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榮祖:“中國”概念何以成為問題——與歐立德教授商榷
關鍵字: 特殊性帝國傳統(tǒng)中國新清史歐力德漢人滿人【編者按】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第四屆“思想與方法”國際高端對話暨學術論壇,會議主題為“變動的秩序,交錯的文明:歷史中國的內與外”。在這次會議上,爭論多年的“新清史”爭論再起波瀾,代表人物歐立德教授與汪榮祖教授當面交鋒,就“新清史”主要觀點與“漢化”“帝國”等概念進行商榷,碰撞出激烈的思想火花,有助于進一步深化相關認識。為了促進學術爭鳴,全面呈現(xiàn)相關討論,本刊特將上述二位學者根據發(fā)言認真修訂的文章與論壇主辦方負責人方維規(guī)教授的述評共同刊發(fā),以饗讀者。
“中國”何以成為問題
歐立德教授在北京師范大學舉辦的第四屆“思想與方法”高端論壇上提到“什么是中國,中國是什 么”。我對這個問題有點意外,因為中國現(xiàn)代學者研究中國,從梁啟超開始,超過一個世紀;在美國費正清開始帶領研究中國,也超過半個多世紀,各自研究中國的方方面面,并沒有認為“中國”概念是一個問題。
歐立德教授(簡稱歐教授,下同)提到的現(xiàn)代中國學者,從梁啟超、章太炎、顧頡剛、傅斯年、范文瀾和錢穆等人的著作中,我也看不出他們在“尋找”什么是“中國”、“中國”是什么,并沒有認為這是問題, 因為他們視為當然,中國就是中國?,F(xiàn)在國外有人提出這樣的問題,葛兆光教授覺得問題嚴重,出版了《宅茲中國》這本論文集,想講清楚、說明白。其實從文獻看,漢高祖劉邦建立漢朝,自稱是中國,到清朝的康熙皇帝在其滿文遺詔里,也自稱是中國的皇帝。中國的歷代皇帝應該很清楚知道什么是中國。
為何會提出“什么是中國”?而沒有人會去追究 “什么是美國”呢?中國的疆域是經過兩三千年的演變而形成的,而美國只經過二三百年就從十三州發(fā)展到今天橫跨兩洋的國土。時間上雖然差別甚大,但這兩個國家的地理或空間,同樣在改變。中國疆域演變的時間很長,所以葛兆光教授講中國歷史疆域起伏較多。歐教授要談“何處才是中國(the proper limits of China)”,這是在談歷史疆域。各國都存在歷史上疆域的演變。所以我們研究歷史就是要把演變到今天的過程說明清楚,這是個歷史變遷的問題。
“什么是中國”之所以會成為問題,另一主因是西方人,不僅僅是歐教授,一直堅持把中國人等同漢人,他們心目中的“Chinese”,就是漢人,所以滿人、藏人、維吾爾人都不是 Chinese。但是中國和美國一樣是多民族國家,而中國成為多民族的國家并不是近現(xiàn)代的事,自古以來在中國的疆域內,經常存在多民族的交涉、交戰(zhàn)、交融的過程,如史家陳寅恪筆下胡人的漢化與漢人的胡化。事實上,今日所謂的漢人,已是多民族融合后的產物,而非一種血緣。誠如葛兆光教授提到,現(xiàn)代的民族國家大都不是單一民族的國家,即使日本也有少數民族。但歐教授堅持滿人不是中國人,在他英文版《乾隆傳》里,直白地說“乾隆是一個非中國人的中國皇帝(Qianlong is a non-Chinese ruler of China)”。然而在中文版里卻悄悄改為乾隆不是中國的漢人皇帝,瞞過了中文讀者。
歐教授說乾隆不是中國人,但甘德星的研究指出:乾隆平定臺灣的林爽文后,曾立滿漢文十碑,漢文碑出自御筆,而滿文碑譯自漢文,頗多錯誤,顯非原本,更非御筆,更進而證明乾隆是一極為漢化的中國皇帝,其立碑之舉已反映其中國大一統(tǒng)思維,以“碑石性”彰顯政治意涵。甘氏就實地實物,將滿漢文并列,極有力反駁了乾隆非中國皇帝之謬說。
歐教授既然不把滿人視為中國人,所以滿清入關就是征服了中國,成了洋人喜說的“征服朝代(con-quest dynasty)”。用“征服”未嘗不可,滿清入關當然征服了當時的明朝,中國歷史上各個朝代,很少有不用軍事征服而成事的。但是歐教授心目中的征服是外國人征服中國,就像現(xiàn)代強權征服另外一個國家,將之并吞。這是比擬不倫。歷史事實是:清兵入關是要跟明朝爭中國之天下。所有中國少數民族入主中國以后,都是在爭中國之天下,以統(tǒng)治中國。
我在點評歐教授的發(fā)言時,即當面指出滿人和“滿洲”這塊地方對關內而言,并不陌生,不能視為域外,說不上是所謂的“異域(alien)”,因關內、外有悠久而密切的關系。按照史實,“滿洲”的族類叫女真,女真族類,計有百余,主要有三:(一)建州女真;(二)海西女真;(三)野人女真。又有生女真與熟女真之分,熟女真幾已漢化?!皾M洲”的發(fā)祥地主要是建州,建州到清朝成為興京,也是愛新覺羅氏祖先發(fā)跡之地。
再從歷史來看,據《史記·匈奴列傳》的記載,燕國將領秦開曾經擊破東胡,設置了遼東和遼西兩郡,遼東延伸到了朝鮮,遼西就是今天的錦州一帶。漢武帝也設立了 樂浪郡,就是今天朝鮮的平安道一帶;漢朝的玄菟就是清代的東邊道,位于興京之東,長白山東偏的地方。明朝初年設立了遼東都指揮使司,其下設有衛(wèi)所,也有學校、教官。都司的東北為興京,就是漢代的玄菟郡、遼東諸郡。明將熊廷弼跟努爾哈赤相持在沈陽、廣寧。廣寧,就在今天錦州的東北。當地人一樣都可以參加科舉考試的。明成祖永樂皇帝(1403-1424)設奴兒干都司,統(tǒng)轄建州、海西諸郡。清朝曾在黑龍江發(fā)現(xiàn)奴兒干都司碑,可以證實明朝統(tǒng)治勢力不但到遼東,還擴展到吉林、黑龍江。
明宣宗(1426- 1435)時,曾在吉林的松花江邊建了個造船廠,所以清代有人稱吉林為“船廠”。這段歷史可以證明滿人和“滿洲”對明朝人來說,絕非陌生的異域。在明代,不僅是遼東,即使吉林、黑龍江也在中國版圖之內。至于人口,據章太炎的考證,在明朝時,遼東的漢人已經有四、五百萬人之多,到了清末,增加到三千萬,而滿人不到一百萬。清太祖努爾哈赤起兵時,純正的滿人最多只有數十萬,許多滿人已經摻雜了蒙古、朝鮮以及漢人血脈。入主中原以后,很多滿人隨之入關,經過兩百年之后,到現(xiàn)在純粹的滿人已經非常之少。二 戰(zhàn)前日本人曾說滿人有五百萬,顯然夸大其詞。
- 原標題:汪榮祖 | “中國”概念何以成為問題——與歐立德教授商榷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吳立群
- 最后更新: 2018-07-23 07:42:44
-
中紀委網站:“學生官”充斥校園,歪風早該剎一剎
2018-07-21 10:55 中西教育 -
臺北故宮“天下第二行書”將首次赴日展出
2018-07-20 13:48 -
我國將招募退休教師到農村學校講學
2018-07-19 16:41 -
秦始皇嬪妃復原,來自中亞或歐洲?
2018-07-17 20:17 考古 -
中西建筑藝術,是否有必要分高低?
2018-07-16 07:35 -
流失百年的云岡第7窟頭像終于“回家了”
2018-07-15 22:23 -
教育部辦公廳發(fā)文治理幼兒園“小學化”:禁授小學課程內容
2018-07-15 09:49 中西教育 -
“中國培養(yǎng)一流科學家不太成功?”
2018-07-15 08:19 中西教育 -
日媒:清華大學論文“產出效率”超越東京大學
2018-07-14 16:25 中西教育 -
埃及古城發(fā)現(xiàn)“史上最大石棺”,中國網友激動了
2018-07-13 16:19 考古 -
-
廣電總局:偶像養(yǎng)成類節(jié)目要嚴格評估后方可播出
2018-07-10 19:12 網絡監(jiān)督 -
康熙和雍正批過的蜜汁奏折 看完笑出豬叫
2018-07-09 14:46 趣讀 -
北大教授:今天的年輕人比我成熟,會接受什么是不可改變的
2018-07-09 10:57 -
產業(yè)結構調整,讓中國足球的版圖也變了
2018-07-09 07:21 2018世界杯 -
修理工視頻直播教“滿語” 方言和民族語直播成趨勢
2018-07-08 08:38 -
美國害怕了?日本嚇傻了?人民網狠批浮夸自大文風
2018-07-02 15:55 -
注射器呲墨算書法嗎?當事人回應了
2018-07-01 09:09 以藝術之名 -
《國家地理》封面女孩的照片是“有問題的”
2018-06-29 10:59 以藝術之名 -
李嘉誠宣布辭去汕大名譽主席,二兒子李澤楷接任
2018-06-29 10:51 中西教育
相關推薦 -
“特朗普會讓世界團結起來,減少對美依賴” 評論 0“剛剛,我看到了未來,它不在美國” 評論 93特朗普竟對中國征收34%“對等關稅” 評論 959解放日?“對于市場而言這是‘屠戮日’” 評論 69“世界變了”,加拿大汽車零部件巨頭瞄準中國市場 評論 36最新聞 Hot
-
“剛剛,我看到了未來,它不在美國”
-
結束全球化?“不是按個開關,美國就能變成工業(yè)國家了”
-
諾獎得主克魯格曼:特朗普在貿易上已經徹底瘋了
-
特朗普“汽車關稅”也落地了,“日本GDP將萎縮0.3%”
-
“白宮已接近批準”,美方想租用算法?
-
提到日本關稅還念念不忘:我說的話,安倍秒懂
-
“沒有美國這么對朋友的!但…”
-
連企鵝都不放過!特朗普向無人島征稅10%
-
美媒感慨:面對特朗普威脅,中國毫不退縮
-
美對等關稅清單竟將臺灣列為“國家”
-
前谷歌學者羅劍嵐加入智元機器人,任首席科學家
-
遼吉蒙2024年常住人口總量繼續(xù)下降,出生人口略回升
-
比歐盟少一半,英國樂了
-
這個時候,澳企緊急喊話:必須對華合作,這是當務之急
-
四川省委原常委崔保華,被逮捕
-
特朗普私下放風?白宮、馬斯克雙雙否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