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章永樂:探尋中華民族自覺興起之歷程——評黃興濤《重塑中華》
關鍵字: 中華民族新清史大清帝國孫中山胡漢民從一戰(zhàn)爆發(fā)到蘇聯(lián)解體,已經過去的“短二十世紀”[①]是一個革命的世紀,也是一個民族塑造(nation-building)的世紀。隨著一度具有強大整合力的冷戰(zhàn)意識形態(tài)的退潮,既有的民族國家的認同在兩個方向上受到沖擊:在外部,美國強力推進的經濟全球化、以歐盟為典型的區(qū)域一體化運動、國際法領域中以“保護的責任”(responsibility to protect)理論對“人道主義干涉”的支持,都在削弱民族國家原有的自主性(autonomy);在民族國家之內,具有離心乃至分離傾向的區(qū)域、宗教、族群認同興起,也強烈沖擊著國家的整合。
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自上而下沖擊民族國家的力量有所弱化:經濟全球化的態(tài)勢趨于停滯,其原來的推動者美國改奉“美國優(yōu)先”路線,熱衷于貿易保護政策;作為超國家政治單位的歐盟,其一體化進程踟躕不前,分裂的危險日益增大。然而,自下而上的沖擊力量仍然此起彼伏。在可預見的未來,民族國家仍然會是政治共同體的基本組織形式,但許多國家政治秩序的穩(wěn)定性將持續(xù)受到考驗。
黃興濤教授的觀念史著作《重塑中華:近代中國“中華民族”觀念研究》[②]問世于這樣一個歷史時刻,其問題意識也與這一時代背景密切相關。冷戰(zhàn)落幕為前一階段的政治整合話語帶來了新的困境,在中國國內,“中華民族”話語被期待發(fā)揮更大的政治整合功能,但同樣遭遇到上述兩個方向上的“夾擊”。在學理上,最大的質疑路徑,是以構成中華民族的各民族為“實”,以中華民族為虛,將中華民族觀念視為一種缺乏歷史依據(jù)、自上而下強加的官方建構物。
這一質疑并非野狐禪,而有相當?shù)膶W術積淀——二十世紀上半葉,日本的“滿蒙學”曾經對中華民族的一體性提出系統(tǒng)的質疑,為日本侵華提供了歷史論述論證[③];在二十一世紀,最為系統(tǒng)的質疑來自于美國“新清史”,盡管其研究者未必都有清晰的政治自覺。
從“滿蒙學”到“新清史”,其中國敘事內部一直潛藏著兩種政治狀態(tài)的對立:在第一種狀態(tài)下,滿洲統(tǒng)治者自上而下地建立對巨大的疆域上諸多族群的統(tǒng)治,但沒有在這些異質性很強的族群之間建立強勁的橫向聯(lián)系與認同;而辛亥革命則帶來第二種政治狀態(tài),一個主體民族的國家。論者又認為,原本服從于滿洲統(tǒng)治者的大量亞洲內陸邊疆族群,在很大程度上游離于主體民族的國家之外。
從“滿蒙學”到“新清史”,諸多研究者堅持將“中國”與“漢族”綁定在一起,認定包含境內全部族群的民族認同是人為建構的,缺乏歷史基礎。用更晚近的理論話語來概括,這就是在“帝國”(empire)與“民族國家”(nation-state) 之間的二元對立范式,在此中國被設想為一個漢人的民族國家,而統(tǒng)治著諸多族群的清帝國包含中國,但不等于中國。[④]
更一般的沖擊來自民族主義研究晚近的主流范式,黃興濤將其命名為“建構論”。他將已故民族主義研究大師本尼迪克特·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所著《想象的共同體》(Imagined Communities)視為“建構論”的代表著作。[⑤] 那么,挑戰(zhàn)究竟從何而來?從《想象的共同體》在漢語世界中的傳播來看,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想象的共同體”是一個極易遭到誤解的表述。
按照安德森的本意,“想象”(imagine)并無“虛構”乃至“虛假”的意思,而是強調,民族(nation)是一種超越面對面(face-to-face)交往社群的認同,它的維系需要一種共時性想象;這種“想象”也不是隨心所欲的,而總是在一定的約束條件下發(fā)生的。安德森并不試圖提供一個規(guī)范性理論,論證合乎哪些條件的人群有資格達到民族的門檻,他的工作方向是對其研究的歷史現(xiàn)象進行分類,尤其是重述“想象”的約束條件與基本機制。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體》
但不管安德森的本意是什么,描繪和展示民族認同塑造的過程,多少會導致對所分析的民族認同的“去神秘化”和“去神圣化”,而這會進一步帶來兩種反應:一部分受眾傾向于認為,經過剖析的民族認同,從本質上就是虛構的,是假的,而這就使得“建構論”有可能變成“解構”民族認同的理論工具——對于自己拒絕的那些身份認同,就可以分析其通過何種權力結構與政治機制生產出來,從而將其空洞化、相對化。海外大量關于“中國民族主義”的研究,其重點就在于選擇性地運用“建構論”的理論工具來進行解構。將“想象”等同于“虛構”,其實并不符合安德森強調民族認同現(xiàn)象的強勁性與持久性的本意,但畢竟還屬于常見的與易于理解的反應。
而另外一些受眾認為,只要掌握了塑造的權力并遵循一定的歷史先例,就可以正當?shù)厮茉斐霾煌拿褡逭J同。這一種反應雖然看似不常見,但其實距離我們并不遙遠,其典型例子就是“臺獨”意識形態(tài)的塑造——“臺獨”理論家很難否認絕大多臺灣人不過是不同時期的大陸移民,但一些人會從拉丁美洲西裔與葡裔殖民者的“克里奧民族主義”(Creole Nationalism,可以意譯為“土生仔民族主義”)尋找先例:西裔與葡裔殖民者因為長期在拉美殖民地居住,在一個與母國相隔離的政治系統(tǒng)之下,已經發(fā)展出了不同于母國民眾的認同,從而可以正當?shù)匦Q自己是一個新的民族,并獲得獨立建國的資格,而臺灣的情況被認為與此并無根本不同。[⑥] 通過尋找并確立“先例”,看似“價值無涉”的社會科學研究,就被讀出了某種規(guī)范性意涵,并被用于支持特定的政治實踐。
在強調差異、多元、流動性、建構性的學術風尚之下,質疑“中華民族”這一在20世紀才得以鞏固的身份認同,既容易得到各種理論工具的支持,也容易得到國際學界的承認;而堅持和加固這一認同,反而經常面臨著理論工具的缺乏。黃興濤教授迎難而上,其十多年的研究心血,最終凝聚成為這本40多萬字的觀念史巨著。
作者“以傳統(tǒng)的精英思想史為骨骼”,但又借助了“新文化史”的某些做法,如概念史、話語符號的實例分析等(第8頁),將對思想形態(tài)的研究與社會心理、政治文化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既重視對精英的理論觀念的辨析,也重視對政治斗爭過程與大眾輿論傳播的考察,用翔實豐富的史料與扎實的理論分析,呈現(xiàn)出“中華民族”概念生長發(fā)育與相應身份認同不斷推進的歷史過程,同時也精確地勾勒出相關研究領域內部的前沿討論格局,提供了一張細節(jié)豐富的理論地圖。
- 原標題:章永樂|探尋中華民族自覺興起之歷程:評黃興濤《重塑中華》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武守哲
- 最后更新: 2018-10-21 11:19:14
-
既然要研究民國政治史,又在躲藏什么?
2018-10-13 16:07 -
《國家寶藏》第二季要來了!又有哪些文物亮相?
2018-10-11 07:55 綜藝政治 -
習近平談抗戰(zhàn):牢記歷史是要以史為鑒、面向未來
2018-09-19 10:25 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 -
疑似被盜佛首現(xiàn)身蘇富比 龍門石窟研究院回應
2018-09-18 07:20 考古 -
疑似龍門石窟佛首被拍賣 蘇富比:與物主商討后撤拍
2018-09-14 15:20 考古 -
南非洞穴出土迄今最古老畫作 距今約7.3萬年
2018-09-14 08:10 -
埃及開放4千年古墓,網友嚇得不輕
2018-09-12 13:51 考古 -
直播:謠言與真相——紀念與重新認識郭沫若
2018-08-25 18:40 觀天下講壇 -
這五條關于郭沫若的謠言,何以橫行于世?
2018-08-21 09:30 觀天下講壇 -
“亞歷山大石棺”分析結果:2男1女 有古老手術痕跡
2018-08-20 22:59 考古 -
日本新年號或破千年傳統(tǒng),不再局限中國典籍
2018-08-20 07:20 日本 -
日軍遺屬日漸老死,參拜靖國神社以后靠誰?
2018-08-16 11:00 日本右翼 -
古代內衣,可不只是肚兜啊
2018-08-16 08:57 趣讀 -
偷襲珍珠港前 東條面見天皇:完全放心 已經勝了
2018-08-15 17:00 日本 -
日教授被指曾摘抗日男性睪丸作實驗樣本
2018-08-15 10:09 中日關系 -
剛說完“安倍是親爹” 然后……
2018-08-15 09:30 -
這部慰安婦漫畫,最該看的是日本年輕人
2018-08-10 08:29 “慰安婦” -
人民網評紂王妲己成景區(qū)形象代言人:歷史豈容如此輕慢
2018-08-02 10:52 -
在古代中國,筷子還真不只用來吃飯
2018-07-31 07:47 趣讀 -
中國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依據(jù)是什么?
2018-07-28 18:48 觀天下講壇
相關推薦 -
“華裔科學家五年前在美墜亡,與美方調查有關?” 評論 122義烏有信心挺過去,心疼美國一秒:他們上哪兒找襪子? 評論 186最新聞 Hot
-
“眼下是美國痛感更強、壓力更大,想重回談判桌”
-
尷尬!萬斯舉起獎杯,底兒掉了......網友:美國制造?
-
“華裔科學家五年前在美墜亡,與美方調查有關?”
-
“特朗普,白日做夢”
-
英國人也火大:中國對特朗普的評價,很難不贊同
-
義烏有信心挺過去,心疼美國一秒:他們上哪兒找襪子?
-
美財長污蔑中國“奪走”拉美礦權,中方駁斥
-
果然,又威脅歐洲:中國還是美國?
-
搖擺州共和黨人急死:中國都說奉陪到底了…
-
“美對華牛肉出口停滯,澳大利亞火速補位”
-
“美國客戶急電:SOS!90天內,能發(fā)多少發(fā)多少”
-
AI生成“吉卜力風格”圖片席卷網絡,爭議來了
-
“彪馬叔”挨批:吃頓飯的功夫,你就被特朗普耍了?
-
恐遭監(jiān)視,歐盟為赴美出差高官發(fā)放一次性手機
-
美財長忽悠上了:第一個行動的,可以得到“最好的協(xié)議”
-
“美軍掙扎過,但就是繞不過中國”
-