,越南的胡志明,以及毛澤東和他的同志時,社會主義早已不是一個陌生概念。許多內(nèi)容,他們一下子就能理解。你不需要馬克思的理論來專門告訴你,社會上的每一個人都應(yīng)該被平等對待。在現(xiàn)代社會,他們早就知道這是可能的。
資本主義社會積累了海量的財富,查爾斯·狄更斯寫下著名小說《艱難時世》時,他并沒有讀過馬克思的作品,他們大約是同一時代的人。但《艱難時世》讀起來就像馬克思在執(zhí)筆,他們說的是同一件事:富人和窮人仿佛生活在兩個國度,太殘酷了。
在歐亞大陸的舊世界,以及非洲的部分地區(qū),政治進程的節(jié)奏更慢。我打個比方,你聽說過快餐,現(xiàn)在有“慢餐”之說。意大利人在搞推崇慢餐的運動,與家人坐在餐桌前,細細享用;親自下廚,感受愉悅與放松等等。這就是我的最后一個觀點,有快節(jié)奏的政治,也有慢節(jié)奏的政治。漫長歷史教會我們變得更加理性、寬厚,理解他人的觀點等等。我不想把它稱之為“亞洲價值”,我認為,這是任何歷史悠久的文明都具備的價值。
觀察者網(wǎng):您高度評價了中國的社會主義道路與中國模式,您認為這可以給廣大發(fā)展中國家提供哪些借鑒?
維賈伊:我想談三點,毫無疑問,中國取得的成就令人贊嘆。比如消除絕對貧困,綠色科技的發(fā)展。這都讓我們受到鼓舞,社會主義沒有失敗。
其次,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文明個體,必須找到適合自己的發(fā)展道路。不可能直接照搬中國的模式,社會主義不是靠簡單模仿實現(xiàn)的。事實上,就拿新自由主義的實踐來說,試圖“一招鮮吃遍天”也是個糟糕的主意。中國模式不是用“出口”到其他國家,它首先是適合中國自己的。
第三點,我們依然可以從中國政府和人民已經(jīng)取得的成就中,學(xué)到一些有用的經(jīng)驗。比如消除絕對貧困的實踐,值得仔細研究,其他國家可以部分借鑒。我們不可能把整套政策照搬到國外,這太不現(xiàn)實了。在向他國傳授社會主義經(jīng)驗時,必須非常理性。社會主義實踐不能搞教條主義,而是一種融會貫通。你可能從別的地方吸取有價值的元素,但不可能機械地復(fù)制。承認中國取得的巨大成就沒有任何問題,可這些成就不可能像瓶裝可樂一樣,被批量打包好,販賣到其它地方。
本文系觀察者網(wǎng)獨家稿件,文章內(nèi)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guān)注觀察者網(wǎng)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郭涵 
-
多名烏官員辭職,與多起貪腐案有關(guān)
2023-01-24 07:31 烏克蘭之殤 -
美國加州槍擊事件有中國公民不幸遇難
2023-01-24 07:30 美國槍擊案 -
俄稱在多地打擊烏軍,烏稱打擊俄軍陣地
2023-01-24 07:09 烏克蘭之殤 -
“扭轉(zhuǎn)低迷的生育率,時不我待”
2023-01-23 20:34 日本 -
俄情報機構(gòu):烏克蘭在核電站藏有美援武器
2023-01-23 19:55 觀察者頭條 -
“美國只送一輛M1坦克就行”
2023-01-23 19:09 烏克蘭之殤 -
北約秘書長下周將訪問韓國、日本
2023-01-23 18:41 涼戰(zhàn) -
歐洲最大機場喜迎“中車造”地鐵列車,埃爾多安“試駕”
2023-01-23 15:54 國企備忘錄 -
俄羅斯宇航員拍下除夕夜景,向中國空間站送上新春祝福
2023-01-23 15:48 俄羅斯之聲 -
“中國游客今年春節(jié)海外游目的地,日本不是熱門”
2023-01-23 14:57 日本 -
-
日本擬對泄露武器裝備秘密設(shè)定刑事處罰
2023-01-23 14:33 日本 -
德國政治高層重申:不能與中國市場“脫鉤”
2023-01-23 14:27 觀察者頭條 -
槍手自殺,中領(lǐng)館發(fā)提醒
2023-01-23 12:33 美國槍擊案 -
韓女團成員因一句“中國新年”被罵到道歉,評論區(qū)又要讓韓國人破防了
2023-01-23 12:02 -
布基納法索要求法國一個月內(nèi)撤軍,或選擇和俄軍合作?
2023-01-23 10:43 非洲之窗 -
“全球第二大貨幣區(qū)”要來了?
2023-01-23 09:57 拉美左翼 -
韓國擬投資67億元,將2023年作為“旅游大國元年”
2023-01-23 08:47 三八線之南 -
秦剛NBA賽場視頻致辭
2023-01-23 08:27 中美關(guān)系 -
他倆承諾,將在必要時支持烏克蘭
2023-01-23 07:23 歐洲亂局
相關(guān)推薦 -
最新聞 Hot
-
中柬云壤港聯(lián)合保障和訓(xùn)練中心正式掛牌運行
-
特朗普轉(zhuǎn)發(fā)“巴菲特支持特朗普經(jīng)濟政策”,巴菲特回應(yīng)了
-
演都不演了,特朗普顧問直說:阿根廷得結(jié)束這份中國協(xié)議,不然…
-
這一重大科研裝置,成功部署!
-
美媒關(guān)注:辛辣回擊特朗普關(guān)稅,中國媒體用上AI歌曲和短片
-
特朗普再要求降息,鮑威爾:關(guān)稅遠超預(yù)期,再等等
-
美股蒸發(fā)超5萬億美元,“95年來最大政策失誤”
-
萬斯:歐洲最大威脅不是中俄
-
魯比奧辯解:美國需要回到制造業(yè)時代
-
在美烏克蘭人限期7日離境?美官方:發(fā)錯了
-
美股“血流成河”,特朗普選擇…去打高爾夫球
-
魯比奧告訴北約:特朗普快對普京沒耐心了
-
美國人瘋狂囤貨,“中國電視被買空”
-
美股三大股指收盤暴跌,納指進入熊市
-
美股開盤重挫,特朗普:我的政策永不改變
-
90億美元還想不想要?哈佛被下“整改通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