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文:中國智庫需要什么樣的斗爭性?
中國智庫需要怎樣的“斗爭性”?
無論從《十問美國民主》研究報告的實踐親歷來說,還是從美國智庫演變對國家崛起的作用來看,百年大變局下,新時代中國智庫的作為與“斗爭性”密切相關。
21世紀以來,繼經(jīng)濟實力增量結構出現(xiàn)“東升西降”的變局后,西方領銜的國際話語霸權體系也出現(xiàn)了松動。以自由、民主、人權為主體概念的西方話語霸權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公信力危機,以秩序、生命、發(fā)展為核心理念的中國話語影響力空前提升。但美國話語霸權不可能一夜坍塌,以智庫、媒體及其他知識界為核心的美國機構一定會繼續(xù)以“斗爭性”為手段,對中國形象、話語、狀況進行前所未有的攻擊、抹黑、歪曲。
可以想象,未來中美話語權之爭將更加激烈,這就給中國智庫“斗爭性”提出更高要求,類似《十問美國民主》的智庫報告必須更多地問世、傳播?;趯嵺`經(jīng)驗,筆者認為,中國智庫的“斗爭性”至少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具有“斗爭性”的中國智庫,須基于時代使命與思想解放,樹立對外爭奪國際話語權的職業(yè)理想。
當前中國知識界不少人普遍對美國存在不切實際的交往幻想,以為墨守成規(guī),美國就能夠對中國和顏悅色,有的學者甚至還怪責中國政府,以為是中國先搞壞了中美關系。這導致中國知識界一些人往往把那些敢于批判美國的學者視為“左派”、“民族主義者”甚至“反美者”。其實,敢于向那些壓制中國的外部勢力展開斗爭,是捍衛(wèi)自身利益的應有之舉,也是助力本國發(fā)展的必然路徑。中國在扶貧、基建、科技、5G、治安等領域取得快速發(fā)展的客觀事實,促使中國智庫不應對外部勢力的否認、抹殺、歪曲、造謠而沉默不語、無所作為。
如果說新中國建立最初70年知識分子的時代使命就是為解決“挨打”、“挨餓”而做出思想與實踐貢獻的話,那么,新時代中國智庫的時代使命就應該為解決當下的“挨罵”而付出持續(xù)的努力。敢于斗爭、善于斗爭、以斗爭求合作、以斗爭求團結,是解決“挨罵”難題的唯一路徑。
光靠寫內(nèi)部參考肯定不是中國智庫工作全部,光靠西方理論肯定理解不了中國現(xiàn)實,光靠堆徹固有文字資料肯定無法影響世界。中國智庫的“斗爭性”包括但不限于對外爭奪國際話語權,比如,對那些誤解、歪曲與造謠中國的外部聲音、文章、人物要進行澄清、辯論、批駁,對那些被沉積、遺忘與忽視的中國故事、人物、文化要進行國際研究、總結、傳播,對那些壟斷、誤導與荒謬的西方概念、理念與偏見要進行解構、重塑、糾偏,對那些愿意了解、交往與幫助中國的國際友人、機構與想法要進行對接、幫助與吸收。
事實上,從學理層面看,19世紀以來的西方社會科學體系已成為世界可持續(xù)發(fā)展與自我認知的“核心理性障礙”,需要全面“否思”。中國智庫“斗爭性”的核心要旨就是推動社會科學的否思。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圍繞我國和世界發(fā)展面臨的重大問題,著力提出能夠體現(xiàn)中國立場、中國智慧、中國價值的理念、主張、方案。我們不僅要讓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國”,還要讓世界知道“學術中的中國”、“理論中的中國”、“哲學社會科學中的中國”,讓世界知道“發(fā)展中的中國”、“開放中的中國”、“為人類文明作貢獻的中國”。從這個角度看,《十問美國民主》僅僅是解構美國民主神話、介紹中國民主現(xiàn)狀、重塑人類民主等重大時代使命的萬里長征第一步,更多中國智庫需要解放思想、兢兢業(yè)業(yè)、孜孜以求地為奪取中國國際話語權而奮斗終生。
《十問美國民主》報道
第二,具有“斗爭性”的中國智庫,須基于政策改革與運營創(chuàng)新,增加全面運營與機構建設的系統(tǒng)投入。
智庫與學術的從業(yè)主體、研究旨趣、工作內(nèi)容等存在巨大差異。從事學術工作的學者更多是以研究旨趣為導向,通過個人的閱讀、思考與寫作來實現(xiàn)在某個學理問題的自我思想突破。而從事智庫工作的學者則更多要以務實效果為導向,個人的閱讀、思考與寫作僅僅是整項工作鏈條中的一部分,前端需要官方指引、團隊策劃、經(jīng)費支撐,中端需要集體討論、文稿打磨、編輯核校,后端則需要論壇發(fā)布、媒體推廣、反響反饋。
筆者全程參與領銜《“美國第一”?!美國抗疫真相》《十問美國民主》研究報告的發(fā)布會,引起全球總計近10億的閱讀量,本質上都是集體智慧與團隊合作的結晶,每個報告參與策劃、運營和寫作的人員總計都超過30人,每份報告預算都在100萬元左右,耗時數(shù)月,且在發(fā)布后仍需要持續(xù)追蹤、推廣與總結復盤。這些還都不包括與之相匹配的國際人脈與傳播鏈條上的各項投入。
換句話說,一份真正具有“斗爭性”的中國智庫報告實際上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很難僅僅通過一個人、一次寫作、一場論壇就完結了,而是考驗中國智庫整個運營機制建設的進展,還包括智庫發(fā)展所包含的政策環(huán)境,背后則折射了中國參與全球治理進程與國家治理能力的現(xiàn)代化水平。
事實上,中國智庫與美國智庫之間基于國情有不少差異,但也有不少明顯的差距。這些差距不完全體現(xiàn)在研究者本身,而是在于整個智庫發(fā)展的系統(tǒng)投入。這就可以解釋排名前20位的美國智庫年度總預算基本都在3000萬美元以上且人均年度支出約50-80萬美元,而中國智庫僅有像中國社會科學院等少數(shù)幾家官方智庫,總預算是超過2億元且人均年度支出僅有30-50萬元。這其中還不包括政策改革與機制創(chuàng)新所需要的成本與差距。由此看,中國智庫“斗爭性”的增加是一個長期的龐大工程,離不開系統(tǒng)投入的持續(xù)提升。
- 原標題:論中國智庫“斗爭性”:以《十問美國民主》研究報告為例的實踐研究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吳立群 
-
香港:開打“第五針”
2022-12-17 09:25 香港 -
國家衛(wèi)健委:昨日新增本土病例2229例
2022-12-17 09:15 抗疫進行時 -
為啥有人抗原T區(qū)格外紅?
2022-12-17 09:02 抗疫進行時 -
多地專家研判當?shù)匾咔楦叻鍟r間:爭取主動,做好抵御準備
2022-12-17 08:47 抗疫進行時 -
如何引導有序就醫(yī)?聯(lián)防聯(lián)控機制轉發(fā)了這些內(nèi)容
2022-12-17 08:23 抗疫進行時 -
新華述評:中國這三年贏得了什么
2022-12-17 07:46 抗疫進行時 -
多人反饋“轉陰”后不到一周就“復陽”?專家釋疑
2022-12-17 07:26 抗疫進行時 -
無錫、杭州、寧波醫(yī)療機構門急診取消查驗核酸陰性證明
2022-12-17 07:23 抗疫進行時 -
原北京市食藥監(jiān)局局長張志寬被開除黨籍
2022-12-17 07:23 廉政風暴 -
上海企業(yè)園區(qū):“一天20多人陽,工作如常,大家不慌”
2022-12-17 07:20 抗疫進行時 -
中央經(jīng)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習近平李克強李強作重要講話
2022-12-16 22:26 中國經(jīng)濟 -
專家:新冠感染者連續(xù)三天抗原陰性,可認為不具備傳染性
2022-12-16 22:05 抗疫進行時 -
許德宏:上海是重要的科技創(chuàng)新策源地 | 老外講故事·海外員工看中國(95)
2022-12-16 20:48 老外話中國 -
中共上海市委常委會決定:十二屆市委二次全會12月22日召開
2022-12-16 20:46 上海觀察 -
中央經(jīng)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習近平作重要講話
2022-12-16 20:01 中國經(jīng)濟 -
疫情沖擊外賣運力,多地倡議居民加入騎手隊列
2022-12-16 19:23 抗疫進行時 -
中央經(jīng)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
2022-12-16 19:15 觀網(wǎng)財經(jīng)-宏觀 -
新冠感染者康復后什么情況下可以返崗?專家解答
2022-12-16 19:04 抗疫進行時 -
國家發(fā)改委:豬肉價格退出過度上漲預警區(qū)間
2022-12-16 19:01 -
“本想吐槽誰會買透明口罩這種東西,現(xiàn)在悔得腸子都青了…”
2022-12-16 18:38
相關推薦 -
最新聞 Hot
-
美股蒸發(fā)超5萬億美元,“95年來最大政策失誤”
-
魯比奧辯解:美國需要回到制造業(yè)時代
-
魯比奧告訴北約:特朗普快對普京沒耐心了
-
美國人瘋狂囤貨,“中國電視被買空”
-
美股三大股指收盤暴跌,納指進入熊市
-
美股開盤重挫,特朗普:我的政策永不改變
-
90億美元還想不想要?哈佛被下“整改通牒”
-
“2300美元一臺?特朗普要親手毀掉‘美國象征’?”
-
4月10日起,對原產(chǎn)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加征34%關稅
-
中方出手,美指期貨應聲暴跌
-
美媒爆料:美國國安局局長被解職
-
對中國進口產(chǎn)品征收關稅,特朗普政府被起訴
-
石破茂:這是一場“國家危機”
-
“特朗普白給,中國要贏得全世界了”
-
“去美國?中企有錢沒處花了嗎?”
-
《經(jīng)濟學人》繃不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