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276期:歷史大潮中的“中學西漸”
世界各地幾乎都出現(xiàn)了“中國模式熱”,全世界對中國知識的需求日益增加。第四波“中學西漸”可以說是關于中國的一切知識的傳播。
“中學西漸”要在西方產(chǎn)生進一步的影響,他們中上層的人物要克服“鴕鳥”心態(tài)、 懶人思維。
第四波“中學西漸”的浪潮,能否提供一種超越西方現(xiàn)代性的新范式呢?
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新一波的“中學西漸”浪潮已然掀起,而中華文明的智慧也在逐漸改變整個世界的認知。在東方衛(wèi)視3月24日播出的《這就是中國》節(jié)目中,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和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副院長吳新文教授,梳理了歷史上和眼下正在發(fā)生的“中學西漸”浪潮,剖析其背景、特點與影響,提出中國必須確立中國文化主體性,樹立文化自信,同時也要推動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鑒,促進人類文明共同進步。
張維為:
2017年在荷蘭奈克薩斯思想者論壇上,我和法國哲學家伯納德-亨利·萊維有一段尖銳的對話。他指責中國大規(guī)模侵犯人權,我建議他看一下最新發(fā)布的益普索民調,中國90%的受訪者認為自己國家走在正確的道路上,而法國只有11%的受訪者認為法國走在正確的道路上。我問他有沒有考慮這么高比例的法國人不滿現(xiàn)狀,這中間多少不滿是涉及法國人權問題的。
我說法國知識界應該有勇氣,像當年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那樣,研究中國的成功經(jīng)驗。萊維大為不滿地說:“一個來自專制國家的學者居然引用法國先哲伏爾泰來批評法國的民主制度?!蔽艺f,我讀過伏爾泰的法文原著。當時的歐洲是100%的專制,他眼中的中國是當時世界上治理最好的國家。
回望中西方文化交往的歷史大潮,大致出現(xiàn)過四波“中學西漸”,也就是中國的知識和學問傳到西方和外部世界。伏爾泰等歐洲啟蒙思想家屬于第一波,這波持續(xù)的時間特別長,主要發(fā)生在16世紀到18世紀。但如果我們把眼光再放寬一點,甚至可以追溯到13、14 世紀之交,《馬可波羅游記》出版后引發(fā)的持續(xù)許久的“東方熱”“中國熱”,推動了歐洲于15世紀進入了大航海時代。哥倫布、達·伽馬等眾多的歐洲冒險家、航海家,紛紛出海尋訪發(fā)達的東方世界,來自中國的物產(chǎn),來自中國的知識幫助推動了歐洲的啟蒙運動和工業(yè)革命。
這個長周期的“中學西漸”,與歐洲社會走出中世紀、宗教改革大致是平行進行的。用意大利學者葛吉達的話說就是,這是由于“歐洲觀念的危機引發(fā)的”。歐洲人在東方發(fā)現(xiàn)了一個世俗化的新世界,一個在他們眼中是根據(jù)理性原則建構的“自然國家”,而非“宗教國家”。當時利瑪竇、金尼閣等一批耶穌會傳教士把中國的儒學經(jīng)典介紹到歐洲,引起了伏爾泰、萊布尼茨、狄德羅等歐洲啟蒙思想家的高度關注。
在伏爾泰眼中,啟蒙運動創(chuàng)造的是理性主義、人本主義,而他的偶像就是孔子,他用自己掌握的中國知識,向歐洲當時盛行的宗教狂熱、政教合一、君主專制發(fā)起了猛烈的進攻。西方人今天說伏爾泰“教導我們走向自由”,其實伏爾泰思想的起點之一就是孔子的“人本主義”。歐洲啟蒙運動本質上就是從“神本主義”走向“人本主義”。無疑,這一波“中學西漸”推動了歐洲的這種覺醒。
第二波“中學西漸”大致從20世紀初開始至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慘絕人寰的世界大戰(zhàn),使不少西方有識之士反思西方文化的缺陷。法國作家羅曼·羅蘭呼吁西方“傾聽東方哲人的呼聲”;英國哲學家羅素和美國哲學家杜威等都在大戰(zhàn)結束后到訪中國。羅素認為西方文化陷入了深層危機。他反感西方人帶著優(yōu)越感欺負和侵略中國,并對“少年中國”寄予厚望,希望中國迅速實現(xiàn)民族獨立和現(xiàn)代化,而且將中華文明的某些優(yōu)秀品質,特別是他眼中的道家,那種“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與西方文明中的活力結合起來,創(chuàng)造一種既有效力、活力而又平和溫潤的人類新文明。
在這波大潮中,梁啟超等中國學人也走出國門,推介中國文化。1920年,梁啟超曾向西歐社會黨人宣講儒家的“四海之內皆兄弟”,“不患寡而患不均”和墨子的“兼愛”、“寢兵”思想。據(jù)他自己回憶說,歐洲聽眾會跳起來說,你們家里有這些寶貝為什么都藏起來?不分一點給我們?
第三波“中學西漸”出現(xiàn)在二次大戰(zhàn)前后,例如1935年建成的美國最高法院大樓東側門門楣上刻有孔子、梭倫和摩西的雕像,分別代表中華文明、希臘文明和希伯來文明的法律智慧。大戰(zhàn)結束后,西方很多智者反思納粹思想對世界的禍害,影響較大的西方學者包括編撰《中國科學技術史》的英國學者李約瑟,以及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等。李約瑟本人在抗日戰(zhàn)爭期間曾經(jīng)在中國工作,結識了許多中國科學家,這為他后來研究中國古代科技史奠定了基礎。
在文化方面,他主張以中國的道家精神來調節(jié)和補充歐洲的浮士德精神,以挽救這個危機四伏的世界。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則從中國哲學中發(fā)現(xiàn)了“也許超出任何一個西方國家所贏得的東西,那種不可逾越的真理和那種深邃的安寧?!?
這里有必要提及一個學者出身的中國資深外交官張彭春。1947年,鑒于二次大戰(zhàn)給人類帶來的摧殘,聯(lián)合國設立了人權委員會,負責起草《世界人權宣言》。張彭春主張《世界人權宣言》應當融合不同文明的智慧。很多西方代表當時提出他們是從人的“理性”推導出人權。張彭春則提出儒家“仁”的概念應該和“理性”概念一樣重要。最后通過的《世界人權宣言》第一條是這樣措辭的,“人人生而自由,在尊嚴和權利上一律平等,他們賦有理性和良心,并應以兄弟關系的精神相對待?!边@里“良心”一詞(conscience)就是“仁”這個概念的英文翻譯。
人權委員會副主席張彭春博士(中國)圖片來源:聯(lián)合國
同樣,與當時西方陣營只強調公民政治權利不同,張彭春從儒家“大道之行,天下為公”出發(fā),認為人的經(jīng)濟權利、社會權利、文化權利,如工作權、教育權等等,也屬于人權。他還從中國文化傳統(tǒng)出發(fā),提出了人的權利和義務之間要保持一種平衡。回望張彭春當時強調的理性與良心的平衡、經(jīng)濟社會權利與公民政治權利的平衡、權利與義務的平衡,今天看來其意義怎么評價都不過分。
《世界人權宣言》通過后的七十多年中,人類社會還是經(jīng)歷了許多殺戮和災難,本質上就是因為這些平衡遭到了破壞。此外,上世紀50年代,港臺地區(qū)還涌現(xiàn)了一批新儒家,也產(chǎn)生一定的國際影響。
隨著中國進入新時代,中國日益走向世界政治、經(jīng)濟、文化、外交、科技舞臺的中央??梢哉f世界進入了第四波“中學西漸”,或者叫“中學外漸”,世界各地幾乎都出現(xiàn)了“中國熱”、“中國模式熱”。全世界對中國知識的需求日益增加,同時中國知識也隨著中國崛起迅速外溢,影響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qū)。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于2013年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已有150多個國家參與,推動了“全球南方”國家的現(xiàn)代化。幾乎所有受益于“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它們的內部都出現(xiàn)了“中國熱”、“中國模式熱”,背后是這個倡議及其落實過程中所展現(xiàn)出來的中國軟硬實力。就“硬實力”而言,中國以世界最完整的產(chǎn)業(yè)鏈,為“全球南方”國家的許多行業(yè)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從基礎設施到重化工業(yè)到數(shù)字經(jīng)濟等等,都是這樣。
同樣,“一帶一路”倡議所堅持的“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是改革舊秩序的非常重要的“軟實力”。它源于中國,屬于世界,也是迄今為止最先進的全球治理觀。它背后的邏輯是中國人篤信的“人類命運共同體”,這與西方信奉的“要么餐桌上,要么菜單上”形成鮮明的對照。
縱觀“全球南方”乃至整個非西方世界,圍繞對中美的認知而日益分化,從我們看到的多數(shù)民調,無論是中東還是東南亞,還是非洲還是拉美,都顯示出“東升西降”的大勢,對中國的好感上升,對美國的好感下降。美國在加沙人道主義災難中一味偏袒以色列的做法加強了這種趨勢。
2024年末和2025年初發(fā)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震撼了整個世界,特別是西方世界。先是中國六代戰(zhàn)機和“無人機航母”橫空出世,展示領先美國國防科技實力的突破。接著是DeepSeek等以開源模式一舉沖破美國AI霸權,折射出中國AI產(chǎn)業(yè)從“跟隨”到“并跑”,乃至“部分領跑”的轉型。與此同時,特朗普和馬斯克對美國國內機構的一系列整頓,暴露出了美國體制內的大量腐敗。
如果說“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使越來越多的南方國家把中國看成“一流大國”,那么六代戰(zhàn)機、DeepSeek的橫空出世,使越來越多的西方國家也把中國看成“一流大國”,這一切使這波“中國熱”、“中國模式熱”、“中學西漸”、“中學外漸”達到新的高潮。同樣,如果說小紅書對賬等讓外國人看到了中國人的生活,我們通過這個節(jié)目以及原創(chuàng)性的中國話語的傳播等,也讓越來越多的外國人看到中國人的思想。
圖片來源:小紅書
這一波“中學西漸”“中學外漸”至少具有以下四個特點:
一是全方位。如果說第一波的重點是儒家思想的傳播;第二波的重點是道家思想的傳播;第三波的重點是儒釋道互補的傳播;那么現(xiàn)在這第四波可以說是關于中國的一切知識的傳播。從最傳統(tǒng)的國學經(jīng)典到各類民間非物質遺產(chǎn),到最現(xiàn)代的高鐵、無人機、人工智能等,到今天中國式現(xiàn)代化模式以及治國理政的許多理念和實踐,遠遠超出了過去“中學西漸”主要局限在學界或者思想界的狀況。
二是網(wǎng)絡化。這一波熱潮誕生于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伴隨短視頻的傳播以及各種社交媒體的加持,使這波中國知識的傳播在廣度和深度上都前所未聞。
三是大眾化。伴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傳播,可以說數(shù)億普通國民直接參與了這波“中國熱”,144小時的免簽政策使數(shù)千萬外國人看到了真正的中國。
四是年輕化。特別是中國年輕人出于自信和熱愛,推動短視頻、國潮風、網(wǎng)絡文學、動漫藝術、科幻作品、電競游戲、流行音樂等等走向世界,受到許多外國受眾的熱捧。中國年輕人自信地向全世界傳播中國人的文化精神、審美境界、生活方式等方方面面,乃至政治主張。
我一直認為,中國的年輕一代以他們的眼光、三觀和才華,正在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等手段開啟這一場源于中華文明并日益震撼這個世界的文化復興。我想以上這四者的結合,使我們有理由相信這一波的“中學西漸”、“中學外漸”可能會是一個長周期的偉大進程,它將伴隨我們中華民族實現(xiàn)偉大復興的整個進程,而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可以是這個偉大進程的參與者和貢獻者。
好,我今天就和大家分享這些,下面我們請中國研究院副院長吳新文教授給大家演講,謝謝大家。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鄭樂歡 
-
美國一小型飛機墜毀,傷亡不明
2025-03-30 07:41 航空航天 -
以軍向黎巴嫩南部聯(lián)黎部隊巡邏隊開火
2025-03-30 07:12 -
中國救援隊抵達緬甸
2025-03-30 07:11 -
離大譜!美防長“迷惑行為”再+1
2025-03-29 23:17 美國一夢 -
“我們很快會看到中國救援隊,而美國卻不見蹤影”
2025-03-29 22:41 美國一夢 -
遇難人數(shù)升至1644人
2025-03-29 21:41 地震 -
尹錫悅“最后一搏”?文在寅遭檢方傳喚
2025-03-29 18:40 三八線之南 -
丹麥忍無可忍,“怎么說話呢!”
2025-03-29 18:40 -
“搶奪中國主導地位,美國快走火入魔了”
2025-03-29 18:39 美國一夢 -
緬甸首都內比都發(fā)生5.1級地震
2025-03-29 18:04 地震 -
已致1007人遇難!中緬邊境啟動應急通關協(xié)調機制
2025-03-29 16:51 地震 -
中國決定向緬甸提供1億元人民幣緊急援助
2025-03-29 14:32 地震 -
《自然》調查:超75%在美科研人員想“run”
2025-03-29 14:06 美國一夢 -
緬甸強震已致1002人遇難,2376 人受傷
2025-03-29 13:28 地震 -
李嘉誠4公司市值蒸發(fā)超781億
2025-03-29 12:40 -
美準空軍部長:中國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
2025-03-29 12:08 中美關系 -
美國達美航空一客機與軍機差點又撞……
2025-03-29 11:02 美國一夢 -
果然,“歐盟沒硬起來”
2025-03-29 10:59 應對特朗普沖擊波 -
南部戰(zhàn)區(qū)正告菲方:引入外部勢力撐腰注定徒勞無益
2025-03-29 10:26 南海局勢 -
新協(xié)議更狠!“烏克蘭將變成美國的殖民地…”
2025-03-29 10:17
相關推薦 -
美國學者開始“流亡” 評論 19“中國走在這場國際救援最前線,美國呢?” 評論 114“再不打錢,歐洲在這個領域也會輸給中國” 評論 116特朗普威脅俄羅斯有沒有用?“到頭來還要看中印” 評論 54最新聞 Hot
-
美國學者開始“流亡”
-
美媒質疑:這事真怪得著中國么?
-
“中國走在這場國際救援最前線,美國呢?”
-
“‘AI末日論’是美國的誤導,我們的命運要自己把握”
-
特朗普:4月2日將是“解放日”
-
馬斯克5月底離任?特朗普:我會挽留他
-
“馮德萊恩罵我半小時,說我是白癡,就因為…”
-
“再不打錢,歐洲在這個領域也會輸給中國”
-
特朗普發(fā)聲:勒龐這事很大
-
“波音飛船性能出色,下次還會乘坐”
-
哈佛,也遭“清算”
-
東部戰(zhàn)區(qū)位臺島周邊開展聯(lián)合演訓
-
加拿大人也不買了
-
“DOGE讓我付出了很大的代價,但...”
-
特朗普威脅俄羅斯有沒有用?“到頭來還要看中印”
-
“烏克蘭計劃夏天大選,前提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